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彭总、贺龙接见的志愿军特等功臣为何从军史上“消失”数十年?

 思明居士 2020-10-17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与美军交战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他们在战场上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证明了中国军人是不可战胜的。在这些铁骨铮铮的英雄群体中,有一位特等功臣的经历比较特殊。他因为立下的赫赫功勋受到了彭总和贺龙元帅等高级领导的亲自接见和赞扬,但是之后却神秘"消失",在许多军史著作中都找不到他的事迹,甚至没有他的名字,直到几十年之后,他的英雄事迹才被再度发掘出来。而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被彭总、贺龙接见的志愿军特等功臣为何从军史上“消失”数十年?

1929年,陈仁华出生于四川省万县。美国入侵半岛后我方组建了志愿军入朝作战,抗击侵略者。风华正茂的陈仁华积极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值得一提的是与他同期入伍的还有后来著名的战斗英雄黄继光。陈仁华虽然是个新入伍的士兵,但是很有作战天赋。1951年6月,陈仁华首次参加实战。在战斗中陈仁华击毙一名敌人,缴获了卡宾枪等武器,荣立三等功。通常情况下,新兵在第一次参加战斗时能够正常发挥出训练时的战斗力就属难能可贵了,陈仁华首战就立下战功让战友们刮目相看,也证明了他天生就是当兵的料。之后的战斗表现,进一步证明了陈仁华的机智勇敢。1952年8月的战斗中,陈仁华率领其他3名新战士突击敌人阵地,与凶残的敌人展开了残酷的白刃战。在刺刀对刺刀的白刃格斗中,勇气非凡的陈仁华连续刺死了3名敌人,俘虏1名,还缴获了一挺机枪。这次战斗中的出色表现,让陈仁华荣立了二等功,成为了连里小有名气的战斗英雄。

被彭总、贺龙接见的志愿军特等功臣为何从军史上“消失”数十年?

1953年6月,陈仁华所在的部队参加了对敌人据守的十字架山的攻坚战。十字架山是美军和韩军以10多座山包为依托、精心修筑的一片坚固阵地。敌人不仅依山修建了很多地堡和火力点,还修筑了坑道和带顶盖的交通沟。在美军的眼中,十字架山固若金汤,被他们称为模范阵地。

无论美军怎样自我吹嘘,十字架山阵地都无法阻挡英雄的志愿军。6月12日,陈仁华所在的连队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开始对十字架山珠峰的敌人核心阵地展开攻坚。美军并非一些影视作品中展现的那样全是怕死鬼,他们中有许多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战斗意志并不弱,而且战术水平也很高。敌人依托着坚固的地堡拼死顽抗,战斗非常残酷,敌人的反击炮火一遍又一遍的覆盖志愿军的进攻路线,志愿军烈士的鲜血洒满了崎岖的山地。

被彭总、贺龙接见的志愿军特等功臣为何从军史上“消失”数十年?

在这次惊天动地的战斗中,陈仁华一马当先,担任了突击队的一员。已经多次参加战斗的陈仁华已经是一位战场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兵了,他观察着敌人炮火的射击规律,利用敌人火力点的射击死角,时而跃进,时而匍匐,时而隐蔽,巧妙的接近敌人的火力点。敌人集中机枪拼命扫射陈仁华,但是陈仁华灵活的利用地形地貌隐蔽自己,敌人密集的子弹就是打不中这位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陈仁华一个人就炸掉了敌人的五个火力点。不过,在炸掉最后一个火力点时,由于离炸点太近,爆炸的气浪将陈仁华抛出去好几米。战友们都以为陈仁华牺牲了,没想到硝烟还没散尽,他就重新站了起来,拼尽全力第一个冲上了主峰。

由于战斗中的出色表现,陈仁华荣立了特等功,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全军。但是,这场战斗也让陈仁华的身体伤痕累累。陈仁华受到了剧烈的脑震荡,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一根手指被弹片削掉,左脚也受了重伤。但年轻的陈仁华当时还没意识到这些伤痛将伴随他的一生。

被彭总、贺龙接见的志愿军特等功臣为何从军史上“消失”数十年?

1953年10月,陈仁华和其他多位战斗英雄受到了首长们的亲切接见,见到了彭总和贺龙元帅。贺龙很高兴,紧紧的握着陈仁华的手让记者为他们合影,说:"和志愿军英雄照相也是我的光荣!"两位元帅还亲自在陈仁华的笔记本上签字留念。1954年秋天,陈仁华作为67军的唯一代表准备前往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接见,极度兴奋之下,陈仁华的脑震荡后遗症犯了,他昏了过去。虽然陈仁华被立即送回国内接受治疗,但是他的身体状态已经无法允许他进京见毛主席了。医生们经过检查后,认定陈仁华的身体状况很难继续从军了。陈仁华被评为三等乙级残废,退伍返回家乡,一边继续治疗,一边安排地方工作。

然而,陈仁华在返回了家乡之后就从军史上神秘的"消失"了,80年代之后出版的《志愿军抗美援朝英模纪念集》、《志愿军人物录》等军史著作中都没有陈仁华的名字。1986年3月,两位军史作者在四川万县分水镇采风时,偶然得知当地有一名志愿军特等功臣,这才让陈仁华的事迹重见天日。

被彭总、贺龙接见的志愿军特等功臣为何从军史上“消失”数十年?

原来,陈仁华回乡之后为了赶紧看望年迈的父母没有在县里办理相关手续,直接回到了老家。而之前一些相关档案的管理存在漏洞,部分档案文件有错漏之处,所以组织上一直不知道在万县还有这样一位战斗英雄。陈仁华回家之后,为人非常低调,从来没有主动向组织上要求相关待遇,而是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直到85年退休后,老英雄又安然的回家务农。

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当记者们重新找到陈仁华时,发现老英雄的家只有30多平米,在这个阴暗、狭小的房子里,住着陈仁华一家三代七口人。里面的摆设还是陈仁华56年结婚时的旧家具。由于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痛,陈仁华的身体一直不好,他的儿女也没有享受任何特殊待遇,和许多平凡的人一样外出务工谋生。当记者问陈仁华是否后悔当年参军上战场时,陈仁华回答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当兵打仗这是天职,有啥后悔的?比起那些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我已经十分幸运啦。"

在相关媒体的报道之后,当地政府为老英雄修建了新的住宅,军队也派出了干部来看望老人,几十年之后,陈仁华的事迹终于重新出现在相关报刊上,英雄的名字没有被埋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