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节征文42‖ 樊德林:菊香满心房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Happy Teacher's Day
第三十六个教师节
有奖征文参赛作品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1875

菊香满心房



者 | 樊德林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那年的秋天,我还在乡镇教书。平凡的职业,平淡的生活,每天穿行于三点一线,我感觉自己青春的火焰,正一天天地暗淡下去。
直到有一天,一位老教师的出现,仿佛一道阳光,照亮了我的眼睛,点亮了我的内心。
从教学楼望去,学校西边的荒地上,遍地的野菊花绽放了,像一簇簇灼目的火焰,热烈中而散发出阵阵清幽的芬芳。
最近我注意到,一对花甲之年的老夫妻,经常相互搀扶着来这里赏菊。他们坐在一根枯木上,满头银丝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烁着祥和的光芒。
他们面带微笑,不时在小声交谈着什么。这样一幅安静的画面,给萧瑟的冬日增添一抹温馨的暖意。他们是谁?为什么这么喜欢来这里看菊花呢?
带着许多疑问,我忍不住走近了他们。
清瘦矍铄的老先生笑了:“你在这个学校教书吧?”我点点头。他望着菊花,陷入了往事。“三十多年前,我也在这个学校教过书——只不过是代课老师。那时候,人多单纯啊!我和你阿姨就是在这个学校相识相爱的,这里有我们的青春和回忆啊。可惜后来因为家里经济压力太大,我放弃了。——你知道的,代课老师的工资是很低的,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根本入不敷出。唉,迫不得已啊……!”
“是的,我听说以前乡村代课老师的工资,养活自己都难,更别说养家糊口了!”
老先生点了点头,他若有所思:“现在想想,其实如果当时坚持一下,就有民师转正的政策了,说不定,现在也是正式老师呢。”
我说:“是的,民办教师为乡村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家没有忘记他们啊!”
老先生的爱人笑了:“坚持下去,说得容易,做着难啊!”
我说:“是啊,那时候能坚持下来的老师真是不多——你们过得一定很幸福吧!”阿姨笑了:“怎么说呢,风风雨雨三十多年了,哪能不磕磕绊绊呢?我们都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对学生不也需要这样啊!”
“小伙子,好好教书育人吧,你们现在的条件和待遇可比我那时候强多少倍了,我现在还常遗憾当年没能坚持下来呢。说是来看菊花,其实是想听听孩子们的读书声,你知道,那是世界是最动听的声音啊……”老先生语重心长。
我不禁有些羞愧,参加工作十几年了,在琐碎与重复中,我日渐麻木,满腹牢骚,这山望着那山高。有时候对学生过于简单和武断,偏离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真谛。
“孩子,学生就是一张白纸,能在上面画出什么样的未来,都在于你们的教育和引导了,责任重大啊!”阿姨拍了拍我的肩膀。
老夫妻相互搀扶着渐渐走远了,走进了金色的阳光里。我不禁有些遗憾:居然忘记问老先生的姓名了!我呆呆地站在原地,在花香中思绪万千:我们的人生,何尝不像这野菊花呢,不经历风霜洗礼,哪会有这迷人的芬芳。我们的老师,不正像给这些菊花提供生命营养的土壤吗?“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之的话在我耳畔骤然响起。花香真好,秋日的阳光真好!(全文完)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樊德林,男,出生于1980年5月,汉族,社旗县桥头镇人。
2010年开始文学创作,现为河南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会员。
作品以诗歌散文为主,见于《诗刊》《诗选刊》《扬子江》《诗潮》《诗林》《星星》《散文诗》《绿风》《草原》《青海湖》《北方文学》《中国诗人》《中国诗歌》《阳光》《岁月》《辽河》《河南诗人》《天津诗人》《散文选刊》《散文百家》等国内外多家纯文学刊物和报刊杂志,共计600多首(篇),部分作品先后获奖。
《风吹平原》《低处的阳光》《放羊的老杨》等6篇作品入选高考和中考模拟试卷。著有诗集《沉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