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 回 大 地 (1)

 唐白甫grpj8q5p 2020-10-17

春回大地

第一部:春 

/戴爱奎

(作者系原剪市区和平公社知青)

掀开尘封的历史,我的知青生涯画面历历呈现。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武装…… “队长,队长,别唱了,快迎接最高指示,观看文艺宣传队演出节目的观众让开点,最高指示,毛主席教导我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员欢呼起来。向宣传队学习,向工人阶级学习,向宣传队致敬!向工人阶级学习,致敬!欢呼声此起彼伏,一声高过一声。
集合集合,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员全体集合,现在出发,目标矿本部。刘球大声宣布, 宣传队急速向矿本部集结,矿本部大操场上高声喇叭里传来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声音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队长,现在怎么办?代志华着急地问刘球。刘球大声说:听毛主席的话,我们报名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快呀,报名啦!话音刚落,大家一窝蜂地涌向老蒋办公室,我们来报名,到农村去……带户口本了吗?老蒋问道,到农村去还要户口本哪,翠儿抬起头问老蒋。户口本是一定要的,老蒋一本正经的说。刘球一跃站到桌子上大声宣布,大家今天回去找父母拿户口本,明天来报名。   

湘西钨矿广播站,现在广播最新消息,钨矿子弟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积极报名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下面播颂报名名单,代志华、童春翠、刘惠球、刘桂香等六百多人报名。广播在反复播放这条消息。
 “翠儿,你快进屋里来,爹爹有话问你。” “爹爹,么得事,有话你老人家就问吧。” “翠儿,你么得时候报的名,户口本哪个给你的? ”“爹爹,我跟你讲,我上午报的名,户口本是从衣柜里找到的,千万莫找妈的麻烦。” “翠儿啊,你晓得你在搞么得不?” 翠儿爹痛心疾首地问,我当然晓得,我听毛主席话,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大家都报名了呢。”“翠儿啊,农村是你去得了的地方吗? 那里条件非常艰苦,何况你还这么小,你让爹爹怎么放心,要去也该去桃源梧溪河你舅舅那里,好歹有亲戚照顾, 我也放心点。”“不要不要,我不去舅舅那里,我要跟戴妹子一起去剪市。”“你两个邀好了?她的爹妈都同意吗?她爹妈不同意的话,你也就不去好不好?等哈,我问戴妹子爹妈去。
 戴老子,在忙么得?你晓得戴妹子的事吗?晓得个鬼呀,这些个崽呀,不晓得天高地厚,要到哪里去,跟老子话都没得一句就要飞了,翅膀硬呢。戴老子气哼哼地说。

 事到如今你发火也没用,两个妹子要下乡的事,我们做家长的好好商量商量。既然她们铁了心要去,拦也是拦不住的,这是大事,我们还是想法凑点钱帮她们置办点行李,棉絮蚊帐脸盆桶子还是少不得的,老婆子,你除了留出这个月买米的钱,再帮她置办两身新衣裳,这一去鬼晓得猴年马月才能回来。啊,我威严的父亲竟有一颗如此慈祥的心,想想家里的不易,止不住热泪纵横。翠不知何时来的,也在一边红了眼睛。我拉了翠一把,双双跪倒在我们的父亲膝下,抹去眼角的泪花,齐声说:请父亲放心,我们到农村去一定好好干,跟毛主席争光,帮你们争气。一场报名风波就这么平息下来,接着而来的是办理各种下放前的准备。
 钨矿成立了知青办,桃源县组织了知青工作报告团到钨矿开展讲用报告。我们工人村的十几名青年每天结伴而行,听讲用,谈理想,开始向往知青生活。19681121日我们终于盼到了下放这一天。                        
 清晨,父母做好一顿最丰盛的早餐为我送行,弟妹们分别扛着我的行李到矿本部集合,在人山人海中寻找我的知青战友。六百多名知青集结在矿本部大楼前,几千名亲属和观众在矿本部四周。六百多知识青年的血在沸腾,欢送的呼叫在沸腾,钨矿的山水矿石在沸腾,人们沸腾在送别时。矿本部中央广场响起一阵欢快的歌声,敬爱的毛主席,敬爱的毛主席,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千万颗红心向着北京,千万张笑脸迎着红太阳…… 矿本部左侧整齐排列着三十辆解放牌大卡车,卡车两边用大红宣纸装饰一新,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醒目标语横挂汽车两边。
 上午九时六百多名钨矿儿女胸前佩带着大红花在近万人的父老乡亲欢送下登上解放牌大卡车,奔向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版图的一角,桃源县剪市区和平,喜雨,马石,泥窝潭,一甲城,兴龙街六个公社。

汽车稳稳地行驶在319国道上,六百多名钨矿子弟抑制不住心中的亢奋,高唱革命歌曲,一曲曲红歌颂党恩,一首首赞诗献忠心。我乘座的28号车厢里,歌声中夹杂着压得极低的呜咽声,啊,有小姑娘想家了,大家循声望去,原来是阳秀在抹眼泪。龙飞调侃道,车才开出几丈远,就想回家喝奶了,赶快下车回家哦。年纪稍大的易姐移至阳秀身边,搂着她的肩说,别怕,大家熟了,习惯了就好。阳秀摇摇头,我不是想家,晕车,心里难受呢,正说着,车缓缓地停了下来,大家纷纷下车赶往指定的集合地--麦家河。我们步行大约500米来到河边,河面上一字排开上百只木帆船。
一位四十来岁干部模样着列宁装的女同志,指挥数百名接待队长,每条船上十个知青,女干部拿着高音喇叭一声令下,开船! 就是这一声开船,让我想起了这位女干部就是到钨矿作动员报告的陈凤芝主任。 船只载着六百多名知青驶入剪家溪码头。
 剪家溪码头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知青,欢呼声,锣鼓声响彻云宵。一队上千名拿着绳索扁担的人在各公社干部带领下有条不紊地把我们的行李挑上岸,接着又按编号送到十几里外每个知青所住的生产队。

我们随着欢迎人群穿街而过,有人向我们打招呼,有人向我们报以微笑,还有人振臂高呼,热烈欢迎知识青年到剪市安家落户。欢呼声,啰鼓声此起彼伏,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有种幸福的快感,刘球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跳跃着来回呼喊,向贫下中农学习,向剪市人民学习!一呼百应,我们也举臂高呼,向剪市人民学习! 向剪市人民致敬!我们跟随着迎接的队伍一路向和平公社开拨,徒步近两个小时才达到目的地和平公社。
公社领导李丕吉,李合清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安排革命样板戏《红灯记》专场演出。我们沉浸在这种新鲜的感觉中,期待着分配去哪个大队,哪个生产队,想像着生产队的环境怎样,想象着今后的农村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我和惠,翠,梅四人在一个通铺上睡觉,姐妹们似乎没有睡意,越聊越有趣。惠提议去找带队的李兆桂,把我们四人分在一个生产队。梅说那感情好,在一个队可以互相照顾。哦,云去哪里了,华,你知道吗? 我说云和带队的李妈妈睡一屋呢,翠这时伸出头,做了个鬼脸,我不管大队怎么分配,去哪个生产队,但我一定要和华分到一个生产队。我说众姐妹,已夜深了,该睡会儿,今晚刚看红灯记,要学李铁梅,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众人不再言语,慢慢进入梦乡。

 19681122日,一声清脆的军号声在和平公社大礼堂吹响。138名湘西儿女整装待发,和平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武装部长李合清带领12个大队革委主任接受知识青年到和平公社12个大队安家落户。湘西钨矿劳动村,工人村十八名男女青年被分配在和平公社红岩大队的九个生产队。从这里开始迈出了我们人生的第一步。龙飞去了山伯冲生产队,阳秀,解青到乐园,宗香,宗孝到文家塆,祖金,三青在夏家冲,政新,六一去了熊家冲,惠球,桂香,雪梅,匡匡分到盐井,华,翠来到拜塔生产队。我们都找到了自已该去的地方,踏上了该走的路。
 我和翠终于分配去了红岩拜塔生产队插队落户,住在向国云老人家中。拜塔是一个非常好客的地方,全队老少81人相聚在一起,就象过年一样,杀猪,磨豆腐,渔塘拉网打鱼,用民间最最热情的方式欢迎我们的到来。
 到达拜塔后,向启云老队长领着两位姑娘按户去吃派饭,全队21户每家接姑娘们吃一天,户户把自已舍不得吃的,留着用来招待最尊贵客人的腊肉,鸡蛋,干果摆上四方桌,主人们热情地夹菜,劝我们多吃点,我们在20户家做客。有一家队长没有带我们去。队长告诉我和翠,你俩是毛主席送来的青年,不能和地主分子来往。要坚持阶级立场,才能真正的接受好再教育。在老乡家吃住的20天中,我们逐渐适应了当地生活习惯,也了解了一些风土人情。

 我们的住户向国云,五十多岁,是一位善良,憨厚的老实农民,儿子向东廷是生产队掌管财权的出纳,媳妇李三姐标准的村妇美人儿,他们育有一女,取名大娥,很是乖巧可爱。小女儿向翠云待字闺中。向国云的妻子三寸金莲,真正的小脚女人,家务活计由她一人承做,是拜塔生产队唯一的可以不出集体工的家庭主妇,一部纺线车是她生存的工具,方圆几个生产队的纺纱都出自她一双巧手。
 我和翠住在向国云家堂屋后偏房里,两间十几平米的偏屋用芝麻秆编织成墙壁底架,两面抹上稀泥就成了一道墙壁。一间做我俩的睡房,一张老式木床放在芝麻杆墙壁边,唯一家俱就是一张三屉书桌。我和翠一人一屉,公用一屉。另一间做厨房杂物用。队长告诉我们每人一月40斤大米,四两油到六九年七月底,是国家配给知青七个月的口粮。6981日起就靠自已挣工分养活自己,队长的这一提示成了我和翠每天坚持出集体工挣工分的动力。
 我和翠插队落户临时的家在向启云队长关心下安排得舒服妥贴,下乡一个月后,公社知青办组织全公社12个大队的大队长对知青安置工作大检查,特别是对下放知青比较多的红岩大队,东风大队,向阳大队,新建大队,先锋大队的安置工作进行了对口检查。从那以后,姑娘小伙们开始了难忘的知青岁月。

一个月后,我们熟悉了拜塔生产队的地型,认识了队里所有的社员,逐渐地,我们爱上了这块土地,更爱上了这块土地的每一位主人。
向国云大叔每天带着我和翠一起出工,开始在土坡上种蚕豆,我拿把铁锹在前铲洞,翠则背着一篓沉甸甸的蚕豆一颗一颗的种下去。这样的活干了一周,我的手起血泡了,翠肩膀脱皮了,我咬着牙,忍住疼让翠用缝衣针挑破血泡。白天劳动了一天,晚上上床睡觉到五更,老乡家的鸡开始打鸣,一声比一声响亮。隔壁牛栏里也响起老爷爷接牛尿的吆喝声,窝尿,窝尿,声音急促而短暂,让人睡意全无。这时翠也跟着嗯嗯哼哼,哼着哼着就哭了起来。我们想念父母,弟妹,更想念学校里亲切教诲的老师,想着想着东方开始泛白。
鸡鸣狗叫老牯牛撤尿。又到起床时光,简单洗漱后手拿镰刀,肩扛扁担跟着队上姑娘小伙子上山砍柴,翠在家里做上早饭等我散了早工回来一起吃。生产队老乡们夸赞说,这两个知青娃要是一对多好,大几天的姐姐包览所有体力活,小点的妹妹洗衣做饭还真细心周到呢,这时也有好心的大婶带着俊气的儿子过来帮这做那,起初,我和翠还乐呵呵的,有人帮我们干活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呀,没过多久队上传说要给两个知青女娃找郎了,我和翠问国云家婶娘,郎是什么,她告诉我们,当地女孩子十五六岁由父母做主,媒人说合找对象,郎就是对象。听婶娘这么一说,我俩吓呆了,急忙求婶娘帮我们去说清楚,我们还小,不要找对象,不然我们就去大队和公社报告。

那位大婶知道我和翠的心思后,也不好勉强,后来再也没来我们家了。这边警报刚刚解除,邻队的外界的骚扰又开始了,每天傍晚就有三,四个青年人到我们屋后山岭上边唱边喊,他们唱着铁打的江山永放光芒万年春,喊着妹妹们哥哥等着你。大呼小叫的直到我们出去跟他们说,别闹了,快回去,以后不要再来。这不能打消这伙青年的欲望,他们每天都要到山岭上又唱又跳。队长最后组织队上民兵手拿木制枪每天傍晚到碑基山岭上截住邻队青年,对他们进行劝说,终于把这伙青年劝走了。民兵队长自豪地说:这场知青保卫战赢了。
 冬去春来,又有新的农活要做了,春耕,播种,插秧每一道工序对我和翠是那么的陌生,记得69年春插在一块叫七斗坵的大田里,翠体微胖,身短小,她被别人关在最里边的湾角插秧。插着插着,我回头一望,糟了,翠只剩半个身子在田间了,我急忙喊妇女队长向桂香,翠掉下去了,向桂香一边插一边说,掉了不要紧,插少了就扣工分,我急哭了,桂香姐,翠不是插慢了,是掉到陷泥巴坑里去了,桂香一听,飞脚跑过去抱起翠的头往田坎边拖,好险,幸好发现得早,如果不是及时发现,搞不好人就没了。从那以后翠插秧再也不站边角了。

    受过惊吓后的翠学习农活更加认真了,春去夏来我们已学会农时二十四节气活儿。秋季又悄悄来到,割稻子,踩打稻机,没有一样我不去干的,翠也不示弱。丰收的喜悦冲去了劳累的汗水。修公路,建台渠,挖泥塘处处留下我们的足迹。向国云老爷爷和向启云队长说,这两个女娃跟俺队里女娃一个样了,翠不但学会了农村各种农活,她也学会了孵小鸡,春天来了,跟着住户李三姐孵出一窝毛茸茸的小鸡仔。种出了四季鲜嫩蔬菜,做出非常可口的饭菜,有时惠球,桂香,金娥,满枝,汝珍,雪梅,匡匡,宗香,阳秀曾政新,袁六一等知青到拜塔来做客,他们都夸翠厨艺高超。那时我和翠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有知青朋友来访。
    我们也会趁农闲时去邻队知青家串门,记得下乡后第一个大雪天,我和翠踏着厚厚的积雪到雪梅,匡匡家做客。雪梅和匡匡用脸盆到门前打一盆净雪倒入铁锅中放进大米,从雪堆里抱回大捆松树技生火做饭。柴太湿,阵阵浓烟在屋顶久久不散,那次的米饭断断续续煮了一个多时辰,揭开锅,一股糊味扑面而来,饭糊且夹生,饿慌了的姑娘们抵不过饥肠辘辘,扒开上面一层,就着不可多得的干菜每人干掉一碗,肚子是填饱了,可是这顿夹生饭令我们跑了半宿厕所,我和翠回家后,面色微黄,眼中无神,住户大婶惊讶的问,怎么了,出去一天变了个模样了。我告诉大婶吃了夹生饭肚子造反了,大婶知道原由后,立刻把家里百宝箱翻开找出几味鸡内金,用火烤香捣碎放入碗中冲上开水叫我们服下,还别说,这土方子还真灵。

 雪还在下,屋檐下悬着尺长的冰凌,拜塔塆人们相继打开堂屋大门,老人们在打扫门前积雪,小伙姑娘们在堆雪娃娃,小孩子在打雪仗,看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我连忙进屋拿出日记本写下了《难忘那场雪》。
 这时翠叫我吃早饭,早饭后我们兴致勃勃地到先锋大队陈金娥,周汝珍等知青朋友家串门去了。
 陈金娥年长几岁,我们习惯叫金娥姐姐。姐妹们开心极了,聊着天,做着饭,围着火塘一起倾诉下乡以来的酸、甜、苦、辣。
大雪封山,盐井队知青陈雪梅和匡巧云家的米坛逐渐见底,储备的棉梗只剩下最后一梱,晶莹的雪花还在漫天飞舞,在她们欲哭无泪之时,回乡青年刘桃生及时地伸出了援助之手,送来柴米油盐,解了生活之忧。匡巧云被刘桃生的真情所感动,逐渐产生爱慕之心情,一来二去,撞出了爱的火花。 匡巧云与当地回乡青年刘桃生喜结莲理,这是知青下乡第一个春天传来的喜讯,我和翠,惠球,桂香,雪梅,宗香成了匡巧云婚礼上最尊贵的娘家妹妹。按当地风俗婚礼隆重热闹,全队男女青年聚集在一起唱歌起舞,民间艺人敲着三棒鼓在新房闹洞房,唱酒令,猜拳声此起彼伏,人们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欢乐声中。

好消息接二连三,陈雪梅和大队革委会付主任文杜生也坠入爱河,乐园队知青杨元秀与民办教师郭桃清相恋,相继又有杨解青,李学英找到自已心上人,筑起爱巢。 1969年,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我的五位知青姐妹相继嫁入桃花源里,开创了知青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新型婚姻。
转眼我们已在农村生活一年多了,农村活儿也逐渐熟悉,农时二十四节气倒背如流。队上的老乡们对我委以信任,选我当上记工员,自已觉得这是多么荣尚的工作,全队30多名男女劳动成效由我一支小小钢笔划圈,记工本成了我随身所带最最重要宝贝。这宝贝记工本即是我工作的荣耀,更是促使我一天也不离开所有老乡的视线。对农活几十种分工值掌握准确,特别是全队多少丘水田,每丘水田有几亩几分几厘,多少块旱地山坡,每块旱地山坡有几分几厘都要熟记心上,才能准确无误地给每个生产队社员按工种按时记工分。记得为了熟悉队上每一丘水田和每一块山地,我拿着田地册一天两晚没睡觉,硬是把全队所有水田,山地的地名,分寸牢记脑海。这为我以后工作记忆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养成了过目难忘的良好的习惯。
时间又到了下乡后第二个双抢季节,我坚持每天正常干农活,利用中间休息(俗话说吃袋烟)时间和晚上收工后记全队人当天干活工分。我的这一举动得到队委会和全队社员好评,他们夸奖说:毛主席下放来的知青还真是大有作为哦。我听了,顿时脸通红,我才小学毕业,初中考上还未进中学校门就响应号召下乡了,我还真是愧对知青这个称号。

我认真学习了老三篇,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对工作精益求精。我是中国知青一员,要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双抢还没有完成,我左手中指生了一个蛇头苞,十指连心,疼痛难忍,无法下田插秧,老队长照顾我,安排我在晒场收禾过称晒谷子。 快到中午时分,一位身挎黄色军用包,头带草帽,裤腿卷起膝盖高的老头子来到晒谷场。 我给老人家倒上一碗姜盐茶,我每天都给队上社员煮一大锅姜盐茶水,供全队人双抢期间喝。老人喝完姜盐茶后问向国云老人,这女娃不错,手上包着吊带,怎么了?向国云老人回答说:造孽哦,这么点点大,就从城里下放到俺这里作泥巴。这女儿懂事,手上长疮,痛得夜里喊爹娘,日里又来晒禾场。来的这位干部模样老人站起身来走到我跟前,要与我握手,我急忙躲到向国云大爷身后问,他是谁?向国云大爷摇摇头说,不认识。这位老人笑笑说,小姑娘不错,是知青吧。我点点头,表示是知青。老人挥挥手,边走边说,以后会认识的。干部模样的人走后第二天,大队主任刘君成带着一位公社干部到队上晒场找到我,问我,昨天一位老人你知道是谁,我摆摆手说:不知道。他告诉我,他是公社李丕吉主任,将来的党委书记。说完后这位公社干部送我一套毛泽东选集,还有毛主席语录老三篇。通知我到公社参加整党建党学习班。我背上背包,怀里揣着毛主席著作,提了一口袋大米到公社报到,童春翠拎着我一口旧皮箱,送我到公社时我俩抱头大哭,朝夕相处一床睡觉,一锅吃饭698天。好姐妹暂时分开了,一股酸苦的滋味在心口堵了几天才慢慢平静下来。在公社三个月学习中,我被县委作为文革后第一批青年干部选拨到中共和平公社委员会。
1970112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当我举起右手庄严地向党宣誓时,我清楚地明白年仅十八岁的我属于党的人了,一切听从党安排,一辈子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我给自己定下人生格言,心中无私天地宽。我实践了自已誓言,在后来的分管知青工作期间,虽然我手中握有招工、招生指标,但从没利用职权为自己谋过私利,没在党旗上抹黑。


作者简介:戴爱奎.女,生于1952年。1968年11月从湘西钨矿下放知青(湖南桃源县和平公社红岩大队),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桃源县和平公社任共青团团委书记,妇联主任。任国营5618厂保卫处副处长、党组书记。2006年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