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这天,我们穿越在青台古镇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青台好友老黄再三约我去游玩,可我的确没有去游玩的兴趣,为什么呢?因为青台太渺小了,渺小的在电子地图上放大到1:1000的比例才能看到她;青台也太普通了,普通的从古到今整个豫西南到处都是这样的村镇;青台更太平凡了,平凡的没出过一位能在社旗县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架不住老黄的热情,只能择日去一趟了。

●青台古寨

在冬至前日我如约至青台,老黄路边久候,寒暄之后引导我向西到了街西头,老黄顺手向南指并介绍到“那是青台的老北门,我们去看看吧。”

到近前才看出来有一座两孔古石桥镶嵌在通往村内道路中间,由于历年修路,古石桥桥面已经深埋在水泥路基下,但石磙、石柱、石条、石板斑驳陆离但依就赫然而立,粗壮敦实沧桑有力,石桥四角竖立四块凸起的青石依然有青龙吐水的模糊造型,我禁不住四处打量,才发现桥南头古寨门、寨墙、护城河依稀可见,成圆弧状向远处延伸。

特别是古寨墙虽然风雨侵蚀、人为破坏却依然宽厚雄壮,护城河河道淤积,河水干枯但还能辨认出当年的水面宽广、波澜汹涌的旧貌,我不禁感慨起来,仅仅这横跨隘口石桥、雄伟险峻的寨门、高大宽厚的寨墙、水面湍急宽阔的护城河足可以证明青台当年作为军事、经济重镇的辉煌,可惜岁月流转、世时弄人,这样的辉煌也随风而去,古寨遗址淹没在密集的民宅中了-----

我沉思过后,老黄不失时宜的介绍起来:青台历史悠久,相传在汉,见史在唐,乱于宋元,兴于明清,清末民初环河筑寨,辉煌时寨高三丈、环长八里,河宽深各两丈,引掉枪河活水绕寨一圈并下游再次流入河道,沿寨墙设四门八堡,这样的石桥古寨四门加上旧河故道共计有十座,最大的有六孔,威武雄壮!细看不乏精美石雕装饰!

旧时本地人崇文尚武人口稠密、商贾云集生意兴隆、人文昌盛尊贤重教,有证可考就有泰山祖师、玉皇关帝、回龙龙王、土地城隍八座寺庙,可惜清末民国,虽有民团护寨,捻军白朗日寇流匪,过兵青台寨庙皆毁。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斗天换地取材建设新中国!一座古色古香的豫西小镇几经变迁,如今剩残石断碑遗于沟壑,但也能足证昌盛。

古镇变迁的感慨逐渐取代了来时的不屑印象!青台古镇残存的石桥、古寨依旧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王朝的更替,似乎能看到官军、流匪、商贾、繁荣、衰落交替登台表演,曾几何时这样的街道上肯定走过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人物;来往的商队必定带来江南淡浓相宜的烟雨、和塞外大漠粗犷和落日的风韵!夕阳下寨内民众升起的袅袅炊烟验证了富足安详;宽厚高大寨墙上深夜的更鼓声、枪炮声衬托出乱世民众对和平的向往;青石桥下溪水畔岸芷汀兰、杨柳下郁郁青青中必定上演了一场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

在这里我确实看到了明清经济昌盛、物丰民富历史的画卷,清末民国战乱,新中国发展的足迹!时代变迁的轮回!在这里一一展现------我心里不仅感慨起来,原以为是一次访友的休闲之旅,没想到成了一次感悟明清至今的穿越之旅!

●冬韵灵动的山岗

老黄引我继续向西而行,并向我介绍青台传说和历史遗址众多,与光武帝刘秀有关系的哑巴坑、镇南镇北鸡隔更打鸣、一步三眼井等、七十二井,以及青菜街、青台街、登天楼、金华公主、金华城、掉枪河、八大寺庙遗址、四门八堡的趣闻轶事等等。

伴随他滔滔不绝的介绍,不觉间向西走出了村庄,乡间土路替换了水泥路面,近处突然一条小河自北向南拦路,幸好有座水泥大桥横跨于河道上便于来往行走,溪水在冬韵萧条的气息里缓缓流淌,水瘦静美如怡,芦花随风轻摇,恰如一杯陈年老酒,把冬眠的岁月悄然酣醉!

阡陌相交的麦田将腊月的凄凉和萧条刷出一层生机勃勃的底韵!难能可贵的举目远眺,远处竟然山岗起伏,虽不高耸如云和险峻巍峨,但也错落有致和钟灵秀气!簇簇白杨点缀在平地和山岗中间,偶尔传来几声雀鸟空鸣,无意中将这幅丹青岗水图增加几分层次和灵动!远望近观耳闻更加赏心悦目!无意间让人融入这片宁静清新之地了!

●掉枪河怀古

我们站在桥头,老黄介绍说道:这河就是著名的掉枪河,原河故道在正西1000米山岗下,青台古城也在那里!

我看了又看这掉枪河,真是看景不如听景,单从地图上看也是条水面宽广、鸟鹤浮于水上的大河,没想到是条涓涓溪流!让人诧然失味!不过我也能接受,沧海桑田河水变道乃是正常。

就站在桥上听朋友娓娓道来:此地从小地理环境看西靠高岗、东依唐河,水源丰富,河水沿高岗东麓形成一条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唐河,从大的地理环境来说,此地依唐方之咽喉占宛驻之官道;北通洛汴,南至楚襄;西联川陕,东接江淮;自楚汉至唐宋元均属于交通要道,从史书和民间传说青台就是军事要塞;

民国时这里水系丰沛,植被茂盛,跃进年修湾刘水库,截流一部分水源,加之近年气候变化,大河就变成了小溪,但这并不影响掉枪河的浓重的历史印记,掉枪河传说最早也是有史可依就是在南宋岳飞抗金北伐战宛收唐,青台灭伪齐李成十万,战后百姓此河捞拾枪矛无数;

其二是元初南进平章刘禄,左倚唐河右靠高岗,屯军筑城以图襄阳,负责在这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一碧万顷的水面上训练水军的是女将金华公主,一日在河边跃马舞枪时不慎将宝枪掉落水中,打捞无果,后病逝葬于西岗之上;

其三解放战争宛东战役,国民党军队溃败,士兵弃枪械于河中保命,三个传说均得名掉枪河,至于真假无需考证,间接证明青台的确源于军事。

听了老黄娓娓道来,青台这个古镇对我来说已经不是明清历史的感慨了,更是对宋元铁马金戈的震撼了,眼前的涓涓细流更像宋词元曲的唱响了那个年代音符,在这里我似乎听到了岳飞豪壮冲天的满江红,看到了辛弃疾夜里挑灯看剑的誓死报国的赤诚,更是看到了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悲壮,隐约又听到了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绝世悲愤!我甚至看到了元军水师整装待发进攻襄阳战船----------

在那个宋元更替刀兵肆孽、战马嘶鸣、号角金鼓不绝的年代,家国天下的使命让多少伟人神情庄重的从这里走过,并发出历史铭记一吼!一位位将士满脸鲜血和赤诚倒下,并发出凄惨求生的呼声----这一切从眼前闪过、从耳边响过---没想到这里一条小小的涓涓溪流竟然见证了朝代更替的历史洪流!

●青台的汉唐遗迹

正在走神之间老黄又说道:再领着你去看看青台汉唐盛世遗迹!说罢就径直沿着田间土路径直向西,走不多远只见他抓着野树枝条跳进路边大约有三四米深沟,我也依照他方法跳进深沟,他用手指引让我仔细看沟壁,我的双眼似乎发现宝藏般闪亮起来,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沟壁,这哪是沟壁呀,这简直是汉唐盛世画卷的再现,沟壁底部土层堆积物约有1米多厚,清晰可见极像巧克力夹心饼干一样,黑土与残砖断瓦混合着,残缺的砖块厚大细腻,丰富雕饰线条存在明显的汉砖特征,而瓦片尺寸较大,厚实感强又带有明显的唐代印记,偶尔能见颜色丰富的碎瓷片。

我稳定了情绪,重新审视了沟壁的底部土层堆积物判定不是墓道碎砖烂瓦,因为堆积物成沿沟壁一直延伸,直觉告诉我这里是一处汉唐城镇的遗址被水土掩埋与地下了,我半蹲着用手抚摸着沟壁,搜索着脑海的记忆,不错南阳这个地方本身就楚汉之地,盛唐时期更是人杰地灵,南阳大多历史名人都出在汉唐,这里距离洛阳不过200多公里,那时南来北往至洛阳、长安的这里是必经之地,有这些也不足为奇,李白不是也写过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的诗句吗?

沧海桑田,时景变迁,汉唐盛世怎么会如此整齐划一、绝无后世打扰的埋藏到乡间沟底两千年呀!这样的堆积层绝不是自然衰败的漫长过程,难道是一场天灾,淹没了这汉唐盛世古城;难道这是一场人祸,将富足繁华的古城毁于一旦,这在当时是多么惊天动地的事件,我努力搜寻着脑海深处汉唐时期楚汉大地记忆储存,终因才疏学浅苦思无果-------------


●钟灵秀气的小庙

随后我们攀树枝而上,继续向西,走到山岗下,看到一座不大小庙屹岗而建,树木环绕周围,借助岗势显得高大庄严,于是我们径直走到岗下老黄高声喊道:老贾,贵客已到,下来接接吧!屋内应声走出一人,约莫四十岁左右,微胖中等身材,国字型脸上充满忠厚。老贾拾级而下跑步迎来热情寒暄,并引导我沿路向小庙走去。

岗下有平地四亩左右,被老贾用有水泥柱子和铁网圈起来与小庙连为一体,种满果树,干粗枝繁;正对庙门开路一条,路口左右立石碑一座,路自北向南通向岗头下,从岗底修有台阶至小庙门口,门口一块平地,算是小院,小庙东边依树设石桌石椅一套,在这黄土岗的衬托下略有返璞归真的感觉,房子周围种了苍松翠柏、竹子桂花,石榴桃树;

站在石碑路口近距离再看这座小庙,小庙顺地势屹岗而建背南向北,三间主体青砖灰瓦、五脊六兽的屋顶设计的建筑略带唐代风格,两条主梁前伸托住了前瞻屋檐,梁头又被两根木柱又牢牢支住,雕梁画栋颇有明清的味道,红漆两扇门向北、东西对开庄重喜庆,门上横挂一匾,红底金色宋体大字:毛主席纪念馆,明窗分立左右,兼顾通风采光的作用。好一座精致钟灵秀气的小庙,给人以世外清净静雅之感,远观此庙屹岗巅而不孤傲,独荒野而不自卑,拥儒雅而不缺谦和,植乡土而不沾庸俗,承传统而不守旧拙,隐现世而不拒百家!

门口两座石碑:西侧是座劝人行善的碑文,东侧的是座青台志碑文,简朴而详实记录了青台从东汉至今的历史事件,确实做到了惜字如金又字字如金!

而我的青台汉唐古城遗失疑惑也在老贾这里得到了合理解读,唐末吴元济反唐,青台这里依岗临水,易守难攻,北取洛阳也是弹指一挥,于是筑寨屯兵志取洛阳,唐将李塑率兵平叛,吴败城毁,结果青台古城就一夜间毁于平叛的战火,随后古城旧址被沧海横流岁月掩盖着黄土之下了-------我内心也顿时释然了许多,不管汉唐这里有多少血雨腥风,惊天地泣鬼神的往事,这座汉唐古城也算有了出处,她必定在这方民众的护佑下继续隐于历史的烟尘中-----------

●煮茶论古今

看完石碑,我们拾阶而上,庙门虚掩,伴随着入耳私语般的潇湘烟雨古筝名曲,从里面飘出淡淡的檀香味道,此时此景单是凭这千年筝语和若隐若现丝丝的雅香,也能让人进入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无妄无为之空灵境界,使之顿然脱俗开悟几许!

老贾推门引导我们进屋,屋内陈设也是耳目一新的感觉,房屋为三间二梁结构的大通间,迎门口端坐真武大帝,西侧左手侧端坐是文殊菩萨,最上首一座原比例尺寸的毛主席像怏然耸立,三座雕像均为上等汉白玉材质,未加彩画,显得更加朴实逼真,三座雕像前鎏金香炉中各插檀香一支,冒出渺渺白烟散发出阵阵清香透人心脾!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身后两侧横悬国旗党旗,威武庄严!西山墙正中悬挂一行书字幅:门庭清妙即禅观,枉费黄金去买山,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副禅意十足字画一下子将这里清修气场提升很多!靠东北角有一四开门多层书柜靠墙而立,柜内摆满藏书,古筝之声也是从书柜中传出,让人惊叹的是书柜前放置一张实木大板桌面,虽不是名贵木料,略加打磨也是显得大气古朴,四个圆木坐凳分置内外显得简洁实用,大板桌子上放置老式煤油灯一盏和铸铁茶炉、茶壶、茶盅一套,这里简单设置虽然比不上古寺明刹的庄严规整、也比不了都市茶楼富贵典雅,但这清新脱俗、本色大气风格也将这里小庙清修的气场烘托淋漓尽致。

我们先向主席鞠躬行礼后老贾热情招呼坐下后,就开始用固态酒精在铸铁茶炉上烧水泡茶了,我衷心道谢老贾的热情并问道:您这里环境清静、风水极佳,装点古朴雅致,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但您把毛主席和真武大帝、文殊菩萨一起供奉,似乎不太合理!老贾一笑解释道:此地本身就是青台祖师庙旧址,前殿供奉真武,后殿供奉文殊菩萨,这也算老庙重修;而我更是在那时花儿正红的年代出生长大,内心对毛主席的敬仰无法用言语来描述。

另外此地也是青台红色革命事件的见证地,老贾边侍弄茶水边接着说, 1940年初,国土沦陷,抗日维艰,中共党员张志杰(洛阳伊川人)化名张静波到青台小学(回龙寺)任教,传播革命,宣传抗日;成立中共南唐方中心县委并任书记。

1940年冬,国民党顽固派撕破国共合作的伪面具,密捕张志杰后英勇就义掉枪河畔,后抗日战争豫西鄂北战役时,143师一部青台阻敌,青台民团协军御敌,后随军西撤!

1948年初,宛东战役刘邓陈庚围歼张珍,青台民众响应党的号召拥军助战,以忠诚和行动参与到解放战争中去,为战役的胜利、南阳的解放做出了贡献!青台虽小,革命之火曾熊熊燃起;时光远去,红色基因正代代相传。事件名不见经传,但同样精彩!这一切都不应忘记,应该继承下去!相信古镇民众在时代进步的潮流中厚积薄发、奋发图强精神,这个小镇定会随着时代的巨变一起前进!

这时老贾也将茶水泡好,倒在茶盅里让我们品尝,老贾泡的是信阳新茶信阳红,信阳红茶虽然不如大红袍的味重浓郁、余味悠长,但也醇厚饱满、沁香裹腹;

在这冬日里与老黄、老贾相聚在优雅的禅房里,饮杯香茶也算人生一幸事,我观详这杯殷红的茶水,什么时间我也能像老贾一样,在这里泡上一杯清茶,躲一帘风雨,偷得浮生半日闲,在一杯茶里消磨黄昏,在幽静夜晚看满天繁星,寻一处静雅听花开的声音,匿一湾清溪洗去世间铅华,恋一树桃花许诺红颜知己,得一缕清风冷看无限苍穹,在一树一草中品味人生,在四季中观世间万千------------

随后我们边喝茶边聊,谈古论今,畅谈人生,不知不觉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时空,突然老贾手机铃声响起是老贾媳妇说饭菜已经做好,让我们回家吃饭,我不舍得出了禅门拾级而下!一阵寒风吹过,我才把如痴如醉的思绪拉回现实,其实饭吃不吃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今天穿越了明清的繁华、穿越了宋元铁马金戈,穿越了汉唐盛世的厚重,小小的三间禅房依然成了我今日精神的世外桃源,不知不觉间洗涤了浮躁的灵魂,的确不虚此行!


作者简介

焦春栋,社旗青台人,在江苏一家环保公司任职,常年在外漂泊,内心对家乡有着不尽的眷恋!

青台街相关文章导读

1、古镇遗梦-社旗青台镇的历史变迁-郑长春

2、老古桥传颂金花城 掉枪河吟唱新街景-走访社旗县青台街见闻 -黄炳贵

3、想看看青台街,老同学发来照片,看的心酸了  -张晓辉

4、愿您助兴青台再辉煌-走访社旗县青台街兴青观-黄炳贵

5、诗意生活‖相聚就是缘--献给86届社旗青台五高的老师和同学们

6、掉枪河的传说-张书志

7、老家的掉枪河-张鹏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