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6岁的王阳明:我做3了件事,从此走出人生低谷

 医学abeycd 2020-10-18

说起王阳明这位“明朝一哥”大家都知道,他虽是中国文官,却被评为“日本军神”的东乡平八郎一生参拜,连日本首任首相都是他的信徒、粉丝;

虽是中国人,却推动了日本明治维新,把日本从幕府时代推翻,使日本跻身于世界经济、军事强国之列;

王阳明,是一个能文能武,是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外儒家影响最大的人物,也是五百年来最完美的人之一。

他的“心学”理论,让无数人得到了启发,让无数人明白了内心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而做到“知行合一”就能离成功近在咫尺。

而很多人也都知道,王阳明在36岁之前,其实过得非常苦,被陷害,被下放到了龙场,但是也正是因为遭遇这些人生低谷,才有了王阳明36岁时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做了3件事之后,从此走出了人生低谷,走向了万丈光芒,好像开了挂。

第一,放下身段,找事去做

人是要有所寄托的。心里的精神力量是基础,在此之上,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做事,来充实自己。

王阳明就是这样做的。

刚到龙场,王阳明的随从们都扛不住了,纷纷病倒。

这时候,王阳明就开始放下身段,找事去做。他他亲自烧水、劈柴、煮粥,伺候这些病号;还经常唱点家乡小调,讲讲幽默段子,宽慰仆人。

再就是自己盖房子,没房子咱自己盖,先把自己的茅草庵盖好,然后,教会当地人盖房子。自此,龙场第一次有了土木结构的房子。

再就是没有政务给你处理,就是要你啥呀接触不到,王阳明就开始读书、育人。

可以说,在龙场这几年,只要能干的事,王阳明都想办法干了。

承认现实,从能做的事做起,才是走出困境,重新开始的第一步。

第二,不动心

王阳明心学的目标,是“触之不动”。无论遇到什么处境,都要宠辱不惊,不因得失而动心。

如果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内心当然会随着外在得失而不断起伏。

虽然要做到这一点不简单,但是王阳明说:“怎么能不想听,怎么能不想看?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只要心不去跟随它,就是不动心。

第三:致良知

千圣皆过影,良知是吾师。

良知来自内心,意义源于自己。

社会是一个组织,要在组织中取得成功,本质是需要满足他人的需求。

很多时候,我们的价值和意义,也确实在满足他人中得到体现。

但我们可能也会忘记一点:事业遭遇挫折,失去组织中的位置,并不代表一个人的意义就消失了。

真正的意义,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寻,这就是“致良知”的理念。

对龙场的王阳明来说,百死千难,但为此心。黑暗之中,万丈光明!

自从王阳明的心学诞生以来,几乎影响了整个世界,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名人都曾受益于心学,而心学再流传到日本后,成为了日本民治维新的重要推手,成功帮助日本崛起。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曾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有人说,人生早一些读王阳明,就会少走很多弯路。然而现如今在中国,很少有人会记得王阳明。能让人受益终生的“心学”,不应就此沉默,我们应该将它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