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什克腾那些事儿 | 笔染风云留墨痕

 克什克腾 2020-10-16

张长弓生于1931年,卒于2000年,汉族,现代著名作家,书法家。1931年生于克什克腾经棚镇,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早年作财贸行政工作,1955年从事新闻工作。酷爱文学,笔耕不辍,曾任内蒙古文艺月刊《草原》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内蒙古分会副主席,出版长篇小说《漠南魂》等六部,中篇小说《红柳》等五部,短篇小说《鹰》及《张长弓小说选》等五部,并创造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电影剧本。他又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家,有《张长弓书法选》出版。

笔染风云留墨痕

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作家张长弓,于1931年8月16日出生在克什克腾旗,家乡是一个蒙汉杂居的小城镇。他于16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在那复杂的年代得到了锻炼,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认识,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从而走向漫长而辉煌的文学之路。

张长弓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作协内蒙分会副主席。著有短篇小说集《鹰》《草原似锦》《凌晨》《水碧沙明》等;中篇小说《红柳》《草原轻骑》《戈壁花》《小草恋恋山》《并非温馨的爱情》《黄昏》《倩城之怪》等;中短篇小说集《张长弓小说选》、长篇小说《青春》《边城风雪》(合作)《娜敏伊虹》(上下集,合作)《漠南魂》《黑玫瑰》《昨夜星辰》《追踪金的黎明》《征人泪》等;书法集《张长弓书法选》《张长弓书画精品》等;诗集《望平原》;电影文学剧本《蒙根花》《战地黄花》等;散文集《野有蔓草》《月在回廊》等。

一  鸿儒出寒门    世擘著春秋

张长弓的祖父带着子女从山东老家——寿光县逃荒出来,在克什克腾旗落脚。当时的社会笼罩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下,人们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张长弓一家六口人除靠父亲租种土地养活外,当时张长弓年仅十二岁的哥哥还要每天到山上砍柴,从陡峭的摩天岭背到集市上卖掉,借以维持生计。在以后的日子里,成名的张长弓经常接济哥哥一家的生活。当时全家人的想法是:祖辈没有念书的人,即使再穷再苦,也要供小儿子念书。他九岁开始上学,立志发奋。到了1945年,敌伪政权垮台,十四岁的他就回到家中,和哥哥一起上山打柴禾,可是渴望读书的念头一直没有断过。

1947年3月,张长弓参加工作,在国营贸易公司当营业员、会计,到镇上搞土改,到农村去收粮。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他坚强不屈、好学上进的性格。一有空闲,他就如饥似渴地读书,找到什么读什么。受武侠小说的感染,他也养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性格,后来爱起郁达夫的作品。当时有一批冀热辽分局的干部来到克旗,分驻到机关或街道里。有位干部见这位年轻小伙子爱读书,就送给他一册在延安出版的《鲁迅小说全集》,他捧着这本用马兰纸印刷的书,如获至宝,尽管当时有许多都无法深解,可这本书浇灌了他心中文学的幼芽,激发了他强烈的文学创作欲望。

1949年,张长弓调到原昭盟国营贸易公司,负责秘书科的工作,随后调到盟政府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在此期间,他开始尝试写起短篇小说、诗歌和杂文。白天干完单位的工作,晚上为了不影响他人休息,他就把自己蒙在被子里,用一只手电筒照着写作,写出了大量的稿件,投寄到报刊上。看到自己的作品陆续变成铅字,这位农家子弟以更高的热情,加倍的刻苦,没日没夜地爬格子。1955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鹰》。1956年,已经成为一名记者的他光荣地出席了全国青年文学会议,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他见到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仰之弥高,其志愈坚,他利用别人打扑克、跳舞的时间写作,更加勤奋努力,笔耕不辍。当时内蒙古自治区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喜人景象,由此也产生了一支由蒙、汉、回、满、鄂温克、鄂伦春等兄弟民族作者组成的文学队伍,成绩卓著的张长弓成了令人瞩目的艺苑新秀。

张长弓熟悉农村的风土人情、农民的个性心理,因而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富有独特的性格和永久的艺术魅力。他总觉得心中有抒不尽的情感,笔下有写不完的故事,艺术灵感喷薄而出。1960年,他作为内蒙古的代表参加了全国群英会,同时被内蒙古党委推荐到内蒙古大学文艺研究班进修。三年后,到内蒙古文联主办的《草原》文艺月刊任副总编。

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著有各种题材的作品几十部,其中《边城风雪》《漠南魂》曾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作家张长弓成名后,不忘报答社会和家乡对他的厚爱,在自己著书立说的同时,不惜牺牲休息时间,为业余作者修改稿件,指点创作。

二  淡远传天籁   率真见豪情

人们知道张长弓的大名,大多是因为他是一个高产的作家,没有想到他还是一名赫赫有名的书画家。

张长弓同志是中国作家群里罕见的书画家。1991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张长弓书法选》,所书诗词全系自著。特别是他为自己的书画作品亲自配诗,诗、书、画珠联璧合,互相辉映,相得益彰,非一般的画家所能及。1993年,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华文学基金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作家十八书画展》,张长弓的多帧晕染着他满腔心血和激情、蕴涵着他丰富的人生经验、闪动着智慧和哲理之光的书画作品与梁斌、奉兆阳、李准、管桦、阮章竞等九位方家大雅的佳构竞放光辉。正因为学养和艺术功底深厚,他的书画被人民文学出版社、茅盾旧居、鲁迅博物馆、赵一曼烈士展览馆、滕王阁等珍藏。

张长弓酷爱书画,竟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读帖如对挚友,情怀怡怡;写字如饮香醪,醺然陶然。他在泼墨挥毫之中,抒怀托志,娱悦心神,觅到了无穷的乐趣。虽年逾古稀,每天临池,孜孜矻矻,寒暑不辍,一日未亲笔砚,即有虚掷时光之叹。他的书画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定形传神的艺术风格。冉淮舟同志认为,长弓的书法“引人入胜,百看不厌”,并在《序》里这样写道:“他的字令人惊心动魄,有如江河奔腾,波澜壮阔;有如天马行空,雄劲豪放;有如云烟飞渡,自然潇洒。”他的书画均独具特色,各具神采,给人最大的感觉是,书画中仿佛注入了他坚毅的性格,让人百看不厌,欲舍不能。张长弓认为精神产品都注入了作者的精神情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书家的品德气质、阅历学识影响书风。他提倡要有一个淡泊平和的心境,认为书家如斤斤于世俗的宠辱,沽名钓誉,奔走于高贵门第之间,无论怎么写也写不出真趣,写出的字永远都是俗字。“谈远传天籁,率真见豪情。”我们从他的这幅自撰联中,即可感受一名作家学者的蔼然风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已逾古稀之年的张长弓虽患严重的心脏病,但仍没有停止创作,一年写10万字左右。临池之外,长期潜心于书法理论研究,溯流求源,融古通今,写了许多书法理论文章,如《从墨池看人生》《瓦釜声声话墨池》等,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作家张长弓现在已成了家乡克什克腾的骄傲和自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