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去磨豆腐

 新用户06868399 2020-10-17

〓 第 1327 期  

文|张丙亮   编辑|王成海 



本平台“老事旧人”为原创文学平台,所发作品均为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媒体在不经过本平台同意的情况下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为了生计他在村里自己家办起了豆腐作坊,在八十年代初村里还没有通电,刚开始主要是在年关给人加工挣点加工费,做一锅一元钱,平里也不做。

他家一堂两屋小土坯房,西屋腾空后中间放了个园柱形小石埻,约二尺多高,石柱上面放着木匠割好的大木盘,边缘镶有二寸高框子,靠近边的一处留有一个碗口大的口子,大木盘的上面正中放着两扇石磨。

那个时侯村里磨豆腐都是人工推磨,磨顶端放着泡好的黄豆,加水后一边用勺子均匀地舀着(三分之二水,三分之一豆子),一边不紧不慢地推转着磨子转,磨杆的另一头拴着个小刮子,看刮流下的糊糊稠稀,一般以打起圪就为准。转几圈舀一勺子,要有规律,这样磨下的糊糊才做出的豆腐最多。人工磨豆腐少则也需两个小时(一锅豆黄按12斤计算),其中也有快手,又不头昏,转速又快,推磨两锅不足三小时。堂屋的后面垒起两口锅灶,当时出烧锅算是最大的锅了,分别用笼圈罩在锅口上,用豆腐渣把缝子糊严实,风箱是个手拉双头大风箱,劲小的人还真有点吃不消。

每年到腊月初,人们就开始接连不断地磨开了,最忙是在二十以后,每天清晨三点多就有人开始磨了,一口锅刹沫另一口锅点,两口子分工明确他刹沫过滤点豆腐,她压渣出豆腐洗包,从早五点一直忙到黑夜十二点多,顾不上吃饭就喝一碗豆腐脑充饥,每天要完成二十多锅。忙到年三十才停止,初夕上午别人家都己安顿就绪完毕,他们才忙乎着洗衣服打扫家。紧忙十来天那一天都收入二十多元在那年月算是很不错了。

每年过起年,开学时正在读书阶段的姊妹俩,便拿着帐本挨家挨户起帐,外村的由他去收,磨豆腐所挣加工费,除去两孩子学期费用略有剩余。

由于村里的水质好,再加上卤点豆腐细心认真,豆腐又精又嫩又细,所以不仅本村邻村上下家家都来加工,有人口多的做两锅还有三锅的,为了改善人工推磨,又购买了一头小毛驴,弄成了驴拉磨,这样一来生意增加了不少,有做红白事的来加工,过时过节磨的也不少,农闲时磨上几锅,拉出去换些黄豆,用来周转,总之小本生意,豆腐小作坊还算不错。

打从村里上电后,古老的石磨淘汰了,被一台小型打浆机所替代,电灯贼亮再也不用人拉二股线了,100瓦的电风箱,大碳火十分钟一大锅水开花冒泡,原来的出烧锅也改换成二大锅,一遍能放两锅豆糊糊,刹沫的技术也提高了,不再等以前沫子自然下去了,效率的提高使每天最多加二十锅,翻了一倍多,增加了电费,自然加工费也涨到了三元,给家庭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随着改革开放下海经商大潮的出现,他放弃了那份小打小闹生意,也混迹于社会奔波于城市之中……

岁月的流逝,今昔对比发人深思——那年月人们多贫穷,一元钱能促进你不息奋斗,为生活上的一口吃,人工推磨四五小时多辛苦,而现在人懒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给点东西也赖得去取。

【作者介绍】张丙亮,乌兰察布兴和县人,现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环卫局工作。

【投稿须知】本平台“老事旧人”为原创首发文学平台,所以请投稿者一定保证自己的稿件为原创首发,凡是已投其它微信公众平台的文章切莫再投本平台。本平台是本人为打发病床时间而创建的,没有任何外部力量支持,所以稿件没有稿费,望想换取稿费的亲们莫投稿件于本平台。由于修改编辑文章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编者又是一个患病已久的大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