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 | 一念天涯

 克什克腾 2020-10-16

一念天涯

李文宏

这么多年很少写到父亲,或许在亲友眼中,姐弟四人中我是最不孝的。68岁那年,父亲因为意外去世时,对方的冷漠像是让我找到了情绪的突破口,愤怒,仇恨,甚至崩溃到动手。

对躺在地上的父亲连眼泪都没有,那情景,在见惯了亲人离世都是撕心裂肺哭喊的亲朋眼里,我大概是最凉薄的那一个了。

父亲去世后不久,我回父亲多年工作过的老家克旗,有朋友组织了个饭局,其中一位是曾和父亲一起工作过的牛叔叔,年纪和父亲相仿。那一个晚上,我几乎没和他说一句话,也不敢抬眼看他,目光一转向他,我的眼泪就会不由自主地顺着脸颊滑下来。

走路的时候无意中看见路上走着的老人,从背影上忽然觉得那么像父亲,眼泪会一下子涌上眼眶。夜里做梦,常会哭醒,怕影响先生,自己搬到书房去住,觉得要找个没人的地方,随时可以哭一哭。

有几年的时间,我们在家里谁都不提父亲这个人,仿佛他从没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

也不是没有努力地把死亡这件事看得轻松一点,可眼泪不听话。父亲烧过三周年,才没有那么挣扎了。

都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可是父亲去世十几年,关于他生活过的点点滴滴,却像是早已埋进皮肤里的种子,自记忆的深处,开始发出芽来,甜的、酸的、苦的,长成了树,一枝一叶铺陈开来……

其实,父亲一生很普通,几乎和传统意义上勤劳朴实的父亲形象不沾边儿。在熟悉人的眼里,父亲有才华却“不思进取”,甚至是“好喝贪玩”“不过日子”。

算起来,我真正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在我十几岁前一直是在奶奶和姥姥家生活,父亲只是每年春节或者中秋节回来一次。那些年,我们姐弟几个对父亲的期盼是热切的,因为父亲会给我们带回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对我们家来说,父亲在家的每一天都是节日,那些平日里省着舍不得吃的好东西都会悉数拿出来。

除了这些,每次父亲还会带回好看的书来。于是父亲在家的日子,我们家就是天堂,我们可以不干活或者少干活,吃好的,各种玩,然后每人抱起一本书。

不喝酒的时候父亲大多是沉默的,即使家里来了亲友,坐在一起说起家长里短,父亲只坐在旁边默默地听着,从不评论别人。

父亲喝酒时愉快,吃美食愉快,读书愉快,惟有看体育比赛时由于入戏太深,常常会紧张、激动、甚至拍茶几。

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看父亲喝酒,因为只要端起酒杯,父亲就会滔滔不绝,说的都是些有趣的事情。父亲年轻时去过好多地方,每到一地,工作之余总会把这里最好玩的地方都走一走,最好吃的都尝一尝。和父亲一同出差的人能节约差旅费给家里买点东西,而父亲却连工资都要搭进去,这便是他“不过日子”的最好证据。

小的时候父亲讲过一个故事,说邻村有一位在外面做了一辈子官的人,告老还乡时一个人赶着一个牛车,车上没有金银细软,只装了一车的书。

父亲说他最早接触的文学书籍就是从那儿开始的。“谁都不能动他的书,只准我一个人看”。忘了老人叫什么是哪个村的人,只记得父亲说到这里时那一脸的得意。

一个生在偏僻乡村三岁失去父亲的孩子,不到十岁就开始阅读文学,想象世界。人生多少事,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也许正是这些潜在地影响了父亲的三观。

贪玩好酒的父亲得以安身立命,靠的是他的才华和手中的笔,却清高又自负,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我说过,我不是个孝顺的女儿,因为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时已经十八九岁,和听话的弟弟们比相比,我的叛逆到了极端的程度,病态地把所有的不如意都怪到父母头上。高考落榜,怪他们当初把那么小的自己扔到学校不管;工作不顺心,怪父亲每天和那些手握实权的叔叔伯伯们喝酒玩牌,却从不开口求人帮忙给子女安排个好工作。那几年,凡是父母喜欢的我都要反对,父亲有一副他特别心爱的围棋,我会故意把他的棋子给弄丢,父亲醉酒我更是几天都不和他说话……

该死的青春期,成了我最不堪回首的往事。

现在看来,父亲的爱好都是些高雅超前的,只不过生的时代不对,在那个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工作,过日子,这些才是头等大事,而父亲的三观显然与现实不符,自然会遭到挞伐。

我写作后,一直想找机会让父亲再讲一讲老人的故事,又总觉得来日方长。然而,只想着来日方长,没想到还有猝不及防。

父亲走了,才知道留在心里的遗憾有多少,除了那个故事,我还欠父亲一句道歉。

没人的时候我会对着父亲的遗像,流着泪质问,当年的叛逆,还不是你自小娇纵的恶果?你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这样包容我?你一生热爱美好,可是你却没有等到你喜欢的真正的好……

一念到天涯,所有的遗憾,都成了无法弥补的痛。只有这个时候才懂得,人生的至痛是需要用一生来消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