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如此爱你》

 成都书语 2020-10-17

爱情是什么样子?

孩子之间的爱情呢?

来看看童书里怎么写。


《我是如此爱你》

文:[法]阿兰.塞尔

图:[法]奥利维耶.塔莱克

翻译:李尚远

    书中没具体说主角年龄,只说“加埃东现在长大了,他敢看恐怖电影了。”你觉得敢看恐怖电影是多大?

    “从他住的六楼向外望,可以看到一扇蓝色的窗户,就在对面,在街的另一边。”“每天早上,在上学之前,加埃东都先打开窗,看着正对面的蓝色窗户。有个女孩住在那里。她跟他差不多大,或许稍微小一些。”

    如果加埃东没在蓝色窗户里看到她,“他就会哀伤地凝视楼下的街道,然后跑下昏暗的楼梯,来到街道,走向学校。”

    如果他在蓝色窗户里看到了她,“他会马上望向天空,好像想在那里找到他的小汤匙,好把他茶里的牛奶云搅散。”那么此时女孩呢?“这时候,她则会把头低下去,好像对一楼太太养的那只小花狗忽然着了迷。”

    男孩女孩的小心思,在作者的文字里看到了画面,那么怦然心动又浪漫,读者你是否想起了自己曾经喜欢一个人的感受呢?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吗?

    加埃东一直期待着女孩对他笑一下,或者道一声“早安”或“你好”或“讨厌”。可是没有,心神不灵的他啊算术一直出错,字也一直写错。他太想了解她了,想知道“她上的是哪所小学?她喜欢谁?她是喜欢音乐,还是喜欢花朵戒指?她的鞋子是几号的?还有,她想去哪里旅行?”

    我们看到男孩的情感越来越强烈,终于有一天加埃东鼓起勇气给女孩写了一封信表心意,他没有直接把信投到女孩家的信箱,他觉得那样太冒失甚至失礼,他把信投到了街上的邮筒,兴高采烈回家了,可谁知邮递员收信时,有一封信掉到了水沟里,飘向了远方......(对,就是加埃东写的信)

    作者用了非常巧妙的安排,这封信仿佛进入人生长河,见证着世界的变化,作者的高明处,通过一封信的旅程,在多元化中让我们更加看到其中的一个个鲜活人物,他们有幸福,有痛苦:那只又老又脏的狗被加长型汽车撞倒后“一位警察哭了起来”;把信丢到垃圾桶的药剂师,“洁癖惹得她的牙很疼”;忽然之间,战争爆发了,画家成了士兵,有一天他们都死了:龙,画家与士兵;非洲小男孩的阿姨“正在谈恋爱,身上擦了香水,走路急急忙忙”......

    这封信后来怎么样了?读者会很想往后看,想知道结局。这封信真正被罗荷(蓝色窗户的女孩)读到时,他俩都已白发苍苍,他们仍然住在对面,这一天,老婆婆对老爷爷第一次微微笑,然后去写回信了,那是一封又长又美丽的情书。

    这本书有一个开放式结尾,“今天下午,如果雨停的话,她就要把这封信投入街上的邮筒。她衷心希望那一刻赶快到来。因为在这个时节,夜晚常常倏忽而至。”

    最后他俩在一起了没?留给读者去想象了。如此深爱的彼此,我多么希望他俩有情人终成眷属,你呢?这故事我读完,觉得涩涩的,你呢?

    《我是如此爱你》阿兰.塞尔不仅表达了孩子之间爱情的纯粹,也让我们成人停了下来,静静想。你,想起你的爱情那曾经的模样了吗?





    这本书的图画和文字配合的非常好,绘者奥利维耶.塔莱克画蓝色的窗户,前后环衬是深蓝色,男女主角出现时那不同蓝色的背景,以及渐变和渲染,让这浪漫和淡淡忧伤弥漫。我们仿佛沉浸在一首交响乐中,默默体会主角的心情。而人生长河描绘时,时而清新简洁,时而浓墨重彩,那些留白又聚焦又舒缓,图文相互辉映,画家还有好棒的作品,如《星期三书店》《走进生命花园》。





    还想邀请大家认识这本书的作者:阿兰.塞尔,他是法国诗人、作家、出版人,1956年出生于法国比亚里茨,曾在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1982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图画书,迄今共出版了八十余部作品,被译为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他涉足的创作领域十分多元,包括诗歌创作、戏剧写作和动画制作等,是位才华横溢的创作者。阿兰.塞尔他认为唯有通过书本,孩子才能获得公平接触文化的机会。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他于1992年创办了世界之路出版社,希望出版更多好书,让孩子认识、了解这个社会,并相信自己的能力。

    他的作品呈多元化,他高呼着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权利:“我有权自由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不管爸爸高兴还是不高兴;我有权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即使这样会惹妈妈生气。”

    他写给孩子自然与人文生态启蒙科普绘本《看见看不见的地球》,他思考着《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我们还能怎么办?他通过诗意语句讲一个看似发散却又十分连贯的故事《鸟有翅膀,孩子有书》,翅膀之于鸟,书之于孩子的重要。

    他,就是阿兰.塞尔,我喜欢的一位大师。

作者/小编:伊伊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