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知青往事:当年他和陕北姑娘海誓山盟,现在想想心里很痛

 郝福和 2020-10-17

赵有为(化名)老师是六八届高中毕业生,北京知青,曾在陕北插队落户四年,1973年被推荐上大学回到了北京。我是通过一个文友和赵老师取得联系的,赵老师在陕北插队落户的四年知青生活也是我的那位文友给我讲述的,有些细节,我向赵老师做了求证。

北京知青往事:当年他和陕北姑娘海誓山盟,现在想想心里很痛

北京知青在陕北(资料图片)

1969年3月11日,赵有为和十一名北京知青来到了陕北大山深处的高家沟大队,他们一行十二人是自愿报名到这穷乡僻壤来插队落户的。这十二名北京知青数赵有为的年龄最大,他十九周岁。还有一名叫刘桂枝的女知青也是十九岁,她比赵有为小半岁,也是高中生。剩下的那十名知青都是初中毕业生,五男五女,他们是同一所学校的同学。

在来高家沟大队之前,这十二名知青只知道陕北的高家沟比较贫穷,是山区,交通状况也不好。可到这一看,实际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要差很多,绵绵峰峦,沟沟壑壑,这里可是真正的黄土高坡啊。

在公社吃午饭时,单凭那一顿简单的午餐,知青们就知道当地的生活水平是什么情况了。一人一个玉米面馍,一人一碗玉米面粥,一人一块咸菜,能不能吃饱,就只有这些了。到了村子里,晚餐是在大队书记高贵平家吃的,十二名知青一人一碗荞麦面汤面外加一个玉米面馍,陪同知青一起吃饭的高支书和两个生产队长一人一碗面汤,一人一个玉米面菜馍。高支书的家人们除了高支书的母亲吃的是玉米面菜馍,其他人吃的都是掺了少量玉米面的菜团子。

十二名北京知青分在了两个生产小队,六名男知青在一队,六名女知青分在了二队,但他们都住在大队部里的那两孔土窑里,在一个锅里吃饭。考虑到六名男知青都分在了一队,一队队长刘春根就指派他家的大女子刘麦香临时给知青们做饭。这样二队就不用安排社员给知青们做饭了,他们省下了半个人的工分,心里也就平衡一些了。

刘麦香当时十八岁,读过三年书,长得好看,就跟画里的仙女一样。个子也高,一米六五,说话的声音很清脆,就像银铃碰铜铃一样好听。刘麦香还特别爱说笑,手脚麻利又勤快,在高家沟,她是年轻后生们的偶像,都说找婆姨就找刘麦香这样的人,找了这样的婆姨,天天当牛做马都高兴。

陕北高原的3月中旬,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山坡上的耕地刚刚解冻,春耕备耕生产还没开始,高家沟大队两个生产小队的社员们天天到队部点个卯,干点零杂活磨磨洋工,纯粹是为了混个工分。

安顿好了住的地方,一队队长刘春根就带领六名男知青到川道和山坡上看了一下耕地,并把高家沟的生产生活情况给知青们介绍了一下。高家沟大队的川地很少,一个生产队就有个十来亩川地,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山坡地。耕地的土壤还可以,只是坡度太大,存不住雨水。一场大雨过后,坡上的耕地二十公分以下还是干土,根本就湿不透,土地还被雨水冲刷成沟沟壑壑,水土流失严重,庄稼产量很低。

听了刘队长的介绍,赵有为突然想到了之前在报纸上看到的山西省还有其他地方为治理水土流失修梯田的报道,他把这个事情说给刘队长听。刘队长觉得修梯田有道理,虽然要耗费人力,但平地肯定比坡地能多打粮,这个主意不错,也是个长久之计。

第二天一大早,刘队长就把一队的社员们都召集到队部的大院里,说出了想修梯田的想法,并说明这是北京知青的主意。当时有一半人赞同,一半人反对。大家争论了半天,最后决定先在村东那片坡地上搞一下实验,看看到底能不能多打粮。

说干就干,当天吃过早饭,全体社员挑着土筐,扛着铁锹和老镢头,拉着架子车都出山劳动了。六名男知青也挑了土筐,扛着老镢头,跟着社员们出山了,他们来到陕北的黄土地上,没顾上休息,就投入到了紧张繁重的生产劳动中去了。二队社员们看一队社员突然全体出工,跑到山坡上刨挖起来,他们感到挺奇怪的,不知一队队长在抽什么风。

当天收工回到土窑里,六名男知青全累趴下了,手上磨起了水泡,浑身像散了架,他们连吃饭的力气也没有了。刘麦香费了挺大劲,才把趴在土炕上的六名男知青叫起来。吃饭的时候,刘桂枝挖苦赵有为:“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你是知青插队三把火啊,可惜第一把火就把自己给烧趴下了。在学校在支农活动中也没听说哪有修梯田的呀,你这是在哪里学来的农业知识啊?”虽然冷嘲热讽,但她也很心疼大家,还把自己从北京带来的紫药水给男知青们抹在了手上。看着知青们手上磨起的水泡和压红的肩膀,刘麦香心疼的只抹眼泪。当晚,刘麦香用她的一件旧衣裳加上一点棉花,亲手为赵有为做了一副垫肩。这副垫肩,让赵有为感动的一塌糊涂,让其他知青羡慕的只砸吧嘴。

一连大干二十多天,一队那片坡地变成了十多块平整的梯田,足有五亩地。地堰都是用石块石板垒砌的,虽然不是那么整齐美观,但很牢固很结实,石头缝隙都填充了黄土,石堰内侧也夯实了黄土。

北京知青往事:当年他和陕北姑娘海誓山盟,现在想想心里很痛

北京知青在陕北(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4月中旬,紧张忙碌的春耕春播开始了,运送土杂肥,犁地耙地,刨挖地头,平整土地,社员们天天忙的不可开交,常年参加生产劳动的社员们在这个季节也累的够呛,何况刚参加生产劳动的这几名知青,他们更是累的够呛。好在有了前一段修建梯田的锻炼,再加上刘麦香的热情帮助和细心照顾,这些北京知青总算顺利度过了春耕春播这个忙碌的季节。

在春耕春播的那段时间,刘麦香尽量换着样给知青们做饭,今天蒸玉米面馍,明天贴锅贴,煮玉米高粱米粥,还跟她妈学会了摊煎饼。刘麦香家去年秋天晒的茄子干、萝卜干,还有干白菜,她都偷偷给知青们做了炖菜,就连家里仅有的几个鸡蛋,也成了知青们改善伙食的原材料。为此,刘麦香的母亲指着刘麦香的鼻子说:“你个吃里扒外的死女子,连个里外也不分了。”好在知青们当年有国库供应粮,他们不用像老乡一样吃菜团子和菜馍。

麦收结束后,几场透雨,山坡上的庄稼已有了明显的区别,梯田里的荞麦、玉米、高粱和黍子长势特别好,绿油油的,又高又壮。坡地上的庄稼虽然长势也不错,可跟梯田里的庄稼根本不能比,差别太大了。这个时候,二队的队长和社员们也觉察到了庄稼的差别,他们都对北京知青和一队队长刮目相看了。

秋收时节虽然又苦又累,可也充满了期望和喜悦。收割前,刘队长量出了一亩梯田和一亩坡地,把收割的黍子单独晾晒打轧,结果梯田里的产量比坡地的产量增收三分之一还多。

看到这样的结果,社员们欢腾了,刘队长拍着赵有为的肩膀,一个劲点头。看社员们都把赵有为当成了功臣,刘麦香从心里敬佩赵有为,她偷偷奖励了赵有为两个煮鸡蛋,还给了他一个吻。

秋收结束后,高家沟大队两个生产小队的全体社员都投入到了修建梯田的繁重劳动之中,那场面真的是轰轰烈烈,热火朝天。大跃进以后,那是高家沟最火热的场面。刘麦香为知青们做饭之余,也到山上扛石块挑土筐,一天能参加半天的劳动。晚饭后,她还经常帮赵有为洗衣服,帮知青们缝缝补补啥的,知青们对刘麦香都很感激。

转眼就是三年,北京知青来到高家沟大队已经三年了。村东和村南山坡上那一块块整齐的梯田格外惹眼,公社还组织过其他大队的干部到高家沟大队参观学习过。经过三年的朝夕相处,赵有为和刘麦香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村里人大都知道刘麦香和北京知青赵有为恋爱了。对于自己女子的选择,刘队长两口子都不同意,他们觉得赵有为早晚会离开高家沟的,两个人根本就成不了。可刘麦香就认准了赵有为,谁给她介绍对象她也不去相看,还公开说自己有对象了,她的对象是北京知青。

北京知青往事:当年他和陕北姑娘海誓山盟,现在想想心里很痛

知青电视剧剧照

1973年秋天,赵有为被推荐上了大学,一同被推荐上大学的还有刘桂枝。临离开高家沟的头一天晚上,刘麦香哭的像个泪人,他搂着赵有为的脖子亲不够。赵有为把刘麦香搂在怀里说:“这辈子我非你不娶,等我大学毕业后就回来娶你。”

带着乡亲们的祝福,带着对这片黄土地的眷恋,带着对刘麦香的不舍和牵挂,赵有为和刘桂枝一起离开了他们生活了四年多的高家沟。

在返京的列车上,刘桂枝问赵有为:“有为哥,婚姻大事非同儿戏,你大学毕业后就会留在京城工作和生活,麦香虽然是个好女子,虽然对咱们有恩,可她没有文化,又是个农村女子,到时一个在陕北,一个在北京,你俩咋生活啊?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伯父伯母会同意你找一个没有文化的陕北姑娘吗?”

听了刘桂枝的话,赵有为沉默了。

回到北京后,赵有为把他和陕北女子恋爱的事情如实告诉了他父母。没料想他的母亲反应特别强烈,她拍着桌子说:“有为,你趁早死了这份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绝不会让你娶外地的姑娘。你想过没有,外地户口是不能迁到北京来的,以后你们有了孩子,户口也落不到北京,农村户口还无法安置工作,这一系列问题你都想过吗?”赵有为的母亲把桌子拍的啪啪响,他的父亲也坚决反对,赵有为又一次沉默了。

入学后,赵有为和刘桂枝分在了同一所学校,只是专业不同,他俩基本上天天都能见面。每逢礼拜天,刘桂枝就到赵有为家玩,有时也和赵有为一起出去玩。时间久了,赵有为觉得刘桂枝说的很有道理,他和刘麦香之间确实有差距。渐渐的,赵有为觉得刘桂枝有思想又有远见,不光学习好处世能力也很强。只一个学期的时间,赵有为就喜欢上了刘桂枝,他觉得刘麦香根本没办法和刘桂枝作比较。

看到了赵有为的思想转变,刘桂枝给刘麦香写了一封信,大致意思就是赵有为的父母坚决反对赵有为和刘麦香处对象,还说因为这事,赵有为差点寻了短见。她的意思是让刘麦香忘了赵有为,找个好后生嫁了吧!

赵有为看了刘桂枝写的信,他没表态,只是默默低下了头。

当刘麦香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她像疯了一样,跑到村东的高坡上嚎啕大哭。刘队长把昏迷的女儿从山坡上背回家,一家人躲在土窑里默默流泪。一连好几天,刘队长和刘麦香都没出工劳动。

春节过后,刘队长就急着托媒人为女儿找婆家。可村里人都知道刘麦香和北京知青的事情,都嫌弃这事。再一个是当年追求过刘麦香的好后生都结婚了,同龄的好后生实在是没有了。最后,高家沟二队的饲养员狗娃托了媒人,他因为家里穷,二十七岁了还没寻到婆姨。实在没有合适的后生了,刘麦香嫁给了狗娃。

2010年春天,赵有为退休了,他和爱人刘桂枝还有另外两名知青一起来到了曾经插队落户的陕北,赵有为夫妇俩没去高家沟,他俩住在了镇上。另两名知青带着赵有为夫妇的十万块钱和给乡亲们买的礼物来到了高家沟。看着那十万块钱,刘麦香苦笑着说:“这钱我是不会要的,你们回去告诉有为哥,事情都过去了,我不恨他。再说了,我们生活的很好,狗娃老实勤快,心疼我,没让我受苦。我的两个娃娃也都考上了大学,都生活在了城里,都成家了,我知足了。”

事情已经回去了四十多年,每当想起这件事,赵有为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受滋味,那是难以言表的愧疚和疼痛,痛彻心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