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桂枝汤临床运用举隅

 华华YHBH0207 2020-10-18


第 1604 期

作者 / 1刘显红2郑安敏1绥阳县中医院治未病科2绥阳县中医院治门诊部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少阳合病的经典方剂,《伤寒论》第146条论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古方用于治疗外感病六七日,太阳表证未解,邪气内陷于半表半里,太阳少阳合并而引起的发热恶寒、恶心呕吐、肢体疼痛等症。随着后世医家的发挥应用和临床研究的发展,柴胡桂枝汤已不仅仅局限于治疗感冒,更拓展应用于多系统疾病的治疗,笔者临床常用柴胡桂枝汤,疗效显著,现将案例及思考举隅如下。

1 方义释义

1.1 柴胡桂枝汤药物《胡希恕讲伤寒论》言:“桂枝、黄芩、人参、甘草、半夏、芍药、大枣、生姜、柴胡都用(小柴胡、桂枝汤)是各半汤。桂枝汤减半,黄芩、甘草原二两,现为一两,半夏原为半升,现在二合半,桂枝没有分量,也应是一两半,柴胡给四两为原来的一半,人参一两半、生姜一两半,都是给一半,就是各半汤,柴胡桂枝汤就是柴胡一半桂枝一半,既有柴胡证,又有桂枝汤证,可以把二方合起来。”可谓一语而拔之见日。

1.2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条文及主证桂枝汤作为伤寒群方之冠,其论述贯穿伤寒全篇,非太阳篇独有,然立方主旨为太阳中风证而设。在《伤寒论》有关桂枝汤方证的条文共22条,桂枝汤适应症,概括为: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3)发汗或下之后,而表未解者;4)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5)病下利而脉浮弱,或自汗出者;6)霍乱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具体如条文的12、42、53、54、234、387条等。根据上述条文可以推导出桂枝汤四大主症: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1.3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条文及主证小柴胡汤为“和解神剂”,在《伤寒论》有关小柴胡汤方证的条文共14条,小柴胡汤适应症,概括为:1)伤寒少阳证;2)妇人热入血室;3)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具体如条文的96、97、99、144、276、379条等。根据上述条文可以推导出小柴胡汤的八大主症: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脉弦。


2 病案举隅

2.1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余某,女,48岁,住幸福小区。主诉:自汗、阵发性轰热6个月。近2个月来出现白天自汗、阵发性轰热,伴烦躁,或夜晚时冷时热、或烦躁后出汗,或醒后盗汗、浑身是汗,伴肩背酸痛、失眠、入睡困难、梦多、胃胀、纳差、二便可,绝经6个月。(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既往做胃镜示慢性胃炎,服药好转,但常反复。患者口干不欲饮,口苦,舌质淡,舌苔薄白微腻,脉小弦。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诊断:太阳少阳合病。治以调和营卫,和解枢机,予方以柴胡桂枝汤化裁。药物组成:北柴胡10 g,黄芩10 g,法半夏15 g,人参10 g,桂枝10 g,白芍20 g,大枣10 g,生龙骨 30 g,生牡蛎30 g,生赭石30 g,茯苓 20 g,炙淫羊藿15 g,炙甘草7 g。免煎颗粒。开水冲服,每日1剂,10剂。患者服药5 d后,带其父母来看病,诉服药后其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再予7剂巩固,后随访已痊愈。

按:患者白天阵发性轰热,夜晚时冷时热,烦躁,热后出汗,盗汗,醒来浑身是汗,伴肩背酸痛、失眠、入睡困难、梦多、胃胀、纳差,二便可,其症似太阳少阳合病,故予以柴胡桂枝汤化裁调阴阳燮营卫,和枢机畅三焦,而疗效佳。

2.2 失眠张某,女,47岁。主诉:反复失眠3年,加重1个月。患者3年前因家庭琐事而发生口角而至胸闷不舒、嗳气叹息,当晚入睡便困难,反复转侧难能入睡,熬到天亮,自觉因心情因素故未在意,之后失眠反反复复。曾口服中西药如安定、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左旋匹克隆,中药逍遥散、四逆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加减效不显。近1个月失眠加重,整夜不能休息,入睡困难,睡着易醒、梦多,自汗、恶寒、偶阵发性轰热,口干饮不太多、口苦,胸胁满闷,纳可,精神差,大便可,偶夜尿,月经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西医诊断:失眠症。中医诊断:太阳少阳合病,治以调和阴阳,镇心安神。方以柴胡桂枝汤化裁。柴胡15 g,黄芩6 g,法半夏15 g,潞党参15 g, 桂枝10 g, 生白芍10 g,炙甘草6 g, 生姜3大片,大红枣(掰开)15 g,龙骨(先煎)30 g,牡蛎(先煎)30 g。7剂。加水3碗,熬成2碗,每日中午和睡前2小时各喝一碗。药渣再煎每夜临睡前泡脚。二诊,患者诉服药当晚能睡3~4 h,之后也能睡,但睡得不实,且梦多,感忧虑悲观,故原方法半夏加倍为30 g,浮小麦30 g,再7剂。后访问已愈。

按:高血压,中医临床治疗上多认为是肝阳上亢,肝风上挠,治以平肝潜阳,多以天麻钩藤饮化裁,临床似效,然鲜有取效者。笔者尊伤寒“有是证,用是方”。头晕、脑胀、自汗,舌苔淡白,脉浮紧,为太阳伤寒中风证用桂枝汤。口干、口苦,夜间时会做梦,性情急躁,胸前闷为少阳小柴胡汤证。且加龙骨、牡蛎、石决明重镇安神,潜阳息风,化痰止痉,以制风火上越之势,故而收效。

2.4 颈椎病赵某,女,48岁。2017年7月22日初诊。主诉:颈项强痛,旋转不利,左上肢麻木,伴有头晕恶心2年余。经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近日逐渐加重,经某医院CT检查提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并椎间孔受累”西医诊断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并椎间孔受累”。刻诊:患者颈项强痛,前俯后仰,左右转动均受限,左上肢麻木,伴自汗,口干、口苦,头晕,恶心,舌质淡苔薄,脉浮紧。中医诊断:太阳少阳合病。治以调和营卫,和解少阳。(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针刺予以《黄帝内针》针法,因病变在颈项及左侧上肢,在太阳、督脉、少阳、厥阴经脉,选右手后溪、中渚、内关进针、留针45 min,进针不到1 min,即感颈项强痛、头晕恶心、左上肢麻木缓解,后针刺隔日1次,7~15 d为一疗程。后给予柴胡桂枝汤加葛根化裁:葛根30 g,桂枝15 g,白芍30 g,柴胡10 g,党参20 g,黄芩10 g, 制半夏20 g,红枣(掰开)15 g,生姜20 g,黄芪30 g,川芎15 g,血藤20 g,羌活10 g,炙甘草10 g。10剂,水煎服。用1个疗程后,随访患者痊愈。

按:患者颈项强痛,旋转不利,自汗、左上肢麻木为太阳营卫不和。《伤寒论》第12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注解:“几几”是形容短羽之鸟,不能飞腾,动则先伸其颈之状。项背强几几者,即项背强急,俯仰不能自如之谓。太阳病汗出、恶风,是桂枝汤证,今又见项背强几几,故加葛根来主治。口干、口苦、头晕、恶心为少阳半表半里阳证;舌质淡苔薄,脉浮紧为太阳少阳合病之舌象、脉象。(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在一些疼痛性疾病治疗上,我临床主张针药并用,善用针灸先止痛,多能立杆见影,让患者吃下定心丸,再以汤药以固本。葛根甘辛性平,入胃、脾经,能发汗解肌,是《伤寒论》中治疗“项背强几几”之要药。白芍配甘草,白芍味苦酸微寒,入肝、脾经,有补血敛阴,柔肝止痛之功,为治疗诸痛之要药。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功擅补中实脾,益气生津,缓急止痛,《神农本草经》载其能“坚筋骨,解毒”;《名医别录》载其能“通经脉,利血气”。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可有效缓解颈项肌肉强痛及上肢疼痛。川芎、羌活祛风除湿,黄芪益气,血藤活血,诸药共奏解肌祛风除湿,益气活血止痛之功。

按:腰痛、咳嗽,自汗、怕冷乃太阳表证;咽痒、往来寒热,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差为少阳半表半里阳证。腹胀,舌淡苔白腻,舌中裂纹,大便干燥,脉浮弦,亦为太阳少阳病症之舌脉。本案属“腰痛”或“痹证”范畴,多因过劳饮冷,汗后受凉,风寒之邪犯及太阳不解,传及少阳发病。当用柴胡桂枝汤太阳少阳同治,待少阳枢机通利,经气畅通,而疼痛自消。方中用大剂量独活是取独活寄生汤之义,如疼痛较重,舌苔白厚而滑者加独活一味,此药不但有疏风散湿之功,若用至60 g,既有镇痛之神效又无不良反应。故本方独活必须重用,否则无效。但笔者多从30 g起,多效。

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 “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