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然一种孤高性 ║ 王峰

 丁镛 2020-10-17

人到中年,四十不惑,而于艺事,艺无不惑!画画于我,是一种适意的生活方式。到了这个年龄,有很多责任要负,有很多应酬要付,然对于画画、写字、读书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超脱,已然成为下半生所要追求和依托的类似信仰的东西。岁月如丝,悠游于中国画的世界里,感受魏晋的风骨、唐人的雍容、宋人的荒寒、元人的野逸,心追手摹,通过毛笔穿越于古今,于是面目变得清朗,日子变得润泽。为画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风格之形成应是顺其自然,不可强而为之。 学习传统要“舍近求远”,但最终目的是为当下,是为给自己的精神世界寻求一块栖息之地。

“技 进乎道”,我想,通过绘画找到自己即是道的完满。

——王峰 于北竹斋

绥德写生 ║ 30cm×60cm ║ 纸本水墨 ║ 2019年

众家辑评

徽州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刻的内涵。从朱熹到胡适,说不尽的人 文思想,使“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并称为三大地方显学而博大精深,徽州也因此而成为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文化积淀的重镇。

王峰就是一位沿承着“徽文化”的人文轨迹不断探寻与研习的绘画实践者,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文化厚土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认知,这种知性上的体认,牵动了他笔墨语言和学术取向的精神內质。新安理学的核心是伦理纲常,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自觉的文化修养和谦卑的文人准则,也成了王峰为艺为人的朴素生活方式。一位将纵深文人内里涵养来引导本体创造才情的山水画家,我想,他的笔墨气质就会带有某种特定的文化属性。

小壶天 ║ 40cm×60cm ║ 纸本水墨 ║ 2018年

王峰在中国美术学院访学期间,将自己的笔墨提升、文化考察、视野开拓纳入“师本心”的自律品格的构建之中,由此而生发笔下的山情水色,这已不是单纯“形迹”上的状物描摹,而更像是内心诉说与独白,是“真我”意象的情感再现。

张捷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齐云山玉虚宫 ║ 50cm×60cm ║ 纸本水墨 ║ 2018年

清晖 ║ 68cm×68cm ║ 纸本水墨 ║ 2019年

王峰君,年届不惑,寿州同乡,天赋秉异,青年俊才。书画结缘,勤勉精进,上溯宋元,下研明清,旧论新学并重。近观其画,构图萧疏,繁密有致,但无琐碎零落之感。虚实参差错落,互为变化,使景物更显空灵。笔墨简练,勾勒皴擦准确古拙,偶有积墨成厚重之趣。又有淡墨轻扫,氤氲迷蒙,给观者遐想玩味。用墨用线简繁互用,黑白对比,和谐呼应,骨法用笔,但都以单纯为上,得意为主。林泉烟霞,奇花异鸟,直抒胸臆,情境显见。王峰君为人谦和,善于问学,得其画理,又乐观天地云水气象,万物四时朝暮之变化,手眼心

灵相通,坚持不懈,不远之将来,画必更上一层楼!

张煜

(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大别山铜锣寨 ║ 40cm×60cm ║ 纸本水墨 ║ 2019年

王峰的山水画,继承传统,研究揣摩,心有所得;师法造化,山川草木,屋宇亭桥,均具神采。其画,形质朴茂,秀润灵动,笔情墨趣,耐人寻味。

李锦胜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当代山水画研究院院长)

齐云山写生 ║ 50cm×50cm ║ 纸本水墨 ║ 2020年

关于风景写生

面对古画临摹是打开与古人对话的一扇门,而面对风景写生则是打开与自然对话的另一扇门。在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中,传统山水画与西方现代绘画会一起成为对话的语言,有时交流不畅,下笔不顺;有时找对口音,会有佳作。野外写生是一个全身心的绘画体验,和画照片有天壤之别,天气、环境、视觉、嗅觉呈全立体状态影响画家的作画状态。这种鲜活和生动的体验让我对写生一度产生依赖。算起来已经有连续十年没有间断过对景写生了,皖南是根据地,沂蒙山、太行山是第二战场。

查济写生1 ║ 37cm×37cm ║ 纸本水墨 ║ 2013年

查济写生2 ║ 37cm×37cm ║ 纸本水墨 ║ 2013年 

石头记

画太湖石的初衷是想通过画石头感受山水画里石法的线条和造型,取以小见大之意。画多了慢

慢迷上太湖石之美,于是没骨、勾勒、点染、皴擦,乐在其中好长时间。太湖石的造型之美除了古代文人总结的瘦、漏、透、皱,还在于其在造化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天然一种勃勃生机。画太湖石又如营造一个理想的象外之境,可以极尽想象却又合乎造化,所以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题材,古今都有很多画家涉及。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西方审美里没有原石的概念,都是人工雕琢后的石雕,所以中国的公私场地长期以来都被巨石占据着,这里面肯定有传统文化对石头的长期审美习惯,这个传统,估计从宋徽宗的艮岳和米芾的石兄就开始了。

卷云 ║ 40cm×100cm ║ 纸本水墨 ║ 2017年 

逸云 ║ 40cm×100cm ║ 纸本水墨 ║ 2017年 

雪蕉竹影

芭蕉情结从十几年前在江城读研时就开始了,学校里一片芭蕉林,长得茂盛,让我这个从江北来的侉子惊叹不已,尤其到了雪天,芭蕉朽而不死,积雪覆身,很是动人,很入画。于是当时画了《春寒料峭》表现雪蕉,画了四条屏《蕉叶翻飞四季诗》来表达对生命轮回的思考。近年又作《雪蕉竹影》系列,在画面的形式语言处理上做了一些探索。一方面想从熟悉的题材积累创作风格,另一方面也想借助雪蕉营造一个象外之境,一如王维的雪里芭蕉一直是画苑奇构。

蕉石双清 ║ 136cm×68cm ║ 纸本水墨 ║ 2016年 

雪蕉竹影 ║ 140cm×110cm ║ 纸本水墨 ║ 2016年 

关于人体写生

用水墨画人体纯属偶然,学院开设的人体课,带着学生用铅笔画速写画烦了,索性尝试用毛笔水墨和宣纸,材料和构图是中式的,形式和色彩是西式的,画完题款盖章,倒也有些趣味。学院请的模特每年 9 月初从北京飞过来,待一个月,她们说感觉是来休假的,说这里比北京空气好多了,天天高高兴兴的,很轻松,我画得 也放松,每年总是这几位老面孔,身材也基本没变,所以每年都要换个招式,今年扇面,明年斗方,今年水墨,明年没骨。每次画最胖的大姐,往往会有佳构。

秋风乍起 ║ 40cm×40cm ║ 纸本设色 ║ 2014年 

秋雨梧桐叶落时 ║ 50cm×50cm ║ 纸本设色 ║ 2014年 

天然一种孤高性,庠序静悟满纸秋

文/张宗明

王峰是沉静而低调的青年画家。近两年在一些学术味较浓的展览和画册中林林总总地看到不少 他的画,淳味留香、品咂不已之余一直想写写对他的画感觉,今年盛夏酷暑,乘兴再读王峰的画, 于是乎“天然一种孤高性,庠序静悟满纸秋”的标题便跃然纸上了,那就正襟危坐谈谈我对王峰国 画艺术的印象。

王峰是国画艺术的承传者。从大学到研究生再到任教于安徽财经大学文学艺术传媒学院,一路 走来,浸淫书画二十余载始终未离庠序之地,学院教化和书斋蒙养使其周身散发着一种静穆、沉着 的雅气。谈画不能不谈画人,梅墨生先生就曾说过“画格就是画家的气质”,王峰是位自信孤高的 学人,其画自当不俗。虽与王峰定交不久,但我认定他可以成为画学求索之路上的同行益友,他外 表上不假修饰和性格上的天然磊落,都透出他是一个内质淳朴厚道的人。我喜欢同王峰交谈,画道 体悟娓娓道来,不激不厉如沐清风。

总的来说,王峰的画属于小写意一路。我们知道,中国画历来追求高逸格品,弃形求神,写意为上。画家不应舍本求末去在形式花样上翻新,更不能将其表现形式上的新旧与否做为衡量画之优劣的准 则。特别是小写意一路的作品,历代画贤的创作已是登峰造极,想突破可谓是难于上青天。王峰在 创作上是有抱负、有雄心的,他的小写意画作在敬畏传统同时更注重生活感受,无论是山水小景或 是花鸟人物都力求从写生中寻求笔墨与感受相契合,以画抒情,有感而发,新而不怪,平中见奇, 这点我从他近两年画的皖南村落系列和云南归来后的花果写生中可以明显地觉察到。《野花》、《蕉 叶翻飞四季诗》、《齐云仙境》、《何家小院》……一批画作呈现出的是王峰生趣幽长的生活兴味, 那苦心经营又看似随意的笔色墨迹将大化之象现于纸帛,色墨相揉,笔老意邃。王峰的小写意少有 水墨淋漓、意兴气魄的宣泄,多是信手挥洒、从容淡定的抒写,他的画有一种画未尽而意幽远的耐 人寻味,将观者审美上潜在的主观能动激活并在无言的品赏过程中共鸣和遐想。

蕉影玲珑 ║ 187cm×117cm ║ 纸本设色 ║ 2019年 

具体地分析,我以为王峰的画可用“简静、明丽、抒情、融通”八个字从气象、赋色、意趣、 品味四个层面来详说一二:先说简静。画之简静是一种气象,古人读画重在看笔墨的简约和精神的超越,以求画境的深静。简静的得来透出画家平和中庸的处世态度与沉淫笔墨的传统深度。一般地说,人的成长是包含了画之进步的,正如林风眠所说:“真正的艺术家犹如美丽的蝴蝶,初期只是一条蠕动的小毛虫,要飞, 必须先为自己编织一只茧,把自己束缚在里面,又必须在蛹体内来一次大变革,最后也是很重要的, 它必须有能力破壳而出”,我想,王峰是在长期的案头磨砺中自然而然地走向简静朴素的,且于表 面简静的包裹下孕藏着蜕变而破壳腾飞。他的画都不算大,总在有限的画幅中让你从一把蕉、一盆花、 一个小景、一段集市或居室一隅中深刻感受到格物致知的生活况味。纵观古今中外,凡艺有大成者, 唯一的道路是“诚实”与“悟”兼得,这是行与知的两方面。无论是在大学求学问道也好,教书育 人也罢,王峰始终做诚实的悟道者,始终在自缚成茧中,你看他临的沈周的《东庄册》、任颐的尺 牍花鸟系列,小中见大,张张笔墨精妙,而在画《意在山林册》和《往往醉后册》时又谨中有放, 似有“欲飞”之姿、“铸我”之态。其实又何止于此,《皖南民居》和《云南所见》写生系列以及《茶馆》、《带 绣球的包》等画作中无不折射出王峰恪守笔墨而又图变生新的“悟”中所得、“悟”后所感。由此可知, 王峰画之简静只是一阶段的风貌和气象,假以时日定要蜕变。我常在读他画后狂想,如果王峰集纳 所学、集中力量去投入一批巨幅画作的创绘,能画出何种风貌呢?这是令人期许而要试目以待的。

云深不知处 ║ 3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15年 

再说“明丽”。明丽是画作予人的视觉印象,是用色用墨形成的画意趣向。关于用色,谢赫六 法论有“随类赋彩”之说,王延寿《鲁光殿赋》中也有“随色象类,曲得其情”的说法。众所周知, 中国画内在精神重在写意,徐熙野逸是写意黄筌富贵也是写意,赵佶工笔形神兼备是写意梁楷简笔 得意忘形也是写意,为什么会产生“野逸”与“富贵”、“ 形神兼备”与“ 得意忘形”的相异感受?原因就是用色用墨用笔的不同追求,而以写的精神去驭笔赋色引水化墨,可得万象。

王峰之画却独彰于明丽。细审之,王峰画作墨色无意求厚、力在存清,虽笔力如锥但墨色纯净, 少有“万点恶墨”和“黑沉沉里天地宽”的浑重华滋,这或许是他多画沈石田少触黄宾虹的原因吧。人之心性所求不同,是造成画面深沉或恬静、拙厚或华丽、生涩或稔熟的本因,画如其人,历来如 此。古贤于画多致力于清丽,像姑熟画派肖云从、宣城画派梅清、新安画派汪之瑞、渐江莫不如此。清丽与明丽只一字之差,却意味迥异。“清”之所求缘于古人老庄“无为”“化清”“避世”的人 生观,而王峰是学古而化的今人,他是求于艺道猛进后的显彰功名,自是不能于古人同论。固而他 终是要走自己的路,于墨求清、于色求丽,墨色相融,一任阳光而力避晦涩,如《一室一厅》、《集 市》、《回娘家》、《舞狮》等画作都是明灿灿清亮亮的,即便如《江南晓雾》、《齐云仙境》、《水 墨惊看太华苍》等云气满纸也是一派明朗气象。特别是他近期由滇归后所画的《云南所见》系列, 色墨间这种感觉更为强烈,这批画多是小品且尝试、探索的意味浓郁,在色彩笔墨图式的表现上都 是有新意有突破的。

化蝶 ║ 138cm×69cm ║ 纸本设色 ║ 2017年 

“庙堂、田园、山林”是人们常用来类别艺术的三大精神取向,我的感觉:王峰的画不近“庙 堂”,也少有“山林”野逸,更多的是“田园”味象,尽显学人风骨,也蕴含市井凡华。他的画“当

代性”的味儿十足,正如陆俨少先生说的“画要新,首先要有热爱新时代的激情,在这个基础上创 立前人没有过的新技法,才能体现出时代的精神”。我认为:绘画的本质就是绘画,没有什么派别 也不分什么中西,古、今、中、外都是自己绘画创造的“营养素”,能取能得能化为已用不论多少, 不是凭你自己的意愿,而要依赖你的学识修养并与之成正比,所谓平中出奇、平中出新是在即雕且琢、 复归于璞的心境下对华丽藻饰的超越,是一种画道觉悟后的境界,王峰之画是深得个中三味的。

三说“抒情”。画家画画,说到底画的不是“法”而是“情”,是做为主体的画者对做为客体 的自然造化的个体参悟,其实,画就是画家借以抒情的介质。胡小石先生的高足游寿《沙溪集》中 谈画时有这么一句话“遵从笔法的规则与自如,遵从情绪和理性的中和是不变的”,林风眠也说过 “艺术根本系人类情绪冲动一种向外表现”,画是以抒情为诣的,这是艺术规律。规律是什么?是 道家所说的“常”,所谓知常日明,按佛家的话说是“迷则为凡,悟则为圣”。如果对画道中的“常” 不明白,坠入迷途是不该怨天尤人、大呼委曲的。再来看王峰的画,从2011年黟县、婺源行到 2012年沱川、屏山行,从2013至2014年的大量人体画到2015年云南、沂蒙归后所画,都是师造 化得心源之作,都是有感而画的。像《瓜叶菊》一作他题道“近来少作花卉,偶逛鸟市得二株瓜叶 菊,试用新纸绘之”,像“看花解闷,听曲消愁”、像“小醉度朝夕”、像“闭门只为书香”、像“知 足并等闲”,无不是王峰生存情态的毕现,画生活、为生活写照,笔笔所画都是情饱感沛,以画抒情—— 王峰深悉此理且多有心得,佳作等身令人刮目。

独有镜中人 ║ 50cm×50cm ║ 纸本设色 ║ 2014年 

最后是“融通”。通会所学去融通百家自成一家,是每位画家穷其一生所力求的。中国画是传 承中华文脉的显学,中国文脉就绘画而言就是“写意精神”。写生不是写意,写生是重在观察和记 录形貌、重在体悟自然默会自然。写意不是肤浅地形式上的大笔一挥、纸上撒野,真正的写意是“以 形入而能超越形”、“不离形而舍形”、是不似之似、逮神弃形,在表现形式上不受工或写的限制, 如梅墨生所说“写而不作,直抒胸臆乃真写意”。我们知道,王峰是出身科班,重视写生,但这不 影响他绘画写意精神的表达。在王峰的画中我们能体味到邱壑内营的苦心,因为他始终恪守着笔墨 造型这一中国画的命脉。当然,目前我们还不能说王峰是独县一格、卓然大家,但是,王峰走的是 一条行往卓然大家的正途,假以时日必有大成,我坚信这点,并相信王峰不会让这成为我的一句枉言……



艺术简历 / Art resume

王峰 丨Wang Feng

安徽寿县人,1977年生。
2007年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2016 — 2017中国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2018年台湾师范大学访问学者。

2007年至今执教于安徽财经大学,现为艺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美术专硕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画与书法的教学与创作,并兼任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出版《艺无不惑——王峰中国画作品集》(苏州大学出版社)。

安徽当代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安徽省青年美协理事,蚌埠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蚌埠市中国画学会秘书长,蚌埠市书画院特聘画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