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展种植乌龙头(楤木)前景广阔

 河州医学生活馆 2020-10-17

​作者: 杨建业 稿源:   2013-05-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绿色无污染的山野菜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逐年上涨,楤木是山野菜中的珍品,发展种植楤木,既能绿化荒山,增加植被,又可为职工群众开辟了一条长期的致富途径,等于为职工群众置办一个“绿色银行”,获得长期稳定收益,是一项很有前途的野生蔬菜开发项目。

  楤木[Arlia.chinens L],别名“通刺”、“刺龙芽”、“树头菜”等。属五加科,楤木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野生主要以根系繁殖,林区群众称“乌龙头”,生长于海拔1000—2500米的杂木林、次生林、灌木丛或林缘河谷湿润地带,以山坡多见。其嫩茎叶作蔬菜食用,不仅风味清香独特,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其富含人体需要的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16种以上无机营养元素和楤木皂甙,根皮茎皮均可入药,具有增进人体心肌强力、兴奋和强壮心脏的作用,并有补腰肾、壮筋骨、活血化淤、消肿止痛、防冷气、防风湿、防痹痛、美容、舒筋、利尿等药用功能,是山野菜中的珍品。

  楤木培育简单容易,培育方式多样,可通过种子育苗、根扦插、挖取野生楤木小苗等方法获得苗木,但挖取野生楤木小苗受资源局限,不可能获得大量苗木,也不可能进行上规模种植。根扦插同样资源有限,难获得大量苗木,难以进行大面积种植,且扦插苗成本高。种子育苗较为容易且育苗成本低,因此,种子育苗是开发楤木特优蔬菜的最佳途径。白水江林业局曾在2004年在蜂园子苗圃进行过楤木种子育苗试验,育苗方式与一般小粒种子一样,苗床做好后待土层地温达到15℃时可进行播种,播后覆盖厚0.5—1厘米的过筛细土,最后覆松针或稻草,以利于提高地温和保持土壤湿度。出苗后要及时松土、除草与施肥,当年秋季植株长到20—30厘米,即可栽植。

  目前,楤木人工栽培还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少,社会需求量大,受自然环境的限制,仅靠山上自然生长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而林区栽植发展楤木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于其生长于杂木林、次生林、灌木丛或林缘河谷地带,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结合天保工程建设,可在管护站、苗圃周围面山大面积栽植,经营管理十分方便,并且在条件较好的管护区可建立示范点和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吸引林区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形成规模种植。天然野生楤木林区分布广泛,虽然不集中,不连片,但可通过补植改造,精心培育,严格管护,形成优良的楤木林分,可进一步扩大面积,增加“乌龙头”产量,而且楤木病虫害少,不需要病虫害防治费用。

  “乌龙头”采用春季习惯性采摘,亩产量250公斤左右,若管理经营的好,采摘得当不破坏树木的情况下,可多次采摘,每亩可收获嫩茎叶500公斤左右,刚采收没有加工的新鲜嫩茎叶在文县当地每公斤销售价16—20元,每亩收益10000元左右,因此,进行楤木菜栽培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林下资源开发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