分享

越冬前要如何进行管理?提高越冬成活率

 兽医匪浅肝肠通 2020-10-16

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养殖鱼类也逐渐进入越冬期。同时,对于鱼类越冬不能只关注经常发生死亡的中后期管理,加强鱼类越冬前期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在越冬前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做好充足的越冬准备工作,对安全越冬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视鱼类越冬前管理的必要性

鱼类越冬期大约持续3-5个月之久,在此期间鱼类极少摄食甚至根本不进食,主要依靠消耗自身储存的糖类、脂肪、蛋白等营养物质来维持自身基本的新陈代谢。因此养殖鱼类往往在越冬期间出现掉膘比例高、越冬后鱼体虚弱、恢复慢以及水霉、肠炎、寄生虫等疾病多发的情况。而且越冬期间,池塘底部粪便等有机物分化发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易在池底积累,严重影响鱼的体质。因此,越冬前管理对于鱼类养殖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越冬的安全性,同时可以明显降低开春育苗发病可能。

鱼类越冬前的综合管理

鱼类越冬前一定要重视三个方面:一是健壮丰满的体质,二是鱼类没有疾病,三是良好的水质环境。

1、鱼的体质对能否成功越冬非常关键

在越冬前,应科学投喂精料,增强鱼体质,提高肥满度,提升抗寒和抗病等越冬能力。应抓住越冬停食前一个月的“育肥期”,注重投喂营养均衡的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35%,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1%~3%。随着水温逐渐降低,日投喂次数由3次逐渐减为1次。草食性鱼类每天还应投喂一部分青饲料,投喂量应占全天投饲总量的1/4。保证鱼体丰满度好、鱼体强壮,其耐寒、抗病能力越强,越冬减重率也越低。

2、鱼类健康无病,是确保越冬成活率的前提

在越冬的过程中,鱼类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取决于鱼类的体质。因此,在进入越冬期之前,最好先对鱼类进行体质和免疫力的强化,同时不使鱼类带病进入越冬期,增强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好对越冬的鱼进行打样剖检,了解鱼类机体的健康状况,及时使用水产复合多维、胆汁酸进行拌料投喂,修复鱼类肝胆损伤,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冬季鱼群免疫力降低,易感染寄生虫,如指环虫、斜管虫等,而虫口多容易引发水霉孢子附着繁殖。越冬前建议及时进行寄生虫的防控,可用乐畅桉树精油拌料和泼洒,防控寄生虫,收敛伤口,防止细菌感染。详情联系15508610393,微信同号。

3、科学调整的调节水质

在越冬期间,由于底层的水温较表层的水温高,越冬的鱼类在池塘底部聚集,因此越冬前池塘的底质管理十分关键。如果原塘越冬,在越冬之前必须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底1~2次。同时防止水质老化,应每10天左右排出一部分底层水,向上层注入新水,每次排换量为20~30厘米。坚持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2小时,使池水形成对流,增加水体溶氧,曝除有害气体。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危害。

传统上的说法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实际上如果冬天的管理工作做不好,春天的麻烦会更多。养鱼朋友一定要重视越冬前的管理,使鱼体以健康的状况进入越冬期,为养殖鱼类安全越冬增添一分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