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县小吃的幕后故事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20-10-16
这是一篇旧文,是2年前看到沙县小吃开到美国去的新闻后写的,原发表于小红圈。近来人有点懒,特别是懒得动笔。脑子也有点塞,常常想写一些什么,也有很多有意思的话说,一旦打开电脑,就觉得千言万语,不知如何讲起。渐渐有点明白很多前辈学者后来都喜欢写随笔的原因了。
沙县小吃,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一个缩影——


沙县小吃红遍全国,现在开始红到世界上去了。

确实,在中国民间小吃品牌中,沙县小吃是最成功的。但有文章说“沙县小吃制作工艺渊源传自古中原一带民俗,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被称为古代汉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则纯粹是胡说八道,属于“阔起来”后的攀祖现象,编造故事,以增其光。

沙县地处闽西,属三明市,20多年前我去过。我平生第一次吃鼠(不过是竹鼠),就在三明。这里山高林密,土地贫瘠,物产十分贫乏,过去只有最无奈的穷人,才会迁居到这里。古时三明那里最出名的职业就是做“香菇佬”,到采菇季节,到山里搭一个竹棚,采菇、用柴火烘菇。小吃?当地最著名的小吃恐怕就是红薯做的一些团团块块了。后来沙县小吃里卖的那些东西,他们过去连听都没听过,见都没见过,更别说吃了,何来1000年传承?

沙县是福建省贫困县。贫困的地方活路少,邪路子就多。90年代,沙县兴起了一股“抬会”(俗称老鼠会)热,也就是大家凑份子给其中的一个。这次归你,下次归他,以此集小钱变大钱,好办一点事。

有一对贫困夫妇也参加了,集到钱做生意,不幸生意做亏了,欠下了乡里乡亲2、3万块钱。望着家里只有四壁、破床、破被、破桌椅,觉得无路可走,也没法向亲们交代。于是就在一天夜里,把孩子托付给老人,夫妇俩踏上外出求生的道路,来到厦门。

初到厦门,也找不到啥事,寄居在老乡的租屋里,打点零工。但这只能求个温饱,乡里欠下的钱还是没法归还。咋办呢?有天他们发现,有一条路上各种小吃摊特多,而且都很简单,就是露天,一副担子,好像生意很好。就想这可能是一条路。但自己从来不会做什么小吃,很多小吃也从没见过。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夫妇俩就一家一家走那些有铺面的店,问要不要打工的,只要管吃就行。

这样便宜的劳工谁不要?

接下去的几个月里,夫妇俩边打工,边看边记,晚上休息时就互相对,互相“嘴上切磋”。等觉得差不多,了然于胸了,就辞去了工作,问老乡借钱,买了一副“家什”,在路边做起了小馄饨。这样做做做,生意好起来了,夫妇俩手艺、品种也增加了。

但他们很快发现,路边摊有个毛病,一下雨就没法做生意,即使把摊子摆出去,也很少有人光顾。于是就倾其所有,租了一个小铺面……

2年之后,他们觉得可以回乡还钱了。这一下把村里人惊呆了:什么事?2年多就可以赚到几万块钱?但惊讶归惊讶,羡慕管羡慕,那里的人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就在山里,守着那一块块梯田、一块块小平坝,很少有人出去,因此,惊讶羡慕之余,总觉得这事悬,所以也没人跟着出去。

但一年后,邻村一位年轻人也遇到了相同问题。于是就在某日的午后,烈日下锄田时突然“奶妈的,我也是人,还比他们年轻,他们能做的,为马我不能做?”锄头一扔,回家拿上行李,就奔厦门去了,找到这一对夫妇。

一年多后,当这位年轻人也“衣锦还乡”时,村民们终于明白,这是一条活路。由是便有十几家人搭伴结伙,集体奔厦门而去。

一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深受抬会之害,通过外出做小吃,脱贫了。这件事被县委书记知道了。

90年代,因感于大部分地区的县乡镇干部文化程度低、知识贫乏、观念落后,中央动员并安排一批大学生干部下去任职。沙县的县委书记就是一位大学生书记。他真苦于找不到脱贫致富的路子,由此而心里一亮:这是个好办法,不靠天不靠地,就凭人的一双手。在做通县委一班人的工作后,他做了几个决定。

培训:免费培训。一时间,全县十多万农民离田参加培训,学做小吃。

动员:动员全县各级干部,停薪留职,由县里提供少量资金资助,率先走出去,不要只去厦门,要到全国各地去,趟路,做前锋,积累经验。全县1万多名干部由此而下海,撒向全国。

品牌:不管是谁的,都一律挂牌沙县小吃,把沙县小吃名气做响。

配套:既然做小吃,就离不开筷子啊,碗啊盏啊,笼屉啊等等,这个业务也要留在家里,由那些不愿外出或不便外出的人做,这就把整个产业链做起来了,和沙县小吃相关的利润全都留在了县里。

沙县小吃就这样,由民间自发的一个点,迅速变成由政府主导、组织的大规模产业活动。沙县小吃很快铺满全国,名扬天下,沙县也因此脱贫致富。

我在朋友圈里说,想听这个故事的请点赞。其实我就是想通过这个故事来讲中国奇迹。

中国奇迹,首先是改革开放的奇迹。我曾在朋友圈里讲过,中国的改革开放所以成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之初,谁也不知道路该怎么走,只知道要改,要放开。

因为谁也不知道路该怎么走,该怎样做才能成功,于是就“摸着石头过河”。允许试,大胆试,特别重要的是“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很多成功的经验,成功的路,都是民间自发形成的,而后被政府发现,然后总结推广提高的。沙县小吃的成功,正是一个典范!如果当初就有一个模式,有顶层设计,那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很难说不会变成前苏联。“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这正是沙县小吃最有意义的地方。

我还说过,中国奇迹,还得益于“分散发财,集中办事”。其中分散发财是基础,集中办事是增效。分散发财,一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为集中办事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没有前者,后者无法持续。如果把集中办事方前头,把个人的积极性和财路抑制住了,扼杀了,那最终,集中办事就是一场灾难。在这方面,沙县小吃同样是一个样板,政府没有因为做大了,人杂了,为了更有效管理,更有序经营,而把它集中起来,垄断起来,管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