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蔺柳杞和“老枪油”后来的故事

 不沉俾斯麦 2020-10-17

    有朋友写信问我:蔺柳杞和那些“老枪油”们还有没有后来的故事?如果有,请再讲下去。

当然有,蔺柳杞和那些“老枪油”们都存在了很长时间,一起度过了艰难的战争岁月,我把他们的故事继续讲完。

“老枪油”出自八路军的兵工系统,这是尊称,说白了,就是个“修枪的”杂役工,多少有点技术,有点文化,所以也有点小脾气,好讲点怪话什么的。

八路军的兵工系统并非出自红军的传承,红军自打长征之后,兵工系统彻底崩溃,荡然无存。所以,八路军的兵工系统——从技术工人、维修技术和那点维修机械,都来自于国民党军队。

旧中国的军阀部队由于进口过来的枪支很杂,出自各个国家生产的武器的不同型号,所以弹药的配比、枪械的维修就成为很大的问题。旧军队“从矬子里拔高个”,挑选出多少有点文化——从小学二三年到五六年不等的士兵,培养成枪械管理和保养的技术人员。

后来八路军兵工系统的最初来源,都是由这些从“老兵油”中选拔出来的“老枪油”所组成的。1939年1月,杨成武带兵进入易县,从土著军阀孟阁臣和赵玉昆的手中,接管了能拼凑枪支和配比子弹的小型兵工厂。这就是一分区兵工厂的起源。

肖克挺进军在平西也建有一座兵工厂,条件比一分区兵工厂显然差了许多,据说只能造质量不很高的黑色火药的手榴弹和一次只能打一发子弹的“撅把子”。而一分区兵工厂,已经能够拆卸日军飞机投下的未爆炸炸弹,用于子弹、手榴弹和地雷,以及土制定时炸弹。

蔺柳杞和“老枪油”后来的故事

                一次只能打一发子弹的“撅把子”是当时挺进军兵工厂的代表作品

抗战的胜利,接收了大批日军武器仓库,是这些“老枪油”们放弃自己的兵工厂,走上对各种新式武器的学习和推广的关键一步,因为双方的军事技术和实力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到了解放战争,各种美式武器的出现层出不穷,使得那些从没见过外面世界的土八路眼花缭乱,向那些从没有摸过各种新式武器的土八路传授掌握新式武器的技能,于是,“老枪油”中的佼佼者走上了军校的课堂,成为讲授武器使用技能的军事教官。

1946年郭天民一手创建的冀察军政干部学校,是一所从排级干部中培养连长、连指导员的军事学校,当时的要求是“能熟练掌握战场上所能见到的一切轻武器”。从最初的“汉阳造”与1946年,国民党军队已普遍配备的“中正式”步枪的比较差异,就是有自学成才的“老枪油”来讲解的。以后讲傅作义军队普遍装备的苏式枪械,国民党中央军普遍装备的美式枪械,“老枪油”都是“现学现卖”,一点不比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员要差。

据说,在当时任课的“老枪油”的干部资历调查登记中,这些人中,有的连字都写不好,履历表是我父母帮助填写的,但有的“老枪油”参加抗战的时间,甚至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就开始了。也就是说,一个1933年20岁参加喜峰口血战日军的老兵,1946年33岁,比李青川、蔺柳杞这些领导干部的抗战资历还要老些。

前些天看了一部新拍摄的俄罗斯电影,讲全球著名的“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的发明过程。由苏联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AK-47自动步枪,是苏联的第一代突击步枪。最初,卡拉什尼科夫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是当时苏军武器研究所中唯一没上过中学、大学的研究人员。苏军规定,这样低的文化程度是不能被任命为军官的,所以很长时间里,他一直是白天鹅群里的丑小鸭,属于研究群体中的另类。

卡拉什尼科夫是个标准的“三八式”,1938年十九岁参加苏联红军,最初在坦克兵,所以直到1949年被授予斯大林奖金,他始终是坦克兵中士,士兵身份。在面见斯大林之后,在苏联最高层的过问下,他被破例授予军官身份。卡拉什尼科夫1991年苏联解体那年曾到中国访问,1999年八十岁被授予中将军衔。退休的卡拉什尼科夫和老伴住在一套两居室的旧式住宅中,根据当前俄罗斯的收入水平,卡拉什尼科夫的退休金、各种补贴和奖金全部加在一起,约合2700元人民币。

 蔺柳杞和“老枪油”后来的故事

蔺柳杞和“老枪油”后来的故事

蔺柳杞和“老枪油”后来的故事


我联想,当年在晋察冀八路军的“老枪油”中间,有不少是卡拉什尼科夫这样的枪械土专家。

1948年成立的华北步兵学校,主要培养目标是营连两级的部队基层干部,虽然“老枪油”们仍然担任授课任务,但明显在向“辅助教学人员”转变,那些来自国民党正规军事院校、有着高等军事学院学历的教员,逐渐成为教学的主体。那时,步兵学校全员编制在4900多人的时候,专职负责枪械的“老枪油”保持在四五十人,平均每百人中一人负责枪械。

终于,当华北步兵学校改编为平津纠察总队的时候,“老枪油”们彻底告别了教学课堂,成为北平收缴流失在社会的武器枪支的保管人员。

北平纠察总队1949年2月1日进北京后,北平市军管会公布了一个收缴社会上私人枪支的通告,这就是1949年2月5日,北平市军管会颁布的《关于收缴非法武器的布告》。那一次北平纠察总队收缴到许多枪支,其中不乏做工精美且希罕少见的名贵枪支。

此事最初的谈起出自我太太的父亲,他说1949年底,他从绥远改编董其武起义部队来到北京,到旃檀寺北平纠察总队去看望周自为和杨浩,在杨浩的那间大办公室里,看到摆放着各种各样精美的枪支。他和周自为从没见过这么多样式的手枪,看得爱不释手,于是杨浩开玩笑地说:看上哪支,拿走好了——大大咧咧的性格一点没变。

考察那一段历史,自1949年的2月以后,解放军统一编制序列,走上正规化,以前从没有过的一些机构编制纷纷出现。比如解放军的各军各师都成立了“后勤部”,这是以前从没听说过的机构。以前晋察冀八路军只有“供给部”,与卫生部平级,现在成立了后勤部,卫生部是后勤部下属的机构之一。

纵队改编为“军”,军以下的作战机构是“师”,以前叫“旅”。各师都成立了两个新建机构:师司令部系统建立“军务科”,负责人员和武器的编制及管理,新兵参军、老兵复员,也都归这个科管;师政治部系统设“文化科”,不用说,当年部队干部战士的文盲太多,必须要有部队统管起来,统一“学文化”。

这两个新建科,作为师一级编制的北平纠察总队(天津纠察总队在那一年5月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撤销后合并进在北京的北平纠察总队)是个例外,都没有设置。我说的是没有设置军务科和文化科这两个“科”的机构,但其业务内容和主管内容你回避不掉,都存在着。

文化科没有设置,因为纠察总队本身就是从华北步兵学校过来的,本身就是个教学机构。步兵学校一直都设置有“教育科”,教育科相当于教育长直管的管理机构,下设有“军教”、“政教”、“文教”三大块。学文化的“文化教育”属于教育科的一大职能。

只有“军务科”是个“新生事物”,以前没有。军务科里属于司令部系统,纠察总队的参谋长是李青川,这一摊由他负责。他找到杨浩,对他说:你是老军务参谋出身,抗战时期在一分区就干这一行,所以对人员和武器的编制及管理你最熟悉,还是能者多劳,由你来挑头干吧。

于是,杨浩搭起了军务科的架子,除了有几个参谋搞干部战士的统计报表,再把那几个熟悉各种枪械的“老枪油”招拢过来,统管纠察总队的所有武器装备,登记造表——从社会收缴的枪支也包括在内。好在从步兵学校过来的纠察总队是个“轻武器”装备的部队,除了轻机枪、步枪、手枪,没有重机枪、大炮那些重武器装备,纠察总队的军务工作就这样搞起来了。

1949年的5月,为准备中央机关进驻中南海,当时的北平纠察总队集中两千多人,排干中南海的湖水,清理湖底淤泥。因为中南海曾作为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部所在地,国民党军队撤离北平的时候,有大量武器弹药被扔进中南海。这次清淤,挖出了大批武器弹药,由那些“老枪油”们现场指导鉴别,将这些挖出来的武器弹药清理后分类保管。

可能有读者一看见“老枪油”,就会联想到蔺柳杞,此时的蔺柳杞在哪里?他就在旃檀寺的北平纠察总队,度蜜月呢。

1949年2月,解放军和平接管北平,此时的蔺柳杞遇到赏识者,当时任兵团副政委的李志民,短短三年时间,蔺柳杞已经旅政治部宣传科长越过纵队一级,高升为兵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师级干部。在兵团机关,他干脆连小枪都用不着了,还有比兵团机关更安全的地方吗?

解放军进北京,是一件大喜事,蔺柳杞个人也恰迎喜事——再一次新婚之喜。新娘子是北京人(不提她的名字了),银行业供职,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抗战胜利那年,新娘子和同学数人,从北京跑到共产党控制的张家口,在那里参加了八路军。以后在冀察军区文工团、二纵文工团、六十七军文工团,前些年住进了北京市郊的一家老年公寓,现在还活着吧?

确定了婚姻关系,就要进北京面见老岳丈一家,临行前,蔺柳杞被兵团副政委李志民叫住:见老丈人,你怎么能穿破军装去?于是脱下自己的黄呢子军装,让蔺柳杞穿上。新婚,就要“度蜜月”,蔺柳杞是十分要强的人,住老丈人家度蜜月,与心不安。可北京又没有熟悉的人家,住哪里去好呢?于是就想起了当时已经住进旃檀寺兵营的纠察总队和杨浩。

于是,蔺柳杞跑到旃檀寺的北平纠察总队,这里出自一分区的熟人一大帮呢。有杨成武、李志民这层关系,蔺柳杞很顺利的住了进来。那时北海公园还没有开放,从旃檀寺兵营东边有一个小门,走过去就是北海公园。几年前我去北海公园,还沿着小西天、万佛楼石碑往南,寻找这个小门。我母亲说,那时常看见蔺柳杞这对新婚夫妇通过小门,进入到北海公园。那时北海公园里著名的仿膳饭庄的厨子们都在,花几个小钱就能吃到很不错的一顿美餐。

我以前介绍过,我父母的婚姻就是当时在蔺柳杞的极力撮合下走到一起的。你看,没有当初蔺柳杞的极力撮合,也不会有今天我在这里讲那些当年的故事。

1949年的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当时由蔺柳杞出面,召集在北京的原一分区老兵,共同在北海公园有一次聚会。这次北海公园聚会,是蔺柳杞出面召集的,聚会的原因,是蔺柳杞向大家告别。当时他刚被确诊为肺结核病,俗话说的“痨病”,担心治不好,命不久矣。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他住进了当时的华北军区总医院、今天的北京军区总医院。

 蔺柳杞和“老枪油”后来的故事

    蔺柳杞和“老枪油”后来的故事

    蔺柳杞和“老枪油”后来的故事


这次一分区老兵北海公园聚会的照片,是蔺柳杞拍摄的。他的摄影技术看来不太好,照片的像素不高,人物的清晰度不太好。我除了自己的父母,认不出其他人。拍照的蔺柳杞当时说,怕以后再见不到大家了,合个影,留下念想。但这一次是全一分区闻名的老病号蔺柳杞把大家给忽悠了,照片上所有参加合影的人物中,他是最后一个去世的,活到了2015年的年初,硬是把自己的同事都耗死了。

 蔺柳杞和“老枪油”后来的故事

       晚年蔺柳杞 2002年

顺便说一下,蔺柳杞后来与那几位“老枪油”的关系好着呢。九十年代蔺柳杞去我家,还跟我母亲打听过那几位一分区“老枪油”的下落。我母亲说,可能是跟着老上司李青川去了十九兵团新组建的军政干校,后来都留在西安定居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