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春雨◇吃桌,值得申遗的乡村盛宴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01

叔成亲的“好”已经送了,嫁妆一应物什也送了,我天天跟他屁股后边溜咣。一会儿哼唧着说想花婶儿了,一会儿闹着说花婶儿来时由我来放鞭炮。

叔人逢喜事精神爽,伸出星星指头刮我的鼻子,答应我仨条件:把他转业带回来印有“自卫还击保卫边疆胜利纪念”字样的枕巾送我一条,给我一听茉莉花茶,待客时允许我跟着他倒酒。

老家宛东农村,东家办各种名堂的大型酒宴招待亲友乡邻统称待客。

事先要下帖子交代,这是世代相传的规矩,亘古不变。帖子不能弄错,要不准会闹笑话儿。

爷决定这次叔成亲满待客,由爹照客。爹接到这项神圣又艰巨的任务,倍感压力。

他的照客本事是跟松阁大伯学的,现在独立经营不免谨小慎微。

于是起早贪黑,昏黄的煤油灯下,将一片片红纸折成四面,遣词谦虚谨慎,诸如姻眷弟顿首拜、晚生顿首拜之类落款,用小楷毛笔一一誊写在帖子上,装进红纸信封,差专人面呈亲交,比总理衙门还忙。

收到帖子的亲戚双眼眯成一条缝,按兴俗用红纸包五块钱,叫下帖人代捎,或亲自送来,并说一定如期来吃桌。

亲友拿两块钱不算少,几位姑姑和姑奶拿二十块五十块不算多,递礼贺喜。

正因为隆重,东家才如此舍得。叔的婚宴,爷决定举全家之力,倾其所有,极尽排场,还请了有名的蔡庄响器班吹吹打打以壮声威。

02

爷是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厨掌,待客前两天就列出需要的炊具如大锅、炒锅、蒸笼、一应所需碗盘筷子醋水碟,鸡鱼肉蛋、五香八大味。该借的借,该买的买。

爷自己备有一套无往不胜的厨掌刀,被岁月熏黑的长柄铁炒勺,大小铁笊篱,卤肉的长柄鹰爪钩。

待客前一天,爷在西侧院墙内用土坯砌起相连的三口锅灶,一个行灶,安排伯劈柴,开始劳作。劳作就是准备酒宴用的半成品菜肴。

工下作的是留柱爷,作为助理,他笑吟吟的,白白净净的小脸上翘着一撇小胡,永远那么谦虚。据说他后来也成了厨掌,锅台也盘得特别好。

那个隆冬,劳作的院子雾气蒸腾,墁儿上的鲜香沁人心脾,我想应该归功于全绿色的荤素食材和恰到好处的咸淡把握。

现杀的鸡吹足了气搁大锅里煮透,金黄饱绽;四五斤的青鱼片成大块,勾芡蘸粉过油,以备红烧瓦块鱼;猪牛羊肉分割成大块慢火卤好,红润宜人;猪臀尖最为珍贵,是“肘子”的重要原料。

菠菜韭菜蒜苗择好洗净晾干,红白萝卜莲菜切丝切片,金针木耳粉条泡水发好,葱姜切花切丝,花椒大茴捏碎。

爹开出烟酒鞭炮的数量,分头安排可靠的人去供销社批发。说定烟用白河桥,酒用永隆统。

桌椅板凳和酒具叫我们跃跃欲试的半大小子们挨家去借,拿回来后在家具背面用毛笔写上人名,方便好借好还。

因为客多,自家屋里摆五桌,隔壁邻居家摆三桌,在院子和墁儿上搭两个大帆布棚,使桃杆箔围上,因陋就简各摆了四桌。

堂屋当门摆高高的八仙桌,这是男客主桌,东里间是女客的主桌。

最特别的是设在牛屋那一席,牛粪出完后,撒上干土,摆上桌椅,正可以牛粪香里说丰年。

临近中午,接亲的人们将嫁妆一一抬进新房,花婶儿也欢欢喜喜地进了院子,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彻乡村上空,老亲四邻欢笑成一片。

03

当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鸣叫的时候,正是中午十二点左右,爹开始按来客尊贵程度律座。

这也是个大讲究,据说稍有不慎弄错次序,容易招来客人不满。

性格温和的,会找到老东家说路程远我先走了,恁忙哈!东家就得赶紧安抚,快速查找原因。

脾气不好的喝酒喝到半窑里还会借酒劲掀桌子咧!东家丢人就大了。

不管大方桌还是小方桌,都坐八个人,八仙桌嘛!不管席设哪屋,永远是对着房间门的为主客。

最里面右侧的是正座,左侧是陪座。右侧靠里的是上首座,紧挨的是上首陪。左侧就是下首座下首陪,最外的两个是流水席。

流水席坐的是老东家族人,负责接菜布菜供应烟酒糖茶,有点服务员的意思。

跟著名的洛阳流水席不一样,他们是坐满人开席,吃完走人再换另一波。

我们家乡这一席只要坐下,直到离场都不挪动,铁打的营盘铁打的兵。

花婶儿是新婚大剧女一号,当仁不让坐在女客首席的正座,她的娘家长辈是女方派出的全权大使,正襟危坐在男客首席正座,不苟言笑。

一众宾客坐定,放鞭炮预告吃桌开始,像上课铃。

厨掌已经熬好一大锅酸汤,分别盛了,叫传菜的山叔、尊叔、祥大,用条盘一一送到桌上去,名为“先垫垫”,以免客们喝空心头酒醉人。

加了鸡丝、菠菜、木耳、牛肉片、鸡蛋煎饼丝的鸡汤勾了芡,烹入老醋和香油,升腾的哈气分别从鼻腔和舌尖涌入感官,熟悉而肆无忌惮地折磨着每一个人,排他性的酸香怡人、口舌生津,我在一边看得入迷,口水酝酿,怕人看出又不敢吞咽。

眼看着一大锅酸汤露出锅底,心里不免暗暗叫苦,失望至极。爷眼皮都不抬,大概感觉到我幽幽怨怨的弱小气场,拿起一个小黑碗,把最后的那点期盼盛入,恰好一碗,递给我说,给你喝点菜尿吧!喝完上学去,不能耽误正经事!

爷是一家之主,一言既出如白染皂。拿人的手软,吃人的嘴短,我背上书包,一步三回头。

香味渐渐淡出鼻腔,此刻,我多么希望有一个人,有一句话,哪怕虚虚地挽留一下。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最微不足道,最毫末微芥的差事,哪怕没有一句台词。

可是,都是徒劳,是空想。

恋恋不舍,大概是我此刻理解最深的一个成语。

又充分利用眼睛的余光搜索,努力觉察沿直线传播的声音里有熟悉的呼唤,一步分成三步走,而恍惚中吃桌已经开始。

04

敏捷的步伐、飞梭般的条盘为每桌呈上四个压桌凉盘,我觉得应该是老醋凉调姜汁莲菜、老醋葱丝木耳、凉拌牛肉薄片、饼干糕点。

条盘每次能端四到六个盘子,厚重的木料、厚重的红漆、厚重的味道,唯一的要领是必须端平。

条盘,这种陈年的记忆早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无处寻觅。但去年到云南普洱出差,在一个县城的小饭店,猛然发现这种同款道具,很惊奇,我赶紧拿出手机来拍。

无法理解数千里之外完整保存乡愁的物什,到底是家乡传承了普洱,还是普洱传承了家乡?

爷调菜从来使双手搅和拌匀,但却不允许我们吃饭用手抓,直到现在,盐水煮花生我都是用筷子夹来吃,却学会了独门绝技,吃花生吐皮不吐仁。

彼时家乡农村冬季无以为乐,吃桌无疑最能出彩,且越复杂越有趣,所以人们不断挖掘丰富的想象。

吃桌的主题是划拳喝酒,喝酒就必须有酒肴,凉拌菜是主要担当,所以四个压桌凉盘不管风云变幻,是兀自岿然不动的。若盘中凉菜空了,自然有别的菜来填补。

爷腰系围裙、两臂裹蓝色套袖,炒勺上下翻飞,施展平生所学,除了大锅熬煮,炒菜他从来不用品尝咸淡香辣,一手好刀工,一手好炒工。

凉菜之后就是大盘的炒菜了。人们期盼的七个盘子八个碗,如期登场。大菜是全鸡、红烧瓦块鱼、红烧肘子、蒸牛肉、蒸羊肉。

其实所谓的七个盘子,热凉加起来要多至二十二道,是酒肴。八个碗实指划拳结束后吃饭时上的六至八个座碗,全是蒸菜。

05

以前狗鳖王八驴马肉是不上桌的,猪牛羊鱼才是颜值担当。

鱼肉熟了容易松散,所以要勾芡油炸红烧再上笼蒸。

猪牛羊先煮了,再根据做盘还是做碗,决定切片切丝切块,做碗的就要上笼蒸。

蒸的做法,一是可以保证入味,二是要保证熟透脱骨,三是可以用来保温。

爷的刀工,煮熟的牛肉可以切得薄如纸,均匀地盖在一盘装得满满的酸甜可口的胡萝卜丝上,貌似一大盘牛肉,为的是给东家省,吃桌的都心领神会,矜持着尽量不动筷。

陪客的不停地让,来来来,咱配配,叨叨嘛!主客依旧坚持不动筷,其他人就不好意思夹菜,这样就可以等下一道菜上来时撤掉。

炒菜并无定式,全凭厨掌一人。如果东家待客杀一头大猪,那就花样频出。

蒜苗炒猪耳朵吃到嘴里咯咯蹦蹦,不光鼻腔得到享受,口舌味蕾也是受益者,更重要的是还能亲耳听到咀嚼的声响,这道菜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猪肝猪肺猪粉肠,猪舌猪尾猪蹄子,能做很多道。

最难做的是猪大肠。你想那是冬季,大肠油厚,气味独特,要想洗干净颇费工夫。

负责杀猪的黑爷下手干这高难度的技术活儿,不管咋弄,热水凉水各洗数遍,大肠依然耐人寻味。

爷说,黑贤弟呀,你那法不中啊!你去捡一大把烂葱叶,搁二号盆里跟大肠一坨好好揉揉试试。

果然,黑爷如法炮制后竟然其臭如兰了!

煮好的红烧肉,家乡人叫肘子,是一块带皮猪五花肉,以猪后臀为佳,先红烧了,用刀划成麻将块,再搁笼上蒸透。

都说肥而不腻,好吃不胖,可是极少有人动筷,大概是厨掌略施小计,等人们快吃饱了才上,以便给东家节约哩!

06

整个吃桌,节奏以主客的号令为尊。中午十二点左右开席,划拳行令各种热闹。

家乡的来枚堪称地方文化盛景,想想也许可以申遗,还要及早行动,否则会不会被棒子国抢先则很难说。

有的擅长一七枚,有的是六,还有三九,老五魁,两人伸出的手指头加起来等于谁喊的数字谁就赢。

不会来枚的猜宝,其一人手心藏个烟头,对方猜有没有,猜对了赢,猜错了出宝人赢。

如果出现某人连续输,可以有另外一人出来挡,挡输了挡者认,挡赢了原来局接着来。

要说文化气息,觉得来枚时喊的数最有意思。

一到十有多种喊法,比如一锭金、二月二、三桃园、四季发、五魁首、六六顺、七巧儿、八抬轿、久长久有、满堂红。

分管送烟酒的要眼神极好,桌上一旦没有烟酒就要马上送来,否则冷场了不好看。

酒要用酒车酒壶加热了倒小酒盅里喝,坐流水席的人专司其职。

以前送亲的肩扛手抬嫁妆,要经常换肩,人送外号歪脖客。

他们有个特权,吃桌时可以整盒烟揣自己腰包,桌上没烟了就得不停地送,这是个潜规则。

东家和近门族家要挨桌倒酒,一来可以加深认识,二来尽地主之谊。大概每人三盅小酒,另有一人执壶。

有的客说,不中啊,我不能再喝啦!倒酒的就说,我给你倒亮点,喝俩吧!象征性倒点,不强求,不灌人。

风景的亮点,还有吹响器的单独围成一桌,他们不用递礼,也一样上菜上酒,酒菜好了吹得就动劲。

那时候,《百鸟朝凤》、豫剧《打金枝》、《穆桂英挂帅》都是精彩节目,他们唱一阵歇一阵,吃桌客们踏着鼓点、面带微笑、颔首点头、欢声雷动。

如果有云游要饭的赶上,他会迅雷不及掩耳之际放一挂小鞭,拿红纸包五块或十块钱递礼。

东家如果不懂规矩收了礼,就得双倍返还,这就是勾礼,像买到了假冒商品告到消协要求索赔一样。

懂规矩的东家一般坚决不收礼,但是可以容许要饭的在这吃一顿,他一般知恩图报唱上一个小时,东家就得供他一个小时的吃喝消费,照客的想办法劝他离开作罢。

07

约摸下午两三点钟,喜欢喝酒的基本都差不多尽兴了,正客谦虚地一再要求吃饭,东家一再表示再来几枚,不慌不慌。

直到催过多遍,看正客真心实意要求,东家才极不情愿地答应。

放过一大挂鞭后,宣告吃饭,像是最后一节课的上课铃声。

正客要求答谢厨掌,他从腰包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包了五块钱的红包,用条盘托着,极恭敬地走到当院厨灶前,像看望五保户的样儿,说几句客套话,称赞厨艺一流,请厨掌务必收下这份心意,这就是谢厨礼。

吃桌结束,东家要给厨掌两块钱的感谢金,这就是厨掌两天的全部收入。

还没等正客归位,这边八个座碗就已经从蒸笼里一一取出摆上条盘,一筐蒸馍紧跟上场,每人还有一碗恰到好处的醒酒酸汤。

08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等我放学,一路小跑进村,循着香味跑到家,哪里还有桌可吃?酒可倒?叔收拾杯盏,忙得不可开交。

爹看我气喘吁吁,赶紧给我拿一个馍,盛一碗剩菜,叫我吃了挨家挨户去送桌椅板凳。

这混合了十来桌残羹冷炙的剩菜说也奇怪,搁大锅里再次加热后竟然酸甜适口,无可挑剔,我狼吞虎咽、一口气吃完。

多年后我才知道,原来吃桌的剩菜就是传说中佛跳墙,真是“早知如此悔归来”呀!

后来,爷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了留柱爷,留柱爷的手艺又传给了心灵手巧的老群叔。

爹照客的本事手把手交给了璞叔,正式退休归隐,不问江湖。

现在,农村早已没了厨掌的市场,要想学厨师,恐怕得去蓝某翔技师学院了,我爷的传人早已没地方拿谢厨礼。

农村最隆重、最繁华、最重视、动用资源最多的婚宴,已经改到镇上一些小酒店,人们习惯打包,再也不用吃剩菜,再也没有了梦里的佛跳墙啦!

作者简介张春雨,男,45岁,社旗县兴隆镇马庄人。现供职于某垂直管理机构驻山东单位,居济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