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庄村的老教师们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我永远忘不了我们村上的几位老教师。

第二排右二为孙开鑑老师

第一位老教师住在我们村庄的东北角,他是孙开鑑老先生。我上初中时,他在我们镇初中教语文。按庄上的辈份,我叫他爷爷。
孙老先生身材又黑又胖,头发稍微卷曲。还记得他讲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讲高尔基的《海燕》,讲《红楼梦》节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慷慨激昂,时而手按着讲桌,时而转身整齐地在黑板上板书。即使门牙掉了,声音依然洪亮。他戴的老花镜,一会儿摘下,一会儿又戴上,眼镜框常挂在鼻尖儿上,目光从镜片上方看着大家。
一个动词,一个神情,他都讲解的透彻,分析到位。我们常常被感染着,沉浸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里,沉浸在语言文字的美妙里,意犹未尽。“好了,说,就说这么多。”是他每节课结束时的口头禅。
他一回到家就换上拖鞋,大裤头儿,开衫上衣,脖子里挂条毛巾,到田间地头干农活,完全一个农民形象。去学校里就穿戴整整齐齐的,完全一个“先生”形象。村庄上人们写请贴啦写信啦,写对联儿啊,就请他来写,他总是笑哈哈的,乐于帮忙。那年我考上师范的好消息,还是他给送到我家地头的呢。
后来,孙爷爷晚年生病去世了,埋在他辛苦了一生的黑土地上。
现在,孙爷爷的儿女们不知在何处安了家,听说一个叔叔也做了教师。

第二位是孙保功老师。他家与我家隔一片小树林。按庄上辈份,我叫他伯伯。
孙伯伯老师,身材很瘦弱,戴着一副近视镜。他是教数学的。从办公室去教室的路上,他爱把瘦瘦的双手背在身后,手里拿着三角板啊,圆规或量角器,课本教案等。不拿教具的时候,也是手背后,双手互相插在袖筒里,微驼着背,头稍向前伸着。他的思维缜密,神情严肃,不苟言笑,板书画图都是一丝不苟的。课堂上,他带领同学们在函数、三角的知识领域里遨游。什么数学难题都难不倒他,我们常常感觉他似乎有神奇的能力。他深受师生的爱戴。
在村庄上,他的口碑也极好。听母亲讲,那年我上小学时,五元钱的学费还是向他家借的。现在偶尔在社旗街道上见到他老人家,我都会停下来毕恭毕敬的跟他聊几句。
孙伯伯的二女儿是小学教师。   
     

第三位是张成杰老师,按村上上辈份,我称呼他为哥的。张老师教英语,可是数一数二的,他会安排学生们演英语课本剧,英语口语比赛。他的字写得特别的漂亮,学校的标语是他写的,黑板报是他出的,每次上课学生们都急于模仿他的书写。课余饭间,他练书法,拉二胡,吹笛子吹口琴。吹拉弹唱,多才多艺。他那双眼睛大而威严,让人看了有点害怕,他上课同学们没有敢乱动的。
他的妻子刘尚凤老师是出了名的美女教师,高挑个儿像模特一样的身材。刘老师教数学。他俩可谓郎才女貌,非常般配。他们在学校住,常见他家的两个小孩在教室门口玩,也丝毫影响不了刘老师专心上课。张老师,他们夫妇琴瑟和谐,家庭幸福美满。他俩是当时学生们心中的偶像。
我当年毕业后回母校参加工作,还与他们同事过。那年张老师荣升为副校长,年轻教师改口称呼他“张校长”,他不让,说还叫“张老师”就行。
他们夫妇退休后就去南阳定居了。

我们村庄的几位老民办教师,在村庄上是出了名的文化人。他们是千千万万个民办教师中的几个。他们虽然拿着低工资,但仍然对教育事业有极大地热忱。他们甘为人梯,甘做蜡烛,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他们对村庄上年轻人的影响乃至乡镇一届届学生的影响,不是用言语能形容的,也不是能用文字写完的。后来我们村庄之所以能考上了好几位教师,我想跟这些老教师们的正面影响绝对有关。
前几年,国家对民办教师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给老教师及家属心里有点慰安。然而,那些年他们对乡村教育的极大贡献,不是能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致敬!可爱的乡村老教师们!或许你们没有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但是你们的名字及贡献被记在家乡教育的史册上,被记在一届届学生的心里。年轻一代正接过振兴社旗教育的接力棒,继续在各地谱写着教育佳话!

作者简介:

王春霞,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出生地是社旗县大冯营镇丁庄村万庄。平凡忙碌的日子里,喜欢记下感动,留住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