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 钟增亚 1998年 纸本设色68cm×55cm 钟增亚的写意人物画善于通过环境来烘托人物的内心,尤其在人物姿态和表情的把握上传神、准确,因而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感染力。《红果》描绘秋时果熟时节,一少女漫步林间采摘鲜果的情景。画家重点刻画少女的眼睛、鼻子、嘴部,尤其强调少女的体型美,朴实、健康,给人以亭亭玉立的感觉。大写意的衣裙揭示出人物的静美、含蓄,同周围纷繁杂乱的秋景形成对比。此图以水墨为主,讲究笔墨的韵味和墨色的丰富变化。在叶、果和人物周围,以及少女面部用色渲染,追求清雅、秀丽,宛如奏响了一首流畅优美的秋天乐章。 南国风 程宝泓 1998年 纸本设色 68cm×68cm 中国艺术的传统就本质上而言是写意的。若就其表现方式而言,中国画自有民族化的写实与写意。从文化精神的深层意蕴与形式语言的表达上去领悟和把握这一传统精神,才能创造出中国绘画新的面貌。《南国风》的创作是深刻地领悟井掌握了这种理法,因而传达出了一种具有时代气息和传统笔墨精神都堪称优秀的民族美学品格。其构图形式、人物造型、墨色调配都沿着这条道路延伸下去,最终给欣赏者轻松、优雅、淡逸、亲切的美感享受和理想的精神追求。 江城女 梁岩 1987年 纸本设色 67cm×68cm 《江城女》以水墨写意的手法描绘了一位美丽姑娘的肖像。图中女子取侧面造型,眼角、嘴角重点刻画,面部处理注意明暗、光影。脸部的高光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点染的嘴唇更反映了人物的精神气质。她的衣饰以大写意水墨恣意挥洒,以烘托头部的安祥宁静,只在胸前微露红色的内衣和佛珠,以打破上衣的单调、沉闷。背景以淡墨轻扫,氤氲迷蒙,揭示了姑娘的心情和画家着力追求的平淡天真效果。这种水墨写生人物画看似简单,实则没有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对物象的灵敏捕捉、概括能力是很难奏效的。 赏莲 宋吟可 1981年 纸本设色 69cm×69cm 宋吟可(1902—1990),原名荫科,江苏省南京市人。青年时期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作书籍插图并自学中国画。50年代流寓广西,任桂林美术专科学校讲师。40年代迁居贵阳。1951年后曾任贵州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组组长、贵州民族学院和贵州大学艺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贵州分会副主席、贵州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委员。 《赏莲》是一幅写意人物画,表现河边一位风华正茂的少女正伏石赏莲,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中。顿挫清俊的线条体现出画家笔法的娴熟、精到,观者从中可以体会画家挥笔时那份成竹在胸的自信,从疾笔的运行中更可看出画家随心所欲的潇洒。这种奔放的笔势,源于画家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对人物动态的准确把握。画中少女的形象健美,姿态大方生动,腰肢扭转自然,双手托腮活现了少女的妩媚多情,明眸、纤手溢满了青春的活力,那被蕉叶遮住的长裙,隐含着形体的修长。尤其画中少女那种发自内心畅快愉悦的微笑,富有无穷的魅力,显得那样欢乐、健康和开朗。 印度妇女 李斛 1956年 纸本设色 57cm×43cm,中国美术馆藏 李斛(1919-1975),四川省大足县人。1942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1948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助教,1951年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讲师、人物画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印度妇女》既是写生,又可谓是创作。头发和上衣放笔泼墨,在发髻、鬓角和额前则用细笔画出发丝,脸部、颚下和手腕的阴影均用淡墨一扫而就,融洽、自然而微妙;披裹全身的白色长袍采用了轻快的细线和淡染,生动地表现出入物面部、浓发和衣服的体积感及质感。画中虽然使用的是中国画材料,但技法的运用完全从具体对象的特征出发,既吻合无间,又富有虚实、重轻、宾主的变化,显示了作者吸收西画之长又能灵活应用的卓越技巧。画家重视人物神气和面部形象的表现,画中人物秀丽而又和谐的侧面轮廓以及神情专注的大眼,紧紧抓住观者的注意力,面颊下部的大片阴影只起次要的辅助烘托作用。同时从实际观察出发,不回避各种光源,使体积感的表现丰富而生动,符合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和中国画重视表现人物精神状态的传统美学要求。 椰乡情 刘济荣 1993年 纸本设色 136cm×68cm 正如画家在此图题记中说的那样,这幅画是画家天涯海角游归来之后,忆及当地风情而作。在这幅画里,画家熟练地运用了水墨写意笔法,准确、泼辣地描绘一年轻姑娘横骑在驮有椰子的水牛背上,神情委婉,仿佛陶醉在椰乡迷人的风情里。尤为生动的是,水牛步伐轻陕,头微微抬起,其神情充满了力量,传达出悠然自得的审美情趣,十分感染观者。画中笔墨酣畅,墨色清新,笔法生动,与其说这是天涯海角一地的风情,不如说这是画家心中诗意的涌动。 春风 单应桂 2000年 绢本设色 85cm×54cm 单应桂,女,1933年生,山东省高密市人。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先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美术馆从事美术创作和教学。现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民间美术研究室主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该画以抒情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由于作者长期深入农村生活,对农民的生活思想情感较为熟悉,画中人物在俊美中透出健康,朴实中蕴藏着灵气。这是单应桂笔下女性的特点,也是作者审美情趣的体现。 对奕图 单伯钦 2000年 纸本设色 132cm×66cm 单伯钦,1936年生,广东省惠州人。现旅居加拿大。曾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中国画协会副会长。出版有《单伯钦画集》、《单伯钦人物画册》、《单伯钦素描速写选集》等。 中国画既有庄严的一面,也有轻松的一面。轻松的画能寓教于乐,在轻松幽默中舒适愉悦。《对弈图》植根于传统文人画,却又融入于民间艺术,不仅以俗作雅,雅俗通化,更是寓庄于谐,谐庄互用。此画中的人物造型简练生动,笔精墨妙,位置经营合理,构思出人意外,但又合乎六法之要旨。图中美与丑、黑与白、强与柔、猛与弱相互对比,因而有了非同寻常的艺术韵味,表现出人文合一,雅俗兼得,意趣盎然的艺术魅力。 悄悄话 王有政 1979年 纸本设色 116cm×1l0.5cm 中国美术馆藏 王有政,1941年生于山西省万荣县。196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曾任陕西省艺术馆美术干部。现为陕西画院创作研究室主任、一级美术师、陕西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王有政的画面里我们常常能够领略到一种朴实无华的精神力量.在这种平和与冷静的抒写中,画家倾注了自己的满腔热情,他将画面作为精神的栖息地,不加整理,不事雕琢,形具神生,以形写神,这使他的人物画显出了原色原味,显出了鲜活的生活气息。同时,由于对生活场面的如实描述,使他的水墨人物有着一种亲切感。由此,画面所产生的淳厚自然、朴实无华的美学境界是画家作为体悟人生、抒写心性的一种生活方式吧!此作获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绿娘 林墉 1980年 纸本设色 120cm×90cm 自藏 林墉,1949年生,广东省潮州人。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广东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广东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 中国绘画中特有的用来造型的“线”,本身具有抽象的表现性,一招一式,长短疏密,都依附于画家驾驭客观对象形貌的能力和对“形’的敏感度.这些线往往需要一次成功,才能真实传达出画中物象的气韵神态和人物内心活动。《绿娘》在线的概括提炼上准确、生动,尤其是面庞、背部、肘部和腿部几根长线,干净、利落地表现了画中少女所具有的优美身段和青春活力。画家重点刻画了少女的头部,眼睛明眸善睐,婉约多情;而绕着辫梢的手更衬出少女的天真无邪,纯洁善良。重墨表现的腿部不仅给人以稳定感,而且反衬出精心刻画的头部,从而给观者一个完美的、理想的人物形象。 微风 林墉 1979年 纸本设色 1OOcm×68cm 自藏 岭南派画家向来注重光色效果,笔法灵活,造型写实。今日的岭南画家,作品依旧流光溢彩,保持着地域的传统特色。林墉继承岭南派画风,以素描、水彩法结合笔墨造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微风》中的背景、衣裙空白,重点刻画少女的头部、手部,尤其是眼角、鼻翼、嘴角。微风吹动的少女头发,使画面于静中寓有动势。脸和手的描绘留有高光、反光,皮肤质感处理符合解剖和特定年龄段的需要,但笔墨的安排恰到好处,生动地表现出少女的窈窕身姿和青春活力。 买猪图 史国良 2001年 纸本设色 196cm×176cm 中央美术学院藏 史国良,1956年生于北京,河北省大城人。毕业于北京第三师范美术班,曾从师黄胄。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后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教,后调至北京画院为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5年披剃出家,挂单河北柏林禅寺。 史国良的作品中显露着扎实严谨的造型功底、驾轻就熟的笔墨技巧以及营造浓郁氛围的能力。画家基本坚持的是写实主义的路子,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写实画风,这说明他对笔墨的主观归纳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他的作品用笔泼辣劲利,有着明快朴实、雄健硬朗的品质。画家从生活景色中捕捉灵感,以“中得心源”、“澄怀味象”营造内心的鲜活意象。从他的作品中不难断定他是一位具力度。 雪中送饭 杨之光 1959年 纸本设色 288cm×l9cm 中国美术馆藏 杨之光,1930年生于上海,原籍广东省揭西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先后在武汉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任教。历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著作有《中国人物画法》。 建国初期,大批年轻人积极响应号召,来到祖国边疆开垦荒地,以高涨的革命热情投入建设祖国的洪流中,虽然他们的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互相协助,不畏天寒地冻,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开垦出了大片良田,变“北大荒”为祖国的“北大仓”。杨之光的这幅《雪中送饭》图,反映的就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建设祖国的那一辈人的高尚风貌。面对图中人物在雪地里开垦荒地,在雪地里吃饭,让人感怀的绝不会仅仅是创业条件的艰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