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老师踢出群,15岁女孩选择轻生,父母如何拯救孩子的玻璃心?

 妖精妈妈育儿经 2020-10-16

孩子玩积木,积木倒了,孩子就气急败坏。

和小朋友玩游戏,输了以后也会发脾气,再也不和别人玩了。

更有甚者,一些孩子被父母批评后,常常会头脑一热,视生命如儿戏,选择轻生。

2020年3月,山西晋城一名初三女生因为上网课迟到,被老师三次请出网课群。后来,家长带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孩子也写了检讨书,才被老师重新拉进群。不过就在3月的最后一天,这个孩子选择跳楼,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种悲剧的发生,是所有父母和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只有找出隐藏在事情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父母批评教育、被同学嘲笑、输掉游戏,很多孩子的选择不是面对困难,而是选择逃避,甚至轻生。孩子如此脆弱,经不得半点挫折,想必和父母平时的教育脱不开关系。

就拿过敏这件事举个例子:孩子出生以后可能对鸡蛋过敏,父母要做的不是让孩子远离鸡蛋,而是提升孩子的免疫反应。挫折就像过敏,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地,父母只有提升面对挫折的能力,丢掉输不起的“玻璃心”,孩子才能变得更强大。

什么是玻璃心

玻璃心,是一种网络术语,主要是指孩子在受到打击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过分脆弱的人。这些孩子常常希望自己是人群中的焦点,随时随地受到别人的关注,如果不被认同和肯定,就会感到受到伤害,表现得情绪低落,沮丧。

孩子玻璃心的原因?

1、惯出来的玻璃心

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父母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容易导致孩子只知道获取和享受,经不起一点批评和质疑,极易产生挫败感,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2、夸出来的“玻璃心”

现代的父母都知道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很多家长只知道夸奖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如何夸自己的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成了父母的口头禅。

这种错误的夸奖方式,时间一久,孩子就不能接受任何批评、受不得半点委屈。夸奖孩子其实是一门技术活,我们应该助长夸奖孩子的过程、经过和方法,而不是只夸孩子的结果。

3、父母的好心办坏事

很多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是教会孩子如何分析,引导孩子处理危机,而是直接越俎代庖,替孩子解决问题。孩子总是在父母的帮助下渡过难关,自己面对挫折时又束手无措,往往会做出极端的事情。

父母如何做,才能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呢?

1、接受孩子的情绪

孩子小时候,开心或不开心会直接写在脸上,从来不懂得掩盖自己的情绪。父母看到孩子这种负面情绪,要做的不是批评和谩骂,而是接纳。父母不妨和孩子说:“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你能不能告诉我事情的经过呢?”孩子在复述时,也是对事情反思、分析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引导、分析,帮助孩子变得强大。

2、提升自信和责任感

很多年轻父母总是觉得孩子还小,剥夺了孩子参与的机会。父母应该从小就要孩子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不妨每一天给孩子一个富有挑战的家务,培养她“我可以”的信心。

3、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体验挫折和失败,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国外有一些垃圾游乐场,孩子在这里可以玩废弃的木料和转头,有些孩子在学钉钉子的时候,难免会砸到手。不过在受伤了几次后,孩子就慢慢地掌握了如何把钉子钉好又砸不到手的技巧了。由此可见,父母的经验说上一万遍,不如孩子体验一次。

4、多些鼓励,少些表扬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表扬孩子聪明,这会让孩子对“夸奖”上瘾。这样的表扬会让孩子觉得成功是由于我聪明,如果失败了就是我不够聪明。在孩子的心里,成功和努力没有任何关系。当孩子搭好积木,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专注力,而不是一句“你真聪明”就结束了。父母要记住,鼓励过程比表扬结果更重要。

5、父母学会和善的坚定

父母教育孩子不能一味的严厉,也不能过度骄纵,应该在给予爱和自由的同时,建立适当的规则,学会和孩子和善相处之道。坚定是指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孩子建立秩序和规则意识。和善只是父母的态度,需要父母接受孩子、沟通时要保持应有的尊重,态度要和善。

总结

只有通过父母的正确引导,通过提升孩子自立能力和自信心,把孩子的”玻璃心“换成”钻石心“,孩子才能变得更强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