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域文化】赵长生丨一则老消息 诸多过往事

 昵称71028402 2020-10-18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一则老消息诸多过往事

  □ 赵长生 / 文

为编写《红旗渠大辞典》,特地到档案馆查阅有关资料,无意中从1960年的《林县报》中发现了有关我的家乡河南园的一条消息,赶忙用手机拍了下来,并整理为简化字的电子版文稿。该消息全文如下:
 
河南园小队召集老农座谈蔬菜生产经验

四月十九日的晚上,明亮的电灯光把合涧大队河南园一小队的办公室照得明亮亮的。

这次蔬菜座谈会是由公社党委副书记张言昌和一小队党组长王才库召开的。当公社张书记讲明座谈会的目的后,老农和干部就都围绕争取蔬菜丰收这个主题,谈起了各自的种菜经验。五十二岁的种南瓜能手王同伏说:“我种菜快一辈子了,尤其爱种南瓜,要想南瓜丰收,总得先把苗育好,多时苗见大后,苗秧要注意及早管理,防止跑秧。管理瓜秧可有大讲究,主秧扯到五至六尺长就打头,把秧上的杈子全部去掉,把主秧埋在土里,这样南瓜早座(坐)胎,第一个南瓜长到三至五斤重就摘下来,促进主秧结第二、第三个南瓜;笨南瓜长到五至六个叶时就可打头,以促进侧蔓生长与结瓜,一棵南瓜秧上留三至四个侧蔓正合适。此外,还要随着瓜秧生长,及时摘除红花、空秧,注意浇水翻秧,南瓜就能早结多收。”接着,余採金老汉就谈了种管君达菜的经验:“君达菜育苗时,先浇水,后种籽,苗子二个叶时,用水浇灌一次,然后水肥合浇二至三次,长到三至四个叶后,就可移栽,栽的距离四至五寸为宜,苗活后,多施人粪尿,几天过后满园青绿,管理好了每亩能收三至五万斤。”种蔬菜有经验的王长林在会上也交流了经验。他说:“种韭菜不能上肥田粉,割一次韭菜用大粪泼一次,苗出二指高后再浇水,不然韭菜会发黄,少收。”会议经过一个多小时,干部和社员在交流经验后进行了认真研究。


会后,全村三个小队根据老农意见,开展了蔬菜管理运动,四天内已将九十余亩(其中包括社员菜地三十三亩)菜地普遍进行了管理。公社还及时推广了这个座谈会上交流的经验。(合涧公社通讯组)

该消息载于1961年4月25日《林县报》第二版。

短短不足700字的一条消息,却让我们读出了很多过往之事。

首先是文中点到的几个人物。张言昌是当时合涧公社的党委副书记。王才库是河南园一小队的党组长,他后来被评为红旗渠甲等劳模,2019年9月去世,享年93岁。王同伏本名应为王同法,是长期在安阳磊口教学的王记成的父亲,种庄稼的老把式。余採金是我的老邻居,跟我父亲系同龄人,而且两人都是党员,均早已作古。王长林是林县首任工业局局长王雪林的哥哥,个子不高,自然也是种田能手。

其次是写作背景。


《中国共产党林州市历史大事记》记载,1958年7月22日在林县农村分别建立了以生产队为单位的公共食堂。当时共建立3496个,参加农户93514户,人口440162人,占总人口的82%。因不符合群众意愿,于1961年4月解散。

显然,当时食堂刚解散,而且正是谷雨之后。民谚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枣发芽,种棉花,谷雨前后把种下”之说。食堂一解散,马上便给社员分了菜地,督促生产队和社员种好管好蔬菜,解决大食堂期间粮食、蔬菜严重不足的问题,肯定是当时十分紧迫的任务。

其三是体制问题。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在于“一大二公”。所以,1958年刚成立人民公社时,常把相邻的几个村合并为一个生产大队,那时,合涧大队就包括合涧、上庄、河南园三个村,显然在解散食堂时依然如此。大食堂时河南园一、二队都在大饭厅吃饭,第三队的伙房在什么地方却想不起来了。第一队的办公室在王才保家西屋,开全体社员会往往就在院子里。在河南园成为独立的生产大队后,王才库依然是第一生产小队的党组长,余採金是贫协代表;王同伏、王长林分别是第二、三生产队社员。可见,参加座谈会的是来自全村三个生产队的老农。

最后还有个题外话。听档案馆工作人员说,《林县小报》《林县报》是重要的馆藏文物,但已经相当陈旧,有的已难以利用,抢救保护刻在眉睫,希望能尽早列入保护工程并提上日程。  

——  The  End——



赵长生   林州市人 ,长期从事公安文秘工作,曾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编写出版有《林州方言快板集》两集。从事林州方言研究工作并有多篇相关文章在各级报刊发表。河南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灯谜学委员会会员。林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