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的遗产

 唐白甫grpj8q5p 2020-10-17

父亲的遗产

易小群

父亲去世20多年了,虽然没有留给我足够的物质财富,留给我丰富精神遗产让我享用不尽。每每想起,心海里荡起层层涟漪,不禁伤心落泪。

我的父亲,终其一生是凄苦的。小时候,尽管个子矮小,但因是两个叔叔的大哥,加之爷爷身体一直很羸弱,故要以大哥的身份、义务及责任,含辛茹苦地帮助爷爷奶奶维持原本就贫穷的家庭。8岁起就替地主家放牛、捞柴,13岁起就给人家做长工,把挣得几个可怜的工钱全拿回家补给家用,并让叔叔们有书读。偶尔休息一下,淳朴的父亲还要到深山去采撷一些野果给叔叔们尝鲜;就算叔叔们在外读书,也在给其送米时捎些野生杨梅什么的,他说:“读书是用脑的辛苦事,不能饿着。”

虽说还有一个姑姑比父亲大,但因是女的,在那时是不能出外做事的,所以,一切重活累活还得靠父亲一双手。因而积劳成疾。二十多岁就患上了哮喘病。父亲既没有休息又没有饱饭可吃,终因那时的医术落后加之无钱医治,其病便成了“养身病”,还并发结核病。每每劳作一段时间就会大大地咳嗽好一阵,有时咳得喘不过气来,吐的痰里夹有血丝。但父亲从没间歇劳作,甚至还担任生产队的“保管员”工作,双抢季节还在潮湿的临时棚里过夜守护粮食,几次因受寒咳得晕厥过去,队长劝慰要他回家休息,可倔强的父亲说,粮食没晒干不能归仓,他就是死也要死在工地,粮食是大家的命脉。因结核病,父亲快四十岁时才娶回我母亲。婚后,除了我之外,其他的弟妹不是出生时就夭折,就是直接死在母亲的肚子里,这给忠厚的父亲不能不说是一种打击。

虽然我是父亲的独生女,但父亲从不娇生惯养我。他说:“块柴莫烧,个崽莫娇。”我几岁时,父亲也让我像其他比我大的小孩子一样,给生产队放牛、割草;暑假时,也得去几十公里外的大山里捞柴、挑脚(就是给山里的供销社送货弄些“送货费”)。有时我觉得累想偷懒时,父亲并不容许,他说:“做人的根本要勤勉,特别是女孩,没有吃苦耐劳的本质是不行的。”在与伙伴们共事的过程中,有些好强且调皮之人,常找我茬子故意为难我,难免发生打架斗殴的事宜。若父亲知道了,总会训斥我:要学会谦让。于是,我在这种方式的调教下,自然襟怀宽广且勤劳朴实。也从父亲对我一贯“妹崽”的称呼里,体会到了父爱的无声胜有声。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上班的第一天,动身之时,父亲对我的教诲只是极其简短的几个字“不要和别人吵架”。我当时嗤之以鼻,认为父亲当我还是小孩子。随着步入社会,才知道大千世界之繁冗,人际关系之深奥,心理压力之负重,不得不承认父亲的话朴实富有内涵。父亲也正是按照这句话去为人处世的,一生里没和谁红过脸,即使别人对不起他,也不会去计较,权当没发生。要是别人给了他一点帮助,总会在我耳边唠叨:要记得报恩。我结婚后,因父亲烤煤火会使咳嗽加剧,我老公翻过大山买了些木炭给他烤火。记得他当时感动得像小孩子一样“嘿嘿”笑个不停,坐在板凳上,两只手在裤腿上不停地磨,再伸向炭火上烤烤,口里念念有词:这木炭火怎么这么暖?父亲多么容易被满足!

也许是他太容易知足,抑或是担忧我力单体薄,临终前,没来得及告知我一声便匆匆驾鹤西去。留给我的只是无尽的遗憾——没给父亲端过一盆水,没给父亲送过一口茶,没给父亲喂过一粒饭......

不要连累人,不要要求多,不要有奢望;要担当,要谦让,要淳朴忠厚。这不正是父亲留给我的遗产?我的终身财富吗?我时时刻刻把这个财富铭记于心,以告父亲在天之灵。

作者简介:易小群   职业教师。闲时喜欢写作,并有文章见诸报刊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