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铿锵锤声见“匠心”

 WTB2255 2020-10-17



记第二届“湖北工匠”获得者、武昌客车车辆段质检员黄望明


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辛勤工作三五年叫坚持,七八年叫执着,尽职十来年叫坚守,奉献三十年就进入了信仰的境界。一个人只要到了用信仰指导自己的行动,那定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黄望明就是这样,工作30年,专注于检车这一件事,沉浸其中、乐在其中,干得起劲,干得有趣,还干出了彩!这些年,他共发现并消除上万件大大小小的故障和隐患,经他检修的70多万辆客车,没有一辆出现安全问题。他曾两次获得火车头奖章,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国铁集团和湖北省首席技师、全国铁路劳动模范、湖北省技能大师、武汉工匠等2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荣誉,中宣部、国铁集团联合授予2019年度“最美铁路人”,2020年9月,湖北省授予黄望明“湖北工匠”光荣称号。


技术工人的最初梦想

1989年,身材瘦削的黄望明从技校毕业,离开家乡孝感到武昌客车车辆段。那一年,他刚满19岁。临出门,父亲和他促膝长谈。“只有靠技术吃饭,才能永远不落伍。”这是父亲说得最多的话,也是让他记忆最深刻的话。从此,“成为一名技术工人”的梦想在黄望明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心中有梦想,干事有劲头。从第一天上班起,他就像一个工作狂,白天到车辆旁仔细观摩故障的发现和处理方法,拉着有经验的师傅问这问那;晚上不顾一天劳累,从同事那里借来业务书籍,学习、总结、消化一天所学,书本和笔记上满是密密麻麻的圈点符号。
练功场成了他第二个“家”。为了彻底弄懂车辆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他利用休息时间一趟趟地往段练功场跑,一次次地从练功车下钻进钻出,一遍遍地把各种车辆配件拆装分解。向书本学、向实践学,每个技术步骤他都要琢磨成百上千次,就连检车员检车的最基本“形体动作”他都不知练了多少遍,直到成为肌肉记忆。
一次封闭式集训,黄望明三个月没有回过一次家。有一天,他练完功刚从车下钻出来,一抬头就看见妻子和儿子站在面前,黄望明心里一愣,担心家里可能有事,正要开口,儿子抢着说:“妈妈不相信你有这么忙,叫我跟着来查岗!”妻子看着一旁浑身油渍正发愣的丈夫哭笑不得,一边劝他注意身体,一边掏出手绢帮他擦去脸上的油污。后来,妻子特别支持黄望明学技练功,在家里给他腾出一间“练功房”,墙上挂满了各种车辆挂图,书柜里满是专业书籍,架子上摆着车辆配件,他回家一有空就钻进这间“练功房”忙活起来。
凭着这份执着,黄望明连续多年在全路组织的行业比武中摘得桂冠,并在2005年首届全国铁路职业技能竞赛上一举包揽了个人全能第二名、理论第一名和单车检查第三名,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检车神探”的安全秘籍

凭着对业务技术的痴迷,黄望明不仅掌握了客车检修的“十八般武艺”,还练就了“听音辨症”的独门技能:通过倾听检车锤敲击列车配件的声音辨别列车“病患”,响声发脆,就是正常;响声沉闷,表明部件有松动;若是沙哑,那就可能构件有裂纹。
作为一名检车员,最要紧的是能够发现和消除隐患。多年来的工作积累,使黄望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检修理念,他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总结经验,并有效地运用于工作实践中,逐渐地摸索出了一套“四站五蹲二钻”快速检车工作法。归纳出“步伐动作要到位,蹲站趴爬不怕累,光线角度很重要,全心投入是关键,亮点异响细捕捉,举一反三多比较”的检车“要诀”。
仅一年时间,他就发现了快速车转向架隐蔽度很高的制动盘裂纹、制动单元吊座裂纹等故障34起。该“作业法”编入段《客车转向架单车技术作业标准》,在全段检车员队伍中推广后,当年防止车辆故障件数同比增长了30%。他还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在列车的几轮提速工作中,先后提交了30余项技术分析和整改意见,攻克了许多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参加的《降低客车真空集便器故障》QC攻关课题,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获得部、局优秀成果奖及湖北省特等奖。
“质量检查工作是客车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干的时间越长,感觉肩上的责任越重,安全无事就是对我的肯定,也是最高的荣耀。”黄望明谈起自己的岗位一脸严肃,对安全工作有很深的感悟。为了把好客车出库的最后一道防线,他给自己立下了“三个不少”的规矩:不少走一步、不少看一眼、不少敲一锤。这些年,他检查的车下悬挂件裂纹、轮对剥离、制动管系漏泄等多起重点故障往往都是在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敲一锤中发现的。
让黄望明印象最深的,是发现客车转向架横梁裂纹的那次经历。2010年4月的一天,他对汉口至连云港的2614次旅客列车进行质量把关,检查到第4辆客车转向架,感觉检车锤敲击的声音不对劲。他钻到车底探进身子,边敲边看,顺着手电筒的光线查看内侧横梁,发现一道极其细微的颜色变化痕迹,他小心翼翼地刮掉表面那层厚厚的铁锈,一条长约150mm的横向裂纹渐渐显露出来,黄望明从这个位置和焊接质量判断,这类隐患可能在其它同型客车上也会存在。随后,他带着同事们对同型客车进行全面排查,一周内又发现了20多起同类隐患。他立即将这一情况向上级报告,全路迅速开展了大普查,此类隐患得到了彻底消除,黄望明也被授予了“安全标兵”称号,并多次被选拔担任全路客车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工作。 

“土专家”的宝贝家当

平凡岗位因专注而出彩。在常人看来,检车员就是拎着小锤敲几下,围着车辆遛两圈,在黄望明看来,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有“大学问”。特别是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不把它们解决了,心里老是不舒服。
黄望明的工具包里有一个巴掌大的镜子,常常引起别人的好奇: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同志怎么这么爱打扮?以前清洗车辆尾部车钩,车钩钩腔内部因为视线阻挡,容易在检查时留下“死角”。黄望明不甘心,下班回家后冥思苦想解决办法,当看见爱人在镜子面前梳妆时,他灵机一动,从家里翻出一面巴掌大的小镜子,立即出门赶到单位,将小镜子伸入车钩,利用电筒照射镜面的反射,不断位移扫视钩腔内侧进行检查,非常方便。黄望明设计出的“钩腔检查镜”简单易用,效果明显,凭着它又发现了30多件车钩内部细小裂纹,很快在车间得到了推广,大伙打趣地说:“望明,你这个是‘照妖镜’啊,再隐蔽的故障也会现出原形的。”
一次简单的“小发明”,给黄望明带来了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激发了他对客车的热爱。除了“照妖镜”,黄望明的防漏“创可贴”同样也大有来头。
武昌客车车辆段开行列车中有不少是北上列车,最远的要从武昌运行到一千多公里之外的西宁,冬季两地温差近30度。黄望明发现,列车在这种环境下运行,车底部类似汽车制动装置的管系会发生热胀冷缩,导致风压漏泄,最多时漏泄量达到100多千帕,而如果风压值低于600千帕,列车就无法开行。他看到创可贴广告,就琢磨,能不能也为管系漏泄的部位贴上“创可贴”?
他按列车管系的尺寸找来两片能合扣起来的活动管卡,内里衬着一截胶皮。把管卡扣装在管系破损漏泄部位,里面的胶皮就能包裹住漏泄点,随着列车北上,温度越低包裹得越严实。这个法子很快奏效。以前要来回忙活半个多小时的故障,现在只需1分多钟就解决了,这个土发明运用后,同事们给它起了个“堵漏神器”的雅号。
 “每一个宝贝的产生都需要不断探索,看到一个个难题被破解,自己很有成就感,那种喜悦比获得任何奖励都高兴。”黄望明对工具包里的“土宝贝”爱不释手。多年来,他怀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善于发现、乐于解决安全生产的问题,总结推广先进作业法117项200余条,小改小革生产工具26个,解决了一大批影响行车安全质量的重点问题。

“技能大师”的创新团队

一间技术攻关室、一间技能培训室、一间成果展示厅……2013年7月,以黄望明的名字命名的“客车检车员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发挥他的业务专长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培训交流等活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黄望明说出自己的想法。成为大师工作室“掌门人”后,黄望明把精力放在传技能、带队伍上,培养出一大批确保安全生产的尖兵。黄望明在大师工作室推出“五小工作计划”:制定小课题、开展小攻关、开办小课堂、带好小徒弟、推广小成果。在他的倡导下,相继成立了“汪召坤工匠小屋”和“刘俊伟工匠小屋”,作为大师工作室延伸现场实际、服务安全生产、辐射关键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手把手带出的技术骨干中,有6人获得局级奖励,57人成为高级技师,15人荣得省部级技术能手称号。
“大师工作室把各类技术人才聚到一起,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安全生产和创新发展贡献力量,也是对企业多年培养的最好回报。”黄望明说。
科学分组共同攻关、定课题领任务、每周交流研讨……在黄望明的带领下,大师工作室集结优秀人才成立“创新团队”,紧紧围绕客车检修质量和运用安全两大重点开展技术攻关,交流碰撞“火花四溅”、创新成果“精彩纷呈”。在黄望明的示范带动下,一线生产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参与技术攻关和管理创新成果实践。
6年来,黄望明和他的团队相继开展了“客车制动机自然缓解故障调研攻关”“客车狭小空间制动漏泄故障处理专用工具”等七项技术攻关,独立完成了“客车途中制动抱闸故障处置流程”“客车15号车钩提杆防跳装置”等35项技术革新成果,攻克客车疑难问题400多个,提炼岗位先进作业法200余条,不但影响行车安全质量难题得到了解决,还为单位节约生产成本500余万元。其中,“宜万线旅客列车闸片偏磨调整器的研制”等8项技术成果分别荣获国家级、省部级表彰。一批灵巧、管用、实效的创新成果投入生产实践应用,已成为促进安全生产和职工队伍全面发展的“红利”。

“最美铁路人”的战疫坚守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这座城市陷入停滞,黄望明主动投身疫情防控主战场,精检细修旅客列车、突击抢运防疫物资、志愿服务社区,身体力行为疫情防控助力。
随着疫情发展,多趟列车停开,黄望明所在的武昌运用车间还承担职工通勤、专特运列车技检和停运列车的防火防冻防溜检查等任务。“我家离单位近,走路十分钟就到了,可以给我多安排值守,多承担些任务,让其他同事们在家隔离。”黄望明主动找到车间主任占红请缨。拗不过这位昔日“老同学”的固执,占红只得答应。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把好每一辆车安全关,保证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安全运达,为武汉加油!”黄望明说道。客车整备场上,他戴着口罩、手拿检车锤,不停地钻进钻出一辆辆客车车下,检车锤撞击发出的声音显得格外响亮。白天,他对库内停运的34组运用客车质量检查把关,与车间干部逐列逐辆检查排水、断电、防火防冻设施设备。晚上,他仔细检查运送防疫物资的行李车技检维修出库质量,确保防疫物资安全送达集团公司沿线职工手上。


黄望明是全国人大代表,疫情期间他还穿戴着护目镜、口罩、防护服,主动与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发放生活物资、管控人员进出、入户登记排查、协助环境消毒……
30年寒来暑往,一把检车锤见证了黄望明人生出彩的历程。如今,黄望明每天依然手持检车锤,在一辆辆客车下不停地钻进钻出,一阵阵铿锵有力又不乏节奏的敲击声在他听来,却是隐藏着客车安全奥秘的美妙音符。黄望明说,小小检车锤,一头平,一头尖。平的这头,提醒我脚踏实地、干好工作;尖的那头,告诉我刻苦钻研、攻坚克难。平凡的岗位虽然很普通,但只要始终专心专注坚守下去,一样可以干出精彩。

图文:次少杰

编辑:宋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