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人物故事(3)

 克什克腾 2020-10-16

克什克腾那些事儿

现代人物故事

潘书声,男,汉族,河北栾县人。生于1920年,1939年参加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随支援东北干部团来到东北,被组织分配到热河经棚工作,他到经棚任三区区长,在这里带领群众搞土改,建政权,打土匪。1947年3月,他带领干部战士到现在的上头地开展工作,被土匪包围,壮烈牺牲。克什克腾人为了纪念他,把三区命名为“书声乡”

区长——潘书声

克什克腾有一个乡,叫书声乡,他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叫三区,这个名字是解放后为了纪念一位革命烈士而重新命名的,这位革命烈士叫潘书声,他牺牲在这里,所以这里就叫书声乡。

潘书声,男,汉族,河北省滦县人,生于1920年。1939年参加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任河北省交河县区联社主任。

1945年,为了接收东北,他受组织派遣到热河省经棚县工作,出任县财粮科长,不久任三区区长。

原三区是个偏远山区,在克什克腾的西南部,这里与河北的围场西盟的多伦接壤,属高寒漫甸地区,解放初这里是土匪集聚的地区。他们在这里杀害土改干部,抢掠百姓的财物,扰乱社会秩序。1945年冬,潘书声被任命为三区区长,组织让他到那里一方面发动群众土改,另一方面找到机会消灭土匪。他来到这里后,在建立政权发动群众的同时,还带领当地的群众同土匪进行顽强斗争。他曾先后机智勇敢地指挥了几次战斗,都获得了胜利。当时人们说:潘区长能打仗。当地的土匪头子于秀成、白玉山曾悬赏:抓住潘书声用秤称,一斤肉一斤大烟土。

1946年8月13日,潘书声同县民政科长王健民带领干部、战士27人到现在的土城子八里庄工作。土匪头子于秀成知道后就带领土匪500余人,从现在的十大份扑了过来,土匪依仗他们人多,就叫喊着要活捉潘书声,换取大烟土。因为潘书声他们事先知道了消息,经过研究,潘书声就带领区小队在村头以土坎为掩护进行伏击。当时子弹非常少,潘书声就命令战士,。当敌人走进距土坎50米处再开枪,土匪叫喊着冲了上来,距离不远时,潘书声大喊:开枪。于是,20多条枪一起打了过去,一下子就放倒了10多个土匪,土匪见状立刻卷了回去。从正面打吃了亏,土匪头子于秀成就命令土匪从东西两山梁包抄过去,这时潘书声命令区小队撤回到现在的太平地主大院里(这个大院现在仍存在)。他让大家以围墙为势,四面炮楼分工把守,不放空枪,与土匪自上午6点一直周旋到天黑,敌人始终未能攻进大院。夜幕降临时,他开会组织工作队进行突围,他把27人分成5个战斗小组,并每人发一条白布缠到左臂上,作为突围联络标记,以防自己人打着自己人。他叫王健民带2个组,到前边大门洞上打枪、呐喊、扔手榴弹,造成“突围之势”以诱土匪往大门洞子集中。他则带领三个组悄悄刨开后墙爬出去。当他们冲破封锁线突围成功后,再制造声势把土匪的主力引过来,给王健民他们制造出突围的机会。就这样,不到一个小时,工作队的人都突出包围,没有一人伤亡。

在三区,土匪活动最频繁的是漫甸以上的几个自然营子,那里山高沟深,地区偏远,百姓受土匪危害最大。1947年3月初,潘书声和汪瀛洲(区政委)带领30余名干部战士到上头地村开展工作。上头地、中头地、下头地三村均相隔六、七里路,形成三角地带。潘书声负责上下头地两村。经过一段工作,清匪反霸、减租减息斗争局面已经打开,群众发动起来了。

3月29日上午,潘书声在下头地刚开完群众大会,群众还没有散去,这时哨兵报告说来了土匪,潘书声站到墙上一看,见后山黑压压站满了土匪。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跳下墙命令干部战士备马撤退。可出去大门没走几步,潘书声又命令返回,大家不解,潘书声说:刚开完了会,群众没有散去,如果我们工作队撤走,土匪来了遭殃的将是几百名群众。再是如这样撤走,土匪在这扑空就要袭击中头地,汪瀛洲他们人少枪少,损失将会更大。他命令大家撤回大院,一面组织群众进行疏散,一面命令干部战士关上大门,准备战斗。

这时跟随潘书声的只有干部、战士6人,而土匪白金辉、白玉山、何炳春、宝玉林四股土匪合到一起有1000余人。同时,土匪占据了后山,地形对土匪非常有利,所以这场包围与反包围战斗打的非常激烈残酷。由于潘书声指挥有方,战士们勇敢战斗,到了天黑,土匪也未能靠近院子。

天黑时,工作队的战士干部们把子弹打光了,土匪乘势用手榴弹把后墙炸开一个口子打了进来。双方展开了肉搏战,战斗中战士潘希林、张林、杨兹志、陈焕金全都先后牺牲。只剩潘书声和通讯员两人,他俩先退到马棚。此时土匪把马棚点着了火,他俩又退到了碾房,土匪也点着了碾坊,顿时院内浓烟滚滚,他俩衣服烤着了,皮肤烤焦了,只能趴在房框中间向外射击,一颗飞弹袭来,又夺去了年仅16岁的警卫员魏显臣的生命。

势单力薄的潘书声面对千余人的顽匪,他知道自己的后果。他默默地处理后事。他先含着泪用枪击毙了战马,把马鞍子和战士用过的大枪用石头全砸碎。然后,脱掉外衣,把衣服和文件挎包一起扔进了火里。看到火舌把机密文件化为灰烬时,再反过身来砸自己的长枪手枪。可这时敌人又攻了上来,他迅即把长枪和手枪塞进炕洞里。这时他手里只留一支手枪,他穿着衬衫,站在熊熊的烈火旁,怒视着从四面包围上来的敌人。当敌土匪要活捉他时,他突然把枪口调转过来,对准自己胸膛扣动了板机,就这样潘书声壮烈的牺牲了。

事后,三区政府在上头地为这6位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上千名群众参加,然后将他们遗体掩埋在土城子镇北头一片树林里。后来,为了纪念他,克什克腾人民政府把三区命名为“书声乡”。


受权发表  网络配图

编辑:艾旻


作者简介

天热,刘爱民、高鹏鹰夫妻合用的笔名,二人分别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协首届签约作家,“草原文学精品工程”签约作家。近几年发表作品一百万余字,其作品获内蒙古第九届索龙嘎奖、2007年草原文学奖、2008年草原文学奖、2009年赤峰市委宣传部文学精品贡献奖、首届“平媒杯”文学大赛一等奖。出版中篇小说集《清场》、长篇纪实文学《克什克腾那些事儿》、《天热小小说选》。

克什克腾

微信ID:kskt15042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