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ME腾讯音乐艺术计划:音乐人艺术化表达的“自由场”

 读娱 2020-10-17

文 | 林不二子

前段时间,谭维维对流量歌手的羡慕成为了话题,从而引起了大众对于流量与音乐人、音乐作品关系的讨论,流量歌手有市场在于满足了一部分人群的需求,是值得肯定的,不过以音乐作品为沟通桥梁的音乐人群体,也应该有一份属于他们的关注。

10月15日,在UCCA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一场音乐艺术活动,让我们看到了音乐人和作品被更多人关注的可能。8种动物、8组唱作人、8位艺术家,由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TME)联合有此山文化、世界自然基金会举办的“万物:与动物相遇”音乐艺术展,将动物与音乐与艺术连接,这背后的碰撞并不止于一次活动、几幅作品。

音乐与艺术与环保,音乐更多价值释放

蓝色海洋中一只顶着小黄鸭玩具的粉色海豚跃出水面,这是艺术家尤阿达在接到命题“海豚”后创作的画作《海豚和小伙伴的浪漫之旅》,同样以“海豚”为灵感创作歌曲的好妹妹乐队,在看到尤阿达作品后感觉到了艺术的奇妙,因为在零沟通的情况下,他们在作品《粉红海洋馆》中也把海豚抽象为粉红色,并用浪漫的旋律讲述一个天真又略黑暗的音乐故事。

艺术思维的碰撞与共鸣,大概就是此次“万物:与动物相遇”艺术展给人最具冲击力的感受。八组唱作人——好妹妹乐队、粒粒、焦迈奇、王加一、陈婧霏、秦昊、张小厚、陈粒,以及八位艺术家——尤阿达、武晨、唐永祥、丹尼尔·苏维勒撕、邱瑞祥、时永骏、佐藤晋也、黄一山,在毫无沟通的情况下分头以“动物”为创作灵感,进行曲风画风不设限的艺术创作,最终音乐作品与艺术画作达成的某种相同,是每一个参与者与旁观者都会惊叹的“玄妙”,这也是艺术的魅力。

有意思的是,在这两种艺术形式碰撞之外,这次的艺术展也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公益理念的传达。每位观展者都会拿到张写有一组数字的小卡片,观展过程中找到卡片上对应的数字,就能了解到数字代表的含义,比如“2-4”背后的含义,是如果过去十年仍保持着1993-2009年的物种灭绝速度,那么鸟类和哺乳动物自2010年以来的灭绝数量至少会高出2-4倍。

其实,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环保理念,在普通人的生活中都有一定距离,而这次“万物:与动物相遇”艺术展,在加入音乐这一维度后,平日不曾关注的话题与领域就都有了易被接触、易被接纳的切口,让音乐内容成为艺术作品与理念的传播载体,释放出更广泛的价值,这可能也是这次艺术展背后“TME腾讯音乐艺术计划”的理想之一。

作为当下数字音乐领域先驱的TME,一直在寻找着音乐可能的更多出口。据了解,此次推出“TME腾讯音乐艺术计划”也是致力于激发音乐与艺术的创新融合,通过音乐与艺术家、艺术展、艺术对谈等多种形式的跨界合作,探寻更多领域的灵感与共鸣,同时释放音乐更广泛的价值与可能。目前来看,在“万物:与动物相遇”的这场音乐艺术展中,“TME腾讯音乐艺术计划”的想法确实都完成了落地。

“打破式”创新音乐宣发,音乐艺术性的市场再放大

音乐与艺术的结合并非新鲜,甚至音乐本身也是艺术的一种形式,但由于在大众心中艺术是有距离感的,因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难注意到艺术的存在。

不过借助这次的音乐艺术展,我们应该可以更清晰地感知到了“艺术”。在艺术家武晨用不规则的线条结构“穿山甲”这一动物命题的同时,音乐人粒粒只用5个字“穿山甲穿山”配合颗粒感十足的氛围化电子乐完成自身对“穿山甲”的诠释,也当是一种艺术化的音乐创作。

这也是“TME腾讯音乐艺术计划”的另一层价值,让大众感受到音乐作品的艺术性。

而为了放大音乐人作品中想要传达的情绪与感悟,“TME腾讯音乐艺术计划”也成为了一个新的契机,TME借助此计划尝试了全新的音乐宣发新模式,并可能在未来应用到更多音乐内容及音乐人上。在读娱君看来,这一音乐宣发新模式的关键就在于“打破”。

创作边界的打破——通过跨界与创新融合的方式,以艺术为价值延伸进行音乐宣发。具体到本次音乐人与艺术家的合作就是打破创作的边界,给予音乐人新的创作灵感,并让听众市场有了新的角度认知音乐作品,成为吸引市场听音乐作品的兴趣“抓手”。

音乐体验的打破——在线上听歌外构建线下场景,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深度沉浸式音乐艺术体验,打破听与看的距离感。这次“万物:与动物相遇”音乐艺术展,边看艺术画作边听音乐作品,并且有创作者对谈补充创作背后的故事,都让市场可以更深度、沉浸地感受音乐作品及音乐人的思想。

宣发思维的打破——实验性地将音乐与艺术做连接,并立体化地结合线上推广与线下活动,打破传统宣发思维的限制,将用户听歌的行为与情感、情绪需求打通,引发出更多用户音乐感受。基于这次创作,部分用户对音乐作品也有了更多音乐之外的感悟,《穿山甲》下就有人评论“穿山甲是征战的将军,但没人见过它”,“穿山,山后是明天,比现在好的明天”,这可能也说明这次全新音乐宣发模式对人们关注重点的引导。

音乐的艺术性,是近些年来被市场忽视的话题,而这一次TME通过推出音乐艺术计划,并配合创新的宣发模式,让用户市场再一次注意到了音乐人群体的艺术化表达,让流量也能向艺术化创作者一方流动,这才是最值得行业关注与认可的一点。

音乐人艺术性创作的自由与解绑

创作自由,几乎是每个创作者都在意的,在“万物:与动物相遇”音乐艺术展的对谈环节,秦昊、张小厚、焦迈奇等音乐人都提到了这次合作中感受到的“创作自由”,虽然是命题化的创作起点,但在动机、表达上的不设限,让他们都感受到了“自由”。而这份自由,可能也与“TME腾讯音乐艺术计划”的初心有关。

借由全新的TME腾讯音乐艺术计划,TME希望音乐和艺术的结合能够相互加持,艺术能够成为更多好音乐的灵感,同时创造音乐作品的创新宣发机制,最终,也希望“流量能够沉淀为流传”,让作品成为经典、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

音乐人的创作,必然会有一些是个人化、艺术化的表达,借由“TME腾讯音乐艺术计划”,同时基于TME平台的资源与用户数据优势,通过兼顾市场性与艺术审美性的音乐艺术创新融合宣发模式,将创作者的个人化表达与市场听众的情绪、情感做连接,让艺术性音乐也能有被大众感知的途径,从而拥有更大和多元化的受众市场。

简而言之,就是“TME腾讯音乐艺术计划”以及创新的音乐宣发模式,帮助音乐人完成了作品市场性与艺术性的平衡。

这个逻辑下就会迎来音乐人们的创作“解绑”,不用再担心艺术性表达的市场接受度,可以放心地做忠于自我的自由表达。让更多有深度有思考的音乐作品,也能拉近与市场的距离,促成音乐人与听众思想上的碰撞,让市场感受到音乐本身的厚度,进而平衡日趋流量化的市场现状,鼓励音乐人的创造力,让音乐内容市场迈向更多元丰富的未来。

这也是当下引领数字音乐领域大平台的一种担当。正如TME所描绘的:在线上线下将通过多种模式,建立更多有效的接触点,带给用户对音乐更立体的感受,帮助艺术性音乐破圈,引领市场。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