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产股,2017,永不重来(六·企业篇)

 仇宝廷图书馆 2020-10-16

前面讲了那么多地产行业的问题,甚至有不少人会以为我在看空地产股。非也,实事求是可是做投资的最基本原则,没有完美的标的,我们选股的时候必须要搞清楚这个票的问题在哪,这甚至比了解它的优点更为重要。

我在选股的时候,如果研究出来的都是利好因素,那是肯定不会买这只股票的,因为这只能说明我对这个企业的理解还不够。芒格说过,如果我知道自己死在哪里,就不会去那里。同样的一句话也可以换个角度理解: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可能死在哪里,就随时可能会死掉。

地产这个行业经过了百花齐放的阶段,经过了万马齐喑的阶段,现在这个时候倒是比较正常了,和其他行业的气质终于接近了一些。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二线城市的保有量和长效机制的逐步落实等多个角度来看,未来商品房的整体增长空间已经不是很大,但考虑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态势,房地产业不会像有些人想的那样,很快就会出现量价齐跌的恶性局面。

某种程度上,核心城市的商品房有些像茅台,不管你怎么去论证它的价格已经离谱,它仍然会默默地存在着,直到你叹服为止。而非核心城市的商品房则有些像周期股,涨的疯狂,跌的时候也会疯狂,但从长期来看它的底部依然是稳步向上的。今时今日,茅台已经可遇不可求,周期股好不好就取决于你怎么判断周期的盛衰了。

2015年到2017年,一批民营房企横空出世,牢牢地把握住了大周期,这很可能是房企们最后一次颠覆式大洗牌。低廉的地价,迅速上涨的房价,宽松的流动空间,压抑了5年的购买群体,让有些房企短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数倍增幅,这直接推动了2017年的内房股行情。

而到了2018年,一扇门已经开始关闭,那是鲤鱼们日思夜想的龙门。天时已过,再想飞升就不知何年何月了。

十年之后,恐怕只有5家房企能够吃饱,10家房企能够吃好,20家房企能够总有饭吃。而这5家吃饱的,基本只能在TOP10的范围内出现;10家吃好的,绝大部分不会出TOP3020家总有饭吃的,大多数现在就已经跻身TOP50之列了。

地产圈的阶层已经固化,这是土地、负债、调控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不管多优秀的团队,现在没有上船的,以后每个节奏都很难跟得上,几年下来就真的连生存都是问题了。

如果说过去20年,房企们主要是在享受各种红利,把握好调控的节奏就能活得不错的话,未来十年绝大部分红利都会消失,各家都如笼中困兽,每天都要和那些牙尖爪利的巨无霸们生死相搏。

但投资的机会也就在于此了,做过白酒和家电的投资者,回忆一下56年前,就会发现现在的地产股与那时候真的很相似。从整体行业的发展来说,白酒和家电在几年前就已经遇到了天花板,之后增速缓慢。但贵州茅台、五粮液和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的表现,却远超大部分上升行业的牛企,这一幕会在地产行业中再次重现。

不同的是,地产的商品房销售额有15万亿之多,还有一定的地域限制,牛企绝不仅仅三两个,也不会是简单粗暴的过把瘾就死,把买地产股当成投机的人会错过下一个茅台和格力。

当然,茅台和格力也不是一天就涨到现在的股价的,期间也都经过了起起落落,甚至很多次都让人以为就此沉沦了。我仍然看好地产股,但只看龙头企业,我会按照十年的时间去持有,但绝不认为这十年会一味步步高升。

2017那种特殊的时代的特殊的行情,再也不复返了,地产股已经充分接了地气,以后会更像一只价值投资者长期持有的股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