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元最后的首都——应昌(上)

 克什克腾 2020-10-16

克什克腾那些事儿

历史篇

克什克腾草原深处,曾有一座藩王古城,在山环水绕中拔地而起。从此,便有了富丽堂皇的应昌城,雍容华贵地兀立于湖光山色之间。历经了平静祥和与歌舞升平,历经了金戈铁马和刀枪剑影……之后,大元最后的首都——应昌城,变成了“一座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

大元最后的首都——应昌(上)

应昌故城遗址

何为首都?

基本解释为:首,第一,领导;都,都市。首都:国家政府所在地,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先来看一下历史学家们所列举的历朝历代的首都。

西周、西汉、隋、唐的首都为西安。

三国东吴、东晋、南朝刘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明、中华民国的首都为南京。

金、元、明、清的首都为北京。

夏、商、西周、东周、东汉、三国曹操、西晋、北魏、唐末(迁都)、武周、后梁(迁都)、后唐(迁都)、后晋的首都为洛阳。

北宋的首都为开封。

南宋的首都为杭州。

三国蜀汉、五代十国前蜀、六代十国后蜀的首都为成都。

后金的首都为沈阳。

辽的首都为上京。

以上的列举中找不到“应昌”这一首都名。究其原因,是历史学家的偏见,传统历史学家把1368年7月明军攻入大都(北京),元惠帝妥欢帖睦尔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开建德门北上,北移草原的那一刻宣告为“元代结束,明朝开始”。而实际上的情形却是:历史上的大元并没有消亡,只是迁都北移,把都城从北京迁到了草原。

为什么这样讲?

因为此时元的皇帝仍在,象征着统治中国的玉玺仍在,元皇帝妥欢帖睦尔手中,国家机器诸如军队、监狱、法庭等仍在草原深处应昌运行;妥欢帖睦尔仍在应昌指挥着百万大军与朱元璋游战于全国各地。大元末帝妥欢帖睦尔坐镇应昌,国家的各种机构仍在且正常运行,所以,此时的应昌就是大元的首都,确切地说,应该是大元最后的首都。

那么应昌又在何处?

应昌在克什克腾旗达尔罕境内,达里诺尔湖西。它北靠耗来河,东西被群山环抱,东距克什克腾旗经棚镇二百四十里。这里现在只剩一座古城的遗址,作为历史遗迹,静默于岁月的风尘中。从地面残留的城址遗迹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内较为平坦,街道宽窄不等,但主次分明,长短适宜,临街巷内,市肆明显。由此看来,当时的应昌应该是一座繁华而重要的古城。

草原深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座城市?这座城市何人所建?建于何时?在已逝的沧桑岁月里,这里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应昌。

一 、应昌的由来

应昌最初是一座私人府城。

在草原深处,距元陪都上都仅三百华里,是什么样的能人建了一座类似皇宫的家府?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元代的一个黄金家族——弘吉剌部。

弘吉剌部酋长特薛禅偶遇成吉思汗,见其目中有火,面上有光,将来必成大业。于是把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成吉思汗,还心甘情愿地追随成吉思汗,率领自己的儿女们帮助成吉思汗征服统一了其他蒙古各部。后来,成吉思汗在达里湖畔赏赐有功的战将,便把克什克腾这片广袤的土地赏给了特薛禅的长子按陈,并赐按陈“国舅按陈那颜”的称号。

太宗九年,窝阔台下旨,凡弘吉剌部氏家族之女,世代封为皇后,男儿世尚公主,世世不绝。至元终160余年间,弘吉剌部氏家族的儿女为后妃者18人,男尚公主者16人。可以说,整个元代,除了成吉思汗家族外,弘吉剌部是最为显赫的享有荣华富贵的家族。

成吉思汗虽然伟大,但他没有实现统一中国的梦想。这个梦想最终被他的孙子忽必烈实现。从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金莲川建城郭,到1259年城郭建成(这个城郭就是现在的正蓝旗元上都)这段时间,弘吉剌部所统治的达里诺尔湖畔和正蓝旗所辖一带一直是元的大后方。弘吉剌部见忽必烈在距达里诺尔湖三百余里处建了都府,也想在自已的领地建一个盛夏可以避暑的府邸,这样更便于与朝廷联系。于是按陈的孙子斡罗陈万户和他的嫔妃囊加真公主向忽必列请示建一座私宅。那时,建一座庞大的私宅是不允许的,除非皇帝恩准。但斡罗陈他们能够提出这个请求,凭借的是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因为忽必烈的皇后察必是斡罗陈的姑姑、按陈的女儿,而囊加真公主又是忽必烈的女儿。公元1270年,斡罗陈夫妻联名奏请圣主忽必烈:皇上您赏赐给我们的土地达里诺尔湖畔,距您的上都仅三百余里,这里不仅山水秀丽,适合游览,而且夏季气候凉爽,宜于避暑,可建一座城池,亦便于圣上游览观光避暑之所需……忽必烈接到报请后,龙颜大悦,当即恩准,并拨专款,又亲自命名为“应昌府”,取意“顺应昌盛”这句吉言。

应昌府的筹建请求虽然被忽必烈皇帝所恩准,但建在达里诺尔湖畔的什么方位、建成什么样子、如何去建等一系列问题,斡罗陈和王妃一时半刻还拿不出十分成熟的想法。于是再次报请忽必烈皇帝,请求帮助定夺。忽必烈马上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刘秉忠。刘秉忠是忽必烈从和林带过来的大学者、大幕僚,大都就是他一手筹建的,包括选址、规划、设计等。建成后,忽必烈非常满意。于是忽必烈授权刘秉忠,由他全权负责应昌府的选址、规划和设计。

刘秉忠来到达里诺尔湖畔,见湖西岸地势平坦,其东西北三面被山峦环抱,恰似龙岗,南临耗来河,又位于达尔海(达里诺尔湖)与多伦诺尔湖之间,非常符合建城建宅的阴阳之数,于是就选择在这里建城。

一年后,一座别具风格的草原城池拔地而起,但这座城池仅是斡罗陈和囊加真公主的私府。

二 、由府到路

应昌府后来又叫鲁王城、应昌路。

称鲁王城是因为这座城池的主人曾被封为鲁王。

自1271年应昌府建成之日至1293年,这座草原城池一直叫应昌府。被称为鲁王城是1293年以后的事。

1293年按陈的孙子蛮子台随成宗铁穆耳平定海海等反叛,在一关键性的战役上,蛮子台单骑闯入敌阵,冲杀往返如入无人之境,斩杀敌人如砍瓜切菜不计其数。蛮子台以自己的神勇和胆识吓败了叛敌。为此,成宗铁穆耳赐给蛮子台金印,先封他为济宁王,又晋升为鲁王。这鲁王在元代可是有说道的,在被封的诸王中位居首位,是天字“一”号。从此以后,弘吉剌氏凡袭万户,都加封或袭封为鲁王。所以,这座弘吉剌氏的私府,又被称为鲁王城。鲁王为皇室驸马,皇室女共有14位公主下嫁给鲁王,这14位公主都曾在这座富丽堂皇的草原之城里轻移莲步笑语盈盈。

应昌府(鲁王城)升为应昌路是有政治目的的。

因为“路”是元代政治统治结构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元代统治分为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

中央统治机构分为:中书省、六部、尚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等。

中书省负责上承天子下总领吏、户、礼、兵、刑;六部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尚书省主要负责财政事务,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枢密院主要负责中央军事管理,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御史台负责管理监察,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宣政院负责统领宗教事务管理,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民委。

地方统治机构为行书省(现在的省级机构就是元代传下来的),省下设道、路、府、州、县等。可见路是省下级中的重要机构,路下边才是府、州、县,那么“路”这一级就相当于现在的市了。

朝廷把应昌府升格为应昌路,有以下目的。

首先,是为了削权,从而加强对鲁王家族的控制。

元朝的三大支柱是三大王,分别是:弘吉剌部的鲁王,亦乞列思部的昌王,汪部的赵王。而这三大王,又以鲁王为老大,因为他是众王之中的“一”字王。这三大王都是成吉思汗的姻亲,在他们自己的领地上享有很多宗王贵族的特权。比如应昌府作为弘吉剌部的政治中心,他有自己独立的统治机构,行使行政、军事、财政、司法等多方面的职权,领地的各种官吏都由鲁王来任命,财政收入也不上交皇室,全部归王府支配。这样一来,朝廷无法对各王的封地进行有效地管理。如果把这些王的政治中心升为路,使它成为朝廷机构中的一环,就能对这里进行监管,从而消弱了诸王的一些特权,统治权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比如,诸王领地官员的任命,府升路后必须报请皇帝和中书省批准,朝廷就可以在很多方面加以干预,特别是能派朝廷的命官前去驻守,对诸王也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而弘吉剌部的显贵和强大仅逊于成吉思汗家族,这在元代独一无二。为了避免上演汉唐的赤族之祸,朝廷借升“府”为“路”对其进行政治上的统治是十分重要而有效的。

其次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因为这里是元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应昌城位于耗来河北岸,达里诺尔湖西畔,城东北及西南的小土丘均高出内城十几米。如此一来,城内有河有湖,水源丰富便利;城外有高地环抱,可避水患。如有战事,以这座城池为中心,进可攻退可守。可进之处在于,应昌位于上都与东道诸王兀鲁思之间,与驻在辽河、老哈河流域的亦列思驸马家族及札剌亦儿、兀鲁、忙兀联合,构成大元整体防御的东道防线。在西北方向上,这里与岭北省相邻,是抵御西边诸王东袭上都的最后一道关卡。从退的方面看,应昌是大元帝国可以退守的第三道屏障,即大都失守,可退上都;上都失守,可退应昌;若应昌失守,可从这里北退到大本营和林(元顺帝退出大都北京后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此外,应昌距元陪都上都仅三百余里,距元首都大都也仅八百余里,可想而知,如果弘吉剌部从应昌兵变,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短短几天就可打进大元首都大都。所以,大元没有理由不在应昌设有皇家军队以防万一,而设皇家驻军的理由就是把这座私府转变成官城,于是,应昌府变成了应昌路,成了大元中央直辖的地方统治机构中的一部分。

元代应昌路遗址

三、 富丽堂皇的草原城池

在波光潋滟的达里诺尔湖西岸,曾有一座富丽堂皇的草原城池拔地而起,兀立于湖光山色之间,以其宏大的规模、雄伟的气势、富丽的构建、别致的造型与一段繁荣的岁月、辉煌的历史相关联,并见证了历史上的风云变换,朝代更迭……它,便是令克什克腾人念念不忘、深深怀想,虽已化为废墟仍被永久珍藏的蒙古帝国的藩王古城——应昌城。

应昌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它坐北面南,由外城、内城和关郊三部分构成一体。外城呈长方形,南北长800米,东西宽650米,城墙周长为2.9千米,占地面积为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2万平方米。高大的城墙宽10米,高6米,城墙之上有3米宽的马道,马道外侧为垛墙,内侧为宇墙。外城的四角建有高大的角楼,城墙的东、西、南三面设置了瓮城结构的城门,城门上建有高大的楼庐。近似方形的内城是鲁王宫,它座落在外城中央偏北处。南北长240米,东西宽220米,砖砌宫墙,四面设有宫门。平常素日,车、马、人等只从东西二门进出,只有在迎接皇帝及上级官员,或举行重大庆典仪式时才打开南宫门。南宫门面阔三楹(房屋一间为一楹),有两尊形象威武的石雕狮子,座落在高1.5米的36层石质须弥台基上,形神俱备,栩栩如生,似乎正要拾级而上。厚重的红漆宫门之上,镶嵌着64颗金灿灿耀人眼目的头号门钉,硕大的兽面门环左右各一,两侧的抱鼓石更是精美别致。鲁王宫的南北宫门还设有高大的楼庐,立足其上,顿觉天宽地阔,心旷神怡。

鲁王宫构建富丽造型别致。建筑师们按着“九五至尊、至高无上”的理念,把鲁王宫的三座宫殿建在了鲁王内宫的中轴线上,东西两侧建有十座方形配殿。构建宫殿的材料天然环保:所需之石,取自达里诺尔火山岩台地;所需之木,取自达里诺尔湖南岸浑善达克沙地的千里林海;所需一砖一瓦及其他建筑饰物,均就地取材烧制、锻打。于是有了巨大的青石柱台基,有了洁白的雕花汉白玉基柱,有了殿宇林立,亭榭拱卫,有了园囿相映,曲径通幽,有了红墙黄瓦飞檐翘脊……有了抚殿式的宫殿建筑,有了悬山阁楼式的宫殿建筑——全都金壁辉煌,雄伟壮丽。

此外,鲁王宫的东西两侧还设有应昌路的诸多管理机构,共有四十余座衙署。南部为商业区,井字形的街道两旁店铺市肆分布有序、民居庐舍鳞次栉比、寺院庙宇零星点缀。至于鲁王城内,更是花园一般的美丽,到处种植着奇花奇草,构筑着假山真水,铺设着逶迤的砾石小路……

由此看来,当时的应昌城处处彰显出蒙古帝国鼎盛时期富丽堂皇的祥和与繁荣,称得上是蒙古帝国的一个缩影。

元大都三维效果图

作者授权发表并提供图片

编辑:艾旻


作者简介

 天热,刘爱民、高鹏鹰夫妻合用的笔名,二人分别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协首届签约作家,“草原文学精品工程”签约作家。近几年发表作品一百万余字,其作品获内蒙古第九届索龙嘎奖、2007年草原文学奖、2008年草原文学奖、2009年赤峰市委宣传部文学精品贡献奖、首届“平媒杯”文学大赛一等奖。出版中篇小说集《清场》、长篇纪实文学《克什克腾那些事儿》、《天热小小说选》。

克什克腾

微信ID:kskt15042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