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哇,假期培训

 坤家hsj 2020-10-16

         哇,假期培训

    假期培训已近尾声,压力天大的学习、考核突然如释重负,一下子变得非常轻松,坐下来认真回忆,收获颇丰。

如果刚开始还觉得是理念意识的温润浸化的话,那么结束时已经是狂风暴雨的浑身湿透了。

古罗马哲人西塞罗说:愿意的人,历史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历史牵着走。

面对新教育技术、数字化的冲击,面对课堂模式的全新颠覆,面对手机网络原住民的新时代学生,你如果还天天跳着“僵尸舞”的在课堂上表演老朽,有人理你吗?你如果还用秦始皇老奶奶的口味去说教,还管用吗?下课去吧!那是历史!

历史,以前的事是历史,现在的事是历史,发展中的事也是历史。有的历史被历史记着,有的历史则被历史淹没着。历史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发展如此之快,快的让我们还没来得及接受它,它就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势如破竹的直扑而来,你还在纠结这是“新理念”吗?那是上一秒的事!它已经成为普遍行为。

江西科技师大唐琳伟博士的工匠精神和职业人,一看到题目,我心里就想,年轻的博士你是否弄错了,你得讲课对象不是工科老师,而是语文和德育人。工匠,在我心里一直都是专业教师的话题,语文和德育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扬工匠精神,如何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可博士从酒店试睡师、职业闻臭师、巧克力试吃师讲起……然后微课、慕课等等。面对我们职业学校的职业学生,我似有所悟:个性是不受限制的,工匠是一种职业精神。我突然想到职教的老祖宗墨子,春秋百家中,“非儒即墨”,墨家的地位如此显赫,庞大的队伍,“巨子”是如何将他们凝聚,如何给弟子们讲故事、讲语文、讲策略、讲德育、讲规则、讲纪律的,墨家的纪律严明,墨家的创新创造,墨家的行侠仗义,墨家的团队合作,墨子的高情商、高智能,所有一切不都是语文、德育的浸润教化吗?“巨人”形象的树立,并不仅仅是靠讲、靠游说的,更多的是类似“绿林”、“丐帮”的游戏规则。是啊,精英有精英的语文、德育接受模式,平民有平民的传递方式,我们,该如何走?工匠的语文?语文的工匠?时代的大数据,考验着我们这些站在“尴尬”位置上的人。诺基亚被收购时,老总的一句话,我们还记得吗?“我们其实没犯什么错,但不知怎么就输了。”你服输吗?不服,就以墨子的精神往前走!博士的工匠和职业人,原来,立意很高新。

再看省厅职教室的宋安国主任,他独创的职教互联网4.0,从孔老夫子的私塾、班级制,到“做中学”“学中做”,再到现在不久将来的互联网+4.0,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三次聆听他演讲。第一次听理念,觉得省厅人吃饱了没事干,搬着历史写经传,觉得他们不接地气儿,所以,我也很不以为然;第二次听概念,认真想想很有道理和玄念,只是感觉做起来太难;第三次听情怀,他激昂慷慨,满怀情感,对下一代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我们平常职教人谆谆教诲。宋主任30年矢志不渝的职教情怀,让他走南闯北上下求索而修远。他高瞻远瞩,哀职教事之多艰,情到深处、急到极点,嬉笑怒骂不甘心,殷殷之情,青天可鉴!哎,老领导,佛不在庙里,在路上!但愿我们能跟上您的脚步。

杭州职教人黄云女士,“我坚持捍卫我表达观点的权利”,她用伏尔泰的诗表达她对职教的坚贞和情怀。寻找“存在”的人,让自己的智思在课堂上闪光,人在语途,文以明之。“破壁”不是数学的一加一,想得太多会成为行动的绊脚石,课堂是师生共有的,而不是一个人的舞台。“你告诉我的,我会忘记,你展示给我的,我可能记住,你让我参与,我将能学到。”扪心自问,讲台上,我们教了多少无用的知识。教,这个教师心中的高墙,谁能逾越?可在黄老师的解读中,我感觉它正在轰然倒塌。如何教?给人以无穷的思考,《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些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闪着光芒。将学生关在课堂里给他灌,你不觉得你是在浪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吗?不要以自己的眼光看别人,也不要以固有的观点看现在。花园里百花盛开,浇水施肥,过和不及都是对花的摧残,也都是对生命的大不敬。如果弄不清你是谁,你就弄不清你在做什么。

再看中国执教的德育大咖,基于立德树人的智慧,人工智能是如何对之挑战的?他视课堂如战场,激情涌动下,他讲了他正在研究的行为智慧篇。学,生命的意义;学,生存的技能;学,生活的知识。一个人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永远都应是学生的心态。他将课程目标从“双基”1.0到“知识、技能、情感”的2.0,再到“认职、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的3.0,职业教育的核心素养,在他高大上的激情解读中,让我们顿感前路多艰,他站在政策的高度,他站在学术的前沿,以指挥者的姿态为我们开启航向。

而省商务学校的朱晴、薛聪、许刚三位年轻的行里人,信息化大赛的标兵,为我们展示、示范,他们的引领让我们感到“狼真的已经来了”,而且“横冲直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模拟仿真技术的应用,VR虚拟世界、AR增强现实和MR的混合模式,让我突然觉得:人类啊,你究竟想要什么?又要干什么?渺小的个体生命中究竟蕴含着多少智慧和精华?帅气、漂亮、思维敏捷的年轻人,高技术、高智能、大数据是他们的专利吗?我在听课中思考着,在思考中在寻找着,我似乎有所得,在得到中更多更深的思考,“智人”到底有多智?我们都是智人,智与不智,在于人的一念之差,不想被现代智人玩成落伍的人,那么你就得努力向年轻人学习,走向大数据。

海航老师微课、慕课的制作法,让我这个幼儿园水平突然心知肚明,豁然开朗,海老师对此娴熟的“玩技”,让我五体投地,他手把手的教我们在“做中学”,让我们不再觉得新技术的遥不可及和不可触摸,原来我们是可以学会的!他一个多小时的详解,就让我突然间在学习培训新技术时害怕学不会的恐惧和担心,一下子竟荡然无存。原来,一切皆源于自己的不愿接受,学了半辈子了,不愿学了,只想吃老本,可这个时代非上一个时代也,老本己不合拍了。

乱花已经迷人眼,暴雨已经浸透身,“狂飙运动”来袭、泥石流突发,来势汹汹,你不行动,就是泥沙下不能呼吸的魂魄。

其实,在培训中,我给大家的展示和分享,已让我实现了跨越,突然觉得,原本我也是可以的,自卑害死人。

培训也好,洗脑也罢,只要是前行,只要有新知,只要愿改变,我们是会被感染的。

哇,假期培训,十来天里,大脑早已是盆满钵满,以后,如果有机会,我是还愿意参与的。

Hello,伙伴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