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思|从来正道是沧桑,《大明王朝1566》第二十六集

 宗城964wpd0ok4 2020-10-16



从来正道是沧桑,《大明王朝1566》第二十六集

一.

一声雷响,大浪拍岸,灰雨蒙蒙。王庆祥饰演的胡宗宪,默然立于一角。03年,他饰演的于谦,京城保卫战,屹立在城楼上,虽处绝境却乐观沉稳。如今,他是东南抗倭的胡宗宪,沉稳有余,但一脸愁容。

“倭寇不可不剿,不能全剿。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严嵩授意严世蕃,明里写“情”,实则暗示胡宗宪,为保全严家利益,残留倭患。而胡宗宪,这时却突然做出一个令人诧异的决定。

“明嘉靖四十年七月,处援军未到军需不继之困境,胡宗宪竟亲督戚家军发动了第八次台州抗倭大战,其身冒炮矢,意在殉国,以全忠名。赖戚家军将士奋勇血战,他没能殉国。该次台州大捷,促成了与为患十年之倭寇最后决战的态势。”

这一战耐人寻味。按理说,胡宗宪名义上是严党,收到严世蕃的暗示,在援军未到、军需不继之继,他应该好好休整,为什么反倒发动了第八次台州抗倭大战,意在与倭寇形成最后决战之势呢?再有便是,此战,他“意在殉国,以全忠名”,也就是说,胡宗宪这一战抱的是必死的念头,从第二十六集开头,他一动不动,甚至推开为他挡住炮矢的士兵的举动,也可见一斑。

这一处理,和刘和平对于胡宗宪这一艺术形象的定位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以历史人物为蓝本,但也容许一定的艺术加工。我们对比《大明王朝》中的胡宗宪,和史书中的胡宗宪,不难发现,刘和平对其有一定程度的美化,突出了她老成谋国、大事不虚的一面。这与政治因素有关,在此暂且不表。胡宗宪在《大明王朝》中的定位,是国大于党,严嵩于他有恩,但他不愿东南百姓,因为保全严家利益的顾虑,而再受本不必要的侵扰。故而,胡宗宪做出了一个忤逆严家意向的决定,也就是这突然的第八次台州抗倭大战。

二.

紧接着,画面一转,谭纶报喜,而赵贞吉,这位自嘲丢了乌纱帽就回泰州琢磨心血的官僚,正有条不紊地盘算如何筹措军饷。

尔后,赵贞吉做了两件事:

一.抄家。抄毁堤淹田的嫌犯——郑必昌、何茂才的家;(此时二人还未定罪)

二.重审。着海瑞重审郑必昌、何茂才。

我们分析赵贞吉在浙江的行事,需要考量他的原则。首先,于他个人,胡宗宪说他有“宰辅之才”,赵贞吉虽自嘲无官一身轻,但他和诸多官僚其实一样,一心升迁。赵贞吉行事,首先要保自己;其次,赵贞吉是徐阶推荐的人,而徐阶仰仗裕王,他要保裕王和徐阶的利益(但不保高拱、张居正);最后,也是和前两条紧密相关的,自然是揣摩圣意,按皇上的意思处理浙江贪墨一案,以及援助东南抗倭的大事。

以此为基点,我们再来看这两件事。

第一件事好理解。赵贞吉抄郑必昌、何茂才的家,其实质和抄商人沈一石的家一样,为了皇家和官员自己的利益,践踏法度。郑必昌、何茂才还未定罪,抄它们的家,于法不合,但对抗倭军饷的筹措,确实能解燃眉之急。筹措到抗倭军饷,支援胡部堂打赢倭寇,则龙心大悦,赵贞吉自己,也有望上调中央。

在旁的谭纶,默许了赵贞吉的这一举动,也是因为,他清楚,自己被派往浙江,头等大事还是清剿倭寇,稳定局势,而赵贞吉是徐阶的人,名义上,他们都在裕王府的屋檐下。

着重说第二件事。

内阁送来急递,着重审郑必昌、何茂才,这份八百里加急的文书,赵贞吉本应一收到就交给谭纶过目,却拖了两日,才告知谭纶。谭纶责问原因,赵贞吉给出的理由是:“两天前拿给你看了,你能给朝廷回话吗?”赵贞吉这是搪塞,谭纶直接点破:“能不能回话,该怎么回话是一回事,事关钦案,我还是副审,海瑞和王用汲也是钦定的陪审,总不成你一个人在心里捉摸,是不是会革职问罪,把我们撇在一边,把朝局也撇在一边,两天过去了,你到现在才拿出朝廷急需回话的急递,到底算怎么回事?”

还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海瑞最明白,赵贞吉这是有自己的盘算。表面上,他是不知如何回话,如何抉择,实际上,赵贞吉心知,这篇八百里急递,意图明确,就是要将内阁、司礼监的责任摘出去,要审案者,不要追根究底,牵扯太多。只要给郑必昌、何茂才二人过目,他们就会立刻翻供,而赵贞吉,要的,也就是这个结果。他不希望谭纶横加阻挠,所以才等了两天,才给这位副审过目。

再回到赵贞吉和谭纶的对话。

赵贞吉又出示了两封信件,一封出自兵部,严令其火速供给胡宗宪抗倭军需(于是有了第一件事),另一封,是张居正的密信。暗称,是奉了徐阶的认可写给他的。张居正对于此事如何看待?张居正的意思很明确:不必重审,赵贞吉和谭纶二人重新签署发往中央,若是能直呈嘉靖帝,便是最好。张居正是想要借此事一举倒严啊!

那么,徐阶真的认可吗?赵贞吉怀疑,也有足够的细节暗示,这封密信,也许真的只是张居正个人的意思。首先,如果徐阶真的认可,那么,发给自己的学生(赵贞吉),为何不由徐阶亲自撰写发送,而要烦劳张居正?其次,徐阶还没有足够信心扳倒严嵩成为首辅,第二十五集他与陈洪的对话就有所体现。张居正雷厉风行,而徐阶谨小慎微,他的态度是,不要将事态波及内阁和司礼监,郑必昌、何茂才揽下罪责便好。事实上,赵贞吉也是照徐阶的意思办的。

单凭这两条,赵贞吉就不会照张居正的意思办。

谭纶是张居正推荐的人,而且谭纶也想扳倒严党,所以,谭纶闻悉张居正的态度,给出的回答是:“我跟你共同署名就是。”但赵贞吉毕竟要坚守他的三大原则,所以,他说:“这个时候,这种时局,十年倭患,一朝肃清,也就是这一两个月之间,胡部堂正在前方,统率数万步卒正与倭寇决战,我们却要在这个时候,将他已经审结的毁堤淹田掀了出来,还要牵涉到皇上已经默认过的结案,这样的供词,以你我的名义再报上去,且不说内阁和司礼监如何恼怒,奏呈皇上,圣意是,将胡宗宪揪出来问话,还是将你我揪出来问话?不要忘了,你和我背后都牵着裕王。”

好一个公忠体国的赵贞吉。保胡宗宪是假,保皇帝、内阁和司礼监的面子是真。他要维稳,要顾全裕王,他更要维护自己的官运,赵贞吉怕,他怕这样的供词,得罪了皇帝、内阁和司礼监,自己的前程,就被堵上了。

海瑞说,赵贞吉贪名,在《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也可谓是赵贞吉最头疼的一根钉子。赵贞吉担任南直隶巡抚,海瑞愣是审出牵涉内阁、司礼监的供词;赵贞吉后来升任户部尚书,偏偏海瑞又任户部主事,愣是上了一封天下第一疏。

赵贞吉对海瑞,怎一个苦字了得。诸多官僚对海瑞,也唯恐避之不及。赵贞吉身上,是官僚主义的烙印,这个被刘和平艺术加工的角色,并不完全代表历史上的赵贞吉,而是作为一个模子,为我们呈现官僚作风的极端缩影。他不是小人,也不是大人。 他曾经有过理想,最后向环境妥协。

海瑞无党无派,难得,清苦。海瑞眼中有公道,为此他能抨击严嵩,也能面斥赵贞吉,甚至像个唐吉坷德,向君父痛陈直言。但从来正道是沧桑,公道人人都懂,未必人人坚守,海瑞笃定这条路,想来,也习惯了孤独。




周郎顾曲 自留地

诗歌 杂文

小说 球评

影评 生活

一个北漂的记忆与希望

一个青年人隐约的袒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