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依现世变化 思课堂改革

 坤家hsj 2020-10-16

渴望思变的课堂,希望能抛砖引玉

依现世变化  思课堂改革

    现在的社会,是个变化的社会,稍不留就可能跟不上时代拍节。中职课堂尤为如此。我在这里说的是中职校二年级下期“夹心”实习后的语文课堂的改革思考。

因为是高二实习回来的中专班课程,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对你爱理不理、依然如故的低头玩手机;因为是老生,而且是刚刚从社会工作岗位上“走了一遭”回来后的“老生”,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对他们的冲击很大,再老一套的上课,只会让他们不屑一顾的小瞧于你;因为他们是再有一年半载就要走入社会的人了,未来工作的迷茫和困惑让他们或焦躁或不稳,再按部就班的学习老教材可能效果更不好。鉴于此,我想这样改革课堂:

首先,改革课堂模式。大致思路是:1、变换上课地点,或教室、或实验室、或图书馆、或操场、或读书角,给学生以学习环境的新鲜感,让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学习不同的更适宜于他们的学习内容。这样做课堂管理难度可能会加大,但对学生、对我们的课堂效果应是有益和有效的;2、变换课堂形式,用或讨论、或演讲、或辩论、或思考、或写作、或分角色演戏等的形式来让课堂形式更加活泼和多彩多姿,以此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展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拓宽思路。这样做,对老师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要求要更强;3、变换角色,让学生分小组来主导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潜能和他们参与课堂管理的兴趣和能力,这样做,要求老师要有一定掌控能力和智慧的大胆放手去实施……

同时,课堂模式还可以通过交换老师的方式上课。一个月同一科老师换班上课,时时给学生以新鲜感,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新鲜的环境中学习,不至于出现审美疲劳。而老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讲自己最拿手的驾轻就熟的得心应手的内容,甚至条件允许,还可以两个老师组合同上一节课等,以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

现在的学生跟以往任何时期的学生都不同,因为他们接触的世道发展太快,眼前新的变化、瞬息万变的信息太多,只有以新制新,才能满足和适应他们新的学习需求,也才能勾起他们对不断更新的生活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改革课堂学习内容。现行的教材,课文内容至少十年未变了,新书发给学生,他们一眼带过,就不想再看了,上课讲这些陈谷子旧芝麻,对中专班的孩子来讲,吸引力是不够强的。现在的社会是经济社会,是赤裸裸的金钱社会,而且越发展,这种状况愈甚,任何人再虚伪的掩饰都是没有意义的,倒不入因势利导,引导他们为此而努力奋斗,只要他们将来懂得努力、懂得奋斗,我想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许多。

因此,我觉得还是用优秀人物、英雄人物的事迹启发诱导为上。跟我们以往讲文史人物内容不同的是,可以结合当代现世大家崇拜羡慕的偶像来吸引学生,感召启迪他们。比如用目前当红商战英雄马云做引子,引出李嘉诚,再联系到中国富商鼻祖范蠡,讨论古往今来,成功者的奋斗史和成功经验,从他们身上总结出一套适合我们现在学生口味、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东西,学习和探讨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事业观、价值观、财富观等的非智力成功因素,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坚定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向生活中的强者学习,向身边的英雄致敬!以他们为楷模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我想,倘能达到如此的目的,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我们这个时代的现例很多,比如马化腾、王健林、史玉柱、褚时健等一大批现在大家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时代人物,他们可能要比我们单纯的穿越历史去探寻古代人物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是用时代人物去感召、感化的案例教学,也是用英雄人物、优秀人物的引领教育。

另外,学习内容还可以从观念的更新、创新入手,通过最新优秀流行书籍的交流分享进行教育。比如有一本书叫《穷爸爸富爸爸》,现代最新的价值观、财富观是什么?穷爸爸是官员,物质生活并不穷,穷的是观念的传统和僵化,他的教育观念是老一套的学而优则好,则平安,则幸福,则一辈子无忧;而富爸爸也确实在物质上非常富有,他用他自己的案例给孩子的是全新的财富理念,讲的是如何靠个人的创新来致富,这种富裕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双创新,是观念领域里的发展再创造,这种理念是对传统的好好学习、勤奋工作、努力挣钱、买房养家、全力做事、奋力打拼、过中上层白领生活的挑战。想必这种观念是青少年学生愿意接受并挑战的一种新的思维意向。我觉得我们应该挑战一下观念教育。

一流学校、一流教师给学生的应是一流的创新观念,“贵族学校”给“贵子”的应是贵思路、贵观念的“贵族”教育。中职校是“寒门”是“豪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作用的是观念而非仅仅硬件设施,倘能如此,我们不愁打造不出思想上的“贵子”。

时代是新时代,而且是不断更新的时代,我们每时每刻不创新就会僵化,僵尸只可进博物馆,是不能用来吓人的。

“以不变应万变”是一种无奈和安慰。

希望每一个新的瞬间,我们都有一个满意的惊喜!愿为此而努力做一个新人!

Hello,伙伴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