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批评“男子汉宣言”,女权主义者真的过分了吗?

 宗城964wpd0ok4 2020-10-16

导演韩寒在微博发布的《乘风破浪歌》之《男子汉宣言》引起两个群体的撕裂,女权主义者认为这首歌的歌词体现了男权思想,并不尊重男女平等的共识,充满男性对女性颐指气使的倾向,而另一群体则认为女权主义者在断章取义、上纲上线,称自己并没有从中看出这种不妥倾向。这次纷争的共识是双方都同意男女平等的理念,但撕裂也是明显的,根源在于双方对歌词的解读以及对解释权的争夺都互不相让。

观察这起事件,结合双方的代表性言论,私以为:批评《男子汉宣言》,女权主义者这次并不过分。这里所说的不过分,针对的是女权主义者对这首歌的歌词的解读,而不包括在事件发酵后可能存在的人身攻击行为。无论是第一次听这首歌,还是耐心结合演唱者的语气、曲调、歌曲MV,甚至导演的“解释”,我都认为这首歌给我的“不适感”是明显的,而这种不适感的原因就在于:

《男子汉宣言》传递了明显的男权思想,女性处于被要求的地位,女性的主体性缺失。尽管这种男女不对等被裹上“糖衣”。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在解释我的看法前,先贴出《男子汉宣言》中的争议歌词:

......

你在每天晚上

不能睡的比我早

你在每天早上

不许起的比我晚

饭要做的很香甜

打扮起来要大方

还有婆婆和小姑

都要和睦的相处

你不要忘记

你不要忘记

我是一个没有本领的人

我这个家全都靠你

全都靠你呀 全都靠你

家中的事只有你

只有你才能做得好

不要指望我

我是个凡人

娶到你是我最大的福分

你不听那东家长

你不说那西家短

不会对那邻居家

产生什么妒忌心

而我不沾花惹草

我想大概我不会

也许可能我不会

可能也许我不会

......

你把大小孩子

个个抚养成人

等我到了晚年

你不能比我早死

不能死在我前面

哪怕仅仅晚一天

就是晚一天也好

不许你比我早死

......

为《乘风破浪歌》辩解的一方,强调这些歌词是男方对女方掏心窝子的情话,并结合他们青梅竹马的背景、男方的醉酒和潜藏的自卑心理。简单归纳:因为我和你青梅竹马,你对我足够了解,而我怕你误以为我没用,加上我喝醉了,所以我说这些话没有不妥。

这段解释列了几个前提,并以此作为理由说明《男子汉宣言》被女权主义者误解了,但这些理由其实都站不住脚,原因很简单——它们只能说明男方说出这些话情有可原,但并不能说明他理所当然,更不能有力回击为什么这首歌不存在男权思想。

假如我们将“说这些话”换为“欺凌”甚至更严重的词,荒唐的景象最会呈现在我们眼前,也会让我们更加意识到辩解者的理由(至少现有的)并不站得住脚,比如:

“因为我和你青梅竹马,你对我足够了解,而我怕你误以为我没用,加上我喝醉了,所以我欺凌你没有不妥。”

当男方欺凌女方,无论多么情有可原,这都是明显的过错,这种过错,即便欺凌的一方换为女方,也是成立的。在剧本《欲望号街车》中,丈夫斯坦利欺凌妻子斯黛拉,斯黛拉事后却原谅了他,因为她认为她了解斯坦利,她知道斯坦利在醉酒的情境下会做出这种事,但这不意味着斯坦利不爱她,而作者田纳西·威廉斯恰恰对这种念头予以讽刺。在剧本中,斯坦利强奸了南方淑女布兰奇并让其被精神病医生带走,此人显然不是一个正面角色。

回到对《男子汉宣言》的讨论中,回到歌词,因为歌词是客观存在的文本。当我们听到“你不要忘记/我是一个没有本领的人/我这个家全都靠你/全都靠你呀/全都靠你/家中的事只有你/只有你才能做得好/不要指望我。”再结合男方和女方的背景,的确,男方显得楚楚可怜而并不高高在上,的确,男方和女方感情深厚,可这和男方话语中流露的浓厚的“支配”气息并不矛盾。部分人误以为男权思想的拥有者一定是霸道蛮横、居高凌下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男权思想拥有者内心虽然深深认同男权主义的理念,但自己未必会认为自己是男权主义者,在生活中他们的面貌可以是彬彬有礼的,也可以是自卑的,而并不只是单一的“霸道”。

那么,什么是男权主义?为什么如今女权主义能够蕴含男女平等的理念,而男权主义却遭遇普世价值的冲击?其实,男权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区别并不只是主体变换,如罗玲在《劳伦斯男权主义思想的探究》中所说:

“男权主义Patriarchy,来源于两个希腊词根patēr (πατρ, father意为父亲)archē(αρχ, rule意为统治),其基本意思是指男子在家庭﹑社会中的支配性特权。在男性的绝对统治下,女性成为次于男性的“第二性”,成为服务并听命于男性的附庸。”

部分人将女权主义理解为对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位置的颠覆,理解为单纯的支配主体的变化,其实是误解了女权。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二者本质相同。女性主义一般来说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剥削、性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法国大革命的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在《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中如是说“妇女生来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权利。”这一宣言被认为拉开了女权主义向传统观念发起冲击的序幕。

争取女权不是要男性成为女性的附庸,而是致力于让女性被当做自由的一方看待,让男性和女性的关系不再是“支配与被支配”。而《男子汉宣言》这首歌的歌词并没有将男女放在一个平等的角度看待,就像上文我给出的看法——,女方是丧失主体的,是建构在男方的诸多要求之中的。

一如《糊到地上的韩寒,反转不了的乘风破浪,但女性仍是最大输家》所说:

“女性在画中是完全客体,你知道她存在着,但她没有任何特征,也没有任何需求,她是为了匹配男性的叙述而存在的,是男性欲望或能力的投射,男性是虚弱的,因而她是扶持的体贴的,男性是真诚笨拙的,因而她是被爱着的,男性是想要结婚和想要一生一世的,因而她是陪着他做完这些的人。所以这里的女性是一个虚指。”

不过,这一次《男子汉宣言》更像一次导演为了新电影的宣传造势,结合它的孪生歌曲和导演的跟进言论来看,发布者此举与其说是故意激怒女权主义者,不如说是在增加影片曝光度的同时,更旗帜鲜明地迎合这一部电影的受众人群。当女权主义者与网络上被定义为“直男癌”的群体大战三百回合时,那些本就对女权主义者的做法有所抵触的人和内心深深认同男权观念的人,也许就会将购买《乘风破浪》电影票作为表达自己态度的象征。而女权主义者如果过于纠缠和“直男癌”的“搏杀”,反而可能事与愿违,不但无法争取中间者的认同,反而可能让中间者误以为女权主义不过是另一种“言论霸权”。

但是,我们也需要警惕另一种“混淆”——那就是当一种理念被传播和鼓励,当它在公共言论场获得许许多多人的同声支持,这种支持却被混淆为“言论霸权”。“言论霸权”应该是一种言论的持有者通过某种僭越底线的手段压制甚至禁绝异见者的发声,但如果一种言论获得相对多数的支持,而其它言论也可以发出,只是支持率偏低,这不能说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言论霸权”。

如果说“男子汉宣言”事件对于女权主义者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那也许是——当她们希望更多人理解和认同“女权”,当她们被指责或扣上“言论霸权”的帽子,也许她们可以在这些公共事件的话题参与中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宣扬的理念,将不属于她们的帽子尽早摘下,并且尽量避免在争论中为对方贴“标签”,从语言策略的角度这不是明智之举。而当她们的本意被曲解,她们可以尽早站出来澄清,并在此声明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这并非她们的义务,而只是在理念宣传中策略的“商榷”。

言尽于此,我的意思已基本表述。基于这些表述,我的看法也很明确,那就是:在对《男子汉宣言》歌词的解读和批评这件事上,女权主义者并不过分。需要商榷的,只是在与异见者的探讨中话语策略的调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