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脉象对应四种养生方法

 zqbxi 2020-10-16

1.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记录十二月份

学习传统文化应该都知道——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另外,三岁孩子都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所以在传统文化中,古人用十二地支,来记录十二个月。

但是注意,在传统历法中,每年的第一个月不是子月,而是寅月,对应阳历的2月3、4号,也就是从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开始,然后隔一个节气,到了惊蛰,进入卯月。再隔一个节气进入下一个月。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季节对应的脉象

一年划分为四个季节:

春天从立春开始,包括寅月,卯月,辰月。

夏天从立夏开始,有巳月,午月,未月。

秋天从立秋开始,有申月,酉月,戌月。

冬天从立冬开始,有亥月、子月、丑月。

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特点,春天生发之机旺盛,万物开始萌生;夏天阳气足,万物迅速生长;秋天,阳气衰退,万物开始收获果实;冬天阳气衰微,万物收藏,为下一年的升发储存能量。这就是咱们常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身体其实也符合这个规律,而且会表现在脉象方面,春弦,夏滑,秋毛,冬石。

3.四季脉象

春弦,弦是细(并不是非常细)而紧,左右弹指的脉象,春天升发之力旺,所以这时脉管需要收缩一下,把津液打到全身。

夏滑,此时津液水平增加,脉管开始舒张,把津液打到全身。此时全身毛孔处于开放的状态,所以可以把邪气推出来,夏天长湿疹,就是这个道理。

秋毛,实际上就浮脉。秋天天气转凉,身体要把正气聚集到体表,防御外界的风寒,所以是浮脉。如果此时防御的能力不足,也就是正气聚集于表的过程出现问题,所以这时人就容易得鼻炎。

冬石,即沉脉,冬天外界阳气衰微,风寒较重,所以一方面正气聚于表防御风寒,另一方面身体把最精微的物质藏于里,所以表现为沉脉。

4.四季养生

春天为了更有效的升发,可以多喝米汤补,配合适度的有氧运动。推荐大米山药粥。

夏天很多人饮食寒凉,开空调,其实都是错的。夏滑,身体经络处于打开的状态,排体内的垃圾,如果吃寒凉,或者开空调,回导致经络闭塞,垃圾闷在体内,将来可能容易出现严重的问题。所以夏天应该多吃一些温性的食物,帮助通经络,排出体内的寒湿。比如生姜葱白粥。

秋季干燥,除了多喝粥汤之外,尽量减少过多的耗散,保证身体津液水平。建议可以喝百合粥。

冬藏,冬天收藏非常重要,因为要为明年的升发储存能量,所以建议大家冬天除了多喝粥汤之外,配合四逆汤,或者四逆汤加生地,恢复身体津液。

四逆汤:炙甘草30g 干姜24g 附子15g

四逆汤加生地:炙甘草30g 干姜45g 生地60g 附子15g

每天一副,大火烧开小火煮50分钟。煎出500-600ml药汁,分两次喝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