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爱好写诗的农妇!

 吴斯汀英语 2020-10-17

我有一位女同学,名曰李爱清,50多岁,文化不高,其貌不扬,几十年来一直以务农为业,农忙之余就去村里幼儿园帮忙做饭挣些薄薪。

这几天偶然翻看她的朋友圈,发现她竟然在劳作之余,每天还写一些古诗词,其用词甚是简练,对仗甚是工整,虽皆是日常琐事,但古韵犹存。

古有曹植七步成诗,后人皆无法考证真伪,但眼前的李爱清则是真实的存在,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无论写诗的质量和速度,恐曹植再世,在这位农妇面前,也会甘拜下风。

爱清写诗,从不闭门造车,皆是睹物思情,有感而发,走亲戚,随礼,打农药,找被褥,看广场舞等农村琐事皆是她创作的源泉。

比如秋天将至,气温下降,她写到:

诗一首:

月凉如水撒寒意,诗心似火送暖情。

天崖此时谁静坐,共话冰轮今夜明。

诗二首:

悲蝉仙去秋虫喧,寂寞长夜伴无眠。

心头清愁似白露,眉梢常颦不胜寒。

比如这几天冷了,她去找被子找不到,她也会写首诗:

玉枕纱橱凉初透,绮户新月弯如勾。

锦被夏藏不知处,寻你不见使人愁。

比如晚上饭后散步,路过村中小广场,见农妇跳舞,她也会诗兴大发:

半老徐娘亦疯狂,雾鬓银霜变姣娘。

华发染紫又上黄,骚首弄姿上广场。

第二日,爱清又去小广场,看到广场舞比赛,她又诗兴大发,遂作江城子:

老妪轻狂比少年,左擎扇,右持绢。

头戴红花,身穿红锦衫。

挥臂摇臀扭的欢。

拔头筹,意志坚。

华灯初上夜阑珊,云鬓散,衣冠乱。

心绪高涨,鹤发胜童颜。

不把黄昏当残照。

俏夕阳,笑声喧。

可是,在社会变革的今天,李爱清却成了一个社会的弃儿。她的种田经验随着城镇化的加快,越来越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她的文学造诣在小县城里,甚至还换不来一个馒头。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李爱清像一个无所适从的孩子;她若即若离,可有可无,始终游离在社会发展的边缘。

备注:文中诗词选自《李爱清诗集》。李爱清,籍贯山东高唐,职业农民,文学爱好者,在田间劳作之余,吟诗作赋,以娱自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