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科·男科药方

 学中医书馆 2020-10-18

八·男科药方目录.

1.交泰九.2.三才封髓丹.3.安神定志丸.4.茯神汤(《千金要方》).5.程氏清心丸(《医学心悟》)..

6。清心丸(经验方)..7。肾气丸(《金匮要略诤)..8。右归丸(嚷景岳全书》)..9.秘元煎(《景岳全书》)..

10.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11。水陆二仙丹(《洪氏集验方})..12。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13.左归丸(《景岳全书》)..14.秘精汤(经验方)..l5.湿热遗精方(《临证指南》)..16。程氏萆藓分清饮(《医学心悟》)..17.三仁汤(《温热条辨》)。..18.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19.清热渗湿汤(《顾氏医镜》)..20。加减猪肚丸(《实用中医男科学》)..21.秘精丸(《医学心悟》)..22.归脾汤(《济生方》)..23.十补丸(《医学心悟》)..24。补中益气汤(《脾胃论》)..25.鹿角散(《沈氏尊生书》)..

26.赞育丹(《景岳全书》)...27.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28。大封髓丹(<<沈氏尊生书》)..

29。清心莲子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0。加味三才封髓丹(《柳选四家医案)>)..31。桑螵蛸散(《本草衍义》)..32.大补阴丸(《丹溪心法》)..33.坎离既济汤(《杂病心法要诀》)..34.右归饮(《景岳全书》)..35.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36。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38。化痰祛瘀通络方(经验方)..39。加味虎杖散(经验方)..40.前列腺炎汤(《性功能与疾病》)..41。二至地黄汤(《实用中医男科学》)..42。理血汤(《医学衷中参西录》)..43.加味桃红四物汤(《实用中医男科学》)..44。五子衍宗丸(《证治准绳》)..45。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6。生精种玉汤(经验方)..47.斑龙丸(《景岳全书》)..48.天雄散(《金匮要略》)..49.四妙散(《成方便读》).50.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51。液化汤(经验方)..52.化精丸(经验方)..53.巴戟二仙汤(经验方)..54.死精一号方(经验方)..55。还少丹(《中国医学大辞典》)..56.补坎益离丹(《医法圆通》)..57.柴胡疏肝汤(《景岳全书》)..58.达郁汤(《杂病源流犀烛》)。.59.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0.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61.大补元煎(《景岳全书》)..62。定志丸(《干金要方》)..63。参苓白术散(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4.举元煎(《景岳全书》)...65.甘草黑豆汤(经验方)..66.治强中神方(《华佗神医秘传》)..67。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68.暖肝煎(《景岳全书》)..69。当归四逆汤(《伤寒论》)..70.四逆汤(《伤寒论》)..71.四味回阳饮(《王修善临证笔记》)..72.治阳缩神方(《华佗神医秘传》)..73.正阳散(噬证治准绳》)..74.回阳丹(《证治准绳》)..75。加味大承气汤(《实用中医男科学》)..7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7。清肝导滞汤(《外科正宗》)..78.解毒木通汤(《外科正宗》)..79.凉血解毒汤(《杂病源流犀烛》)..80.加味大豆甘草汤(《实用中医男科学》)..81。下疳散(《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82。男子下疳方(《竹瑞堂经验方》)..83。螺蛸散(《外科证治全书》)..84.银粉散(《外科正宗》)..85.珍珠散(《外科正宗》)..86。凤衣散(《医宗金鉴》)..87.加味二陈汤(《实用中医男科学》..88。小金片(《外科学》)..8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90。丹参散结汤(经验方)..91.消核丸(《类证治裁》)..92.红灵丹({外科学》)..93.藤黄粉(经验方)..94.二白散(《外科大成》)..95。活血驱风散((杂病源流犀烛》)..96.蒺藜散(《杂病源流犀烛》)..97.加味温清饮(《实用中医男科学》)..98.散肿溃坚汤(《薛氏医案》)..99.菊藻丸(经验方)..100.滋阴除湿汤(《外科正宗》)..101。八珍汤(《正体类要p)..102.千金散(《中医外科学》)...103。红油膏(《中医外科学》).104.抗癌一号(经验方)..105.五虎丹(经验方)..附:万应膏(《医宗金鉴》)..106.五虎丹钉剂(经验方)..107。红灵丹油膏(《外科学》)..108.面碱石灰糊剂(经验方)..109。海浮散(《外科十法》)..110。云南白药(云南白药厂制品)..111。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112.生肌散(《外科学》)..113.红升丹(《医宗金鉴》)..114.抗癌二号(经验方)..115.八湿膏(经验方)..116。三黄散(经验方)..117.银灰膏药粉(经验方)..118.清肝渗湿汤({外科正宗》)..119。泻热汤(《外科全生集》)..120.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121。加味小柴胡汤(《实用中医男科学))..122。透脓散(《外科正宗》)..123。滋阴内托散<《外科正宗》)..124。托里透脓汤(《医宗金鉴》)..125.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126。托里排脓汤(《医宗金鉴》)..127。敛阴除湿汤(《实用中医男科学))..128.金黄膏(《中医外科临床手册》)..129。玉露膏(《中医外科临床手册》)..130.二味拔毒散(《外科学》)..131.加味脱囊方(《实用中医男科学》)..132.泻肝清热汤(《疮疡经验全书》)..133。加味圣愈汤(《实用中医男科学》)..134.2一1o%黄柏溶液(《中医外科临床手册》).135.七三丹({外科学》)..136。乌金散<《疮疡经验全书》)..137。生肌白玉膏(《中医外科临床手册》)。..138.柴胡胜湿汤(《兰室秘藏》)..139.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140。消风散(《外科正宗》)...141。四物消风汤(《医宗金鉴》)..142.千金首乌汤(《外科学》)..143.当归饮子(《外科正宗》)..144。活血润肤汤(《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145.地黄饮子(《医宗金鉴》)..146.全虫方(《赵炳南临床经验集》)..147。蛇床子汤(《医宗金鉴》)..148。麻黄根粉方((千金要方》)..149。五味祛湿散(《中医外科证治经验》)..150。玉黄膏(《中医外科证治经验》)..151.苦参膏(《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附:祛湿药膏(《赵炳南临床经验集》)..152.狼毒膏(《外科正宗》)..153。黄灵丹(《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154。青黛散(《外科学》)..155.五味玉黄膏一号({中医外科证治经验)).156.硫痒膏(《赵炳南临床经验集》)..157。二号止痒膏(《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158.合掌散(《外科证治全书》)..159。芩连二母丸(《医宗金鉴》)..160.加味逍遥散(《外科正宗》)..161。凉血地黄汤(《外科正宗》).162.冰蛳散(《外科正宗》).163.桃花散(《外科正宗》)..164。花蕊石散({外科正宗》)..165.阳和汤(《外科全生集》)..166。软坚化结方(《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167。茱萸内消丸(《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168。青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69.加减散肿溃坚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p)..170.舒肝溃坚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171.先天大造丸(《医宗金鉴》)..172.小金丹(《外科全生集》)..173.舒解软坚丸(《房芝萱外科经验》)..174.冲和膏(《外科正宗》)..175.阳和解凝膏(《外科全生集》)..176.泽漆膏(《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177。葱归溻肿汤(《医宗金鉴》)..178.1%泽漆液(《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179.甲字提毒粉(《房芝萱外科经验》)..180。五五丹药线(《外科学》)..181.海马拔毒生肌散(《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182。粗生肌粉(《房芝萱外科经验》)..183.紫色疽疮膏(《房芝萱外科经验》)..184.狼毒鸡蛋(《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185.天灵盖散(《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186。加味枸橘汤(《实用中医男科学》)..187.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188.茴香橘核丸(《笔花医镜>>)..189.加味金铃子散(《实用中医男科学》)..190。消炎膏(《中医外科证治经验>>)..191.消肿膏(《老中医经验汇编》)..192:紫色消肿膏(《房芝萱外科经验》)..193.铁箍散膏(《房芝萱外科经验》)..194.二宝丹(《中医外科临证手册》)..195.清肝消炎汤(《温病刍言》)..196.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197.犀黄丸(《外科全生集多)..198。积液化湿汤(《温病刍言》)..199。暖肝举疝汤(《幼科条辨》)..200。参芪升麻汤(《幼科条辨》)..201.导气汤(《沈氏尊生方》)..202.桂麝散(《药兹启秘》)..203。济生肾气丸(《济生方》)..204.真武汤(《伤寒论》)..205。陈苓汤(《实用中医男科学》)..206。加减导气汤(《实用中医男科学》)..207.消疝汤(《幼科条辨》)..208.水疝汤(《房芝萱外科经验》)..209.禹功散(《儒门事亲》)..210。清解汤(《中医外科临床手册》)..211.大分清饮(《景岳全书》)..212.金黄散(《外科正宗》)..213.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214。暖脐膏(经验方)..215。消肿散瘀膏(《实用中医外科学》)..216.加味金铃子片(《实用中医外科学》)...217。加味五苓散(《实用中医男科学》)..218。荔枝散(《医宗必读》)..219.橘核丸(《普济方》)..220.抵挡汤(《伤寒论》)..221.桃仁承气汤(《伤寒论》)..222。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223。宝鉴当归四逆汤(《卫生宝鉴》)..224.加味导赤散(《实用中医男科学》)..225。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226.仙方活命饮(《医宗金鉴》)..227。益肾活血汤(《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实践》)..228.七厘散(《良方集腋》)..229.理精煎(经验方)..230。加味导赤汤(《老中医经验汇编》)..231.苓苡败酱汤(经验方)..232.复方地龙汤(经验方)..233.治前列腺炎方(《中医治法与方剂》)..234.前列腺炎片(经验方)..235、亢萎灵(经验方)..236.前列腺汤(经验方)..237.三莪糖浆(经验方)..239.滋肾通关丸(《兰室秘藏》)..240.补中增液汤(《实用中医男科学》)..241.生脉增液汤(《实用中医男科学》)..242。宣阳济阴汤(《实用中医男科学》)..243.琥珀桃红汤(《实用中医男科学》)..244。加减抵挡丸(《实用中医男科学》)..245.加减滋肾活血汤(《干家妙方》)..246。文武活血汤(经验方)..247。舒肝散结方《中医内科新论》..248.加味黄芩清肺饮(《实用中医男科学》)..249.加味乳疬方(《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250.平肝清热化瘀汤(《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实践》)..251.丹七片(经验方)..252。散结二号(经验方)..253.散结一号(经验方)..254.二仙软坚汤(《实用中医男科学》)..255.治男子乳肿如妇人方(《华佗神医秘传》)...256。归芍地黄汤(《汤头歌诀正续集》)..257.八珍软坚汤(《实用中医男科学》)..258。箍消膏药(经验方)..259.黑退消(《外科学》)..260.消核膏(《潜斋医话》)..261。八将膏(《药签启秘》)..附:太乙膏(《外科正宗》)..262.消核浸膏片(《文琢之中医外科经验集》)..263。清肝解郁汤(《外科正宗》)..264。三海散结汤(《中医乳房病诊治》)..265.香贝养荣汤(《医宗金鉴》)..266.拔毒钉(经验方)..267。独参汤(《伤寒大全》)..268。参附汤(《正体类要》)..269.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

.

九·骨科秘方

第一节攻下逐瘀剂.【.加味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加味桃核承气汤【鸡鸣散【复元活血汤【代抵当丸I.血肿解汤【第二节行气消瘀剂.复元通气散【.加味乌药汤【.柴胡疏肝散【.顺气活血汤【.血府逐瘀汤【.十三味总芳,【.加减香附旋复花汤【第三节活血止痛剂.活血止痛汤【.正骨紫金丹【.活络效灵丹【..橘术四物汤【.立安散【第四节清热散瘀剂.清心药【.内疏黄连汤【.大黄当归散【.五神汤【.第五节理血止血剂.加味犀角地黄汤【.凉血地黄汤【.仙鹤草汤,【第二章开窍活血剂黎洞丸【三黄宝蜡丸,【夺命丹【。苏气汤【第三章调和气血剂第一节和营止痛剂和营止痛汤【。定痛和血汤【和营通气散【和血定痛丸【第二节接骨续筋剂八厘散【接骨丹【接骨丹同名异方26首;接骨五号接骨药【接骨紫金丹【常用整骨药【自然铜散五骨散补损续筋丸第三节舒筋活络剂舒筋活血汤小金丹地龙散补阳还五汤、 第四章补养复元剂第一节益气养血剂加味益气丸I功效】和营养卫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十味参苏饮 生血补髓汤养血止痛丸先天大造丸托里透脓汤。第二节调补脾胃剂健脾养胃汤健脾除湿汤人参健脾丸【加味归脾汤第三节调养肝肾剂补肾壮筋汤补肾活血汤壮筋养血汤 健步虎潜丸 补筋丸【 还睛汤 增髓饮第五章温经通络剂 大红丸 麻桂温经汤 乌头汤 防风根汤 蠲痹汤 疏风养血汤 薏苡仁汤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第六章骨伤科外用剂第一节清热解毒剂 如意金黄散 洪宝丹 双柏膏(散) 二青散 第二节止血收口剂 如圣金刀散.桃花散·花蕊石散 第三节消瘀止痛剂 消瘀止痛药膏 定痛膏  散瘀和伤汤  海桐皮汤 五加皮汤 消肿化瘀散 第四节舒筋活络剂 三色敷药·活血散·八仙逍遥散·止痛散第五节接骨续筋剂接骨丹·接骨膏·接骨神方·外敷活化散第六节温经通络剂 温经通络膏 四生散 雷火神针  桂麝散 熨风散 万灵膏 第七节 拔毒生肌剂象皮膏·生肌玉红膏·加味太乙膏, 神仙太乙膏·陀僧膏·红升丹·三品一条枪 

八·男科药方总目录.

1.交泰九(《韩氏医通》) 

组成 黄连、肉桂。 

制法 研细末,水泛为丸。 

功用 交通心肾。用于失精属心肾不交者。 

用法 睡前服6—9克。或作汤剂加味水煎服。 

2.三才封体丹(《卫生宝鉴》) 

组成 天冬、地黄、人参、黄柏、砂仁、甘草。 

制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约9克。 

功用 清心滋肾,交通上下。用于失精、精血、前列腺炎、 

阳强、早泄、房劳咳嗽、房劳少腹痛、梦交等属肾阴不足而心火 

偏亢者。 

用法 每服l一2丸,日2次,淡盐汤下。或作汤剂水煎 

服。 

3.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组成 人参、茯苓、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齿。 

制法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 

功用 清心定志。用于失精、更年期综合征等属心阳偏亢 

者。 

用法 每服6克,日2次.温开水送下。也可加减汤剂水 

煎服。 

4.茯神汤(《千金要方》) 

组成 茯神、远志、石菖蒲、人参、枣仁、茯苓、黄连、生地、 

当归、甘草、莲米。 

功用 宁心定志。用于失精连作、阳事易举等属心阳亢盛 

者。 

用法水煎服。 

5.程氏清心丸(《医学心悟》) 

组成 生地、丹参、黄柏、牡蛎、山药、枣仁、茯苓、茯神、麦 

冬、北五味、车前子、远志。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以金樱子熬膏和丸,每丸约重9 

克。 

功用 宁心定志,清泻相火。用于失精、阳事易举等属心 

火不宁、肾火妄动者。 

用法 每服1丸,日2次,开水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 

6。清心丸(经验方) 

组成 黄柏200克、冰片4克。 

制法 共研细末,面糊为丸,每丸重约6克。 

功用 清泻心肾邪火。用于失精、阳事易举等心肾火亢之 

病症。 

.用法 每服1丸,日3次,开水送下。 

7。肾气丸(《金匮要略诤) 

组成 千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肉桂、附 

子。 

制法 诸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约15克。 

功用 温肾助阳。用于失精、阳痿、早泄、精冷、精少、无 

精、不育、阴冷、更年期综合征、前列腺炎、阴汗、寒疝、精浊、房 

劳泄泻、房劳咳嗽、阴阳易、恐异病。结扎术后病等属肾阳亏 

虚、肾精虚寒之男子诸病。 

用法 每服1丸,早晚空腹服食,开水或淡盐汤送下。或 

作汤剂加减水煎服。 

8。右归丸(嚷景岳全书》) 

组成 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 

当归、肉桂、制附子。 

制法 先蒸熟地,蒸烂杵膏,余药为末,加炼蜜为丸,每丸 

重约15克。 

功用 温补肝肾。用于失精、精液异常、阳痿、子痨、精浊、 

乳疬、阴冷、外生殖器发育不良、隐睾、不育、更年期综合征等 

属肝肾阳虚之男科病。 

用法 每服工丸.早晚空腹服,开水或淡盐汤送下。或加 

减作汤剂水煎服。 

9.秘元煎(《景岳全书》) , 

组成 远志、山药、芡实、枣仁、白术、茯苓、炙甘草、人参、 

五味子、金樱子.. 

功用 宁心安神,补肾益精。用于失精、精气清冷、性欲减 

退等属肾精不足之男科病。 

用法 水煎服。 

10.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组成 沙苑蒺藜、芡实、莲须、龙骨、牡蛎。 

制法 诸药共为细末,莲肉黄米饭糊丸,每丸重9克。 

功用 益肾涩精。用于失精、早泄等属肾虚精关不固之男 

科病. 、 

用法 每服l丸,日2次,空腹时淡盐汤或开水送服。也 

可加减作汤剂服。 

u。水陆二仙丹(《洪氏集验方}) 

组成 芡实、金樱子。 

制法 先以芡实研为细末,再以金樱子熬膏和丸,每丸重 

9克。 

功用 补肾涩精。用于失精、早泄、精浊等属精关不固之 

男科病。 

用法 每服l丸,,日2次,食前温酒或淡盐汤送服。或作 

汤剂加减煎服。 . 

12。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云苓、丹皮。 

制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 

一功用、滋补肝肾、用于失精、精液异常、不育、更年期综合 

征、子痨、子痈后期、脱囊后期、精索静脉曲张、早泄、阳痿、阴 

茎痰核、乳疬、房劳少腹痛、阴囊睾丸萎缩、结扎术后病等属肾 

气不足之男科诸病。 

用法 每服l丸,日2次,早晚空腹服,开水或淡盐汤送 

下。或加减汤剂水煎服。 . 

13.左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 大怀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川牛膝、菟丝子、鹿 

胶、龟胶。 

制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 

功用 滋补肝肾。用于失精、不育、生殖器发育不良、隐 

睾、乳疬等属肝肾两亏之男科病。 

用法 每服1丸,早晚空腹时以开水或淡盐水下。或作汤 

剂加减水煎服。 

14.秘精汤(经验方) 

组成 生龙骨、生牡蛎、生芡实、生莲米、知母、麦冬、五味 

子。 

功用 滋阴清热,涩关固精。用于失精、早泄、阳痿等属精 

关不固兼有虚热之男科病。 

用法水煎服。 

l5.湿热遗精方(《临证指南》) 

组成 萆藓、泽泻、茯苓、苡仁、黄柏、黄连、桔梗。 

功用 清热化湿。用于遗精、滑精等属湿热下注之男科 

病。 

用法,水煎服。 

16。程氏萆藓分清饮(《医学心悟》) 

组成 川萆藓、黄柏、石菖蒲、茯苓、白术、莲子心、丹参、 

车前子。 

功用 清热利湿,分清化浊。用于失精、阳痿、不育、前列 

腺炎等属湿热下注之男科病。 

用法水煎服。 

17.三仁汤(《温热条辨》) 。 

组成 杏仁、滑石、通草、白蔻、竹叶、厚朴、苡仁、半夏。 

功用 清利湿热。用于失精、阳痿等属下焦湿热之男科 

病。 

用法水煎服。 

14.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组成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牛 

地、柴胡、甘草。 

功用 清利下焦湿热。用于失精、早泄、精闭、精血、精液 

异常、阳痿、阳强、阳缩、下疳、阴头疮、阴茎癌、囊痈、囊脱、阴 

囊风、子痨、子痈、卵子瘟、筋疝、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炎、更 

年期综合征、阴汗、梦交、周期性眼病、周期性鼻衄、不育、精 

浊、阴肿、阴痒、结扎术后诸病等属湿热下注之男科病。 

用法 水煎服。也可制成丸剂,每服6—9克,日2次,温 

开水下。 

19.清热渗湿汤(《顾氏医镜》) 

组成 黄连、苍术、白术、黄柏、茯苓、泽泻、甘草、银花、柴 

胡。 

功用 清利湿热。用于失精之属下焦湿热者。 

用法水煎服。 

20。加减猪肚丸(《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猪肚、白术、茯苓、牡蛎、车前子、苡仁、泽泻、莲米、 

猪苓、黄柏。 . 

功用 清热化湿。用于失精、精浊、阳事易举等属脾胃湿 

热下注之男科病。 

用法 水煎服。或作丸药服用。 

21.秘精丸(《医学心悟》) 

组矽 白术、山药、茯苓、茯神、莲肉、芡实、莲须、牡蛎、黄 

柏、车前子。 

制法 共为细末,金樱子熬膏为丸,每丸重9克。 

功用 理脾除湿,固肾涩精.用于失精、精浊等属脾虚湿 

热下注之男科病。 

用法 每服1丸,日2次,开水送下。也可水煎服. 

22.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 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炙 

甘草、当归、远志。 

功用 补益心脾。用于失精、早泄、精闭、阳痿、更年期综 

合征、恐异病、结扎术后神经官能症等属心脾两虚之男科病。 

用法 加生姜、大枣为引,水煎空腹服。或作蜜丸,每丸重 

15克,每服l丸,日3次,空腹时温开水送下。 

23.十补丸(《医学心悟》) 

组成 大熟地、当归、白芍、黄芪、人参、白术、茯苓、山药、 

枣仁、远志、山萸肉、杜仲、续断、北五味、龙骨、牡蛎。 

制法 共为细末,以石斛熬膏并炼蜜为丸,每丸12克。 

功用 益脾摄精。用于失精之属脾肾气虚者. 

用法 每服工丸,日2次,开水送下。或作汤剂加减水煎 

服。 

24。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 黄芪、人参、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功用 益气升精。用于失精、阳痿、狐疝、水疝、精浊、不 

育、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属脾气虚弱之男科病。 

用法 水煎服。或研末炼蜜为丸,每丸9—12克,每服1 

丸,日 2次,温开水送下。 

25.鹿角散(《沈氏尊生书》) 

组成 鹿角屑、鹿茸、茯苓、茯神、人参、川芎、当归、桑螵 

蛸、补骨脂、龙骨、韭子、柏子仁、甘草、生姜、大枣、粳米。 

功用 补肾壮阳,清心固涩。用于失精、早泄等属肾气亏 

虚者。 

用法水煎服。 

26.赞育丹(《景岳全书》) 

组成 熟地、白术、当归、枸杞、杜仲、仙茅、巴戟天、山茱 

萸、淫羊藿、肉苁蓉、韭子、蛇床子、制附子、肉桂。 

制法 各研细末,和匀再研,炼蜜为丸,每丸6克。 ’ 

功用 温肾生精。用于阳痿、早泄、不育、失精、性欲低下 

等属肾寒精亏之男科病。 

用法 每服1—2丸,日2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下,早晚 

空腹服。也可作汤剂煎服。 

27.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组成 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制法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5克。 

功用 滋阴降火。用于失精、早泄、精闭、精血、精液异常、 

阳痿、阳强、下疳、阴茎癌、筋疝、前列腺炎、精浊、前列腺肥大、 

房劳伤寒、阴阳易、房劳头痛、更年期综合征、周期性鼻衄、结 

扎术后感染等属阴虚火旺之男科病。 

用法 每服1丸,日2次.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加减煎 

服。 

28。大风体丹(<<沈氏尊生书》) 

组成 黄柏、砂仁、甘草、半夏、猪苓、茯苓、莲须、益智仁。 

制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 

功用 滋阴清热,补肾涩精。用于失精、早泄等属肾虚有 

热者。 

用法 每服l丸,日2次,温开水送下。或作散剂吞服,也 

可作汤剂加减服用。 

29。清心莲子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甘草、莲子肉、茯苓、 

黄芪、人参。 

功用 养阴清心,交通心肾。用于早泄、失精、精浊等属心 

肾阴虚者。 

30。加味三才封髓丹(《柳选四家医案)>) 

组成 天冬、生地、人参、黄柏、砂仁、甘草、龙胆草、柴胡、 

栀子。 

功用 清泻肝经湿热。用于阳痿、失精、早泄、精浊等属肝 

经湿热下注者。 

用法水煎服。 

3卫。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组成 桑螵蛸、远志、人参、茯神、当归、龙骨、菖蒲、龟板。 

制法 共研细末备用。 

功用 调补心肾,固精止遗。用于失精、早泄、精浊等属心 

肾两虚者。 

用法 睡前服,以党参煎汤调下6克。或作汤剂加减煎 

服。 . 

32.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 黄柏、知母、熟地、龟板、猪脊髓。 

制法 前四味共为细末,猪脊髓蒸熟捣为泥状并与炼蜜 

混合搅匀,和药粉为丸,每丸15克。 

功用 滋阴降火。用于精闭、精血、阳强、下疳、阴茎痰核、 

用法 每日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或作汤 

剂加减煎服。 

33.坎离既济汤(《杂病心法要诀》) 

组成 生地、黄柏、知母、山萸肉、五味子。 

功用 滋阴降火。用于精闭、失精等属阴虚火旺者。 

用法水煎服。 

34.右归饮(《景岳全书》) 

组成 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甘草、杜仲、肉桂、制附 

子。 

功用 补肾益精。用于精闭、乳疬、房劳胁痛、阳痿、失精、 

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精亏虚者。 

用法水煎服。 

35.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 白芍、当归、香附、白术、丹皮、茯苓、花粉。 

功用 疏肝解郁。用于精闭、阳痿、不育等属肝气郁结者。 

用法 水煎服。 

36。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 

功用 疏肝解郁。用于精闭、阳痿、早泄、不育、乳疬、恐异 

病、梦交、乳癌、更年期综合征、结扎术后神经官能症等属肝郁 

气滞者。 

用法水煎服. 

3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白芍、川芎、牛膝、桔梗、柴 

胡、枳壳、甘草。 

功用 理气活曲.化瘀消坚。用于精闭、阳痿、不育 

痛性结节等属气滞血瘀之男科病。 ’ 

用法水煎服。 

38。化痰祛瘀通络方(经验方) 

组成 生黄芪、桂枝、桔梗、当归、赤芍、白芍、桃仁、皂荚 

子、竹节三七、路路通。 、 

功用 化痰通瘀。用于精闭、精液囊肿、失精、精液异常、 

不育等属痰瘀互结之男科病。 

用法水煎服。 

39。加味虎杖散(经验方) 

组成 虎杖、滑石、五灵脂、冰片、沙参、土牛膝、黑白丑、 

柏子仁。 . 

功用 清泄瘀浊,通利精窍。用于精闭不泄之属精浊瘀阻 

者。 

用法 水煎服。 

40.前列腺炎汤(《性功能与疾病》) 

组成 泽兰、桃仁、赤芍、丹参、王不留行、败酱草、川楝 

子、乳香、蒲公英。 

功用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用于精血、前列腺炎等属湿 

热蕴滞者。 

用法水煎服。 

41。二至地黄汤(《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女贞子、旱莲草、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 

泽泻、败酱草、蒲公英。 

功用 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用于精血、失精、阳痿、前列 

腺炎、房劳少腹痛等属阴虚湿热者。 

用法水煎服. 

42。理血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生山药、生龙骨、生牡蛎、海螵蛸、茜草、生杭芍、白 

头翁、阿胶。 . 

功用 滋阴降火,清热凉血。用于精血、失精等属阴虚有 

热者。 

用法 水煎服,阿胶烊化兑服。 

43.加味桃红四物汤(《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桃仁、红花、白芍、川芎、当归、生地、橘核、小茴、淮 

牛膝、海藻、昆布。 

功用 活血化瘀,通络软坚。用于精血、阳强、子痈、血疝、 

阴茎痰核、痛性结节等属气滞血瘀之男科病。 

用法水煎服. 

44。五子衍宗丸(《证治准绳》) 

组成 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味子。 

制法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 

功用 益肾生精。用于精液异常之少精、无精及失精、早 

泄、阳痿、不育等属肾精不足之男科病。 

用法 每服1丸,日2次,空腹时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 

或作汤剂加减水煎服。 

45。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功用 益气健脾。用于精液异常之无精、精少及失精、阳 

痿、子痨、子痈、不育等属脾气虚弱者。 

用法水煎服。 

46。生精种玉汤(经验方) 

组成 黄芪、淫羊藿、川续断、制首乌、当归、桑椹子、枸杞 

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 

功用 益肾生精。用于精液异常之少精、无精、精于质量 

差及射精无力、不育等属肾精亏虚者。 

用法水煎服。 . 

47.斑龙丸(《景岳全书》) 

组成 鹿角霜、鹿角胶、菟丝子、熟地、柏子仁、补骨脂、茯 

苓。 

制法 共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或酒化鹿角胶和为丸, 

每丸9克。 

功用 温补肾阳。用于精液异常之无精、少精、精子活动 

不良及精闭、阳痿、失精、早泄、不育等属肾阳不足之男科病。 

用法 每服1丸,早晚各1次,空腹姜盐汤送下。或作汤 

剂加减煎服。 

48.天雄散(《金匮要略》) 

组成 制附子、白术、桂枝、龙骨。 

制法 诸药共杵为散;或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 

功用 温肾强精。用于精液异常之无精、少精、死精及阴 

汗、阴冷、不育等属脾肾阳虚之男科病。 

用法 酒服散剂3克,日3服;或以淡盐汤早晚空腹送服 

1丸。或作汤剂加减水煎服。 

49.四妙散(《成方便读》) , 

组成 黄柏、苡仁、苍术、牛膝. 

制法 共杵为散;或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丸6克。 

功用 清热除湿.用于精液异常之无精、少精、死精及阴 

汗、阴痒、阴囊风、痛性结节、阳痿、不育等属下焦湿热之男科 

病。 . 

用法 散剂每服6克,丸剂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 

下.或作汤剂加减煎服。 

50.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 小茴香、干姜、元胡、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 

五灵脂。 

功用 温经化瘀。用于精液异常之少精、无精及精闭、血 

疝、行房少腹痛等属阳虚血瘀之男科病。 

用法水煎服。 、 

51。液化汤(经验方) 

组成 知母、黄柏、生地、熟地、赤芍、白芍、丹皮、天冬、花 

粉、茯苓、车前子、连翘、丹参、淫羊藿、甘草。 

. 功用 滋阴泻火,导滞化精。用于精液凝集不液化属相火 

亢盛者。 

用法水煎服; 

52.化精丸(经验方) 

组成 熟地、枣皮、山药、麦冬、茯苓、丹皮、玄参、泽泻、知 

母、黄柏、五味子、颠茄片(300毫克)。 

制法 诸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 . 

功用 滋阴泻火,导滞化精.用于精液不液化屑阴虚湿热 

者。 

用法 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下。1月工疗程。 

53.巴戟二仙汤(经验方) 、, 

组成 巴戟、仙茅、淫羊藿、熟地、王不留行、蜈蚣、桂枝、 

甘草。 ; , 

功用 温阳补肾,祛湿化精。用于精液不液化之属于阳虚 

湿阻者。 

用法水煎服。 

54.死精一号方(经验方) 

组成 银花、丹参、蒲公英、生地、川续断、当归、知母、黄 

柏、赤芍、白芍、甘草. 

功用 滋阴清热,活血化瘀。用于因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致精液异常、死精过多之不育症. 

用法水煎服。 

55。还少丹(《中国医学大辞典》) 

组成 熟地、山药、牛膝、枸杞、山茱萸、茯苓、杜仲、远志、 

五味子、楮实子、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石菖蒲。 

制法 共为细末,加枣肉炼蜜为丸,每丸9克。 

功用 益肾填精。用于阳痿、失精、精浊、更年期综合征等 

属精血不足之男科病。 

用法 每服1丸,日2次,淡盐汤或酒送下。或作汤剂加 

减煎服。 . 

56.补坎益离丹(《医法圆通》) 

组成 附片、蛤粉、肉桂、炙甘草、生姜。 

功用 益肾壮阳。用于阳痿、失精、阴冷、阴汗、寒疝等属 

肾阳不足者。 

用法 水煎服。或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温开水送服。 

57.柴胡疏肝汤(《景岳全书》) 

组成 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甘草。 

功用 疏肝解郁。用于阳痿、不育、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肝 

郁气滞者。 . 

用法水煎服. 

58.达郁汤(《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 升麻、柴胡、川芎、香附、桑白皮、白蒺藜。 

功用 疏肝解郁。用于阳痿不用、早泄、不育等属肝郁气; 

滞者。 、 

用法水煎服。 

59.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生 

姜、大枣、黄芪、肉桂。 。 

功用 温补气血。用于阳痿、不育、失精、子痨等属气血亏 

虚之男科病。 

用法水煎服。 

60.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组成 生地、人参、丹参、玄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 

当归身、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和丸,朱砂为衣,每丸9克。 

功用 养血安神,宁心益肾。用于阳痿、失精、更年期综合 

征、恐异病等属心肾惊恐之男科病。 

用法 每服1丸,日2次,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加减煎 

服。 

61.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组成 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草。 

功用 补肾生精。用于阳痿、失精、早泄、房劳胁痛、房劳 

少腹痛等属肾精不足者。 . 、 

用法水煎服。 

62。定志丸(《干金要方》) 

组成 人参、茯神、石菖蒲、远志、甘草、朱砂。 

制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 

功用 养心益气.用于阳痿、恐异病等属心气亏虚者。 

用法 每服1丸,日2次,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加减煎 

服。 

63。参苓白术散(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莲子肉、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茯苓、人参、甘 

草、白术、山药。 

功用 健脾益肾。用于阳痿、早泄、精浊等属脾虚有湿者。 

用法 研细末枣汤调服,或作汤剂加减煎服. 

64.举元煎(《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黄芪、甘草、升麻、白术. 

功用 益气健脾。用于阴茎萎软,举而不坚之属中虚气陷 

者. 

用法水煎服。 

65.甘草黑豆汤(经验方) 

组成 甘草稍、黑豆。 

功用 养阴解毒,恢复性功能。用于阳强因苦寒太甚而引 

起之阳痿。 , 

用法水煎频服。 、 

66.治强中神方(《华佗神医秘传》) 

组成 玄参、麦冬、肉桂。 

功用 清泻相火,引火归宅,益金生水。用于阳强之阴虚 

火旺者。 

用法水煎服。 

67。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 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台乌药、元 

胡、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功用 化瘀软坚。用于阳强属气滞血瘀者。 

用法 水煎服。 

68.暖肝煎(《景岳全书》) 

组成 当归、枸杞、小茴香、肉桂、台乌药、沉香、茯苓。 

功用.温肾暖肝。用于阳缩、气疝、寒疝、前列腺炎、精索 

静脉曲张、.阴冷、阴汗、房劳少腹痛、结扎术后痛性结节和阴囊 

疼痛等属肝肾阳虚寒湿之男科病。 

用法 加生姜为引,水煎服。 

69。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 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甘草、大枣。 

功用 散寒通经。用于阳缩、子痈、气疝、寒疝、阴冷、精索 

静脉曲张、房劳少腹痛等属寒滞肝肾之男科病。 

用法水煎服。 

70.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 附片、干姜、甘草。 

功用 温肾回阳。用于阳缩、色厥、房劳少腹痛等属肾阳 

衰微之男科病。 

用法水煎服. 

71.四味回阳饮(《王修善临证笔记》) 

组成 党参、附片、炮姜、炙甘草。 

功用 益气回阳。用于阳缩之气阳虚脱者。 

用法水煎服。 

72.治阳缩神方(《华佗神医秘传》) 

组成 人参、干姜、白术、附片、肉桂。 

功用 益气回阳.用于阳缩之气阳亏脱者。 

用法水煎服。 

73.正阳散(噬证治准绳》) 

组成 麝香、炮姜、炙草、附片、炙皂荚。 

功用 回阳开窍。用于阳缩兼厥者。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6克,开水吞服。或后四味煎汤送 

服麝香粉。 

74.回阳丹(《证治准绳》)        

组成 硫磺、附片、木香、全蝎、荜澄茄、吴茱萸、干姜。 、 

制法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用 回阳救逆。用于阳缩属阴胜阳微者. 

用法 每服30~50丸,日3次,生姜汤温下. 

75。加味大承气汤(《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大黄、枳实、厚朴、芒硝、沉香、桔梗、川楝子。 

功用 通腑泻实,理气止痛。用于烦满囊缩,口渴饮冷,外 

肾冰冷等属阳明实热者。 

用法水煎服。 

7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栀子、甘草、大黄、木通。 

功用 清泻肝肾实火。用于阴头疮、下疳、前列腺炎、前列 

腺肥大并尿潴留、结扎术后感染等属肝肾实热之男科病。 

用法水煎服。 

77。清肝导滞汤(《外科正宗》) 

组成 萹蓄、瞿麦、滑石、甘草、大黄、灯心草。 

功用 清热除湿。用于阴头疮、玉茎肿痛之属湿热者。 

用法水煎服。 

78.解毒木通汤(《外科正宗》) 

组成 木通、黄连、龙胆草、瞿麦、滑石、栀子、黄柏、知母、 

芦荟、甘草、灯心草. 

功用 清热除湿,泻火解毒。用于下疳、阴头疮等因热药 

所伤,玉茎肿痛、阳物兴举不得眠之症。 

用法水煎服。 . 

79.凉血解毒汤(《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苦参、黄连、连翘、大黄、生地、白芷、防风、石膏、牛 

蒡子。 

功用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阴茎溃烂,锨肿作痛,脓 

稠色黄,便秘溲黄等属肝肾实火之病。 

用法水煎服。 

80.加味大豆甘草汤(《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大豆、甘草、赤皮葱、槐条、马鞭草、土茯苓、蝉蜕。 

功用 清热除湿,解毒止痒.用于阴头疮、下疳各种证型. 

.用法 水煎熏洗外阴。也可煎水内服,但用于湿热者。 

8L下疳散(《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组成 青黛、轻粉、黄柏。 

制法 共研极细末和匀。 

功用 解毒消肿,提脓生肌。用于下疳、阴头疮等溃疡者。 

用法 将药粉外掺疮口溃疡处。 . 

82。男子下疳方(《竹瑞堂经验方》) 

组成 煅白矾、轻粉、麝香、焙蛴螬。 

制法 共研极细末备用. 

功用 解毒消肿,提脓生肌。用于下疳、阴头疮等。 

用法 洗净疮口,待干,以上药贴盖,日3次。 

83。螺蛸散(《外科证治全书》) 

组成 海螵蛸、煅人中白。 

制法 各研细末,混和再研极细末。 

功用 除湿收敛。用于下疳、阴头疮等玉茎、阴囊破溃流 

水者。 . 

用法 以加味大豆甘草汤煎水洗净患处,再撒此粉。若局 

部清洁干燥者,以麻油、或猪油或蜜永调敷患处。 

84.银粉散(《外科正宗》) 

组成 好锡、朱砂末、水银、轻粉。 

制法 先化开锡,下朱砂末搅匀,入锅内搅热,砂枯去砂, 

留锡再化开,投水银和匀倾出听用;轻粉研细,铺夹纸平山上, 

卷成二条,一头点火,煨至纸尽为度,吹去灰用粉同前末共研 

极细。 

功用 止痛,生肌,收敛。用于下疳、阴头疮不论新久,但 

腐烂作痛者。 . 

用法 先以加味大豆甘草汤熏洗患处,局部干燥后掺上 

此药粉。 

85.珍珠散(《外科正宗》) 

组成 青缸花、珍珠、真轻粉。 

制法 上三味共研细末,细如飞面,贮存入罐备用。 

功用 止痛,收敛,生肌。用于下疳、阴头疮之初起皮损, 

痛极难忍,或皮损肉烂,疼痛不止,或新肉已满而不能生皮者, 

以及阴囊血痣。 . 

用法 先以加味大豆甘草汤熏洗患处,干燥后撒上药粉。 

86。凤衣散(《医宗金鉴》) . 

组成 风凰衣、轻粉、冰片、黄丹。 

制法 共研细末备用。 

功用 化腐生肌,止痒收敛.田千下疳、阴头疮、囊痈等溃 

烂痒捅看。 ‘ 

用法 鸭蛋汁调敷或干撤患处。 . 

87.加味二陈汤(《实用中医男科学约 

组成 陈皮、半夏、茯苓、白芥子、姜黄、牛膝、丹参、海藻、 

昆布、橘核、小茴、川楝子、荔枝核。 

功用 行气活血,化痰散结。用于阴茎痰核、精液囊肿、痛 

性结节等属痰瘀互结者。 

用法、、水煎服. 

88。小金片(《外科学》) 

组成 制马钱草、地龙、全蝎、制附子、姜半夏、五灵脂、制 

没药、制乳香。 

制法 共研细末和匀,加粘合剂轧制成片,每片含生药量 

0.3克。 . 

功用 化痰通络,破瘀消肿.用于阴茎痰核、精索静脉曲 

张、子痨、乳疬等属寒湿瘀阻者。 

8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组成 熟地、川芎、白芍、当归、桃仁、红花。 

功用 活血化瘀。用于阴茎痰核、寒疝、血疝、阳强等属血 

瘀阻络者。 

用法水煎服。 

90。丹参散结汤(经验方) 

组成 丹参、玄参、白芥子、当归、.山药、丝瓜络、橘核、生 

地、熟地、莪术、上肉桂、金银藤、鸡血藤。 

功用 温肾散寒,活血通络。用于阴茎痰核之寒湿瘀阻 

者。 

用法 水煎服。 

9L消核丸(《类证治裁》) 

组成 盐橘红、赤茯苓、熟大黄、连翘、黄芩、栀子、半夏、 

玄参、牡蛎、花粉、桔梗、瓜蒌、僵蚕。 

制法 共研细末,蒸饼为丸,每丸10克。 

功用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用于阴茎痰核偏热者。 

用法 每服工丸,日3次,温开水送下。 

92.红灵丹({外科学》) 

组成 雄黄、乳香、煅月石、青礞石、没药、梅片、火硝、朱 

砂、麝香。 

制法 除梅片与麝香外,余药共研细末,最后加梅片和麝 

香研细,瓶装备用。 

功用 活血止痛,化痰消坚.用于阴茎痰核、子痨未溃、子 

痈、阴茎癌初期等。 

用法 掺膏药或油膏上,敷贴患处。 

93.藤黄粉(经验方) 

组成 藤黄。 

制法研细末备用. 

功用 活血软坚。用于阴茎痰核、痛性结节等。 

用法 以醋或凡士林调敷患处,纱布盖贴。 

94.二白散(《外科大成》) 

组成 生南星、贝母。 

制法 共研细末备用。 

功用 化痰散结。用于阴茎痰核、子痨等。 

用法 鸡蛋清和米醋调敷患处。 

95。活血驱风散((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 白蒺藜、当归、川芎、白芷、细辛、棱角.桃仁、半夏、 

白芍、五灵脂、甘草、苍术、杜仲、肉桂、苡仁、天麻、橘核、槟榔、 

厚朴、枳壳、生姜、大枣。 

功用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用于阴囊风、阴头疮等属肾 

虚风湿者。 

用法水煎服。 

96.蒺藜散(《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 草乌、白蒺藜、白芷、白附子、苍术、荆芥。 

功用 补肾除湿,养血祛风。用于阴茎或龟头瘙痒破溃、 

状如芥癣、浸淫汁出、刺痛奇痒、囊下湿冷之属肾虚风湿蕴滞 

者。 

用法水煎服。 

97.加味温清饮(《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当归、赤芍、川芎、生地、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蝉 

蜕、土茯苓、地龙、苍耳子。 

功用 清热凉血,除湿止痒。用于阴囊风、阴头疮、囊痈等 

属湿热瘀滞者. 

用法水煎服。 

98.散肿溃坚汤(《薛氏医案》) 

组成 柴胡、升麻、龙胆草、黄芩、甘草、桔梗、昆布、当归 

尾、白芍、黄柏、葛根、黄连、三棱、木香、瓜蒌根。 

功用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用于阴茎痰核、阴茎癌早期 

之属肝郁痰凝者。 . 

用法水煎服。 

99.菊藻丸(经验方) 

组成 菊花、海藻、三棱、莪术、党参、黄芪、银花、山豆根。 

山慈菇、漏芦各100克,紫草、黄连各25克,制马钱草、制蜈蚣 

各50克,马蔺子75克,熟大黄15克。 . 

制法 共研细末。用紫石英1000克(煅红)置于2000克 

黄醋水中,冷却后将其过滤,以此醋为丸如梧桐子大小。 

功用 解毒抑癌。用于阴茎癌、乳癌等。 

用法 每服25~30粒,日2—3次,饭后1小时温开水送 

服。 

100.滋阴除湿汤(《外科正宗》) 

‘组成 川芎、当归、白芍、熟地、柴胡、黄芩、陈皮、知母、贝 

母、泽泻、地骨皮、甘草、生姜。 

功用 滋阴除湿,收敛生肌.用于阴茎癌早期、囊痈、囊 

脱、子痨、子痈等已溃脓出清稀而黄、疼痛不减等属阴虚湿火 

不尽者。 

用法水煎服。 

101。八珍汤(《正体类要p) 

组成 当归、熟地、白芍、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生姜、大枣。 

功用 补益气血。用于不育、阳痿、早泄、阴囊萎缩、阴茎 

癌晚期等屑气血双亏之病。 

用法 水煎食前服。 

102.千金散(《中医外科学》) 

组成 煅白砒6克,制乳香、制没药、轻粉、飞朱砂、赤石 

脂、炒五倍子、煅雄黄、醋制蛇含石各15克。 

制法 共研细末备用。 

功用 蚀恶肉,化腐。用于阴茎癌、乳癌初起者。 

用法 将药粉掺入患处,或粘附在纸线上插入疮中。 

103。红油膏(《中医外科学》) 

组成 凡士林、九一丹、东丹(广丹)。 

制法 先将凡士林烊化,然后徐徐将两丹调入,和匀成 . 

膏。 

功用 防腐生肌。用于阴茎癌、乳癌等溃疡不敛者。 

用法 将药膏匀涂纱布上,敷贴患处. 

.104.抗癌一号(经验方) 

组成 鸦蛋子肉、硇砂、砒石、草乌各6克,雄黄、轻粉各 

9克,枯矾、硼砂各30克,麝香15克,冰片3克,合霉素10 

克。 

制法 各研细末,混匀再研成极细末。 

功用 解毒祛腐,消除肿瘤。用于阴茎癌瘤体未脱落时。 

用法 将药均匀布散于癌瘤局部,敷以凡士林纱条,每日 

或间日换药1次。 

105.五虎丹(经验方) 

组成 水银、白矾、青矾、牙硝各180克,食盐90克。 

制法 烧炼降丹法,炼成白色结晶为佳(以上药量可出丹 

150~180克)。以此结晶1。2克,蟾酥、红娘、斑蝥(去头足)干 

粉各0.5克,洋金花粉末1克,混合研匀备用。 

功用 去腐拔毒,抑癌消坚。用于阴茎廊瘤体未落者。 

用法 以浆糊2克调上混合药粉成糊状c指2次用量,, 

粘涂于溃疡面上,以万应膏覆盖。 

附:万应膏(《医宗金鉴》) 

组成 川乌、草乌、生地、白蔹、白芨、象皮、官桂、白芷、当 

归、赤芍、羌活、苦参、土木鳖、穿山甲、台乌药、独活、芦草、 

参、大黄各等分,淀粉适量。 

制法 除淀粉外,用净香油5斤(以覆盖药面为度)浸泡 

诸药,春季5天,夏季3天,秋季7天,冬季10天,候甘数已 

足,入洁净大锅内,慢火熬至药枯、浮起为度,住火片刻。,用布 

袋滤去渣,将油称准,每油1斤加淀粉半斤,用桃柳枝不时搅 

之,以黑如漆、亮如镜为度,滴入水内成珠即成。 

功用 温散寒湿。用于水疝、寒疝、癫疝、子痨、阴茎痰核、 

痛性结节等属寒湿者。 

用法 外敷患处,或摊膏药上贴敷患处。 

106.五虎丹钉剂(经验方) ‘ 

组成 五虎丹结晶1.2克,蟾酥、红娘、斑蝥(去头足)干 

粉各0.5克,洋金花粉末1克。 , 

制法 上药各研,混合再研。以米饭3克赋形搓成两头尖 

的棱形钉剂,每支长4厘米,中间直径、0.3厘米,重约0.27 

克,阴干备用。 . 

功用 拔毒祛腐,解毒抑癌。用于阴茎癌瘤体突出之菜花 

状肿瘤。 

用法 用钉剂在瘤体的基底部平插入中央,视瘤体之大 

小可一次插入1—3个半支,最多不超过4个半支。瘤体大者, 

可分期插药,待第一次插药处肿块组织坏死脱落后再第二次 

插药。外以万应膏覆盖。 

107。红灵丹油膏(《外科学》) 、 

组成 红灵丹、凡士林。 

制法 先将凡士林熔化冷却,再徐徐调入红灵丹,和匀成 

膏。 

功用 活血止痛,化痰消坚。用于子痨、子痈、早期阴茎 

癌、阴茎痰核等。 

用法 将药膏涂于纱布上贴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106.五虎丹钉剂(经验方) ‘ 

组成 五虎丹结晶1.2克,蟾酥、红娘、斑蝥(去头足)干 

粉各0.5克,洋金花粉末1克。 , 

制法 上药各研,混合再研。以米饭3克赋形搓成两头尖 

的棱形钉剂,每支长4厘米,中间直径、0.3厘米,重约0.27 

克,阴干备用。 . 

功用 拔毒祛腐,解毒抑癌。用于阴茎癌瘤体突出之菜花 

状肿瘤。 

用法 用钉剂在瘤体的基底部平插入中央,视瘤体之大 

小可一次插入1—3个半支,最多不超过4个半支。瘤体大者, 

可分期插药,待第一次插药处肿块组织坏死脱落后再第二次 

插药。外以万应膏覆盖。 

107。红灵丹油膏(《外科学》) 、 

组成 红灵丹、凡士林。 

制法 先将凡士林熔化冷却,再徐徐调入红灵丹,和匀成 

膏。 

功用 活血止痛,化痰消坚。用于子痨、子痈、早期阴茎 

癌、阴茎痰核等。 

用法 将药膏涂于纱布上贴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108.面碱石灰糊剂(经验方) 

组成 40~50%面碱溶液、石灰各适量。 

制法 将面碱溶液加入石灰适量,调成糊状即成。 

功用 拔毒祛腐,解毒抑癌。用于阴茎癌瘤体未脱落者。 

用法 涂于瘤体表面,20分钟至3小时后,除去坏死溶 . 

解的组织,再以3%硼酸溶液清洗创面,每天1—2次。若瘤体 

被包茎或包皮过长所遮盖,则先行包皮环切术后再涂药。若痛 

甚可在局部麻醉后涂药。 

禁忌 因本方药能使正常组织溶解、坏死、脱落,故用时 

切忌接触正常组织。 

109。海浮散(《外科十法》) 

组成 制没药、制乳香。 

制法共研细末。 

功用 生肌、止痛、止血。用于阴茎癌、乳癌、阴囊血痣等 

溃破出血者。 

用法 将药粉外掺患处,外盖油膏。 

110。云南白药(云南白药厂制品) 

组成 略。 

功用 活血止血,祛瘀定痛。用于阴茎癌、阴囊血痣等破 、 

溃流血者。 、 

用法 内服,外掺患处。 

111。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 

组成 当归、白芷、白蜡、轻粉、甘草、紫草、血竭、麻油。 

制法 先将当归、白芷、甘草、紫草入油内浸3天,大杓内 

慢火熬微枯,细绢滤清,复入杓内煎滚,入血竭化尽,次入白 

蜡,微火化开。用茶盅4个预顿水中,将膏分作4处倾人蛊内, 

候片时稍凉,下极细轻粉,搅匀成膏。 

功用 活血祛腐,解毒镇痛,润肤生肌。用于囊痈、子痨、 

阴茎癌等破溃后脓水将尽,新肌未长者。 

用法 将药膏涂纱布上敷贴患处。 

112.生肌散(《外科学》) 

组成 制炉甘石、滴乳石、滑石、血珀、朱砂、冰片。 

制法研极细末。 .. 

功用 收敛生肌。用于囊痈、子痈、子痨、阴茎癌等溃后脓 

水将尽,肌肉难长者。 

用法 外掺疮口,外盖膏药或药膏。 

113.红升丹(《医宗金鉴》) 

组成 雄黄、朱砂、皂矾、水银、白矾、火硝。 

制法 共为细末(原为丹剂,制法较杂)。 

功用 拔毒祛腐,生肌长肉。用于阴茎癌。 

用法 掺于疮口,也可用凡士林调成软膏,再制成软膏纱 

条敷贴,或制成药线插入疮中。 

114.抗癌二号(经验方) 

组成 白芨、象皮、紫草各15克,炉甘石30克,合霉素5 

克。 

制法 各药研细,混合再研。 

功用 生肌收敛,消毒抑癌。用于阴茎癌瘤体脱落后疮面 

未敛者。 

用法 外掺于瘤体消失后之未敛疮面。 

115.八湿膏(经验方) 

组成 章丹9克,梅片0。9克,煅石膏、硼砂各30克,密 

佗僧6克。 

制法 上药混合研为细末,用凡士林调和,消毒备用。 

功用,,解毒生肌。用于阴茎癌瘤体消失后,疮面顽固不愈 

者。 

用法 涂于凡士林纱布或纱条上,局部敷盖。 

116。三黄散(经验方) 

组成 黄连、黄芩、黄柏、紫草各15克,硼砂、枯矾各30 

克,冰片9克,青黛12克,象皮15克,消炎粉10克o 

, 制法一.除消炎fs#~-,余药共为细末后加入消炎粉研匀备 

用。 

功厨 收敛生肌。用于阴茎癌瘤体脱落后之浅奉溃疡经 

久不愈者。 

, 用法 将药粉撒布患处。 

117.银灰膏药粉(经验方) 

组成 水银、响锡各60克,炉甘石150.克,铅粉90克,轻 

粉30克,冰片15克。 

制法 先将响锡放入锅内烧熔,加入水银混合,冷却后研 

细,再将余药研细,混合研匀备用。 

÷.功用 祛腐生新;用于阴茎癌瘤体脱落,疮面平整,肉芽 

新鲜但未愈者。 

用法 以药粉撒于疮面,外以消毒沙布覆盖。 

118.清肝渗湿汤({外科正宗》) 

组成 川芎、当归、白芍、生地、柴胡、龙胆草、栀子、天花 

粉、黄芩:择泻、木通、甘草。 

功用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囊痈、子痈等属湿热俱 

盛者。 

用法 水煎食前服。 

119。泻热汤(《外科全生集》) 

组成 黄连、黄芩、连翘、当归尾、木通、甘草。 

功用 清泄肝经湿热。用于囊脱阴囊破烂属热炽毒盛者。 

用法水煎服. 

120.清温败毒饮(<疫疹一得》) 

组成 生石膏、生地、犀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 

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 

功用 清热解毒。用于囊痈、囊脱、子痈等属火热炽盛者。 

用法 水煎服。犀角用水牛角代。 

121。加味小柴胡汤(《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柴胡、黄芩、党参、半夏、银花、连翘、土茯苓、蒲公 

英、败酱草、牛膝。 

功用 调和表里,清热解毒。用于囊痈、子痈等属邪居表 

里而寒热往来者。 

用法水煎服。 

122。透脓散(《外科正宗》) 

组成 黄芪、穿山甲、当归、皂角刺、川芎。 

功用 透脓托毒。用于囊痈、子痨、子痈等毒盛脓出不畅 

者。 . 

用法水煎服。 

123。滋阴内托散<《外科正宗》) 

组成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芪、皂角刺、泽泻、穿山 

甲。 

功用 滋阴托毒。用于囊痈成脓难溃难腐、坚肿不消之属 

阴虚者。 

用法 水煎食前服。 

124。托里透脓汤(《医宗金鉴》) 

组成 人参、白术、穿山甲、白芷、升麻、甘草节、当归、黄 

芪、皂角刺、青皮。 

功用 补益气血,托里透脓。用于囊痈成脓难腐不溃之属 

气血亏虚者。 

用法水煎服。 

125.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 

组成 皂角刺、银花、甘草、桔梗、白芷、川芎、黄芪、当归、 

白芍、白术、人参、茯苓。 

功用 补益气血,托毒消肿。用于囊痈脓成,内溃迟滞属 

.气血不足者。 

用法水煎服。 

126。托里排脓汤(《医宗金鉴》) 

组成 当归、白芍、人参、白术、茯苓、连翘、银花、浙贝母、 

黄芪、陈皮、肉桂、桔梗、牛膝、白芷、甘草、生姜。 

功用 补益气血,收敛生肌。。用于囊痈、子痈、子痨已溃, 

脓出清稀而黄,疼痛不减等阳虚湿火不尽者及阴茎癌早期。 

用法水煎服。 

127。敛阴除湿汤(《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生黄芪、穿山甲、知母、泽 

泻、土茯苓。 

功用 滋阴除湿,收敛生肌。用于囊痈等脓出粘稠而黄, 

疼痛不减等属阴虚湿火不尽者。 

用法水煎服. ’ 

128.金黄膏(《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组成 金黄散、凡士林。 

制法 上药调匀成膏备用。 

功用 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用于囊痈、子痈、 

结扎术后感染等。 

用法外敷患处。 

129。玉露膏(《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组成 玉露散、凡士林. 

制法 将上药调匀成膏。每300克油膏中可加用医用石 

碳酸10滴。 

功用 清热,凉血,消肿。用于囊痈、子痈之初起及血疝、 

结扎术后阴囊红肿等。 

用法外敷患处。 

附:玉露散(《药籢启秘》) 

组成 芙蓉叶一味,不拘多少。 

制法 去梗茎,研细末。 

功用 清热,凉血,消肿。用于一切疮疡属阳证者。 

用法 以麻油、菊花露、银花露或凡士林等调敷患处。 

130.二味拔毒散(《外科学》) 

组成 明雄黄、白矾。 ‘ 

制法共为细末。 

功用 拔毒消肿。用于囊痈初起。 

用法 用茶水调化,鹅毛羽蘸扫患处。 

131.加味脱囊方(《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黄连、黄芩、归尾、连翘、木通、土茯苓、银花、栀子、 

马鞭草、甘草。 

功用 清利湿火,解毒消肿。用于囊脱之阴囊剧痛,红肿 

发亮,坚硬肿胀,或囊皮紫色、湿裂、腐烂皮脱、流淌滋水等属 

湿火瘀滞不化者。 . 

用法水煎服。 

132.泻肝清热汤(《疮疡经验全书》) 

组成 龙胆草、当归、车前子、泽泻、生地、白芍、黄连、黄 

柏、知母、竹叶、木通、防风、甘草。 

功用 清泻肝肾湿火。用于囊脱之阴囊剧痛,红肿坚硬, 

或皮紫湿裂等属肝肾湿火下注者。 

用法水煎服。 

133。加味圣愈汤(《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熟地、白芍、川芎、当归、人参、黄芪、土茯苓、银花、 

马鞭草、甘草。 

功用 益气养阴,除湿解毒。用于囊脱、囊痈等后期疮口. 

未敛,肌色红活,流淌清稀脓水,局部发痒等属气血亏虚而湿 

火未尽者。 

用法水煎服。 

134.2一1o%黄柏溶液(《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组成 黄柏流浸膏2—10毫升、蒸馏水100毫升、泥泊金 

0。05克(或安息香酸钠0.2克代)。 

制法 将黄柏捣碎或粗末,用75%酒精渗滤,收集渗滤 

液,回收酒精,即得到流浸膏(每工毫升流浸膏含生药工克)。 

取流浸膏加入蒸馏水、泥泊金稀释即成。 

功用 清热解毒,祛腐止痛。用于囊脱溃后腐肉不脱、疼 

痛不止、疮口难敛者。 

用法 用纱布或棉球蘸溶液洗涤疮面,或湿敷疮上。 

135.七三丹({外科学》) 

组成 孰石膏、升丹 

制法共研细末。 

功用 提毒祛腐。用于囊脱、囊痈、子痨等溃后腐肉难脱, 

哝水不尽者。 . 

用法 将药粉掺于疮面上,或以药线蘸药插入疮中,外以 

膏药贴盖。 

136。乌金散<《疮疡经验全书》) 

组成麦麸、苏叶。 

制法 将麸炒存性,苏叶研末,和匀研细。 

功用 收敛生肌。用于囊脱睾丸外露者。 

用法 将药粉撒于疮面,或以香油调敷患处。 

137。生肌白玉膏(《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 

组成 尿浸石膏、制炉甘石。 

制法 石膏放尿中浸渍半年(或用熟石膏)洗净,再漂净 

1月,然后煅研细末,再加入制炉甘石粉研匀,以麻油少许调 

成膏,再以黄凡士林调和即成。 

功用 润肤,收敛,生肌。用于囊脱腐肉已尽及阴茎癌、乳 

癌等瘤体脱落而疮口不敛者。 

用法 将膏少许匀涂纱布上外敷患处。 

138.柴胡胜湿汤(《兰室秘藏》) 

. 组成 柴胡、茯苓、羌活、泽泻、升麻、甘草、黄柏、龙胆草、 

当归、麻黄根、防己、五味子、红花。 

功用 清热除湿。用于肾囊风,阴冷、阴汗、阴囊瘙痒等属. 

湿热者。 。 

用法水煎服。 

139.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 

组成 苍术、陈皮、厚朴、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 

防风、栀子、木通、肉桂、甘草、灯芯草。 

功用 健脾除湿,祛风止痒。用于阴囊风反复发作,浸淫 

糜烂,流淌脂水等属脾虚湿热下注者。 

用法水煎服。 

140。消风散(《外科正宗》) 

组成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 

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 . 

功用 疏风清热,除湿止痒。用于阴囊风滋水不多,囊皮 

潮红而痒等属风热偏盛者。 

用法水煎服. 

141。四物消风汤(《医宗金鉴》) 

组成 生地、当归、荆芥、防风、赤芍、川芎、白藓皮、蝉蜕、 

薄荷、独活、柴胡、大枣。 

功用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用于阴囊风囊皮暗红,浸润 

肥厚粗糙,奇痒难忍等属血虚风燥者。 

用法水煎服。 

142.千金首乌汤(《外科学》) 

组成 首乌、当归、乌豆衣、蝉蜕、苦参、白藓皮。 

功用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用于阴囊风瘙痒甚等属血虚 

风燥者。 

用法水煎服。 , 

143.当归饮子(《外科正宗》) 

组成 当归、川芎、生地、白芍、防风、白蒺藜、荆芥、何首 

乌、黄芪、甘草。 

功用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用于阴囊风干痒难忍,囊皮 

粗糙脱屑等属血虚风燥者。 . 

用法水煎服。 

144。活血润肤汤(《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组成 丹参、赤芍、白芍、当归、红花、桃仁、鬼箭羽、生地、 

首乌藤。 

功用 养血活血,润燥止痒。用于阴囊风日久不愈,皮色 

暗红,干痒脱屑者。 

用法水煎服。 

145.地黄饮子(《医宗金鉴》) 

组成 生地、熟地、首乌、当归、丹皮、玄参、白蒺藜、僵蚕、 

红花、甘草。 

功用 养血润肤,消风止痒。用于阴囊风囊皮干痒脱屑之 

血虚风燥者。 

用法水煎服。 

146.全虫方(《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 全虫、皂刺、枳壳、猪芽皂角、刺蒺藜、炒槐花、威灵 

仙、苦参、白藓皮、黄柏。 

功用 熄风止痒,除湿解毒。用于慢性阴囊风反复发作, 

顽固不愈者。 ‘ 

用法水煎服。 

147。蛇床子汤(《医宗金鉴》) 

组成 威灵仙、蛇床子、当归尾、砂仁、土大黄、苦参、老葱 

头。 、 

功用 除湿消风。用于阴囊风偏热者。. 

用法 煎水先熏后洗,也可水煎内服。 

148。麻黄根粉方((千金要方》) 

组成 麻黄根、硫磺、米粉。 

制法 各研细末,和匀再研备用。 

功用 除湿解毒,收敛止痒。用于阴囊风湿痒流水者。 

用法 将药粉扑疮面上. 

149。五味祛湿散(《中医外科证治经验》) 

组成 黄柏、蛤粉、轻粉、白芷、石膏、梅片。 

制法 先将梅片、轻粉研细,兑入余药研细即可。 

功用 除湿止痒。用于阴囊风湿痒较甚者。 

用法 装药粉入布袋内,外扑患处,或调入药膏或掺于膏 

药上贴敷。 

150。玉黄膏(《中医外科证治经验》) 

组成 当归身、白芷、甘草节、片姜黄、白蜡、真芝麻油、轻 

粉、梅片。 

制法 将草药浸于油中3昼夜,放于文火上炸至枯黄色, 

滤去药渣,加白蜡再放于火上化尽,微凉再加轻粉、梅片搅匀 

即成。 

功用 除湿止痒,收敛生肌。用于阴囊风。 . 

用法 一般将药膏摊于纱布上敷贴患处。也可用五味祛 

湿散调匀用。 

151.苦参膏(《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 苦参面60克、祛湿药膏(或凡士林)240克。 

制法 将苦参面调入祛湿药膏或凡士林内即成。 

功用 除湿止痒。用于阴囊风。 

用法 外敷患处。 

附:祛湿药膏(《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 苦参、薄荷、白芷、防风、荆芥穗、连翘、苍术、大黄、 

鹤虱草、威灵仙、白藓皮、五倍子、大枫子、青黛面、白蜡、香油 

(或豆油)。 

制法 先将群药辗碎放入油内浸泡1昼夜,后用文火炸 

至焦黄,过滤去渣,离火称其重量(青黛除外);趁热兑入白蜡, 

青黛后下,搅拌均匀,冷却成膏。 

功用 清热涂湿,润肤去痂。用于阴囊风皮损肥厚,干燥 

脱屑。 

用法 作基质外敷患处。 

152.狼毒膏(《外科正宗》) 

组成 狼毒、槟榔、硫磺、五倍子、川楝、枫子肉、蛇床子、 

皮硝、公猪胆汁。 

制法 先将上药共研细末,后用香油一大杯煎滚,入皮硝 

再煎滚,次下公猪胆汁和匀,与药末调和即成。 

功用 解毒,除湿,止痒。用于阴囊风。 

用法 外敷患处,外盖油纱布。 

153。黄灵丹(《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组成 煅石膏、滑石、炉甘石、黄柏、轻粉、东丹、梅片。 

‘制法 各研细末,混合再研。 

功用 除湿止痒。用于阴囊风。 

用法 先以蛇床子30克和苦参15克煎汤熏洗后,用麻 

油调敷患处。 . 

154。青黛散(《外科学》) 

组织 青黛、石膏、滑石、黄柏。 

制法 各研细末,和匀再研。 

功用 清热解毒,收湿止痒。用于阴囊风 

用法 干掺患处,或以麻油调敷。 

155.五味玉黄膏一号({中医外科证治经验)) 

组成 五味祛湿散、雄精、广丹、硫磺、玉黄膏。 

制法 先研细雄精、硫磺、广丹,次入五味祛湿散调匀,后 

调以玉黄膏即成。 

功用 解毒,除湿,止痒。用于阴囊风皮损较厚者。 

用法 涂搽患处。 

156.硫痒膏(《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 硫磺粉,止痒药膏。 

制法 将硫磺粉调入止痒药膏内即成。 

功用 润肤止痒。用于慢性阴囊风痒甚者。 

用法 外敷患处。 

禁忌 急性阴囊风勿用。 

附:止痒药膏(《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 止痒药粉、祛湿药膏(或凡士林)。 

制法 将上药混合调匀即成。 

功用 除湿,收敛,止痒。用于阴囊风湿痒难忍者。 

用法 外敷患处。 

禁忌 急性阴囊风忌用。 

附:止痒药粉(《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 老沉香、官粉、枯矾、乳香、轻粉、冰片、密佗僧、炉 

甘石。 . 

制法 各研细末;混合研匀即成。 

功用 除湿止痒。用于阴囊风。 

用法 装入布袋扑局部,或以油调敷,也可制成5-20% 

软膏外涂。 

禁忌 急性期及过敏体质者忌用。 

157。二号止痒膏(《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组成 大黄、黄连、黄柏、炉甘石、冰片、寒水石、烟胶、钢 

绿、广丹、太乙丹、青黛、煅石膏、枯矾、无名异、密佗僧、千年陈 

石灰。 

制法 各研细末,和匀再研即成。 

功用 除湿止痒。用于阴囊风顽固不愈者。 

用法 麻油调敷患处。 

158.合掌散(《外科证治全书》) 

组成 硫磺、铁锈、红砒。 

制法 上药共研极细末如面,取葱汁调和涂人大碗内,勿 

使厚薄,以碗复于瓦上,取艾置碗下熏之,待熏至药干,敲药碗 

声同空碗无异为度,取药再研极细备用。 

功用 解毒止痒。用于阴囊风燥痒者。 

用法 以右手中指蘸满香油粘药涂于左掌心,合掌摩擦 

数次,只有药气不见药形为度,遂将两掌搓擦患处,每日早晚 

2—3次。 

159。芩连二母丸(《医宗金鉴》) 

组成 黄芩、黄连、贝母(去心)、知母、当归、白芍、羚羊 

角、生地、熟地、蒲黄、地骨皮、川芎、生甘草。 

制法 共为细末,侧柏叶煎汤,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小。 

功用 抑火滋阴,凉血止血。用于阴囊血痣属心火妄动 

者。 , 

用法 每服70粒,日2次,灯芯汤送下。 

160.加味逍遥散(《外科正宗》) 

组成 白术、茯苓、丹皮、白芍、柴胡、陈皮、当归、栀子、贝 

母、天花粉、甘草、红花、羚羊角、淡竹叶。 

功用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用于阴囊血痣属肝经郁火 

者。 

用法水煎服。 

161。凉血地黄汤(《外科正宗》) 

组成 黄连、当归、生地、栀子、玄参、甘草。 

功用 清泻心火,凉血止血。用于阴囊血痣属心火妄动 

者。 

用法水煎服。 

162.冰蛳散(《外科正宗》) 

组成 大田螺(去壳,El中线穿晒干)、白砒(面裹煨熟)、 

冰片、硇砂。 

制法 以晒干田螺肉切片煨熟,白砒研细末,加硇砂、冰 

片再研。收罐备用。 , 

功用 断血枯痣。用于阴囊血痣。 

用法 以药末0.3—0.6克,用唾液或醋调成糊状,敷血 

痣周围,纱布固定。 

163.桃花散(《外科正宗》). 

组成 白石灰、大黄片。 

制法 将石灰用水泼成末,与大黄同炒,以石灰变红色为 

度,去大黄,将石灰筛细备用。 

功用 止血。用于阴囊血痣出血者。 

用法 外掺患处,纱布紧扎。 

164。花蕊石散({外科正宗》) 

组成 乳香、没药、羌活、紫苏、细辛、草乌、蛇含石、厚朴、 

白芷、降香、当归、苏木、檀香、龙骨、南星、轻粉、麝香、花蕊石. 

制法 共研极细末,罐收备用. 

功用 收敛止血。用于阴囊血痣出血者。 

用法 外掺患处,纱布紧扎,1日1换。 

165.阳和汤(《外科全生集》) , 

组成 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甘草。 

功用 温阳散寒,化痰消坚。用于乳疬、子痨等属寒痰阻 

滞者。 , 

用法水煎服. 、 

166。软坚化结方(《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 

组成 桂枝、牡蛎、红藤、夏枯草、三棱、莪术、桃仁、杏仁。 

功用 温阳散寒,化瘀通络,除湿软坚.用于子痨之肾子 

肿硬、性欲减退属寒湿凝滞者。. 

用法水煎服. ‘ 

167。茱萸内消丸(《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 

组成 吴茱萸、山茱萸、马蔺花(以上醋浸焙干)、陈皮、炒 

桃仁、炒川楝肉、炒黑丑、牡蛎、白蒺藜、肉桂、炒茴香、醋炒元 

胡、醋炒青皮、醋炙硼砂。 ’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用夏枯草熬膏和为丸如绿豆大。 

功用 温经散寒,化瘀软坚,理气止痛。用于子痨之肾子 

肿胀,坚硬麻木,局部冷痛等属寒湿瘀阻者. ‘ 

用法 每服30丸,日3次,温开水送下。 

168。青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胡桃仁、补骨脂、杜仲、大蒜。 、 

制法 除大蒜外,共研细末,去大蒜皮将蒜蒸熟捣如泥, 

炼蜜和为丸,每丸6克。 

功用 温补肝肾。用于子痨、不育等属肾阳亏虚之男科 

病。 , 

用法 每服1丸,日2次,温酒或温开水送下,或加减作 

汤剂煎服。 

169.加减散肿溃坚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p). 

组成 黄芩、知母、黄柏、花粉、桔梗、昆布、柴胡、升麻、连 

翘、甘草、三棱、莪术、葛根、当归尾、赤芍、黄连。 

功用 清火抗痨,软坚化瘀,散肿消积。用于子痨局部肿 

胀结节,疼痛明显,或溃烂流脓属湿热蕴结者. 

用法水煎服。 

170.舒肝溃坚汤(《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 

组成 当归、赤芍、香附、僵蚕、柴胡、夏枯草、川芎、穿山 

甲、红花、姜黄、石决明、甘草、陈皮。 

功用 和营散坚,清利湿热。用于子痨硬结,久不吸收者。 

用法水煎服。 

171.先天大造丸(《医宗金鉴》) 

组成 人参、白术、当归身、白茯苓、菟丝子、枸杞、黄精、 

牛膝、补骨脂、骨碎补、巴戟肉、远志、广木香、青盐、丁香。 

制法 以上共研细末,熟地酒煮捣膏;仙茅浸去赤汁,蒸 

熟去皮,捣膏;何首乌去皮,黑豆同煮,去豆捣膏;胶枣肉捣膏; 

肉苁蓉去鳞并内膜,酒浸捣膏,各等分,紫河车一具白酒煮烂, 

捣膏。将上诸药末与诸膏共合一处,炼蜜为蒡丸如梧桐子大。 

功用 补气血,壮筋骨。用于子痨溃后浓稀难敛,气血双 

亏者。 . 

用法 每服25丸,日3次,空腹温酒或开水送下。 

172.小金丹(《外科全生集》) 

组成 白胶香、草乌头、五灵脂、地龙、制马钱子、乳香、没 

药、当归身、麝香、墨炭。 

制法 辑研细夫.阳蠕)k粉和糊打千捶.待融合后.为丸, 

如芡实大。 

功用 破瘀通络,祛痰化湿,消肿止痛。用于子痨、乳癌等 

病。 

用法每服1粒,日2次,陈酒送下。 

173.舒解软坚丸(《房芝萱外科经验》) 

组成 夏枯草、知母、黄芩、连翘、木香、陈皮、白芍、黄柏、 

柴胡、桔梗、三棱、莪术、葛根、香附、升麻、炒山甲、乳香、没药、 

黄连、龙胆草、当归、红花、防风、海藻、昆布、煅决明、花粉、玄 

参、牡蛎;麝香。 

制法 共研为末,水泛为丸。 

功用 活血止痛,软坚散结。用于子痨,未溃者促其吸收 

消散,将溃者促其溃破而愈。 

用法 每服9克,日、2次,开水送下。 

174.冲和膏(《外科正宗》) 

组成 炒紫荆皮;独话、赤芍、白芷、石菖蒲。 

制法 共为细末备用。 . 、 

功用 活血消肿,祛痰定痛。用于子痨、子痈等未溃而证 

介于阴阳之间者。 

用法 葱汁、陈酒调敷,或以凡士林调膏敷贴. 

175.阳和解凝膏(《外科全生集》) 

组成 鲜牛蒡子根叶茎、鲜白凤仙花梗、肉桂、苏合香油、 

生草乌、地龙、白芨、赤芍、僵蚕、大黄、白芷、附子、生川乌、桂 

枝、当归、白蔹、乳香、没药、川芎、荆芥、陈皮、香橼、续断、五灵 

脂、木香、防风、麝香、大麻油或菜油。 

制法 将牛蒡子根叶梗和白凤仁花梗放于油中熬枯去 

渣,次日除乳香、没药、麝香、苏合香油外,余药均入油中煎枯, 

去渣滤尽,称准斤两,每500克油中加黄丹(烘透)200克,熬 

至滴水成珠、不粘指为度,将乳香、没药:麝香、苏合香油调入, 

半月后可用。 

功用 温经和阳,化痰通络,消结软坚。用于子痨,狐疝、 

乳疬、阴茎痰核等属寒者。 

用法 将药膏涂于布上或膏药上贴敷患处。 

176.泽漆膏(《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 

组成市售成药。 . 

功用 软坚化痰,抗痨。用于子痨,未溃者促其吸收消散, 

将要破溃者促其加速破溃而早期愈合。 

用法 用10~-20%泽漆膏贴于患处。 

177。葱归溻肿汤(《医宗金鉴》) 

组成 独活、白芷、当归、甘草、葱头。 

功用 疏导腠理,通调血脉。用于子痨、子痈、前列腺炎等 

病。’ . 

用法 以水煎至汤醇,滤去渣,待温坐浴或以棉帛沾汤热 

洗,如凉再易之. : 

178.1%泽漆液(《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 

组成 泽漆适量. 

制法 将泽漆煎熬2—3小时,用滤纸过滤后,高压灭菌, 

调整浓度为1%即可。 

功用 抗痨抑菌。用于子痨溃后和有瘘管者 

用法 用注射器吸取工%泽漆液适量,注入瘘管,然后用 

泽漆液纱布包扎固定。日1次。 

179.甲字提毒粉(《房芝萱外科经验》) 

组成 什净轻粉、京红粉、朱砂、血竭花、琥珀面、麝香、冰 

片。 

制法 上药分别研极细末,以不见金星为度;混合再研, 

越细越好,置密封瓷罐中备用。 

功用 化腐提毒,生肌长肉,消肿止痛。用于子痨、子痈等 

溃后腐肉未脱,愈合迟缓者。 

.用法 干撒或以棉捻蘸药送入疮底. 

禁忌 汞过敏者禁用。阴茎部创面慎用,切勿内服。 

180。五五丹药线(《外科学》) 

组成 熟石膏、升丹。 

制法 共研细末备用。 

功用 提脓祛腐。用于子痨、子痈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 

不尽者。 

用法 掺于疮口中,或用药线蘸药插入,外盖膏药或药 

膏,日换1一2次。 

181.海马拔毒生肌散(《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 

组成 大海马、炮山甲、黄柏、广丹、蜈蚣、麝香、全蝎、生 

大黄、雄黄、甘草、姜黄、冰片。 

制法 共研极细末备用。 

功用 去腐生新,抗痨抑菌。用于子痨溃后未敛或有瘘管 

者。 

用法 用探针或无药纸捻探清瘘管深浅、大小及方向;根 

据大小深浅不同瘘管,采用粗细合度桑皮纸捻(用冷开水或凡 

士林适当使纸捻外表浸润)蘸以本散,参酌瘘管病程长短,配 

合红升丹(成品药,lo-20%同用;将含药纸捻深深插入瘘管 

中,务使药捻抵达管底,管口封以布质膏药,到2—3天后脓水 

外溢时,可揭开检查,若药捻胶着不动或无松动感觉,可将膏 

药封上,停1一2天后再揭开;揭开检查后,每天换药1次,根 

据管壁好转程度,逐渐减少红升丹成分;瘘管接近愈合时,单 

用本散,直至愈合为止。 

182。粗生肌粉(《房芝萱外科经验》) 

组成 生龙骨、象皮、血竭、儿茶、乳香、没药、冰片、麝香。 . 

制法 各研极细面,混合后再研极细。 

功用 活血止痛,生肌敛口。用于子痨、子痈等溃后久不 

收口者。 。 

用法 将粉扑于疮口。 

183.紫色疽疮膏(《房芝萱外科经验》) 

组成 轻粉、红粉、琥珀、乳香、血竭、冰片、珍珠、蜂蜡、香 

油。 

制法 锅内盛油在火上数开后离火,将前五味药研粉后 

兑入油内溶匀,再兑入蜂蜡使其完全溶化,待冷却后兑入冰 

片、珍珠粉搅匀成膏。 、 

功用 化腐生肌,煨脓长肉。用于子痨、子痈等溃后久不 . 

收口者。 

用法 外贴患处。 . 

184.狼毒鸡蛋(《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 

组成 狼毒、鸡蛋。 

制法 将狼毒放于瓦盆内加清水3000~4000毫升,加热 

煮沸1小时,待药液冷却后,放入鸡蛋煮熟,然后将蛋、药液及 

药渣同在一起浸泡7天,即可食用. 

功用 抗痨抑菌。用于子痨。 

用法 每天去壳吃蛋1个,连吃21~32个。病轻者吃1 

剂,病重者吃2—4剂。 

宜忌 煮蛋时要用文火,不用武火。不要将蛋煮破,已破 

者不能食,以防中毒。浸泡鸡蛋时,一定将药渣、药液淹盖所有 

鸡蛋,并放于阴冷处或冰箱内,以防腐烂。 

185.天灵盖散(《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 

组成 天灵盖粉、朱砂、枯矾。 

制法 将天灵盖洗净后,用阴阳瓦烤黄,或在细沙中炒. 

黄,研成细末,与枯矾和匀。 

功用 抗痨抑菌。用于子痨、阴茎痨等。 

用法 空腹时先将朱砂用黄酒送下,再以黄酒吞服天灵 

盖粉与枯矾粉混合剂,日服1剂,至愈为止。 

186。加味枸橘汤(《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枸橘、川楝子、秦艽、陈皮、防风、泽泻、赤芍、甘草、 

柴胡、龙胆草、黄柏、黄芩、栀子、银花、土茯苓。 

功用 疏肝理气,清热除湿。用于子痈肾囊肿胀,疼痛剧 

烈,囊皮红热灼手,触痛明显之属湿热蕴滞者,以及精索静脉 

曲张、结扎术后附睾郁积。 

用法水煎服。 

18'7.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 

组成 当归、龙胆草、栀子二黄连、黄柏、黄芩、芦荟、大黄、 

木香、麝香、青黛。 

制法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用 清热除湿,止痛消肿.用于子痈、囊痈囊皮红肿灼 

手,疼痛剧烈等属湿热邪火盛者。 

用法 每服6克,日2次,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煎服。 

188.茴香橘核丸(《笔花医镜>>) 

组成 ,、茴、橘核、槟榔、香附、青皮、元胡、昆布、海藻、大 

茴、川楝子、荔枝核、补骨脂、莪术、肉桂、桃仁。 . 

制法 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或炼蜜为丸。 

功用 散寒除湿,消肿止痛。用于子痈、疝病等肾子肿大, 

坠胀疼痛,外肾潮湿发凉属寒湿凝滞者。 

用法 每服9克,日2次,温开水或淡盐汤下。或作汤剂 

煎服。 . 

.189.加味金铃子散(《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金铃子、元胡、小茴、橘核、荔技核、沉香、肉桂。 

功用 温阳散寒、除湿消肿。用于子痈、血疝等阴囊坠胀 

刺痛属寒湿瘀滞者。 

用法水煎服。 

.190。消炎膏(《中医外科证治经验>>) 

组成 如意金黄散、雄精、苏雄、冰片、双氧水、玉黄膏。 

.制法 先将雄精、苏雄、冰片研细,再徐徐兑入金黄散研 

匀(即消炎散);再用双氧水调玉黄膏和匀成稀糊,再徐徐兑入 

消炎散调成稠膏即可。 

功用 消炎散肿,解毒止痛、用于子痈红肿疼痛未溃者。 

用法 外敷患处。如敷后药品发干,可用净龙井茶水淋于 

药上以保持湿润。每日换药1次。如药膏太干,可每日换2次。 

禁忌 本膏有刺激性,故疮疡溃后,浸脓滴水,或囊皮有 

湿疹者忌用。 . 

191.消肿膏(《老中医经验汇编》) 

组成 川芎、’牙皂、南星、草乌、风化硝、滑石、麝香、薄荷 

油、冬青油、蜂蜜。 

制法 除麝香、薄荷油、冬青油、蜂蜜外,余药均研细,过 

100目筛后,加麝香和匀,入蜂蜜中调成糊状,然后滴入薄荷 

油、冬青油调匀即可。 

功用 活血消肿,散结止痛。用于子痈、囊痈红肿疼痛未 

溃者。 

用法 将药膏涂于纱布上敷贴患处,每天换药1次。 

192:紫色消肿膏(《房芝萱外科经验》) 

组成 紫草、升麻、贯众、赤芍、紫荆皮、当归、防风、白芷、 

红花、羌活、芥穗、荆芥、儿茶、神曲。 . 

制法 共研细末,过重罗,加血竭面、山奈面、祛湿药膏, 

共调匀成膏。 . 

功用.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子痈。 

用法 外敷患处。 

附:房氏祛湿药膏(<<房芝萱外科经验》) 

组成 黄芩、大黄、青黛、寒水石。 

制法 共研细末,凡士林调和即成。 . 

功用 同上。 

用法 外敷患处。 

193.铁箍散膏(《房芝萱外科经验》) 

组成 铁箍散(市售)、紫草、升麻、贯众、赤芍、当归、防 

风、白芷、红花、芥穗、荆芥;紫荆皮、儿茶、红曲、川芎。 

制法 共研细末,过筛和匀,入蜂蜜中调匀成膏,密封贮 

存备用。 , 

功用 破瘀消肿,活血透脓。用于子痈成浓未溃者。 

用法 外敷患处. 

194.二宝丹(《中医外科临证手册》) 

组成 煅石膏、升丹。 

制法 共研细末备用。 

功用 提脓祛腐。用于子痈溃后脓水未尽者。 

用法 以药粉掺于疮I=l中或药线引流,外盖膏药。 

195.清肝消炎汤(《温病刍言》) 

组成 川楝子、龙胆草、栀子、双花、连翘、橘核、荔枝核、 

山楂核、滑石、木通、知母、黄柏、赤小豆、丹皮、犀黄丸. 

功用 清肝泄热.,消炎止痛。用于卵子瘟肾子肿大疼痛。 

用法水煎服。 

196.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组成 黄芩、黄连、甘草、陈皮、玄参、柴胡、桔梗、连翘、兰 

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功用 疏风散邪,清热解毒。用于筋疝、卵子瘟等睾丸肿 

大、阴囊红肿、腰痛剧烈等热毒偏盛者。 

用法水煎服。 

197.犀黄丸(《外科全生集多) 

组成 牛黄、麝香、没药、乳香/ 

制法 除牛黄、麝香外,余药研细末和匀,取黄米饭适量 

捣烂蒸熟烘干与没药、乳香粉共研细;再将牛黄、麝香研细与 

前粉合研,过筛混匀,水泛为丸,阴干,每丸6—9克。 

功用 解毒活血消肿。用于卵子瘟、乳癌等属热毒盛者。 

用法 温酒或温开水送下,每服1丸,日2次。 

禁忌 溃后脓水淋漓,气血皆虚者慎用。 

198。积液化湿汤(《温病刍言》) 

组成 川萆藓、川楝子、云茯苓、泽泻、炒秫米、木通、橘 

核、荔技核、山楂核、甘草。 

功用 疏肝理气,化湿利水。用于卵子瘟后遗之水疝久不 

吸收者。 

用法水煎服。 

199。暖肝举疝汤(《幼科条辨》) 

组成 胡芦芭、荔枝核、橘核、山楂核、党参、巴戟天、小茴 

香、青皮、川楝子、木香、升麻。 

功用 暖肝散寒,升举阳气。用于气疝阴囊肿坠属寒滞 

肝脉、气虚下陷者。 

用法 水煎服。 

200。参芪升麻汤(《幼科条辨》) 

组成 党参、黄芪、升麻。 

功用 升提举疝。用于气疝属体质虚弱、疲劳易汗出雨 

无其它明显症状者。 

用法 水煎服。 

201.导气汤(《沈氏尊生方》) 

组成 木香、川楝子、小茴香、吴茱萸。 

功用 疏肝理气。用于狐疝之肿块出现前感阴囊胀痛或 

坠痛不适者。 

用法 水煎服。 

202.桂麝散(《药兹启秘》) 

组成 麻黄、细辛、肉桂、牙皂、生半夏、丁香、生南星、麝 

香、冰片。 

制法 各研细末,混合再研。 

功用 温化痰湿,消肿止痛。用于寒疝、气疝、子痨、乳 

疬、结扎术后痛性结节等属阴寒者。 

用法 将药粉掺膏药内贴敷患处。 

203。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组成 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肉桂、附 

子、牛膝、车前子。 

制法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一工5克。 

功用 温补肾阳,化气利尿。用于水疝、前列腺肥大等属 

阳虚气化不利者。 

用法 每服1丸,早晚各1次,温开水或淡盐水送下。或 

作汤剂煎服。 

204.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 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 

功用 温阳利水。用于水疝属脾肾阳虚者。 

用法 水煎服。 

205。陈苓汤(《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陈皮、茯苓、法夏、白术、泽泻、猪苓、桂皮、川楝 

子、小茴香、橘核、淮牛膝、苡仁。 

功用 温阳散寒,除湿消肿。用于水疝肾囊肿大,皮色光. 

亮,囊湿而冷者。 . 

用法 加生姜为引,煎水温服。 

206。加减导气汤(《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川楝子、小茴香、吴茱萸、橘核、荔枝核、苡仁、泽 

泻。 

功用 理气除湿,消肿止痛。用于水疝阴囊肿大,气疝复 

肿复回等属寒湿气滞者。 

用法 水煎服。 . 

207.消疝汤(《幼科条辨》) 

组成 小茴、茯苓、青皮、白术、当归、白芍、荔枝核、山楂 

核、川楝子、甘草、沉香。 

功用 疏肝理气,温化水湿。用于水疝属气阻湿滞者。 

用法 水煎服。 

208.水疝汤(《房芝萱外科经验》) 

组成 肉桂、归尾、赤芍、红花、小茴香、橘核、木香、二 

丑、台乌药、甘草、牛膝、桂枝:生槟榔。 

功用 温化寒湿,利水消肿。用于寒湿水疝。 

用法 水煎服,并用第三煎液温热敷局部。 

209.禹功散(《儒门事亲》) 

组成 黑丑、茴香。 

功用 行气逐水。用于水疝重症之水气聚积少腹、按之 

有水声者。 

用法 共为散剂冲服,或水煎服。加入陈苓汤同治,效果 

更佳。 

210。清解汤(《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组成 大黄、黄芩、黄柏、苍术。 

功用 清热利湿。用于湿热型水疝,阴囊肿大,焮热疼 

痛,阴囊湿痒,内蓄红水或浊液,渗流黄水者。 

用法 水煎服。 

211.大分清饮(《景岳全书》) 

组成 茯苓、泽泻、木通、猪苓、栀子、枳壳、车前子。 

功用 清热,利湿,消肿。用于湿热水疝。 

用法 水煎服。. 

212.金黄散(《外科正宗》) 

组成 天花粉、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厚朴、陈皮、甘 

草、苍术、天南星。 

制法 共研细末,瓶收备用。 

功用 清热解毒。用于水疝、血疝、前列腺炎、阳强、囊 

痈、囊脱等属湿热者。 

用法 水疝、血疝、囊痈、囊脱者以麻油或菊花露调敷患 

处;阳强者用鲜丝瓜汁调上末和五倍子末成糊状,涂于阴茎、 

.阴囊及会阴部,纱布固定;前列腺炎者煎水坐浴或灌肠。 

213.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 

组成 草乌、军姜、赤芍、白芷、南星、肉桂. 

制法 共研细末备用。 

功用 温散寒湿。用于水疝、寒疝、癫疝、子痨等属寒湿 

者。 

用法 以热酒调上末敷患处或掺于膏药内贴患处。 

214。暖脐膏(经验方) 

组成 万应药膏、白胡椒、肉桂。 

制法 后二味共研细末,调入万应膏中。 

功用 温散寒湿。用于水疝、寒疝等属寒湿凝滞者。 

用法 摊布上贴患处或摊药膏上贴患处。 

215。消肿散瘀膏(《实用中医外科学》) 

. 组成 大黄、干姜、官桂、白芨、血竭、赤芍、麻黄、红花、 

半夏、赤小豆。 

制法 共研细末备用。 

功用 消肿散瘀。用于水疝。 

用法 以凡士林加温熔化,按2:1比例将药末搅拌均 

匀,待温外敷。 

216.加味金铃子片(《实用中医外科学》) 

组成 元胡、金铃子、香附、郁金、檀香、木香、丁香、小茴 

香、台乌药、吴茱萸。  制法  共研细粉,过100目筛,轧片,每片含生药0.3 

克。 

功用; 理气止痛。用于各种疝痛、痛性结节、附睾郁结疼 

痛等。 

,用法 成人每服5一10片,日2—3次(儿童减半),饭前 

温开水吞服。 

217。加味五苓散(《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桂枝、茯苓、泽泻、白术、猪苓、苡仁、小茴香、橘 

核、车前子、荔枝核、牛膝、苏木。 

功用 散寒通络,除湿消肿。用于癫疝、阴肿等属寒湿瘀 

滞不通者。 

用法 水煎服。 

218。荔枝散(《医宗必读》) 

组成 荔枝核、沉香、大茴香、木香、青盐、川楝子、小茴 

香。          

功用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用于癫疝偏气滞者。 

用法 水煎服。 

219.橘核丸(《普济方》) 

组成 橘核、海藻、昆布、川楝子、桃仁、厚朴、木通、枳 

实、元胡、桂心、木香. 

制法 共为细末,酒糊为小丸如梧桐子大。 

. 功用 除湿行气,止痛软坚。用于颓疝阴囊睾丸肿胀偏 

坠,囊皮增厚,麻木不知痛痒,或囊肿如斗,或坚硬如石,或痛 

引脐腹,以及痛性结节属寒湿壅滞、痰凝血瘀者。 

用法 每服9克,日1一2次,温酒或淡盐汤送下,或作 

汤剂煎服。 

220.抵挡汤(《伤寒论》) . 

组成 水蛭、虻虫、桃仁、大黄。 

功用 活血化瘀,散结消肿。用于血疝见阴囊阴茎或睾 

丸胀痛刺痛剧烈、皮肤青紫或瘀斑者。 

用法 水煎服。 

221.桃仁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 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 

功用 破血化瘀,散结消肿。用于外伤性阴茎血肿、阴囊 

血肿、睾丸血肿等疼痛剧烈、皮下青紫之血疝以及痛性结节属 

血瘀者。 

用法 水煎服。 

222。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组成 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良姜、槟榔、川栋子、 

巴豆。 

制法 巴豆与川楝子同炒黑,去巴豆与余药同用。 

功用 疏肝行气,散寒止痛。用于寒疝、前列腺炎、精索 . 

静脉曲张、阴冷等属气滞寒凝者。 

用法 水煎服。 

223。宝鉴当归四逆汤(《卫生宝鉴》) 

组成 当归、附子、肉桂、小茴香、柴胡、元胡、川楝子、 

茯苓、泽泻。 

功用 温补肝肾,散寒止痛。用于寒疝阴囊发凉,坚硬如 

石,痛引睾丸,阴茎不举者。 

用法 水煎温服。 

224.加味导赤散(《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生地、木通、竹叶、甘草稍、栀子、马鞭草、猪苓、车 

前子、泽泻、蝉蜕。 

功用 清热泻火,除湿消肿。用于筋疝、下疳、茎中痛、阴 

肿及结扎术后感染等属湿热者。 

用法 水煎服。 

225。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组成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功用 泻火解毒。用于筋疝见阴茎肿大、破溃流水、茎中 

痛痒、挺纵不收属湿火下注者。 

用法 水煎服。 

226.仙方活命饮(《医宗金鉴》) 

. 组成 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尾、甘草、银花、赤芍、乳香; 

没药、天花粉、陈皮、防风、贝母、白芷。 

。功用 化瘀清热。用于精索静脉曲张属瘀热互结者。 

用法 水煎服. 

227。益肾活血汤(《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实践》) 

组成 紫石英、蛇床子、韭菜子、柴胡、枳实、桔梗、牛膝、 

当归、生地、红花、桃仁、甘草、川芎、赤芍。 

功用 活血通精。用于精闭、精索静脉曲张、阳痿等属精 

血瘀滞者。 

用法 水煎服。 

228.七厘散(《良方集腋》) 

  组成 血竭、麝香、冰片、乳香、没药、红花、朱砂、儿茶。 

  制法 共研细末,收贮瓷瓶内,黄蜡封口备用。 

   功用 化瘀止痛。用于精索静脉曲张、血疝等瘀滞较重 

 者。 

用法 每服0.2一1.5克,黄酒或温开水送下,日3次。 

也可用酒调敷患处。 

229.理精煎(经验方) 

组成 丹参、莪术、川牛膝、地鳖虫、当归尾、熟地、续断、 

狗脊、淫羊藿、肉苁蓉、鹿角霜、红枣。 

功用 活血化瘀,补肾强精。用于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等 

属血瘀精亏者。 

用法 水煎分2次空腹时服。 

禁忌 遇发热或急性腹泻时暂停服药。 

230。加味导赤汤(《老中医经验汇编》) 

组成 生地、木通、甘草、竹叶、菖蒲、石苇、大蓟、小蓟、 

海金沙、茅根、银花、蒲公英。 

功用 清热利湿,通调水道。用于前列腺炎、结扎术后感 

染之小便频急热痛或点滴不通等属湿热下注者。 

用法 水煎服。 

231.苓苡败酱汤(经验方) . 

组成 土茯苓、苡仁、败酱草、王不留行、石苇、萹蓄、瞿 

麦、滑石。 

功用 清热化湿解毒。用于前列腺炎属湿毒蕴滞者。 

用法 水煎服。 

232.复方地龙汤(经验方) 、 

组成 地龙、虎杖、木通、车前子、莱菔子、黄芪、穿山甲、 

甘草。 

功用 清热利湿,化浊通淋。用于前列腺炎。 

用法 水煎服。 

233.治前列腺炎方(《中医治法与方剂》) 

组成 生地、萆藓、益智仁、黄柏、石菖蒲、山药、山茱萸、 

茯苓、丹皮、泽泻。 

功用 清热除湿,分清化浊。用于急慢性前列腺炎。 

用法 水煎服。 

234.前列腺炎片(经验方) 

组成 鱼腥草、凤尾草、土茯苓、萆藓、车前草、漏芦、川 

楝子、莪术、丹参、丹皮、益母草、肉.苁蓉、女贞子、麦冬、生甘 

草。 . 

制法 水煎浓缩后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1.4克。 

功用 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用于前列腺炎属湿浊瘀阻 

者。 . 

用法 每服8片,日3次,温开水送下。 

235、亢萎灵(经验方) 

组成 当归、白芍、甘草、蜈蚣。 

制法 上药均晒干,先将前三味研细过筛,与蜈蚣末混 

匀备用。 

功用 舒肝兴阳。用于阳痿。 . 

用法 每服6克,早晚分服,温开水送下。 

236.前列腺汤(经验方) 

组成 丹参、泽兰、赤芍、桃仁泥、红花、王不留行、青皮、 

白芷、川楝子、小茴香、败酱草、制乳香、制没药、蒲公英。 

  功用 化瘀导滞。.用于前列腺炎精浊瘀阻者。 

  用法 水煎分三四次服。或将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每丸9克,日服2次,每服2丸,温开水送下。 

  237.三莪糖浆(经验方) 

  组成 三棱、莪术、当归、桃仁、枳壳、丹参、赤芍、生黄 

芪、党参。 

功用 化瘀导滞。用于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者。 

用法 制成糖浆或水煎服。 

239.滋肾通关丸(《兰室秘藏》) 

组成 黄柏、知母、肉桂。 

制法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 . 

功用 泻火清热,化气利尿。用于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 

并尿潴留者。 

用法 每服9克,日2次,温开水或淡盐水送下。或作汤 

剂煎服。 

240.补中增液汤(《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黄芪、党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玄参、 

麦冬、生地、甘草、琥珀、木通、王不留行。 

功用 益气养阴,活血利尿。用于前列腺肥大见小便不 

畅+余沥不尽属气阴不足者。 

用法 水煎服。 

241.生脉增液汤(《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党参、麦冬、玄参、五味子、生地、牛膝、丹参、琥 

珀、木通、泽泻。 

功用 益气养阴,活血利尿。用于前列腺肥大属气阴两 

虚者。 用法 水煎服。 

242。宣阳济阴汤(《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党参、威灵仙、麦冬、熟地、龟板、杭芍、地肤子、木、 

通、琥珀、山甲片。 

功用 益气滋阴,化瘀利尿。用于前列腺肥大属气阴两 

虚者。 

用法 水煎服。 

243.琥珀桃红汤(《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琥珀(冲服)、牛膝、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 

肉桂、黄芪、泽泻、木通、山甲片、甘草。 

功用 活血通精,破瘀散结,化气利尿。用于前列腺肥 

大、尿潴留之阳虚血瘀者。 

用法 水煎服。 

244。加减抵挡丸(《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大黄、当归尾、生地、山甲片、桃仁、肉桂;红花、琥 

珀(分冲服)、木通。 

功用 破瘀散结,清利水道。用于前列腺肥大尿潴留属 

精浊瘀阻者。 

用法 水煎服。 

245.加减滋肾活血汤(《干家妙方》) 

组成 桃仁、赤芍、川牛膝、瞿麦、车前草、盐黄柏、红花、 

竹叶、王不留行、皂刺、台乌药、肉桂(冲服)。 

功用 滋肾活血。用于前列腺肥大尿潴留属瘀热互结 

者。 

用法 加水适量浸泡1小时后水煎服。 

246。文武活血汤(经验方) 

组成 黄芪、茯苓、大黄(后下)、穿山甲,、桃仁、丹参、川 

功用,破瘀散结,化气利尿.用于前列腺肥大属气虚血 

瘀者。 用法 水煎服。 

247。舒肝散结方《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 柴胡、丹参、赤芍、当归、生牡蛎(先下)、玄参、川 

贝母(分冲)、夏枯草、海藻、昆布、海浮石(先下)牛膝 

 功用 舒肝解郁,软坚散结。用于前列腺肥大属肝郁血 

瘀者。 

. 用法 水煎服. 

248.加味黄芩清肺饮(《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黄芩、栀子、桑白皮、桔梗、丹参、车前子、木通、山 

甲片、牛膝、琥珀。 

 功用 清肺泄热,化瘀利尿。用于前列腺肥大尿潴留属 

肺热血瘀者。 

   用  水煎服。 

249.加味乳疬方(《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 

组成 香附、橘叶、夏枯草、青皮、陈皮、制半夏、茯苓、柴 

胡、当归、白芍、牡蛎。 . . 

功用 疏肝理气,化痰软坚。用于男子乳疬属肝郁痰滞 

者。 ’ 

, 用法:冰煎温服。   

250.平肝清热化瘀汤(《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实践》) 

组成 蒲公英、王不留行、石打穿、白花蛇舌草、炮山甲、 

红花、知母、黄柏、牛膝、石苇、桑寄生、夏枯草。 

功用 平肝清热,化瘀软坚。用于男子乳疬肝热瘀滞者。 

用法 水煎服。 

251.丹七片(经验方) 

组成 丹参、三七。 

制法 共为细末,轧制成片。 

功用 活血化坚。用于男子乳疬。 

用法 每服5片,月3次,温开水送服。 

252。散结二号(经验方) 

组成 三棱、莪术、当归、郁金、炙草乌。 

功用 活血消征。用于男子乳疬肿块较坚硬而偏寒者. 

用法 水煎服,每剂煎成50毫升,每次服25毫升,日服 

2次。 

253.散结一号(经验方) 

组成 青皮、炙没药、炙草乌、昆布、海藻、夏枯草。 

功用 行气化痰,软坚散结。用于男子乳疬属气滞痰凝 

者。 

用法 水煎服。每剂煎成50毫升,每次25毫升,日服2 

次。 

254.二仙软坚汤(《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淫羊藿、仙茅、当归、、巴戟天、白芥子、海藻、昆布、 

山甲片。 

功用 补肾软坚。用于男子乳疬属肝肾亏虚者。 

用法 水煎服。 . 

255.治男子乳肿如妇人方(《华佗神医秘传》) 

组成 金银花、蒲公英、天花粉、白芥子、茯苓、白芍、通 

草、柴胡、木通、栀子、附子. 

功用 消痰,通瘀,软坚。用于男子乳肿如妇人状,按之 

疼捅看。 

用法 水煎服。 

256。归芍地黄汤(《汤头歌诀正续集》) 

组成 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当归、白 

芍。 

功用 滋补肝肾。用于男子乳疬,时时掣痛,属肝肾不足 

者。 

用法 水煎服。或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12克, 

每服1丸,日2次,温开水送下。 

257.八珍软坚汤(《实用中医男科学》) 

组成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白术、茯苓、海藻、 

昆布、山甲片、夏枯草、牡蛎。 

功用 补益气血,软坚散结。用于男子乳疬偏肝血不足 

者。 , 

用法 水煎服。 

258。箍消膏药(经验方) 

组成 上原木香、皮硝、斑蝥、东丹、公丁香、上肉桂、山 

奈、红花、云木香、辰砂。 . 

制法 将前四味共研细末,每用0.3克放于普通膏药中 

心;再用余药研粉,以适量加盖即成。 . 

功用 消肿散结。用于男子乳疬肿块坚硬不消者。 

用法 贴敷患处。 

259.黑退消(《外科学》) 

组成 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生磁石、公丁 

香、肉桂、制乳香、制没药、甘松、硇砂、冰片、麝香。 

制法 上药除后两味外,各药分研细末后和匀,再将后 

二味研细加入和匀,瓶装备用。 

功用 温经活血,化痰软坚。用于男子乳疬、子痨属寒痰 

瘀滞者。 . . 

用法 将药粉撒于药膏或油膏上敷贴患处。 

260.消核膏(《潜斋医话》) 

. 组成 麻黄、生南星、僵蚕、藤黄、制甘遂、红芽大戟、白 

芥子、生半夏、朴硝、菜油、广丹。 

制法 将油放入锅中煎滚(以油不扩散而又未滴水成珠 

为度),离火冷却,将麻黄、甘遂、大戟、白芥子、南星、僵蚕、半 

夏放在油中浸3—7天后,再煎至药枯,滤去药渣,直到滴水成 

珠,再加入藤黄,待藤黄完全溶解后,离火加入朴硝,加时令出 

现水气上升、泡珠增多,此时便立即搅拌,至泡沫消散,朴硝全 

部溶解再煎,最后加广丹(须先研细过100目筛)搅拌,离火冷 

却即成。 

功用 温经,消痰,软坚。用于男子乳疬、子痨、痛性结节 

属痰湿瘀滞者。 

用法 摊在布上或膏药上敷贴患处,3—5天一换。 

261。八将膏(《药签启秘》) 

组成 雄黄、炙全蝎、炒甲片、蜈蚣、蝉蜕、炙五倍子、冰 

片、麝香。 

制法 上药研细,拌于太乙膏内即成。 

功用 活血软坚,散结消肿。用于男子乳疬、子痨、痛性 

结节偏热者。 

用法 外贴患处,7日一换。 

附:太乙膏(《外科正宗》) 

组成 玄参、白芷、当归身、肉桂、赤芍、大黄、生地、土木 

鳖、阿魏、轻粉、柳槐枝、血余、东丹、乳香、没药、麻油。 . 

制法 除东丹外,将余药入油煎,熬至药枯,滤去渣,再 

加入东丹,充分搅匀成膏。 

功用 泻火消肿,解毒生肌。用于疮疡已溃或未溃者。 

用法 隔火炖烊,摊于布上贴敷. 

262.消核浸膏片(《文琢之中医外科经验集》) 

组成 玄参、牡蛎粉、山慈菇、夏枯草、漏芦根、郁金、白 

花蛇舌草、木香、半枝莲、昆布、海藻、浙贝母、台乌药、陈皮、甘 

草、白芥子、丹参。 . 

制法 将浙贝、丹参、郁金、山慈菇、甘草、半枝莲混合研 

末过80目筛。其余诸药熬煮3次,首次1小时,二、三次各半 

小时,将3次药液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将稠膏与上药粉混 

匀,撕成小块烘干(温度在80~C以下为宜),粉碎压制成颗粒。 

称重加入l%硬脂酸镁,过16目筛,整粒即可压片,每片约重 

0。3克(相当于生药1克)。 

功用 清热解毒,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用于男子乳疬肿 

块不消者。 

用法 每服3—5片,日3次,开水吞服,连服3个月。也 

可为散冲服、为汤煎服、为丸吞服。 

263。清肝解郁汤(《外科正宗》) 

组成 当归、生地、白芍、川芎、陈皮、半夏、青皮、香附、 

茯神、远志、贝母、桔梗、栀子、苏叶、木通、甘草。 

功用 清肝解郁,化痰软坚。用于男子乳中结核,乳癌不 

痛不痒、久渐作痛者。 

用法 水煎温服。 . 

264。三海散结汤(《中医乳房病诊治》) 

组成 夏枯草、山慈菇、牡蛎、海藻、昆布、炙甲片、桃仁、 

丹皮、皂角刺、雪羹汤。 

功用 软坚消痰,行瘀散结。用于乳癌痰结瘀滞者. 

用法 水煎服。 

265.香贝养荣汤(《医宗金鉴》) 、 

组成 白术、人参、茯苓、陈皮、熟地、川芎、当归、贝母、 

香附、白芍、桔梗、甘草、生姜、大枣。 . 

功用 扶正化毒,活血消症。用于男子乳疬、乳癌属气血 

亏虚者。 

用法 水煎食前服。 

266.拔毒钉(经验方) 

组成 五虎丹加极少量蟾酥、红娘、斑蝥。 

制法 共为细末,用米饭研搓成钉状,阴干备用。 

功用 拔毒祛腐,解毒抑癌。用于乳癌瘤体突出者。 

用法 将钉剂插入瘤体,每日换药1次。 

267。独参汤(《伤寒大全》) 

组成 人参。 

功用 大补元阳。用于色厥。 

用法 水煎频服。 ’. 

268。参附汤(《正体类要》) 

组成 人参、附子。 

功用 回阳固脱。用于色厥。 

用法 水煎频服。 

269.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 

组成 附子、干姜、肉桂、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炙甘 

草、五味子、半夏。 

功用 回阳救急,益气生脉。用于色厥。 

用法 以姜为引水煎,临服入麝少许调服。中病以手足 

,温和即止,不得多服。

九·骨科秘方

270.加味承气汤 《正体类要》 【组成】 大黄芒硝各二钱(6 g) 厚朴枳实各一 

钱(3 g) 甘草五分(1.5 g) 当归 红花备一钱(3 g) 【用法】用水酒各一钟,煎至一盅服。仍量虚实加 

减。病急不用甘草。(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攻下逐瘀,理气活血。 【主治】 跌打损 

伤,瘀血内停。症见胸腹胀痛,按之痛甚,或大便不通,舌红苔黄,脉弦实者。 【方解】 跌打 

损伤,瘀血内停,脉道不利,则胸腹胀痛;气滞血瘀,肠道失运,则大便不通。治当活血逐瘀, 

通里攻下法。方中大黄攻下逐瘀为君;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下;枳实,厚朴助大黄破气通瘀,协红 

花、当归行气活血,共为臣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攻下逐瘀,理气活血之 

功。 【应用】 (1)本方是治疗各种损伤后,瘀血内蓄,胸腹胀痛,大便不通的代表方剂。 (2)加减 

应用,若病急可去甘草;瘀血重者可加桃仁破瘀,或加苏木、木通、陈皮以增活血利水之功。 

(3)区别应用 本方为大成汤之变法。两者攻下逐瘀之功相同,唯药物和用量及病所有别。大成汤 

攻下逐瘀之力较强,且有利水之功,偏于中下焦损伤;加味承气汤攻下逐瘀之力较弱,且无利水 

之能,偏于上中焦之损伤: 【附方】 (1)伤科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大黄9 g 

芒硝9 g 厚朴9 g 枳壳6 g 当归尾12 g 桃仁9 g 红花9 g 三棱9 g 姜黄9 g 用法:每日1剂,煎3 次,早晚各 

服1次。功效:活血祛瘀,理气泻下。主治:血瘀气滞瘀积胸腹。按:本方亦为大承气汤加味而 

成,是攻逐瘀滞之峻剂,故应中病即止,不可过剂。 (2)麻子仁丸(《伤寒论》) 麻子仁500 g 芍药 

250 g 枳实250 g 大黄500 g 厚250 g 杏仁250 g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99,每日1—2次,温 

开水送服。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功效:·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主治:伤后肠胃燥 

热,大便不通者。 

271.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 桃核去皮尖五十个(12 g) 大黄四两(12 

g) 桂枝二两(6 g) 甘草炙, 二两(6 g) 。 芒硝二两(6 g) 。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 

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现代用法:水煎 

服。) 【功效】破血下瘀。 ’ ‘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停聚。症见腹满胀痛,按之痛甚,不 

能转侧,大便不通,豉瘀血化热发狂;或下焦蓄血症,少腹结急,小便自利,谵语烦渴,至夜发 

热,甚则其人发狂,舌红苔黄,脉沉实而涩者。 【方解】 本方原为《伤寒论》治邪在太阳不 

解,随经入府化热,瘀热互相搏结于下焦之蓄血证。由于瘀热互结于下焦,致少腹急结,与跌打 

损伤,瘀血停聚而致腹满胀痛,按之痛甚的病理相同;热结下焦,肠道失运,膀胱气化并未伤 

及;故大便秘结,而小便自利;热伤血分,瘀热扰心,故至夜发热,谵语烦渴。治当破血下瘀, 

因势利导。方中重用桃仁破血逐瘀为君;大黄荡涤邪热,二者合用,以增破血下瘀之力;桂枝通 

行血脉,与大黄同为臣药,既不使大黄直泻胃肠,又能制约桂枝辛散走表,共同发挥攻逐瘀热之 

功;芒硝软坚散结为佐,助主药化瘀;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以成其功。 - 【应用) . - (1)本方 

乃调胃承气汤加味而成。为跌打损伤,瘀血内停,或下焦蓄血证的代表方剂,也是伤在骨盆、腹 

部的常用之剂。 (2)加减应用若瘀血深结者,可加水蛭、虻虫,或三棱、莪术;气滞腹胀痛甚 

者,加枳实、厚朴;清热解毒加银花、连翘。 (3)近代应用 胸腹挫伤、脊柱损伤后而见腹胀疼 

痛、大便秘结者;或妇女血瘀经闭、痛经或产后恶露不下、少腹胀痛、喘胀欲死者;或血郁子上 

之头痛头胀,目赤牙痛;或血热上攻之鼻衄、吐血以及急性盆腔炎、附件炎和肠梗阻等病证。 

(4)区别应用:临床若见瘀蓄死血而胀,腹皮上见青紫筋,小水反利,脉芤涩,先以桃仁承气汤; 

势重者,抵当汤;虚人不可下者,且以当归活血散调治。 (注:抵当汤 (《伤寒论》)水蛭、虻 

虫、桃仁、大黄。当归活血散(《证治准绳》)当归、赤芍、生地,桃仁、红花、香附、川芎,丹 

皮、元胡、莪术、三棱、青皮)。 . 【附方】 (1)下瘀血汤(《金匮要略》) 大黄6 g 桃仁9 g 廑虫 

(熬,去足)9 g.用法:水煎服,或三味未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 

服之。功效:破血下瘀。主治:产妇腹痛,因干血内结,著于脐下者;亦治血瘀而致经水不利之 

症。 (2)桃仁承气汤(《温病条辨》) 大黄15 g 芒硝6 g 桃仁9 g 当归9 g 芍药 9 g 丹皮9 g 用法:水八 

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得下,止后服,不下再服。功效:攻逐瘀血。主治:下焦蓄血,少腹 

坚满,小便自利,夜热早凉,大便秘结,脉沉实者。 

 加味桃核承气汤 (经验方) l组成l 桃仁(10 g)桂枝(6 g) 生大黄后下 

(10 g)芒硝冲服(6—8g)枳实(10 g)厚朴(8~10 g)炙甘草(6 g) 【用法】 浓煎300毫升,分1一2次口 

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 【功效】破血逐瘀,攻下燥结。 。.,,【主治】胸腰椎骨折 

早期合并肠麻痹。症见腰痛如折,不能转侧,两下肢麻木,活动受限,全腹疼痛,腹胀难忍,恶 

心呕吐,腹部叩之如鼓,肠鸣音消失,二便不通,.舌红苔黄,脉弦实者。 [方解】 胸腰椎骨折 

合并肠麻痹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究其病因病机,乃外伤后络损血溢0瘀血蓄结,阻滞中下二 

焦,气机不畅,腑气不通,则腹部胀痛难忍;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其中瘀血与燥屎互结是其 

病机所在。治当破血通经,攻下燥结之法。方申大黄生用,破血逐瘀,攻下燥结之力更猛;桃仁 

破血通经,与大黄合用,以增破瘀攻下之力;芒硝软坚,助大黄泻实下瘀;枳实、厚朴行气消 

滞,伍硝、黄以增泻下燥实之功;配桂枝以增活血化瘀之效,共除血中之瘀滞;炙甘草调和诸 

药,以成其功。合而用之,可使瘀血得下,瘀去新生,促进断骨愈合,减少后遗症。 . . 【应 

用】 ‘ ’ (1)本方乃大承气汤与桃核承气汤之合方。功专破瘀攻下。主治胸腰椎早期骨折合并肠 

麻痹。 (2)加减应用 若神昏可配用安宫牛黄丸;热毒较甚可加入败酱草、虎杖根;小便不利可加 

入木通、车前子。 (3)近代应用 对各种损伤引起的肠麻痹均可应用。 (4)区别应用 本方与桃核承气 

汤均有逐瘀攻下之功,以治瘀热互结腹痛便秘之症。但本方配入枳实、厚朴以增破气行血攻下之 

力,对瘀热气滞较甚者宜之。本方与加味承气汤相比,两方均有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具 

峻下热结之功,以治损伤后瘀热阻滞之症。但加味桃核承气汤配入桃仁、桂枝功偏破血润肠,适 

用于中下焦病情较重者;加味承气汤配入红花、当归功偏活血通经,适用于上中二焦病情较轻 

者。 (《江苏中医》 37:17,1988)。 【附方】 .(1)五仁丸(《世医得效方》)桃仁15 g 杏仁30 g  

柏子仁15 g 松子仁4.5 g 郁李仁3 g 陈皮12 g 用法:五种仁捣成膏,再加入陈皮末研匀,炼蜜为 

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50丸,饭后稀米汤送下。功效:润肠通便。主治:用于年老体弱或伤后 

血虚肠燥之便秘。 (2)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玄参30 g 麦冬24 g 细生地24 g 大黄9 g芒硝4.5 

g 用法:水煎服。功效:增液养阴,泄热通便。主治:用于热甚津枯之便秘。 

鸡鸣散 《伤科补要》 【组成}归尾五钱(15 g)  桃仁三钱(9g) 大黄一两(30 g) 【用 

法】 酒煎,鸡鸣时服,至天明攻下瘀血即愈。(现代用法:依病情拟用药量,或甩水煎服。) 【功 

效】攻下逐瘀,泄热通经。 .。、 ,【主治】 趺打损伤,胸腹蓄血。瘟见局部肿痛,疼痛难 

忍,大便秘结,舌红脉实。 、【方解】 跌扑损伤,瘀血内凝,实热内结,经脉不通,肠道壅 

积,故胸腹肿痛难忍, 大便秘结。证属瘀热互结。治当攻下逐瘀,泄热通经之法。方中重用大黄 

攻下逐瘀,荡涤实热;桃仁破瘀通经,润肠通便,助大黄破瘀攻下;当归尾活血通络,助犬黄, 

桃仁攻逐瘀血,使之速下。, 【应用】 (1)本方药简力专,破瘀通经攻下力强,’为治跌打损 

伤,胸腹疼痛的代表方剂。 (2)加减应用 胸痛甚者加郁金、.乌药;腹痛甚者加元胡、自芍;泻 

实加芒硝;理气加枳实、厚朴;化瘀加红花;血结甚者加水蛭、虻虫。  (3)近代应用 本方对从 

高坠下、木石所压、脊柱损伤、胸腹控伤、骨折等胸腹瘀血肿痛,便秘者均可应用。 (4)区别应 

用 伤在脊柱、胸部者,用鸡鸣散;伤在骨盆,下腹部者,用桃核承气汤;伤在四肢者,用当归导 

滞汤。 【附方】 . 鸡鸣散(《江氏伤科方书》) 生地6 g 大黄9 g 杏仁3 g 酒当归4.5 g 用法:水酒 

煎服。功效:攻下逐瘀。 主治:跌打损伤诸症。 (注:原方加减法: 脑头引;藁本、川芎、白 

芷、苏叶、升麻、木香、羌活; 咽喉引:玄胡、骨碎补、干姜、防风、桔梗、薄荷、连翘; 胸 

前引:枳壳,厚朴,干姜、郁金、乌药、木香、甘草; 腰上引:杜仲.小茴香、菟丝子、五加 

皮、木香、延胡、补骨脂; 手上引:桂枝、当归、透骨草、羌活、防风、千年健、甘草; 脚上 

引:川牛膝、淮牛膝、木瓜、苡仁、苍术、独活、五加皮、木香; 脚背引:淮牛膝、石楠藤、, 

木瓜、苡仁、棕榈根、螺蛳、透骨草; 潮热引:柴胡、羌活、黄芩、厚朴、陈皮、甘草; 浮肿 

引:生地、防已、漏芦、防风、乌药,甘草; 气急引:沉香、枳实、陈皮、木香、郁金、乌 

药; 腹内痛引:元胡、吴萸、石菖、白芍、木香、艾叶; 二便秘引:大黄、车前、泽泻、木 

通、枳壳、猪苓; 血聚引:红花、桃仁、生地、苏木、当归、血竭; 气聚引:沉香、小茴、三 

棱、莪术、灵脂、乳香; 遍身引:乳香、没药、骨碎补、木香、吴萸、刘寄奴; 消风引:荆 

芥、自芷、葛根、防风、薄荷; 止呕引:炮姜、砂仁、藿香、竹茹、酸浆草(取自然汁); 矢气 

引:金凤花叶、佛指甲花、木香三味共研细末,姜汁服; 连骨引:自然铜、土鳖、虎骨、小茴、 

当归、猴骨、枸枸;体虚者,加附子,肉桂、党参、黄芪;体健者,加黄连、黄芩、紫苏。 

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 . 【组成】 柴胡半两(15 g) 瓜蒌根 当归各兰钱 

(9 g) 红花 甘草 穿山甲炮,各二钱 (6 g) 大黄酒浸,一两(30 g) 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 

个(9 g) 【用法】,除桃仁外,剿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一盏半,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 

大温服之,食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活血祛瘀, 

疏肝通络。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停于胁下。症见胸胁疼痛难忍,口渴,或大便秘结,舌红 

脉弦者。 . 【方解】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凡跌打损伤堕坠之证,恶血留内,则不 

分何经,皆以肝为主。盖肝主血也,故败血凝滞,从其所属必归于肝。其痛多在胁肋小腹 者,皆 

肝经之道路也。”既是凝瘀败血留滞于肝经,治当活血化瘀,疏肝通络之法。。方以柴胡之专入 

肝胆者,宣其气道,行其郁结。而以酒浸大黄,使其性不致直下,随柴胡出表入里,以成搜剔之 

功。当归能行血中之气,使血各归其经。甲片可逐络中之瘀,使血各从其散。血瘀之处,必有伏 

阳,故以花粉清之,痛甚之时,气脉必急,故以甘草缓之。桃仁之破瘀,红花之活血。去者去, 

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矣。”(《成方便读· 卷二》) ‘ , .【应用】 (1)本方为治跌扑损伤,瘀 

血蓄于肝经而致胸胁疼痛的代表方剂。 (2)加减应用 若肝火旺者加栀子、青皮;兼气滞者加乌 

药,香附;瘀痛剧烈者加乳番、没药。 (3)近代应用 适用于机体各部位掺伤而致肿痛者,亦治软 

组织扭伤、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等。 【附方】 (1)活血汤(经验方) 柴胡6 g 归尾9 g 赤芍9 g 桃仁9 g 鸡 

血藤15 g 枳壳9 g 红花5 g 血竭3 g 用法:水煎服。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骨折早期, 

瘀积疼痛者(《中医伤科学》)。 (2)活血散(北京中医学院验方) 三七12 g 酒当归川芎川断骨碎补制 

乳香 红花各60 g 制没药 川酒军 血竭 生硼砂各15 g 朱砂琥珀各15 g 冰片 6 g 用法:上药共为细 

末,每服3 g,日2次。或用酒或醋调敷患处。功效:活血祛瘀,镇静止痛。主治:跌打损伤及骨 

折初期(《中医骨伤科学》)。 

 代抵当丸 《证治准绳》 【组成】 大黄川产如锦纹者.去皮心.酒洗浸.四两 

(120 g) 芒硝如欲稳,以玄明粉代之,一两 (30 g)桃仁六十枚,麸炒黄去皮尖,另研如泥.一作二 

十枚,一作一两,(30 g) 当归尾酒洗生地黄 穿山甲、蛤粉炒,各一两(so g) 桂枝三钱或五钱(9~15 

g)(一方有蓬莪术一两,无穿山甲) 【用法】 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蓄血在上焦者,丸如芥子 

大,临卧时去枕仰卧,以津咽之,令停留喉下,搜逐膈上,中焦食远,下焦空腹,俱丸如梧桐子 

大,百涝水煎汤送下。 (现代用法:按病情酌量,水煎服,旧服2次。) I功效l攻下逐瘀,通经活 

络。 【主治】 跌打损伤,蓄血瘀血。症见局部肿痛,按之痛甚,,二便不通,舌红琢实者。 

‘ 【方解】 跌打损伤,瘀血内阻,经脉不通,则局部肿痛,按之痛甚;瘀积肠道,气化失司, 

则二便不通;或瘀热内结,而成蓄血瘀血之证。治当活血化瘀,通经泻热之法。方中重用大黄攻 

逐瘀血,荡涤实热;芒硝软坚,助大黄荡涤瘀热;桃仁通经,助大黄破瘀攻下;穿山甲、当归尾 

通经活络,与大黄、桃仁合用,以增破瘀通经之功;桂枝助大黄以通行经脉;生地清热凉血,合 

当归则成欲下血而不伤血,能引药至血分。因诸药皆犷悍,故以此和之。 , 【应用】 (1)本方为 

桃核承气汤加减而成:,是治疗下半身各种跌打损伤而致瘀血蓄血诸症的良剂。 . (2)加减应用 

若瘀血老积,攻之不动者,可去当归,生地,加莪术,三棱、肉桂。 (3)区别应用 《伤科汇 

纂.·卷四》云:“胸腹胀痛,大便不通,喘咳吐血,瘀血停滞者,用当归导滞汤通之。”肚腹作 

痛,大便不通,按之痛甚,瘀血在内者,用加味承气汤下之。.”代抵当丸攻下逐瘀之功同上, 

而通经活络之力则胜于前者。唯用丸剂,意在峻药取缓效故也。 . . 【附方】        (1) 

当归导滞汤(《伤科汇纂》) 当归大黄各等量用法:共研细末,每次服9克,温酒下。’气虚加肉 

桂。功效:祛瘀通便。主治:跌打损伤,瘀血在内,胸腹胀满,或大便不通,或喘咳吐血。 (2) 

当归导滞散(《医宗金鉴》) 大黄509 当归259麝香(少许,另研) 甩法:前二味共为极细末,加入 

麝香研匀,成人每次服10克,用热酒冲服,以利为要。功效:化瘀导滞。主治:损伤后胸腹胀 

痛,大便不通,喘咳吐血。 、 

 血肿解汤 _ 《简明正骨》 【组成】木通12 g赤芍30 g黄芩12 g大黄12 g 、 . 

【用法】水煎服。 . 【功效】 祛瘀攻下,凉血利水。 【主治】 跌打损伤,瘀热内结。症见局部 

肿痛、青紫,二便不利,全身症状不明显者,舌红脉数者。 , .【方解】 跌打损伤,瘀血积 

滞,郁而发热,故红肿疼痛,舌红脉数,二便不利.。治当祛瘀攻下,凉血利水之法。方中重用 

赤芍化瘀凉血;.大黄祛瘀攻下;黄芩清热泻火;木通清热利水。诸药合用,共奏凉血化瘀,攻 

下利水之效。 【应用】 (1)本方由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而成。其主要功效是泻火凉血。适用于软 

组织损伤初期.瘀热互结,红肿作痛,二便不通者。 (2)加减应用 若热盛可加黄连、连翘;瘀重 

者加桃仁、红花;甚则再加水蛭、虻虫;二便秘结可加芒硝、栀子。 【附方】 . (1)脑震荡散 

(《伤科学》)落得打609 木香15 g 参三七30 g 天麻30 g 川芎30 g'钩藤15 g 白芷15 g 菖蒲30 g 用法:研 

粉,每次1.5—4.5克,开水送服。功效:活血祛瘀,理气宣窍。主治:头部外伤、脑震荡、眩 

晕、哭痛,偏头痛等症。 ’(2)加减桃仁汤(《章宝春伤科临床经验》) 当归尾12 g 赤芍 白芍.桃 

仁大黄。制芒硝 枳实 厚朴各10 g 乳香没药各6 g 甘草2 g 用法:.水煎服。功效:泻下逐血。主 

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大便秘结者。 

复元通气散 《正体类要》 

【组成】 木香 茴香炒 青皮去自 穿山甲酥炙 陈皮 自芷 甘草 漏芦 贝母各等分 【用法】右为末,每 

服一,二钱,温酒调下。 (现代用法:共为研末,每次服3~ 6克,温酒调下。) 

【功效】行气止痛,通经散结。 。 

【主治】 跌打损伤,气滞血瘀。症见胀痛为主,疼痛走窜,范围弥散,痛无定处,时起时止,时 

轻时重,可因呼吸。咳嗽、身体转侧等动作而疼痛加剧,舌淡脉弦。 一 

【方解】 跌打损伤或恼怒伤肝,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则胀痛无定处,时轻时重。且伤气必 

及血,伤血亦常导致气滞。故治以理气消滞,行血散结之法。方中木香。.陈皮、青皮、茴香行 

气止痛;配以山甲、白芷、贝母通经散结,以增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之力;更加漏芦、甘草清热 

解毒。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功。 

【应用】 

(1)本方功以行气散瘀。适用于跌打损伤或肝气郁滞而致的胸胁胀痛或乳房胀痛等症。也可用治全 

身各部气滞疼痛者。 -   

(2)加减应甩 若气滞甚者,可加香附、川楝子;血瘀明显者,可加桃仁、红花;郁热加山栀、丹 

皮;便秘加大黄泻实祛瘀。 ,, (3)近代应用 对闪伤,凝伤、岔气,迸气伤等引起的疼痛以及乳 

痈.,便毒初起均可应用。 、 、. (4)区别应用 《正体类要·卷上》云:“跌扑损伤,瘀血停 

滞,胁腹作痛,大便不通者,予复元活血汤;气滞作痛者,以复元通气散主之。” , 

【附方】 

(1)宽胸汤(成都中医学院骨科方) 柴胡 枳壳 郁金杏仁 瓜蒌各9克 丹参12 g 赤芍9 g 泽兰15 g 元胡12 g 

用法:水煎服,日l剂。功效:行气宽胸。主治}胸胁伤,胸痛彻背(《中医骨伤科学》)。 

(2)腹伤汤(成都中医学院骨科方) 枳实9 g 乌药12 g 青皮9 g 砂仁6 g 元胡9 g 苏木9 g 赤芍9 g 桃仁9 g 

红花6 g 灵脂12 g 车前子4 g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功效:疏肝行气逐瘀。主治:血瘀气滞,腹 

中作痛,游走不定(《中医骨伤科学》)。 . 

(3)腰伤汤(成都中医学院骨科方) 积实厚朴木香槟榔各9克 元胡12 g 苏木赤芍桃仁备9 g 红花6g 木通 

9 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功效:行气逐瘀。主治:腰伤瘀滞,屈伸俯仰不利,转侧不得(《中医 

骨伤科学》)。 

(4)肢伤汤(成都中医学院骨科方) 柴胡、姜黄各9 g 砂仁6 g 木香9 g 桃仁6 g 红花 当归赤芍各12 g 木 

通血通香通各9 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功效:通经行气逐瘀。主治;四肢损伤,经脉瘀滞不 

通,肿胀作痛者(《中医骨伤科学》)。 

顺气活血汤 《伤科大成》 《组成】 苏梗厚朴枳壳 香附炒赤芍各一钱(3 

g) 砂仁 红花各五分(1.5 g) 当归尾苏木末各二钱(6 g)木香四分(1.2 g) 桃仁三钱(9 g) 【用法】 

水、酒各半煎服。 (现代用法:按病情定剂量,水煎,可加入少量米酒和服。) 【功效】行气活 

血,祛瘀止痛。 【主治】 跌打损伤,气滞血瘀诸痛。症见胸胁胀满作痛,痛处或走窜或拒按, 

或曼刺痛,局部多有青紫瘀斑或瘀血肿块,舌质暗红,脉弦而涩者。 【方解】 跌打损伤,气滞 

血瘀,脉络不通,则胀痛拒按。况伤气及血,气滞血瘀,气血并重之症。治以行气活血,祛瘀止 

痛之法。方中苏梗、厚朴、枳壳、香附、木香、砂仁一派辛香行气消滞之品,以治气滞;桃仁、 

红花、当归、赤芍、苏木一派辛润活血化瘀之物,以治血瘀。这种行气药与活血药配伍,更能促 

进气血的畅通,使之气行血活,血行瘀化,则肿痛诸症亦随之消解。 【应用】 (1)本方行气与活 

血之功相当,对各种损伤引起的气滞血瘀诸痛症均可应用。尤其对胸胁挫伤气滞胀满作痛更为合 

适。 . (2)加减应用 若欲疏肝引经加柴胡;泄热加黄芩;降逆加半夏;宣肺加杏仁;泻实加大黄 

等。 . (3)区别应用、本方与柴胡疏肝散均有疏肝理气止痛之功,以治跌扑损伤,胸胁诸痛症。 

但后者功偏疏肝理气,以治肝经气滞作痛;前者理气活血并重,以治气滞血瘀诸痛证。 【附 

方】 (1)胸伤一方(《外伤科学》) 柴胡 枳壳杏仁元胡各9 g 赤芍当归 郁金各12 g 丹参 瓜萎皮各15 g 

甘草6 g~用法:水煎服。功效:-行气活血,疏肝宣肺。主治:胸胁损伤初期,气滞血瘀所致之 

肿痛。 . 、 (2)胸伤二方(《外伤科学》) 党参 当归各12 g 桔梗 白术 香附 白芍郁金各9 g 茯苓 

15 g 炙甘草6 g 用法:水煎N.o功效:益气养血,宽胸解郁。主治:胸胁损伤中、后期,气虚胸 

痛不舒者。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组成】 桃仁四钱(12 g) 红花兰钱(9 g) 当 

归三钱(9 g) 生地黄三钱(9 g) 川芎一钱半 (5 g)赤芍药二钱(6g)牛膝三钱(9 g)桔梗一钱半(5 g)柴胡一 

钱(3g)枳壳二钱(6 g)甘 - 草一钱(3 g) 【用法l水煎服,一日一剂。 【功效1.活血祛瘀,行气止 

痛。 ‘ 【主治】 跌扑损伤,气滞血瘀。症见头痛胸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固定不移,压痛 

明显,呛咳时疼痛加剧,或呃逆日久不愈,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夜 

卧不宁,或失眠多梦,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 

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方解】本方是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症之名方。 

由于脚胁为肝经 循行之地,胸头部损伤后,气滞血瘀,瘀血阻于胸中,气机郁滞,,则胸胁刺 

痛,日久不愈,急躁易怒;瘀久化热,扰心乱神,则内热瞀闷,或入暮潮热,或心悸失眠,夜寐 

不安;瘀阻经脉,则头痛;瘀阻气郁,横犯胃府,胃失和降,则干呕呃逆,甚则水八即呛;至于 

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明显之象。概括方证病机是瘀血阻于胸中,兼以气机郁滞,血 

瘀、气滞,经脉不通。治当活血化瘀为主,佐以行气消滞之法。方中以桃仁、红花,川芎,当 

归,赤芍,生地活血化瘀,养血行血;配以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疏泄肝气,宣化气机,与上 

药合用,不仅使气血并行,且能宣上、畅中、导下,有彻上彻下之功,可使肝气条达,百脉朝 

肺,气血升降和调,则瘀血易化,不留后患。故王清任说:“廊.化下行不作痨”。甘草调和诸 

药,以成其功。 【应用】 (1)本方活血为主,兼行气解郁。适用于跌打损伤或内伤血瘀气滞之胸 

痛头痛症,也可用于全身其他部位之疼痛。是活血行气的代表方剂。也是治疗瘀血证的基础方 

剂。 (2)加减应用 胁下痞块属血瘀者,可加丹参、郁金;实热内结者,可加大黄;痛甚加乳香、 

没药。 (3)近代应用 骨折疼痛、胸部挫伤、肋软骨炎之胸痛,颅脑损伤、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 

晕,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肺心病、神经官能症、慢性肝 

炎、痛经、闭经、流产后腰痛、胎盘残留、术后肠粘连以及眼底出血等属于血瘀气滞者均可用本 

方治疗。 (4)区别应用 本方与顺气活血汤均有行气活血之功,用治跌扑损伤之胸胁疼痛症。但前 

者活血化瘀力强,且具彻上彻下之功;后者善于行气消滞,兼能调理脾胃之气机。故瘀血较重者 

用血府逐瘀汤,气滞较甚者用顺气活血汤。 【附方l (1)通窍浩血汤(《医林改错》) 赤芍3 g 川芎3 

g 桃仁(研泥)9 g 红花9 g 老葱(三根,切碎)3 g 红枣(七个,去核)5 g 麝香0.15 g(绢包) 黄酒(半斤) 

250 g 用法:将前七味煎一盅,去渣,.将麝香入洒内再煮二沸,临卧服(现代用法:加黄酒适 

量,水煎服)。功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昏晕,或耳聋年久,或头发脱落,面色 

青紫;或酒渣鼻,或自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而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热等。. 

(2)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五灵脂(炒)9 g 当归9 g JlI芎6 g 桃仁(研细泥)9 g 丹皮6 g 赤芍6 g 乌药 

69 延胡索3 g 甘草9 g 香附3 g 红花9 g 枳壳5 g 用法: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 

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胀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3)少腹逐 

瘀汤(《医林改错》) 小茴香(七粒,炒)1.5 g 干姜(炒)39 延胡索3 g 没药6 g 当归9 g 川芎3 g 官桂3 g 

赤芍6 g 蒲黄9 g 五灵脂<炒)6 g 用法: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少腹瘀血积块 

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疫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连接不 

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 (4)身痛逐瘀汤(《医林改 

错》) 秦艽3 g 川芎6g 桃仁9 g 红花9 g 甘草69 羌活3 g 没药6 g 当归9 g 五灵脂(炒)6 g 香附3 g 牛膝9 g 

地龙(去土)6 g 用法:水煎服。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 

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以上各方均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为 

基础,皆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以治血瘀所致诸症。但血府逐瘀汤宣通胸胁瘀滞之力较强,主治 

胸中瘀阻之证;通窍活血汤以活血开窍作用突出,为瘀阻头面之主剂;膈下逐瘀汤以行气止痛为 

长,主治瘀血结于膈下,两胁及腹部胀痛而有积块者;少腹逐瘀汤以温经止痛为优,对血瘀少腹 

之痞块、月经不调,痛经等均有良效;身痛逐瘀汤以宣痹通络为好,故用于瘀血痹阻于经络而致 

肢体疼痛或关节疼痛诸症。 

十三味总方十三味总方 十三味总方 《救伤秘旨》 【组成】 三棱五钱(15 g) 赤芍 骨碎补各一钱半 

(4.5 g) 当归伤上中二部用全归,伤下部用归尾蓬术 元胡索 木香 乌药 青皮桃仁 苏木各一钱(3 g) 

【用法】若伤重者,大便不通,加大黄四钱(12 g),恐有瘀血入内涩滞,通瘀为主,用陈酒半斤 

(250 g)煎,又加缩砂仁三钱(9 g)同煎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l 活血逐瘀,理气止痛。 

【主治】体格健壮而跌打损伤者。 【方解l 本方是少林寺学派治伤的代表方剂。跌打损伤,势必 

影响经络气血之流行。本方证属血瘀气滞,瘀血内结为病机。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散结之法。方 

中桃仁、赤芍、当归活血通经;三棱、莪术消瘢散结;元胡、苏木、木香、乌药、青皮行气活 

血,与上药合用,以增化瘀消癥之功;骨碎补益肾强筋骨。诸药合用,为活血行气,消癥散结之 

代表方剂。 【应用】 (1)本方为少林寺学派治疗各种跌打损伤的常用方剂。 , (2)加减应用 原方 

书云:“若伤重者,大便不通,加大黄四钱;若瘀血入内涩滞者,加砂仁,同陈酒煎服。” (3) 

区别应用。本方与血府逐瘀汤均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以治跌打损伤,血瘀气滞之疼痛 

症。但后者为活血化瘀的基础方剂,且行血之中有补血之功;前者为化瘀消瘢的基本方剂,且散 

气滞之力胜于前者。 【附方】 . 一盘珠汤(《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 续断15 g 生地川 

芎泽兰 当归 赤芍苏木乌药备1 2 g 木香红花桃仁大黄甘草各6 g 制乳香制没药各9 g  用法:水煎, 

每日1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骨折后1—2周内,血瘀 

经络,气血不利之疼痛肿胀,关节不利《:中医骨伤科学》). ‘ 

 加减香附旋复花汤 (经验方) 【组成】 香附旋复花 炙苏子 

制半夏 杏仁桔梗桃仁红花 当归 赤芍 柴胡备l0 g 茯苓18 g 苡仁30 g 延胡12g · 【用法】水煎服。 【功 

效】 活血化瘀,宣肺涤痰,疏肝理气。 , 【主治】 外伤性气血胸。 。 【方解】 外伤性气血胸 

是肋骨骨折常见的急重并发症。因胸廓损伤,骨折断端刺伤胸内器官,肺泡破裂,血管出血,呼 

吸道分泌物增多使瘀血、积气、分泌物停聚,胸腔和支气管广泛堵塞,换气功能受障碍,以致缺 

氧,甚至产生ARDS。所以,消除呼吸道分泌物和瘀血,是治疗的关键。祖国医学认为,胸为肺 

之分野,清阳所聚之地,肝之经脉布予胁肋。肺主气,肝藏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胸胁损 

伤,气滞血瘀,责之于肝肺两脏。治当行气活血,宣肺疏肝,涤痰降气之法。方中香附疏肝理 

气,旋复花宣肺降气,化痰平喘;杏仁,桔梗、苏子,半夏助旋复花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柴胡 

助香附疏肝理气;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元胡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与香附相配,气血并 

行;与茯苓、苡仁相伍,水瘀并利。诸药合用,可使瘀消饮散,气降水利,则疼痛缓解。 

’ 【应用】 (1)本方由《温病条辨》香附旋复花汤加减而成。功以行气活血,降气化痰。主治肋 

骨骨折而致的外伤性气血胸。 (2)加减应用 便秘者加大黄、枳实;咳血多者加田三七、藕节炭、 

茜草;肺热加桑白皮、黄芩、芦根;咳喘痰多加生麻黄、川页母,枇杷叶;胸痛剧烈者加乳香、 

没药。 【附方】 (1)香附旋复花汤(《温病条辨》) 香附旋复花苏子茯苓各9 g 广皮6 g 半夏 苡仁各 

15 g 用法:水八杯,煎取三杯,分三次温服。腹满者加厚朴,痛甚者加降香(现代用法:水煎 

服)。功效:降气化痰,理气利水。主治:伏暑、湿温积留支饮,悬于胁下,时令之邪与里水相 

搏,症见胁痛,咳嗽,潮热,或寒热如疟状。 (2)祛瘀接骨膏(经验方) 紫荆皮 当归 姜黄生大黄赤 

芍土鳖虫血竭 川断川芎骨碎补没药煅自然铜用法:药量适当,研末加辅料,制成膏药,外加半环 

式胶布固定胸廓,与香附旋复花汤加减配套用药,使内外夹攻,提高疗效。功效。活血祛瘀,接 

骨续筋。主治:外伤性气血胸(《江苏中医》(3):24,l 988)。 

活血止痛汤 《伤科大成> 【组成】 当归二钱(6 g) 川芎六分(2 g) 乳香一钱 

(3 g) 苏木二钱(6 g) 红花五分 (1.5 g) 没药一钱(3 g) 地鳖虫三钱(9 g) 紫荆藤三钱(9 g) 三七一钱(3 g) 

赤芍炒一钱 (3 g) 陈皮一钱(3 g) 落得打=钱(6 g) 【用法】 水酒各半煎(现代用法:水煎服。临床常 

去紫荆藤) 【功效】 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主治】趺打损伤,瘀血肿痛。症见局部瘀血, 

肿胀疼痛,痛如针刺,因定不移,痛处拒按,局部多有青紫瘀斑或瘀血肿块,舌质紫暗,脉细而 

涩者。 【方解】 跌打、撞、碰、压、轧等损伤后,瘀血阻滞,脉道不通,局部肿痛难忍。因气 

伤痛,形伤肿。气无形,血有形,伤血必及气,故肿且痛,固定不移。治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之法。方中当归、红花、川芎、赤芍、苏木活血通经;乳香、没药、三七活血止痛;地鳖虫、紫 

荆藤、落得打破瘀通经,消肿止痛;陈皮理气化滞。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 

效。 . 【应用】 (1)本方活血化瘀止痛之力较强。适用于上部损伤血分之症。 ,.. .’ (2)加 

减应用 原方书云:“右肋痛者,痰与食积也,先以化痰消食方,次服活血止痛汤。”若伤骨,可 

加川断、骨碎补、补骨脂。 (3)近代应用 对颈、肩、肘、腕等上部或腰膝下部等四肢关节损伤、 

软组织损份以及骨折初期引起的局部肿痛者均可应用。 (4)区别应用 本方与十三味总方虽均有活 

血化瘀止痛之功,但后者行气消滞止痛之力较优;前者行血消肿止痛之效较良。 【附方】 (1)活 

血通气汤(《林如高正骨经验》)当归 赤芍 香附 泽泻各9 g 川芎 制乳香 制没药各4.5 g 木香 炙 

甘草 砂仁壳各3 g 桃仁6 g 党参15 g 用法:水煎服。功效: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主治:胸腹挫 

伤.,气滞瘀阻作痛者。 1 (2)活血定痛散(《伤科补要》) 当归 桃仁川断各60 g 白芍药45 g 乳香没 

药 陈皮各30 g 乌药24 g 荆芥 防风木通甘草各15 g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酒调服。功效:止血定 

痛,散瘀和伤。主治:失血疼痛难忍者。 

 正骨紫金丹 《医宗金鉴》 【组成】 丁香 木香 血竭 儿茶 熟大黄 红花 

备一两(1份) 当归头 莲子肉白茯苓 白芍药各二两 (2份) 丹皮五钱(半份) 甘草三钱(1/3 

份) . , ,。。’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99),童便调下,或黄酒亦可。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跌扑坠堕,闪挫损伤,瘀血凝聚。症见伤处疼痛,肿 

胀渐消者。. . 【方解】跌扑坠堕,骨折复位,或闪挫损伤,肿胀渐消,瘀血凝聚未散,故疼 

痛不解。治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法。方中当归、红花、丹皮、大黄活血祛瘀;血竭、儿茶、 

白芍止痛止血;丁香、木香理气消滞,与上药合用,增强活血行气,祛瘀生新之功;更合白茯 

苓、莲子肉、甘草健脾和胃,以生气血之意。 . 【应用】 (1)本方行气祛瘀之中有生新之意。用 

于一般骨折复位后,’肿胀消遥,瘀血凝聚作痛者。 (2)加减应用 若欲增强接骨续筋可加续断、 

自然铜、杜仲;痛甚者可加乳香、没药。 . -- (3)近代应用 软组织损伤及各类型骨折,关节脱 

位,肌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等。 、 (4)区别应用 本方与活血止痛汤均有活血止痛、接骨续筋 

之功,用于跌打坠堕筋骨瘀血疼痛症。但后者散瘀止痛力强,前者祛瘀生新功胜。 【附方】 (1) 

活血祛瘀汤(《中医伤科学》) 当归159‘红花6 g 地鳖虫9 g 自然铜9 g 狗脊9 g 骨碎补15 g 乳香 没 

药各6 g 三七3 g 路路通6 g 桃仁9 g 用法:水煎服,日l剂。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消肿,续筋接 

骨。主治: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初期。 (2)活血灵汤(《简明正骨》) 红花9 g 当归12 g 川断灵仙各159 

 用法:水煎服。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主治:损伤中期,瘀滞基本消除,但气血尚未完 

全‘ 通畅,除表现一些内伤症状外,伤处局部仍有肿胀疼痛发青者 。 

 活络效炅丹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组成) 当归五钱(15 g) 丹参五钱 

(15 g) 生明乳香五钱(15 g) 生明没药五钱(15 g) 【用法】 上药四味作汤剂。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 

服,温酒送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l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凝 

滞。症见伤处疼痛,伤筋动骨或麻木疫胀,陈年宿伤,或湿痹痛,或内伤血瘀,心腹疼痛,腿臂 

作痛等。 【方解】 跌扑损伤,气血凝滞,则伤处疼痛,或麻木痠胀,或内伤血瘀,心腹疼痛; 

经脉凝瘀.则腿臂疼痛。治当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法。方中当归、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1配以乳香、没药以增强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 【应用】 (1)本方活血祛瘀力较强,是活血止 

痛的基础方剂,适用于外损内伤所致瘀血凝滞诸痛症。原方书云本方“治气血凝滞,痃癖瘢瘕, 

心腹疼痛,腿疼臂痛,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湮瘀。” , (2)加减应用 原方附加减法颇 

多,如腿疼加牛膝;臂痛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痛加桃仁、生五灵脂;疮疡红肿属阳者,加金银 

花、知母,连翘;疮疡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或鹿角霜;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芪、知 

母,甘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牛蒡子等。 , :. (3)近代应用 内外疮疡、瘕瘕积聚,冠心病,心 

绞痛、宫外孕、脑血栓形成、坐骨神经痛、痛经、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溃疡病、慢性结肠炎、 

输尿管结石等病症均可以本方为基础加减。 (4)区别应用 本方与活血止痛汤均有活血止痛之功, 

以治跌扑损伤疼痛诸症。但前者药量较重,祛瘀止痛力较强,是祛瘀止痛的基础方剂,适应范围 

亦较为广泛;后者用药较为复杂,行气止痛力较好,是行气活血的代表方剂,适用于跌打损伤后 

瘀血未尽,疼痛尚存者。 ‘ 【附方】 (1)颅内消瘀汤(经验方) 麝香川芎血竭各6 g 丹参15 g 赤芍 

桃仁 红花 乳香没药三棱 莪术香附土鳖虫各9 g 用法:水煎服。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接骨 

续筋。主治:颅脑等头部内伤,或身体其它部位损伤而有瘀血凝滞者 (《中医骨伤科学》)。 , 

(2)防风归芎汤(《中医伤科学讲义》)川芎当归防风荆芥羌活 白芷细辛蔓荆子丹参 乳香 没药桃仁 

苏木泽兰叶用法:药量适当,水煎服。功效:活血止痛,祛瘀疏风。主治:头部损伤蓄血,头痛 

欲裂者。 

 橘术四物汤 . 《证治准绳》 【组成】 陈皮 白术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红 

花桃仁 【用法】原方无用量。用时加生地黄清水煎服,骨节疼痛加羌活、独活;痛不止加乳香、 

没药(现代用法:水煎服,药量按病情需要而定)。 【功效】活血化瘀,和胃止痛o 【主治】跌打 

损伤,血瘀身痛。症见伤处肿痛,饮食少进,面色少华,舌淡、脉弱者o . 、 【方解】.跌扑损 

伤,瘀血阻滞,经脉不通,则肿痛;或恼怒气滞血凝作痛,或因叫号气血损伤;或过服克伐之 

剂,外敷寒凉之药致气血凝结,元气素弱,脾虚血少,则饮食少进,面色少华,舌淡脉弱。治当 

活血化瘀,和胃止痛之法。方中桃仁、红花活血通经;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活血养血;白 

术,陈皮健脾和胃,诸药合用,有活血扶正之效。 ’ 【应用】 (1)本方以四物汤为基础,实有健 

脾活血,扶正祛邪之力。适用于跌扑损伤,瘀血未尽,体质较弱者。 (2)加减应用 原方书 

云:“骨节疼痛加羌活、独活;痛不止加乳香、没药。” (3)区别应用 本方与活络效灵丹均有活 

血化瘀止痛之功,用治跌打损伤肿痛之症。但前者活血之r申兼有养血健脾之能,适用于伤后体 

虚者;后者化瘀止痛力强,而补力不及,适甩于伤后体壮痛甚者. ’ 【附方】 、 (1)桃红四物汤 

(《医宗金鉴》) 当归川芎生地白芍桃仁红花用法:用置适当,水煎服。功效:活血祛瘀。主治: 

伤后瘀血作痛者。 (2)桃仁四物汤(《中国医学大辞典》) 桃仁25粒川芎 当归 赤芍 丹皮制香附 元胡 

各3 g 生地红花各2 g 用法:水煎服。如瘦人有火加黄连、黄芩{肥人有痰加枳壳、苍术。功效:活 

血通络,行气止痛。主治:跌扑损伤后气滞血瘀肿痛者. 亦治妇人经水来时腹痛。 ’ (3)风伤丸 

(《林如高正骨经验》)桃仁100 g 红花90 g 归中240 g 川芎180 g 赤芍240 g 生地240 g 三七90 g 党参 

240 g 茯苓240 g 双钩藤180 g 泽泻240 g 淮牛膝240 g 沉香60 g 砂仁60 g 川断240 g 肉桂15 g 乳香90 g 木 

香60 g 用法:用糯米磨成粉,煮成稀糊,与药粉调拌至适当稠度,捻成药丸,每丸重12 g,待干 

后以朱砂为衣。每服1丸,酒水各半炖服。功效:活血定痛,舒筋壮骨。主治:一切跌打损伤 

者。 . 

大黄当归散 《银海精微》 . 【组成】 当归 菊花大黄黄芩红花栀子 苏木 

木贼 【用法l原书未注明用量(现代用法)用量适当,水煎服)。 .、’ 【功效】 凉肝活血明目。 

【主治】头部损伤目疾。症见视物模糊,头痛,尿赤,便秘,舌红脉弦者。 【方解】 头部或眼 

部受伤,瘀血凝滞,头目失养,热瘀上攻,则头痛,目中生翳,视物昏花,尿赤便秘,舌红脉 

弦。治当清热散瘀,瘀去热清,则眼目精灵。方中黄芩、栀子、木贼、菊花清肝泻火,去翳明 

目;大黄、苏木、红花、当归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两者合用,活血清热,可使肝火以清,瘀血 

以行,则目睛得养,视物自然清晰。. 【应用】 (1)本方功以清热活血明目。主治头目损伤,瘀 

热凝滞之目疾,确有良效。’ (2)加减应用 血虚加甘杞、熟地;肝热甚加丹皮、生地。 (3)区别应 

用 本方与内疏黄连汤均有活血泻火之功,以治瘀热内积之症。然前者功偏凉肝明目,主治头目跌 

伤,瘀热目疾;后者功偏解毒散结,主治肢体热毒浸淫,痈疽阳毒症。 【附方】 (1)仙复力 (平 

乐郭氏祖传方) 当归柴胡黄芩穿山甲桃仁酒军红花玉米羌活 甘草 银花 防风用法:用量适当,水煎 

服。功效:潘血清热解毒。主治:伤后局部肿痛发热,或全身壮热,舌红脉数(《中医骨伤科 

学》)。 (2)左金丸(《丹溪心法》) 黄连180 g 吴莱萸30 g 用法: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2—3 

g,开水送服。功效: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治:损伤后肝火炽盛,左胁疼痛,脘痞吞酸,口 

苦,呕吐等症。 (3)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瓜蒌仁30 g 陈皮30g 黄芩30 g 杏仁30 g 枳壳30 g 茯苓30 

g 胆南星45 g 半夏45 g 用法:共研细末j用姜汁为丸,每服6— 9克,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 

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功效:清热化痰,下气止咳。主治:痰火内结,咳嗽痰黄,粘稠难咯,胸膈 

痞满。 

 五神汤 《外科真诠》 【组成】 茯苓车前子,银花 牛膝紫花地丁 【用法】 原书未 

注明用量(现代用法:药量适当,水煎服)。 ’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利水。 【主治】 伤后下 

焦湿热或痈肿。症见小便赤痛,或痈肿热痛,舌红脉数者。 【方解】 伤后湿热瘀结于下焦,则 

水道不利,小便赤痛;热毒蕴结于肌肤,则痛肿。治当清热利水,行瘀散结之法。方中茯苓、车 

前子利水渗湿;银花、地丁清热解毒;牛膝引血下行。诸药合用,既能清利水道,又能解毒散 

结。 【应用】 。(1)本方功以解毒利水。是治伤后小便赤涩或痈疡疮毒之良剂。 . (2)加减应用 

利水清热加木通、海金沙;活血散结加栀子、丹皮、贝母、赤芍。 【附方】 (1)退癀消肿汤(《林 

如高正骨经验》) 川连 防风黄柏黄芩栀子各6 g 生地地骨皮各1 5 g 知母泽泻地鳖虫 灯心草茯苓车 

前子银花各9 g 薄荷甘草各3 g 用法:水煎服。功效:清热凉血,消肿镇痛。主治:损伤后局部红 

肿热痛者。 (2)八正散(《和剂局方》) 车前子 瞿麦扁蓄 滑石 栀子仁 炙甘草木通大黄各500 g 用 

法:上为散,每服6 g,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与之(现代用 

法:为散,每服6—9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功效:清热泻火, 

利水通淋。主治:腰部、骨盆损伤后并发少腹急满、尿频、尿急、尿痛、淋沥不畅或癃闭,渴欲 

饮水,脉数实,舌红苔黄者。 (3)银翘散(《温病条辨》) 银花30 g 连翘30 g 苦桔梗18 g 薄荷18 g 淡 

竹叶12 g 生甘草15 g 荆芥穗12 g 淡豆豉15 g 牛蒡子18 g 用法:水煎服。功效:疏风清热解毒。主 

治:用于邪毒感染初期发热。、 (4)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生地黄木通甘草梢各等份用法: 

加入竹叶适量,水煎服。功效:清热利水。主治:甩于急性泌尿系感染,小便短赤而涩:尿时赤 

痛。 (5)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龙胆草(酒炒)10 g 黄芩(炒)6 g 栀子(滔炒)6 g 木通6 g 当归(酒洗) 

1.5 g 车前子3 g 柴胡6 g 甘草1.5 g 生地(炒) 6 g 用法;水煎服,日1—2剂。功效;泻肝经湿热。 

主治:肝经所过之处损伤而有 瘀热者,或痈疽之病表现有肝经实火而津液未伤者均可使用。 

 加味犀角地黄汤 《中医伤科学》 【组成】 犀角 生地 白芍丹皮 

当归 红花 藕节桔梗 陈皮 甘草 【用法】 药量适当,依病情加减,水煎服。 . 【功效】 清热凉 

血,化瘀止血。 ,【主治】 血热妄行出血症。①热伤血络,吐血、衄血、咳血、便血、溲血; 

②蓄血留瘀,善忘如狂,漱水不欲咽,胸中烦热,自觉腹满,大便色黑而易解;③热扰心营,昏 

狂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 【方解】 外损内伤,导致邪热迫血妄行,阳络伤血从上溢,则 

吐血、衄血、咳血;阴络伤血从下溢,则便血.溲血;血溢肌肤,则发斑成片;热甚则斑色紫 

黑;离经之血,留积成瘀,则漱水不欲咽,胸中烦热,大便色黑而易解;瘀热攻心,扰乱神明, 

则如狂,善忘;舌红少苔或有瘀点瘀斑,脉数而弦,皆为瘀热之征。治当清热凉血,化瘀止血之 

法。方中犀角、生地、丹皮、芍药清心凉血,心火一清,其血自宁.;凉血止血必须防瘀,瘀不 

去则血不宁,故配以红花、,当归、藕节散瘀止血,瘀去则血自归经;陈皮调气;桔梗载药上 

行,直接作用于心;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凉血化瘀止血之效。 【应用】 (1)本方为犀角地黄汤加 

味而成。功以凉血化瘀止血。用治内外损伤,热迫血行,或蓄血诸症。尤以上中二焦热盛之出血 

症更为合适。 (2)加减应用 若咳血加花蕊石;便血加地榆炭;尿血加大小蓟,吐血加紫珠草,三 

七等。 、 。 【附方】 (1)三号止血粉(《中医骨伤科学》)菊叶三七竹节三七地榆小蓟茜草侧柏 用 

法:用量适当,内服外敷均可。功效:凉血止血。主治:伤后各部出血。 (2)十灰散(《十药神 

书》)大蓟 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根 山栀 大黄丹皮 棕榈皮各等份 用法:上药各烧灰存性,研 

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捣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服五 

钱,食后服下(现代用法:各药烧存性,为末。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适量,调服9克,亦可作汤剂 

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功效:凉血止血。主治:损伤所致呕血、吐血、咯血、创伤渗 

血,舌红脉数有力者。 . (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生地黄30 g 赤芍12 g 丹皮9 g 犀角0.6 g(锉细 

末) 用法:水煎服。生地黄先煎,犀角锉末冲,或磨汁和服。功效:清热凉血解毒。主治:热入 

血分,疮疡热毒内攻,表现吐血,衄血,便血,皮肤瘀斑;高热神昏谵语,烦躁等症。 

凉血地黄汤 《医宗金鉴》 【组成】 生地三钱(9 g) 黄连 当归各一钱半 

(4.5 g) 甘草 生栀子元参各一钱(3 g) 黄芩三钱(9 g) . 【用法】 水二盅煎八分,量病上下服之(现 

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凉血。 【主治】 跌打损伤,血热妄行,或体内出血不止,舌红 

脉数。 【方解】原方书云本方治血箭(又名肌衄)毛孔射出血,是心火炽盛,迫血妄行所致。今用 

于跌扑损伤而致出血,也属热盛迫血妄行者。治以凉血止血之法。方中生地、元参、当归清热凉 

血,滋阴熄火,且能引血归经;黄芩、黄连、栀子,甘草清热解毒,合上药则泻火滋水两法合 

方,以增凉血止血之效。 【应用】 (1)本方功以凉血止血。用治外损内伤,热迫血行之吐血衄 

血: (2)加减应用 凉血加丹皮、旱莲草;泻火加大黄;便血加地榆、槐花;或加三七以增强止血 

之功。 (3)区别应用 本方与加味犀角地黄汤均有凉血止血之功,以治热迫血行之各种出血症。但 

前者泻火解毒有余,而凉血化瘀不足,适用于热毒较盛的出血症;后者凉由.化瘀力强,而泻火 

解毒不足,适用于瘀热较盛的出血症。 【附方】 (1)清热凉血汤(《林如高正骨经验》)槐花地榆 

茜草泽泻 白术茯苓生地各99三七辰砂各3 g 用法:水煎服。功效:清热化痰,凉血止血。主治: 

筋络损伤,伴有便血、尿血者。 (2)小蓟饮子(《济生方》)生地30 g 小蓟15 g 滑石15 g 木通9 g 蒲黄 

9 g 藕节9 g 淡竹叶9 g 当归6 g 山栀子9 g 炙甘草9 g 用法:吹咀,每服12 g,水一盏半,煎至八分, 

去滓温服,空心食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主治:泌尿系损伤,瘀 

热结于下焦,血淋,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尿血,舌红脉数者。 (3)四生丸(《妇人良 

方》)生地黄12 g 生艾叶10 g 生荷叶10 g 生侧柏叶 10 g 用法:水煎服,或将生药捣汁服,或等量为 

丸,每服6--12克,日3次。功效:凉血、止血。主治:损伤出血,血热妄行,吐血或衄血。 

仙鹤草汤 《伤科学》 【组成】 仙鹤草60 g 侧柏炭 丹参 干藕节炒蒲黄 车前子 

荆芥炭 茯苓备 15 g 参三七2 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止血祛瘀。 【主治】 创伤后肺胃出血 

不止,以及头部内伤血肿、水肿。 【方解】 创伤之后,出血不止,治疗以止血为当务之急,故 

以仙鹤草、侧柏叶、千藕节、炒蒲黄、荆芥炭一派功专止血之品,目的是加强止血之效力;止血 

须防瘀,故配入丹参、三七既增强止血之力,又能化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更用车前子、茯 

苓利水消肿,与活血药配伍,其利水消肿之力更强。 【应用)。 (1)本方为止血之专剂,可用于 

各种出血症。 (2)区别应用 本方与凉血地黄汤均有凉血止血之功,以治各种热迫缸行和损伤后的 

出血症。然前者止血力强,兼有利水之效,可用于各种出血症,作为治标之急;后者清热解毒力 

优,无利水之力,可用于热毒较盛的各种出血症。 【附方】 . (1)三七伤药片(验方) 参三七雪上 

一枝蒿红花扦扦活等用法:按一定比例制成药片,日服3次,每次3片。功效:活血祛瘀,定痛止 

血。主治:各种急慢性扭伤、挫伤、关节痛、神经痛及软组织跌打损伤等(《中医伤科学讲 

义》)。 (2)内伤丸(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方) 三七 泽兰 大黄桃仁 明雄黄 用法:药量按适当比 

例,共研末,为丸或片剂,每日3次,每次3克。功效:攻逐三焦瘀血。主治:伤后血瘀三焦,吐 

血咳血,或喘嗽,呼吸时痛如刀割(《中医骨伤科学》)。 (3)槐花散(《本事方》) 槐花(炒)侧柏叶 

(炒)荆芥穗。枳壳各等量。用法:共研细末。每次6 g,食前服。功效:疏风清热止血。主治:损 

伤后便中带血。 

黎洞丸 . 《医宗金鉴》 【组成】 三七生大黄 阿魏孩儿茶天竹黄血竭 乳香 没药各 

二两(60 g) 雄黄一两(30 g) 山羊血无真者,以小子羊鲜心血代之,五钱(15 g) 冰片 麝香 牛黄备=钱 

五分 (7.5 g)藤黄二两(6o g) 【用法】上药各研细末,藤黄以秋荷叶露泡之,隔汤煮10余次,去浮 

沉,取中,将山羊血拌入,晒干。取秋露水化藤黄,拌药捣千余下,如干,加炼蜜少许,为丸, 

藿3克,黄蜡封固。每用l丸,黄酒化服;外敷亦用黄酒磨涂此药。如在夏天修和,取天落水拌之 

为丸(现代用法:共为细末,将藤黄化开为丸,如芡实大,焙干,稍加白蜜,外用蜡皮固封。每 

次服1丸,开水或酒送服。外用时,用茶卤磨涂)。 【功效】 开窍豁痰,活血化瘀。 【主治】 跌 

打损伤,瘀阻气滞。症见疼痛剧烈,有如锥刺、刀劈、石压,目睛发胀,睡卧不宁,恶心呕吐, 

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哭笑失常,昏晕不省,舌红或有瘀点,苔黄或腻,脉弦涩者。 【方 

解】 跌打损伤,血不归经,瘀血留积,上攻心窍,神明失主,重则神昏谵语,不省人事;轻则血 

瘀经脉,疼痛剧烈。治当启闭开窍,先用苏合香丸,醒后改用黎洞丸逐瘀开窍。方中麝香开窍醒 

神,冰片,阿魏以助之;牛黄、天竹黄开窍豁痰,清心解毒,这是针对瘀血攻心,窍道闭阻而致 

神昏谵语所设;配以大黄、、血竭、三七、山羊血、乳香、没药逐瘀止痛;儿茶、雄黄、藤黄清 

热解毒,这是针对瘀阻经络,脉道不通而致尉烈疼痛所设。两组药物配伍成方,以增开窍醒神、 

祛瘀止痛之功。 · 【应用】 (1)本方适用于一切内外跌打损伤,气滞血瘀,疼痛剧烈者。原方书用 

本方治金疮、跌扑伤、发背、痈疽、、恶疮、瘰疠、疯犬咬伤以及蜂蛇、.蝎毒和一切无名肿 

毒。由于本方开窍逐瘀之力较强,故亦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攻心之昏晕不省者。外用时,甩茶 

卤磨涂。 (2)区别应用 本方与苏合香丸均能开窍醒神,以治跌打损伤神昏窍闭之证。但前者以活 

血泻火为长,用治瘀血攻心者;后者以行气化浊为优,用治气闭昏厥者。另外,《外科全生集》 

亦有本方,但无麝香。 【附方】 (1)复苏汤(《林如高正骨经验》)琥珀 枳壳 川朴 苗蒲 三七各6 g 

珍珠粉 0 6 g 辰砂3 g 血竭龙骨各9 g 麝香0.1 g 用法:水煎服。功效:开窍醒神,理气化瘀。主 

治:重伤后,人事不省者。 (2)脑挫伤方(黑龙江鹤岗矿务局总医院方) 南星7.5一15 g 白附子7.5 

—10 g 远志10—15 g 菖蒲10--20 g 钩藤30-50 g 木香5~10 g 栀子10~20 g 川芎 10-30 g 全蝎3—5 g 羌活 

10—20 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或鼻饲。功效:熄风化痰,清热止痉。主治:脑挫裂伤合并脑 

干损伤。症见发热,昏迷,抽搐躁动,失语,肢瘫,脉弦滑有力者。注:若术后颅压增高者,加 

木通、竹茹、茯苓;高热神昏加安宫牛黄丸;抽搐痉挛加紫雷丹或羚羊角、僵蚕;失语加麝香冲 

服;后期正虚津亏者加玉竹、石斛;头痛加菊花、石决明。计治8例,全部治愈(《吉林中医药》 

(3);12,1985)。 (3)活血温胆汤(经验方) 丹参 桃仁远志 菖蒲 枳实各12 g 香附 红花。竹茹半夏 陈 

皮各9 g 茯苓 木通 厚朴各15 g 车前子30 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功效:活血祛瘀,理气化 

痰,宣窍利湿。主治:颅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轻中度脑挫伤)。症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或烦 

躁失眠,或嗜睡,大便干燥,胃纳较差,甚至肢体活动障碍,舌紫黯苔厚腻,脉弦者。注:若便 

秘者加大黄;痰多加胆星。天竺黄;胸闷胁痛加青皮、川楝子、瓜蒌;头疼重或伴血压高者加黄 

芩、丹皮、夏枯草;食欲不振加神曲、山楂。昏迷病人可用鼻胃管灌服(《浙江中医杂志》(11): 

496,1986)。 

三黄宝蜡丸 《医宗金鉴》 ’ 【组成】 天竹黄三两(90 g) 雄黄二两(609) 

藤黄隔汤炖十数次。去沫,四两(120 g) 红芽大戟去骨 刘寄奴 麒麟竭各三两(90 g) 归尾一两五钱 

(45 g) 朱砂 儿茶 乳香去油 琥珀轻粉 水银同轻粉研.不见星 麝香各三兰钱(9 g) 【用法】 各研极细 

末,称准和一处,将水银同铅粉,在铁锅内,火上热研成末,入前药内,共研匀;用炼净黄蜡二 

十四两,放磁器内,坐滚水审化开,将药入内搅匀。病 重者每丸一钱,病轻者每丸五分,热黄酒 

调服;倘受伤至重,连服数次,服药后,饮酒出汗更好。又治一切恶疮,以香油化开,敷之甚效 

(现代用法:各药研细宋,用黄蜡适量泛丸,每服l一3克)。 ,【功效】活血化瘀,开窍镇潜。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攻心。症见头痛剧烈或昏不知人,或抽搐不止等症 【方解】 跌打损 

伤,瘀血攻心,痰迷心窍,神明失主,则昏不知人,或抽搐等症。治以活血开窍,镇潜安神之 

法。方中麝香、天竹黄开窍化痰;乳香、血竭、儿茶、刘寄奴、当归活血祛瘀,.接骨续筋;藤 

黄:雄黄解毒消肿;琥珀、朱砂安神镇静;大戟泻火散结;轻粉。水银逐水消肿。诸药合用,可 

使瘀化肿消,神清痛解。 【应用l (1)本方功以活血开窍、泻实安神。用治头部外伤,脑震荡出血 

以及恶疮、金疮等瘀血攻心诸症。亦可用油化外敷。《伤科汇纂》云:本方“专治一切跌打损伤 

及破伤风、并伤力成劳。女人产后恶露不尽,致生怪症,瘀血奔心,痰迷心窍,危在旦夕,重者 

一钱,轻者三分,无灰酒送下,立刻全生。如被鸟枪打伤,铅子在内,危在倾刻,服一钱,吃酒 

数杯,睡一时汗出即愈”。 (2)近代应用 一切跌打损伤,闪腰岔气,头部外伤,脑震荡昏迷,抽 

搐,血瘀疼痛及破伤风,伤力成痨。创伤2—3日有瘀血肿痛者,本方可与黎洞丸同服。 (3)区别 

应用本方与黎洞丸均能活血开窍,以治跌扑损伤,瘀血攻心,神昏不省。但前者功偏镇静泻实, 

后者功偏解毒散结;前者专治一切跌打损伤及其他杂症;后者治跌打损伤及一切无名肿毒。 (4) 

使用注意 凉水、生冷、烧酒在服药三日内忌饮用,月经期忌服。 【附方】 (1)荜拨散(《伤科汇 

纂》)荜拨 良姜细辛39用法:水三盅,煎一盅漱口(现代用法:水3杯,煎成I杯,漱口)。功效:开 

窍通关。主治:颧部下颌损伤,牙关紧闭,’ 嚼物困难者。 (2)清营汤(《温病条辨》)生地黄25 g 

玄参9 g 淡竹叶12 g 金银花15 g连翘15 g 黄连6 g 丹参12 g 麦冬9 g 犀角1 g(锉细末冲)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营泄热,养阴解毒。主治:创伤或骨关节感染后,温热之邪入营内陷,症见高热烦渴, 

谵语发斑j舌绛而干者。 

夺命丹      《伤科补要》 【组成】 归尾三两(90 g) 桃仁--.两(so g)血竭五钱 

(15 g) 地鳖虫一两五钱(4.5 g) 儿茶五钱(15 g) 乳香 没药备一两(30 g) 自然铜二两(60 g) 红花五饯 

(15 g) 大黄三两(90 g) 朱砂五钱(15 g) 骨碎补去毛.一两(30g) 麝香五分(1.59> 【用法】共为细 

末,用黄明胶熟化为丸,朱砂为衣。每用1丸,陈酒磨冲服。 【功效】祛瘀开窍。 ,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入内。症见昏迷不省人事,或烦躁不宁神昏谵语,如见鬼状,哭闹呼叫,或作惊 

厥,舌红脉弦者。 【方解】 跌打损伤,筋骨折断,血离经脉,瘀血内积,上攻心窍,神明失 

主,则烦躁不宁,神昏谵语。治以活血开窍之法。方中麝香开窍醒神,兼能活血;.瘀血上攻, 

故用大黄泻下逐瘀;血瘀经脉,故用归尾、桃仁、红花、乳香、没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合大 

黄、儿茶则通经祛瘀之力更强;筋骨折断,故用血竭、地鳖虫。自然铜、 骨碎补接骨续筋;神 

志不安.故用朱砂安神定志。,诸药合用,活血开窍之力更著。 【应用】 (1)本方活血开窍之中 

以接骨续筋为其主要功效。适用于头部内伤昏迷、骨折早期,瘀血攻心以及一切重伤险症、脏腑 

蓄瘀危急之侯。 (2)区别应用本方与三黄宝蜡丸均有活血开窍之功,以治跌扑损伤,瘀血攻心, 

神昏窍闭之症。但前者功偏祛瘀生新,接骨续筋,可治一切创伤重症及脏腑蓄瘀危急之侯;后者 

功偏泻实镇潜,散结解毒,用治创伤重症及一切无名肿毒。 【附方】 。 (1)夺命丹(又名飞龙夺命 

丹《救伤秘旨》) 硼砂24g 地鳖虫24 g 醋煅自然铜 24 g 血竭24 g 木香18 g 当归15 g 桃仁15 g 莪术15 g 

五加皮15 g 猴骨15 g 醋元胡15 g 三棱12 g 苏木129 五灵脂9 g 赤芍9 g 韭子9 g 蒲黄9 g 破故纸9 g 广皮9 

g 川贝母9 g 枳壳9 g 朱砂9 g 葛根9 g 桑寄生9 g 桂心6 g 乌药6 g 羌活6 g 麝香6 g 杜仲6 g 秦艽6 g 前胡 

6 g 土狗6 g 青支6 g 用法:共为细末。伤重者9 g,轻者4.5克,老酒冲服。功效:活血祛瘀,行气 

止痛,接骨开窍。主治:跌打内伤初期。 ‘ (2)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牛黄4份 郁金4份黄连4 

份黄芩4份桅子4份犀角4份雄黄4份朱砂4份麝香1份 冰片1份珍珠2份 蜜糖适量 用法:研极细末, 

炼蜜为丸,每丸3 g。每服1丸,每日1—3次。功效:清心解毒,开窍安神。主治:神昏谵语,身 

热,狂躁,痉厥以及头部内伤晕厥。 (3)紫雪丹(《和剂局方》) 石膏寒水石滑石 磁石 玄参升麻甘 

草芒硝 硝石丁香朱砂木香,麝香 犀角羚羊角 黄金沉香用法:蒯量、制法详见《医方集解》。每 

服l~2 g,重症可每次服3g,每日1一3次。 功效:清热解毒,宣窍镇痉。主治:高热烦躁,神昏 

谵语,发斑发黄,疮疡内陷,疔毒走黄及药物性皮炎等症,或颅脑损伤后高热昏迷。 .’ (4)苏 

合香丸(《和剂局方》) 白术2份 青木香2份 乌犀屑2份 香附子(炒去毛)2份朱砂(研水飞)2份 诃黎勒 

(煨去皮)2份 白檀香2份安息香(制为末用无灰酒一升熬膏)2份沉香2份麝香(研)2份荜拨2份龙脑(研) 

1 份 乳香(研)1份 苏合香油1份(入安息香膏rq) 白蜜糖适量用法:固体药分别研成末,安息香以酒 

熬膏后与苏合香油混和,再把各药耒加入,并炼蜜为丸,每丸3 g。每服1丸,温开水送服,小儿 

减半。功效:温宣通窍。主治:头部内伤昏迷。 

苏气汤 《伤科汇纂》 【组成】 乳香.没药大黄各一钱(3 g) 山羊血五分(1.5 g) 苏 

叶荆芥丹皮各三钱 (9 g) 当归 自芍 羊踯躅各五钱(15 g) 桃仁十四粒 ,【用法】 水煎服。(原书注: 

羊踯躅(闹洋花根)毒性太峻,用五钱未免过多,看患者强弱而酌减之。) 【功效】醒气活血。 . 

【主治】 从高坠下,或因打斗气绝,昏厥不苏。 。 【方解】 从高坠下,或因打斗,心中惊 

悸,气血错秘,上壅心君,心窍闭阻,昏厥~不苏,此属气闭昏厥。治当苏气活血之法。方中乳 

香、没药祛瘀止痛;’大黄、桃仁、丹皮、当归、白芍、山羊血通络活血;配以羊踯躅、苏叶、 

荆芥行气散结,与上药配伍, “则血易散而气易开。倘徒攻瘀血,则气闭不宣,究何盖乎。用苏 

气汤,一剂气疏,三剂血活痊愈”(《伤科汇纂》)。 ’ , 【应用】 (1)本方功以活血苏气。为主 

治跌扑损伤,气闭昏厥之要方。 (2)区别应用本方与黎洞丸均有开窍活血之功,用治跌扑损 

伤,,神昏窍闭之症。但前者苏气为长,主治气闭昏厥;后者活血为优,主治瘀血攻心。 【附 

方】 (1)通关散(《林如高正骨经验》) 雄黄朱砂牙皂各6 g 芒硝冰片各9 g 麝香0.9 g 细辛 蟾酥各 

1.5 g 用法:共研成粉末,.装入磁瓶封密,临症用时,少许吹入鼻内,一嚏即醒。功效:通窍 

清心。主治:外伤后人事不省。 (2)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6 g 钩藤10 g 牛膝12 g 石决 

明15 g (先煎) 杜仲12 g 黄芩6 g 栀子6 g 益母草l0 g 桑寄生10 g 夜交藤10 g 茯神10 g 用法:水煎服.日 

1剂。功效:清热化痰,平肝潜阳。主治:脑震荡而引起的眩晕、抽搐及阴虚阳亢,肝风内动, 

兼见痰热内蕴之症。 

 和营止痛汤 ‘    《伤科补要》 【组成l赤芍(9 g) 当归尾(9 g)川芎(6 g) 

苏木(8 g)陈皮(6 g)桃仁(6 g)续断(12 g)乌药(9 g)乳香(8 g)没药(6 g)木通(6g)甘草(6 g) I用法】 原方未 

注明用量(现代用法:水煎服)。 , 【功效】活血止痛,祛瘀生新。 ‘ I主治】 损伤中期,积瘀疼 

痛。症见痛处固定于损伤,瘀血,肿胀芝处,不走窜, 刺痛感,痛处拒按,局部多有青紫瘀斑或 

瘀血肿块,舌质紫暗,脉细而涩。 【方解】损伤经早期治疗,肿痛渐解,筋骨初接,但瘀血未 

化,经脉欠通,故肿痛时作。治当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法。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苏 

木、乳香、没药活血祛瘀,通经止蒲;乌药、陈皮理气消滞;续断接骨续筋;术通通脉消肿;甘 

草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可使瘀血消散,气脉畅通,肿痛自除。 【应用】 (1)本方功专活血止 

痛。适用于一切损伤中期,瘀血肿痛之症。 , (2)加减应用 若治骨折者,应加骨碎补、自然铜、 

土鳖虫等以增接骨续筋之功。 (3)近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骨折、脱位、软组织等损伤中期,亦可用 

于内伤积血成瘀者。 。 【附方】 (1)活血止痛汤(成都中医学院骨科方)当归12 g 赤芍 川芎 桃 

仁 苏木各 9 g 陈皮6 g 乌药木通羌活 荆芥各9 g 用法:水煎服。功效:活血行气通络。主治: 

颈、肩、肘、腕等上部损伤,瘀滞未尽,痠楚疼痛者(《中医骨伤科学》)。 (2)和营止痛汤(经验 

方) 当归 丹参各20 g 木香5 g 茴香 甲珠 白芷 漏芦各10 g 青皮‘陈皮香附枳壳 元胡 乌药 川楝子各15 

g 甘草5 g 用法:水煎300毫升,分3次温服,日服2—3次。功效:理气化痰,调和营卫。主治:骨 

折中期瘀血未尽,营卫失和,动则作痛或肌肉间串痛等症(《中医骨伤科学》)。 (3)防风当归汤 

(《中医伤科学讲义》) 川芎 当归 防风 荆芥羌活 白芷.细辛 蔓荆子丹参 乳香 没药桃仁 苏木 泽兰 

用法:药量适当,水煎温服。功效:活血祛瘀,祛风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青紫肿痛者。 

定痛和血汤 、 《伤科补要》 【组成】 桃仁红花 乳香 没药 当归 川断秦 

艽 蒲黄灵脂 【用法l 原书未注明用量。水、酒各半,煎服(现代用法:药量适当,水煎服)。 【功 

效】活血定痛。- 【主治】 各部损伤,瘀血疼痛。症见肢体肿痛,固定不移,拒按,舌紫暗,脉 

弦涩。 【方解】瘀血肿痛,常因跌、打、碰、撞、压、砸等损伤所致。其特点是肿痛部位固定不 

移,刺痛拒按,舌紫暗,脉弦涩。故治当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法。方中当归和血养血;桃仁、 

红花祛瘀通经;乳香、没药祛瘀定痛;蒲黄、灵脂通利血脉;川断接骨续筋;秦艽祛风通络;加 

酒煎服,以增通行血脉之力。合而用之,共奏祛瘀止痛之功。 【应用】 (1)本方化瘀止痛之力较 

强,适用于损伤中期,筋骨初接,瘀血未尽而肢体疼痛较剧者。 (2)加减应用:或可加血竭、鹿 

筋、虎骨以增接骨续筋之力。 ‘ (3)近代应用:骨折、脱位、筋伤等损伤中期,瘀血肿痛之症。 

(4)区别应用;本方与和营止痛汤均有活血止痛之功,以治损伤中期,瘀血未尽之 疼痛症。但前 

者祛瘀止痛力强,适用于瘀积疼痛较剧者;后者和营行气力胜,适用于一切气滞血瘀肿痛者。 

【附方】 · (1)和伤活血汤(《伤科汇纂》) 山甲(炒,研末) 归尾红花苏木生地灵仙五加皮各6 g 川芎 

乳香 没药花粉各1.5 g 甘草l g 桃仁49粒(打碎) 血竭l g 大黄15 g 用法:水酒各l碗煎,临服加童便l 

杯,服后泻出瘀血为效,后服活血丹调理。若打扑气闭已死者,先用通关散吹鼻中,有嚏后服此 

药,自活。功效:活血散瘀,通经止痛。主治:损伤瘀血,腹胀内壅,青肿外痛,昏闷欲死,伤 

最重者服之。 (2)定痛和营汤(《林如高正骨经验》) 当归赤芍生地淮牛膝各9 g 川芎朱砂三七 枳壳 

大黄血竭苏木备6 g 红花 制乳香琥珀 甘草各3 g 砂仁4.5 g 用法:春季加泽泻6 g、续断9 g,酒水各 

半煎服;夏季加泽泻9 g、麦冬 9 g、天冬6 g,水煎服;秋季加冰糖9 g、黄芩6 g、五味子9 g,水酒 

各半煎服;冬季加补骨脂9 g、续断9 g、紫苏6 g,酒煎服。功效:活血祛瘀,和营定痛。主 

治:’ 新伤气滞血阻作痛者。 

 和营通气散 《伤科学》  I组成】 全当归 丹参 香附备90g 川芎 元胡 青 

皮 枳壳各30g 郁金 制半夏备60g木香 大茴香各l 5g 。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1.5 g,每日2次, 

开水送服。 【功效】行气活血,和营止痛。 【主治】 躯干内伤,气血阻滞。症见胸脘腰腹闷胀 

不舒,呼吸不利,或伤后肢体胀痛,痛无定处。 · ‘ 【方解】跌打损伤,无论何经,皆从肝治。 

盖肝调血,主疏达。跌扑之后,气滞血瘀,阻滞经脉,则胸腹胀痛。治当行气活血,和营止痛之 

法。方中当归、川芎、丹参、元胡活血和营,通络止痛;配以香附、枳壳、青皮、木香、郁金、 

茴香疏肝理气,消滞止痛;半夏降逆和中。诸药合用,气血并行,气通血和,则疼痛自除。 【应 

用】 (1)本方通气之中兼以和营, 适用于内伤气阻血滞而致胸脘腰腹胀闷不舒之症。 (2)加减应 

用 瘀血明显者,可加桃仁、红花;痛甚者加乳香、没药;有热者加柴胡、川楝子、山栀子。 . 

(3)区别应用 本方与定痛和血汤均有活血止痛之功,以治跌扑损伤,气滞血瘀之疼痛症。但前者 

擅长疏畅气机,后者善于攻逐瘀血;前者主治气滞为主之胀痛症,后者主治血瘀为主之刺痛症。 

【附方】 (1)安胎和营汤(《伤科学》) 当归 白芍各9 g 川芎1.5 g 白术6 g 砂仁3 g 用法:上药炼蜜为 

丸,每次1丸,日l~3次。功效:活血和营,调气止痛。主治;孕期跌打损伤,瘀血阻滞。 .(2) 

安胎和气饮(《伤科补要》) 当归 川芎 生地 白芍 白术 黄芩 砂仁用法:原书未注明用量。量适 

当,水煎服。功效:和气养血安胎。主治:孕妇受伤。 (3)活血和气散(《伤科汇纂》) 川芎9 g 青 

皮6 g 炙甘草白芍药滑石各3 g 丹皮1.5 g 桃仨7粒用法:水煎服∥功效:活血行气利水。主治:跌 

扑,瘀血入内,肢体肿痛者。 

 和血定痛丸 , 《伤科汇纂》 【组成l 百草霜 白芍药备一两(30 g) 赤小豆 

一两六钱(48 g) 川乌炮,三饯(9 g) 白蔹一两六钱(48 g) 白芨 当归各八钱(24 g) 南星炮.三钱(9 g) 牛 

膝焙,六饯(18 g) 骨碎补焙,八钱(24 g) 【用法】上各另为宋,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盐 

汤温服送下。孕妇不可服。 【功效】和血定痛,消肿解毒。 【主治】 跌扑坠堕,筋骨疼痛,或 

瘀血壅肿,或风寒凝滞经脉,肢体作痛。 【方解】 跌扑损伤,瘀血留滞,或壅于肌肉,或积于 

筋骨,或滞于血脉,气血不和,不通则痛;寒湿痰瘀互结,则痛且肿。治当和血消肿,散结止痛 

之法。方中当归,自芍、牛膝、骨碎补和血行血,强壮筋骨,用治瘀血;白芨、白蔹、赤小豆、 

百草霜散结消肿,解毒收敛,用治肿疡;炮川乌、炮南星温经散寒,燥湿除痰。诸药合用,可使 

经脉通,痰湿除,疮疡收,肿痛诸症自然而解。 【应用】 (1)本方用药较为复杂,有行有收,对 

营血、肌肉、筋骨瘀血及痰湿凝滞之肿壅疼痛,以及疮疡肿毒,溃而不敛者,均可应用。 (2)加 

减应用 疮疡后期,溃后疮口久不愈合者,可加生芪、自术以增益气生肌之功。 ’ (3)近代应用 本 

方既可用于跌扑损伤,也可治疗流注、鹤膝风。 (4)区别应用 本方与和营通气散均有活血止痛之 

功,可治跌扑损伤,气滞血瘀之疼痛。但前者功偏解毒散结,后者功偏行气活血;前者适用于损 

伤、痹痛,痈肿,后者适用于跌伤诸痛症。 【附方】 三棱和伤汤(《中医伤科学讲义》) 三棱 莪 

术 青皮 陈皮 自术 枳壳 当归自芍药党参 乳香 没药 甘草用法:药量适中,水煎服。功效:活血祛 

瘀,行气止痛。主治:胸胁损伤隐隐作痛者。 

八厘散 《医宗金鉴》 

【组成】 煅自然铜 乳香 没药 血竭各三钱(9 g) 红 花苏木 古铜钱 番木鳖油炸去毛,各 

一钱(3 g) 丁香五分(1.5 g) 麝香一分(o.3 g) 【用法】共研细末。 

每服0.2-0.3克,黄酒送服,每日服1—2次o 【功效】活血止痛,散瘀续骨。 . 【主治】骨折脱 

位,瘀滞肿痛。症见局部肿痛,固定不移,触压痛明显者。 【方解】 跌打损伤,筋骨折断,血 

离经脉, 

瘀积不散,血脉不通,则肿痛,治当活血祛瘀为先,因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故 

以红花、苏木、乳香,没药,血竭活血祛瘀;更加麝香、丁香、番木鳖行气通络,消肿止痛,、 

以增祛瘀生新之功;为增强散瘀止痛,接骨续筋之效,故配以自然铜、古铜钱以奏其功。 【应 

用】 (1)本方功专散瘀接骨。主治一切跌打损伤、.骨折、筋伤、脱位早中期瘀血肿痛者。 (2)加 

减应用 

为增强接骨续筋,可加士鳖虫、骨碎补、川断等。 【附方】 (1)七厘散(《良方集腋》) 血竭30 g 

麝香 冰片朱砂各0.36 g 乳香没药红花各4.5 g 儿茶7.2 g 用法:共研极细末,每服0.2 g,日服l一 

2次, 

米酒调服或酒调敷患处。功效:活血散瘀,止血定痛。主治:跌打损伤,瘀滞作痛,或筋伤骨 

折,创伤出血等。亦治冠心病、中毒性心肌炎、肝炎胁痛等血瘀热郁者。 

(2)七厘散(《救伤秘旨》)地鳖虫(去头足)血竭硼砂各25 g莪术(醋炒)五加皮(酒炒) 菟丝子.木香五 

灵脂(酒炒) 广皮各15 g 生大黄 土狗各18 g 朱砂猴骨各12 g 巴豆霜 三棱 

青皮 肉桂各9 g 赤芍(酒炒) 乌药(炒) 枳壳 当归 (酒炒) 蒲黄(生熟各半)各6 g 麝香(炒)4.5 g 用法: 

共为细末,陈酒冲服,轻者0.2 g,重者0.4 g,最重者0.6 g,亦可加入十三味总方内 

。功效:活血逐瘀,行气通经。主治:瘀血攻心,不省人事,疼痛较甚者。 

 接骨丹 《洁古家珍》 【组成】 天南星 木鳖子各阳两(120 g) 没药 乳香各半两(15 g) 

官桂一两(30 g) 【用法】为细末,姜一斤(500克)去皮烂研取自然汁,入米醋少许,白面为糊同 

调,摊纸上,贴伤处。 【功效】 活血止痛,接骨续筋。 【主治】骨折、脱臼。 ,, 【方解】 本 

方所治病症,乃骨折、脱臼,即骨、关节损伤,血瘀肿胀与气滞疼痛均 较剧烈者。因此,骨折与 

脱臼初期的外治用药,宜在接骨续筋的同时,侧重于活血消肿 止痛。本方本于这一治法要求,以 

木鳖子开通经络,透达关节,消肿止痛;配以天南星 散血消肿;乳香、没药活血祛瘀,行气止 

痛;官桂宣利血脉·米醋化瘀血;簧汁解毒, 并破血。各药配伍,可使瘀祛骨接筋续,肿痛自 

除。. 【应用】 (1)本方功以接骨续筋止痛,适用于骨折、脱臼早期瘀血肿痛者,是治疗骨折脱 

位的通用方剂。 。! (2)加减应用 活络止痛,加独活、秦艽、白芷、木瓜。 ’ (3)近代应用 外伤性 

闭合性骨折,脱臼早期,扭挫伤肿痛以及病理性闭合性骨折的早期经手术复位后。 【附方】 (1) 

接骨丹(《证治准绳》) 生南星120 g 木鳖子90 g 紫荆皮芙蓉叶 独活白芷官桂松香枫香各30 g 小麦面 

60 g 乳香 没药各15 g 用法:上末,米醋、生姜汁备少许入酒合小麦面调匀,摊纸上夹缚。功效: 

接骨续筋,消‘肿止痛。主治:骨折、脱臼。 (2)接骨续筋药膏(《中医伤科学讲义》)自然铜 荆 

芥防风五加皮皂角 茜草 川断 羌活独活各90 g 乳香 没药 桂枝各60 g 白芨血竭硼砂 螃蟹末各120 g 骨 

碎补接骨木、红花赤芍活地鳖虫各60 g 用法:共为细末,饴糖、蜜糖或凡士林调敷。功效:接骨 

续筋,化瘀祛风。主治:一切骨折、骨碎及筋断,筋裂等严重筋骨损伤之中期。 。 ‘ (3)外敷接 

骨散(《刘寿山正骨经验》)骨碎补血竭’硼砂 当归制乳香 制没药 土虫 续断 大黄 自然铜(醋淬7次) 

各等分 用法:共为细末,酒调,或用蜂蜜、麻油、凡士林等调敷伤处。功效:接骨止痛。主治: 

骨折。 (4)接骨散(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方) 当归 白芷续断川乌草乌 乳香木鳖三七虎骨苏木脆蛇 

海马木瓜青皮五加皮 台鸟 甲珠伸筋草血竭 自然铜雄黄小茴香柴胡 羌活泽兰 生大黄桂尖 杜仲。云 

苓桃仁木通甘草麝香鸡血藤用法:原书未注明用量,可酌情调配。共为末,外用。加水或酒调成 

糊状,外敷。功效:接骨续筋。主治:新伤骨折,寒凝经脉,筋骨冷痛(《中医骨伤科学》)。 

接骨紫金丹 接骨药 、 ‘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鹗骨古铜钱等分 , - 【用 

法l鹗骨烧灰存性,古铜钱煅醋淬七次,共为细末,+每服一钱(3 g),以酒调下,每日一至三次。 

不可过多。病在下空心服,病在上食后服。 【功效】接骨续筋。 【主治】 跌打损伤,骨折,脱 

位。 【方解】 跌打损伤,断筋折骨,瘀血留滞,闭阻经脉,则局部肿痛。治当活血祛瘀,续筋 

接骨之法。方中鹗骨(为鱼鸟的骨)补骨续筋;古铜钱散瘀止痛,以助接骨续筋之力;酒为引,温 

通血脉,助以行血。 【应用】 (1)本方组合简单,功专补骨续筋。用治筋骨折断者,原书 

云:“此方极验”。 (2)加减应用 对开放性骨折脱位者,经手术处理后,伤口未愈的,可配以清 

心药;对病理性骨折者,可配以本方治疗。 (3)近代应用 各种类型的闭合性骨折、关节脱位,经 

复位后,用本方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4)区别应用:本方与接骨丹均有接骨续筋之功。但前者药 

简力专,功专接骨续筋;后者药众效宏,功用不仅接骨续筋,更有祛瘀生新之能。 【附方】 

‘ (1)续骨活血汤(《中医伤科学讲义》)红花 地鳖虫 乳香 没药各6 g 赤芍白芍 煅自然铜 落得 

打各10 g 续断骨碎补 当归尾各12 g 生地黄15 g 用法:水煎服。功效:祛瘀止血,活血接骨。主 

治:骨折及软组织损伤。 (2)跌打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当归 土鳖虫 川芎 血竭 没药各 

30 g 麻黄 自然铜 乳香各60 g 用法:共为细末,蜜为丸,每丸3克,每服1—2丸,日 1一2次。功 

效:活血破瘀,接骨续筋。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恤攻心等症。 

补损续筋丸 五骨散 《太平圣惠方》 , 【组成l 虎项骨 野猫项骨黄犬项骨 猕猴项骨鲜 

鱼骨各2份 天雄 肉苁蓉 各1份 酒适量 醋适量 ’ 【用法】 用酒醋把各骨浸一宿,苒炙令黄色。诸 

药共为细末,内服每次5~1 o克,每日1—3次,用温酒送下。亦可用药散调成膏外敷。 √ {功效】 

接骨续断,通络散寒,祛风止痛。 【主治】 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症见疼痛不止。 【方解】 原 

方书云:“治落马坠车,腕折骨碎,筋伤压损,疼痛不止,五骨散方”。跌打损伤,筋断骨折, 

血脉破裂,瘀血阻滞,经脉不通,则疼痛不止。治当通络止痛,接骨续筋之法。方中猴骨、虎 

骨、猫骨、鱼骨、犬骨补骨接骨,续筋活络,祛风止痛;更加肉苁蓉补益肾精,以壮筋骨;制天 

雄祛除寒湿,以解痹痛;酒善行血,醋能柔筋。诸药合用,可接筋骨,通经络.止痹痛。 【应 

用】 (1)本方体现以骨补骨之意。用治跌扑骨折、痹痛诸症,对体弱骨折愈合缓慢者亦可应 

用。 . (2)加减应用 欲增化瘀止痛之功,可加入乳香、没药、苏木;欲增接骨续筋之力,可加入 

自然铜、地鳖虫、补骨脂。 (3)近代应用 各种外伤性骨折及病理性骨折的中、后期,骨折愈合后 

肢节屈伸不利、痠软疼痛,风湿痹痛,历节风痛,肩凝,四肢拘挛,关节不利等病症均可应用o 

(4)区别应用 本方与自然铜散均有接骨续筋,祛风止痛之功,可治跌扑损伤,骨折筋断之症。但 

前者“以骨补骨”突出,适用于中、后期;后者祛瘀止痛明显,适用于早.中期。 【附方】 八 

骨散(《普济方》)虎骨 龙骨 牛骨鸡骨兔骨 狗骨猪骨羊骨枫香脂 自然铜各等份用法:上药为末, 

混和为散,每服5一10克,日1—3次,用清酒或开水送服。外用时,把散调成膏敷患处。功效: 

接骨续筋,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骨折中、后期;对陈旧性创面及溃疡可外敷。 

 舒筋活血汤 , 《伤科补要》 【组成】 羌活 荆芥 红花 枳壳备(6 g) 防风独 

活牛膝五加皮杜仲各(9 g) 当归续断各(9 g) 青皮(5 g) 【用法】原方未注明用量。水煎服。 【功效l 

舒筋活络,祛湿止痛。 【主治】 跌打损伤,经络滞痛。症见肌体疼痛,痛无定处,或肿痛固 

定,或骨折脱位后期,筋肉挛急作痛,舌淡脉濡者。 【方解】跌打损伤,筋肉肿痛,或骨折后期 

筋肉挛急作痛,凡此皆由伤盾经脉湿滞j 气血闭阻,风湿不得发散所致。治当舒筋活络,祛风胜 

湿之法。方中红花、当归、年膝, 杜仲、.续断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瘀积成风,痹阻经络,故 

配以独活、羌活、防风、五加皮、荆芥祛风胜湿,通络止痛;更加枳壳、青皮行气化湿。诸药含 

用,可使经络通,风湿除,筋肉疼痛自解。 【应用】 (1)本方行补兼施,用治跌伤后,风湿瘀阻 

经脉而致筋肉挛急疼痛者。原方书云: “本方为脱位伤筋调理之剂。” (2)加减应用 痛甚者可加 

乳香,没药;湿盛者可加薏仁、防己、白术。 (3)近代应用 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骨折后期,风 

湿性关节炎以及肝肾不足,外感风湿肢节疼痛者。 【附方】 (1)活血舒筋汤(《中医伤科学讲 

义》) 归尾赤芍姜黄伸筋草松节海桐皮落得打路路通羌独活.防风续断甘草上肢加川芎、桂枝; 

下肢加牛膝、木香;痛甚加乳香、没药。用法:药量适当,水煎服。功效:活血祛瘀,舒筋活 

络。主治:伤筋,关节肿痛;活动功能障碍者。 . (2)舒筋汤(《外伤科学》) 当归 自芍 羌活 防风 

续断各10 g 姜黄松节 甘草各6 g 宽筋藤15 g 海桐皮12 g 用法:水煎服,孕妇忌用。功效:祛风舒筋 

活络。主治:骨折及关节脱位后期,或软组织病变所致的筋络挛痛。 (3)舒筋汤(南京中医学院经 

验方) 当归12 g 陈皮羌活骨碎补五加皮木瓜各9 g 伸筋草桑寄生各15 g 用法:水煎服。孕妇忌用。 

功效:祛风舒筋活络。主治;骨折及关节脱位后期,或软组织病变所致的筋络挛痛(《中医骨伤 

科学》)。 (4)舒筋丸(又称舒筋壮力丸《刘寿山正骨经验》) 麻黄制马前子各1份制乳番制没药血 

竭,红花 自然铜羌活独活防风钻地风杜仲木瓜桂枝怀牛膝 贝母生甘草各1份 蜂蜜适量用法:共为 

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5克,每服1丸,日服1—3次。功效:散寒祛风,.舒筋活络。主治:各 

种筋伤患冷痹痛者。 

小金丹 《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 白胶香草鸟头五灵脂地龙木鳖各一两五钱 

(45 g)乳香没药 当归各七钱五分(22.5 g) 麝香三钱(9 g) 墨炭一钱二分(3.6 g) 【用法】上药各研细 

末,用糯米粉一两二钱,同上糊厚,千槌打融为丸,如芡实大,每料约二百五十粒,临用陈酒送 

下一丸,醉盖取汗。如流注将溃及溃久者,以十丸均作五日服完,以杜流走不定,可绝增入者。 

如小儿不能服煎剂,以一丸研碎,酒调服之。但丸内有五灵脂与人参相反,不可与参剂同口服 

(现代用法:以上十味,除麝香外,其余木鳖子等九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研细,与上粉末配 

研,过筛。每100 g粉末加淀粉25 g,混匀。另用淀粉5 g制稀糊泛丸,阴干或低温干燥即得。根据 

《中国药典》 (1977年版)木鳖子制法是“去亮,去油”。每服2—5丸,1 日 2次,小儿酌减)。 

【功效】祛瘀通络,散结化痰。 【主治】 跌打损伤,痰瘀阻络。症见筋肉肿痛,硬结成块,或 

无名肿毒,皮色不变,肿硬作痛,舌苔白腻,脉象迟缓者。 - 【方解】 跌打损伤,气滞血瘀,寒 

湿痰凝,阻滞经络,脉道不利,则筋肉肿痛;或 痰湿风寒与瘀血相结,凝滞经脉,气血不畅,则 

漫肿硬实作痛等。治当活血祛瘀,通络 散结之法。方中乳香、.没药、灵脂活血祛瘀,以治瘀 

血;配以麝香、当归、地龙活血通 络,以治气结;草乌、马钱子祛风寒湿,以治痰结;白胶香、 

墨炭活血消肿,以治痈结; 陈酒活血通络,糯米和中。诸药合用,可使经络疏通,痰瘀消散。 

【应用】 (1)本方虽以活血散结为主要功效,但其作用较为广泛,既可治疗跌打损伤(伤筋), 又 

能祛除寒痰凝瘀,治疗一切阴寒性(血瘀结毒)外科痈疽诸癍. 。(2)近代用法 用于治疗跌打损 

伤,手术后血肿肌化硬块、流痰、瘰疬、痰核、乳 岩,横痃、附骨疽以及各种痞块硬结疼痛等 

症,且机体健实者。. (3)区别应用 本方与舒筋活血汤均有舒筋活络、祛瘀止痛之功,用治跌打 

损伤, 瘀滞作痛之症。然前者功偏祛除筋骨中寒痰凝瘀,以治外科杂症为主;后者功偏祛除经 

络中风湿痹阻,以治筋肉疼痛症为主。 (4)应用注意本方药力较猛,故对体虚者应慎用,或与补 

益剂交替使用。孕妇忌 服。 ’ 【附方】 . (1)腰伤一方(《外伤科学》) 当归 赤芍 续断各12 g 秦 

艽15 g 木通玄胡 枳壳 厚朴各10 g 桑枝30 g 木香5 g 用法:水煎服。功效: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腰部损伤初期,积瘀肿痛,或兼小便不利者。 (2)腰伤二方(《外伤科学》) 钩藤续断杜仲 

熟地黄 当归 独活各12 g 牛膝威灵仙各10 g 白芍 甘草各5 g 桑寄生30 g 用法:水煎服。药渣可再煎 

水 熏洗,温热敷腰部,敷定后,作适应的自主腰部练功活动。功效:补养肝肾,舒筋活络。 主 

治:腰部损伤中、后期,腰部瘦痛者。 (3)续筋丹(经验方) 土鳖虫 三七血竭各150 g 龙骨50g 用 

法:药量适 当,水煎服。功效:活血续筋。主治:凝、挫、扭、闪筋断者,瘀肿消退后(《中医 

骨伤 科学》)。 ‘ . 

 地龙散 《证治准绳》 ’ .【组成】地龙 官桂 苏木各九分(3 g) 麻黄七分(2 g) 黄柏 

当归尾甘草各一钱 半(4.5 g) 桃仁九个 ’【用法】‘水煎,食前服。 ,. 【功效】活血祛瘀, 

通经活络。 【主治】 跌打损伤,瘀积腰痛。症见腰脊疼痛,或有鼻塞不通等症。 【方解】 跌打 

损伤,腰脊骨折,或腰背扭挫伤,瘀血留于太阳,经脉瘀滞作痛。治 当活血祛瘀,通经活络之 

法。方中地龙通经活络,利水消肿;桃仁、苏木、当归助地龙 祛瘀止痛,通经活络;腰为肾之 

府,瘀留太阳经,故以麻黄温行通络,引药入病所;肉 桂八肾,振奋阳气,温运血脉,以助祛 

瘀;妙在黄柏一味,苦寒之性与温热之品合方, 唯恐瘀血郁而发热,又合麻、桂之辛散,使不致 

走表,而能入里温通经脉;甘草调和诸 药。共奏活血通络之功。 【应用】 (1)本方功以温通血 

脉。专治跌打损伤,瘀留腰脊者。 ’ (2)加减应用:肾虚者加入杜仲,补骨脂、肉苁蓉;瘀痛甚 

者加入乳香,没药以增化瘀止痛之力。 (3)近代应用:腰背挫伤、脊椎骨折、腰脊劳损以及风湿 

痹阻等一切瘀血留于太阳经者均可应用。 (4)区别应用:本方与小金丹均有当归、地龙以祛瘀通 

络止痛,用治跌打损伤,瘀血滞留之筋肉疼痛症。但前者配入桃仁、苏木、麻黄、桂枝、黄柏、 

甘草,功偏温通太阳经之瘀血,后者配入乳香、没药、灵脂、木鳖、草乌、白胶香、麝香、墨 

炭,功偏祛除全身寒湿痰瘀之郁滞。故前者主治瘀留太阳经之腰脊疼痛症,后者主治寒痰凝瘀之 

骨疽流痰诸症。 【附方】 (1).地龙散(《证治准绳》) 地龙 山甲各15 g 朱砂6 g 用法:上药研末, 

研匀,每服3克,量儿大小加减,用紫草煎汤调下。功效:通络安神。主治:小儿风热隐疹,状 

如伤寒,耳尖及手足冷。 . (2)地龙散(《兰室秘藏》) 当归尾0.3 g 肉桂地龙各1.2 g 麻黄1.5 g 苏 

木1.8 g 独活黄柏甘草各3 g 羌活6 g 桃仁6个用法:共为粗末,每服7.5 克,水煎,食远服。功 

效:活血通络,祛除风湿。主治:腰脊痛或扑打损伤,从高坠下,瘀血积于太阳经中,或胫腨臂 

股中痛不可忍,鼻塞不通者。 (3)壮骨强筋汤(《林如高正骨经验》)、熟地129 淮牛膝.当归 续断 

补骨脂骨碎补煅自然铜各9 g 川芎桃仁各6 g 功效:舒筋活络,补肾壮骨。主治:筋伤、骨折中后 

期筋骨痿软,愈合较缓者。 (4)壮筋丸(李国衡《伤科验方》) 制川乌 地龙制草乌 生甘草 海桐皮各 

1 份煅虎骨三七鹿筋(士煨) 木瓜秦艽各2份羌活 乳香钩藤没药麻黄 川牛膝各3份 川断炭 白芍 当归 

陈皮独活各4份 马前子(去毛去毒) 0.4份用法:制成蜜丸;每丸重2克,早晚各服1丸,空腹服 

之,开水化服。儿童减半。孕妇忌服。功效:舒筋活络,和气血,壮筋骨,散风寒,止疼痛。主 

治:一切损伤之后,筋骨疼痛,或受寒冷,手足麻木,关节疫痛无力者。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组成】 生黄芪四两(120 g) 当归尾二钱(6 g) 

赤芍药一钱半(4.5 g) 地龙川芎桃伍红花各一钱(3 g) 【用法】水煎服。 、【功效】 补气活血通 

络。 . 【主治】 中风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软,小 

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或头痛以及颅脑、脊柱督脉受伤而致的瘫痪。 【方解l正气亏 

虚,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养,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气虚血滞, 舌体失养,则语言謇涩,口 

角流涎;气虚不固,则小便频数,遗尿不禁,大便失禁;气虚不运,则大便不通;或跌打损伤, 

瘀血阻滞经脉,则头痛、肢痛或瘫痪等。对此治当活血祛瘀,补气通络之法。方中重用黄芪(用 

量为诸药之和的五倍多),一则大补元气,其力专性走,周行全身,可旺气行血,祛瘀通绦,而 

超瘙废;二则与诸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地龙)相配,既推动血行,又可祛瘀而不 

伤正。如此配伍,可使阳气复.瘀血消,诸废消除。 【应用】 (1)本方功专补气化瘀通络。为主 

治气虚瘀阻经脉,中风后遗症的代表方荆。亦可治疗跌打损伤,瘀阻经脉所致瘫痪。 ’ (2)加减 

应用瘀阻甚者加入丹参、没药;通经活络可加姜黄、鸡血藤;气虚不甚者可减黄苠用量。 ’ (3) 

近代用法用于治疗脑震荡后瘫痪或肌体麻木,脑血管意外,脑缺氧,脑动脉硬化,坐骨神经痛, 

神经衰弱,小儿麻痹症,冠心病,特发性水肿等。’ (4>区别应用 本方与地龙散均有地龙、当 

归、桃仁活血通络之功,以治跌打损伤经脉作痛之症。但前方配以黄芪、红花、川芎、赤芍,功 

偏补气祛瘀,以治气虚瘀阻的中风后遗症;后方配以苏木、麻黄、肉桂、,黄柏、甘草,功偏温 

行血脉,以治跌扑损伤瘀留腰脊的作痛等症。 .【附方】 。 、 (1)损伤药酒(《中医伤科学讲 

义》) 红花6 g 黄芩 乌药茯苓泰艽丹皮 松节泽泻 元胡各15 g 当归 构杞子各18 g 虎骨24 g 桃仁 阿胶各 

12 g 续断补骨脂‘枳壳桂枝香附各9 g 用法:浸酒,每日饮一小杯。功效:活血舒筋。主治:远年 

宿伤者。 . (2)柴胡细辛汤(《中医伤科学》)柴胡 细辛薄荷归尾地鳖虫 丹参制半夏川芎泽兰叶黄 

连用法:用量适当,水煎服。功效:祛瘀生新,调和升降。主治:脑震荡,头晕呕吐等。 (3)肢 

伤一方(《外伤科学》) 当归 赤芍生地黄各12 g 桃仁黄柏防风木通各10 g 红花 甘草各6 g 乳香5 g 用 

法:水煎服。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主要用于四肢骨折或软 

组织损伤初期。 (4)肢伤二方(《外伤科学》) 当归 赤芍续断灵仙 骨碎补 五加皮备12 g 生薏仁桑寄 

生各30 g 用法:水煎服。功效:祛瘀生新,舒筋活络。主治:跌打损伤,筋络挛痛·主要用于四肢 

损伤的中、后期。 (5)肢伤三方.(外伤科学》) 当归 白芍续断骨碎补灵仙木瓜花粉各 12 g 黄芪熟 

地黄各15 g 自然铜士鳖虫各10 g 用法:水煎服。功效:益气补血促进骨折愈合。主治:骨折后 

期。 

加味益气丸 《简明正骨》 【组成】 黄芪党参 山药各30 g 当归9 g 柴胡12 

g 陈皮升麻防风各3 g 黄芩15 g牛膝12 g 甘草6 g . I用法l 共为细末,水为丸。每服9克,日服3次。 I 

功效】益气生血,升阳健脾。 I主治I 骨折后期,气虚血滞。症见面色咣白,肢体虚肿,关节不 

利,或气虚外感,畏风怕冷,或有低热,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舌淡脉弱者。 【方解】 跌打 

损伤,或出血过多,或骨折筋断,或疮疡所伤,皆能导致气血虚损。气虚不足,病及中焦,化源 

匮乏,气化失司,筋脉失养,则面色咣白,肢体浮肿,关节不利,舌淡脉弱;或气虚血少,疮疡 

溃后,则久不愈合,或气虚阳浮,则发热口渴。治当益气健脾之法,脾健则气血生化有源。方中 

重用黄芪、党参大补脾肺之气,以促气血生化之源;配以当归益气生血;助之山药、陈皮以促生 

养之机;脾升贝iJ健,故以升麻、柴胡、防风升清;伍以牛膝降浊气,通经络,壮腰膝;佐黄芩 

以泄热;甘草和调诸药,以奏其功。 【应用】 1 (1)本方为补中益气汤之变法。有补气升阳之 

功,可作用于中焦,通过脾胃的运化,以达生化气血之目的。对跌损后期,脾运欠佳,气血不足 

者,均可应用. (2)加减应用 加入白术、黄精健脾益气; 配入骨碎补、续断、土鳖益筋强骨; 

水湿较盛者可加入茯苓、厚朴、苡仁;阳虚者配以附子、肉桂。   (3)近代应用 各种损伤后期, 

疮疡溃后久不愈合,伤后气虚发热,以及内伤气虚下陷诸症均可应用。 【附方l (1)黄芪益气汤 

(《医宗金鉴》) 人参 黄芪 白术甘草 当归 陈皮升麻柴胡 红花 黄柏 用法:药量适中,水煎服。秋 

季加五味子,夏季加黄芩,冬季加桂枝皮。功效:益气养血,驱风止痒。主治:气虚肌肤麻木 

症。 (2)神效黄芪汤(《兰室秘藏》) 人参黄芪 白芍 陈皮 蔓荆子甘草用法:药量适中,水煎服。功 

效:益气通痹。主治:头、颈、胸背、上肢气虚麻木者。 (3)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 黄芪180 

g 白术60 g 防风60 g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服6—9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亦可水煎服,用量按 

原方比例酌减。功效: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卫阳不固。 

和营养卫汤. 《伤科补要》 《组成】人参黄芪 当归 白芍 自术云苓防风 

桂枝 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用法】原方未注明用量.药量可依不同病情而定(现代用法:水煎 

服)。 【功效】补气生血,和营养卫。 【主治】损伤后期,气血两虚。症见关节活动无力,肌肤 

麻痹,面色咣自,舌淡脉弱。 【方解】 损伤经早、中期治疗后,气血虚弱,筋肉失养,肌肤麻 

痹,关节不利者,治当益气养血,调养营卫之法。方中人参、黄芪大补一身之气;人参配白术、 

茯苓、陈皮、甘草(异功散)补脾气以生肌肉;黄芪既合当归(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以和营,又伍 

白术、防风(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以养卫;欲使营卫和调,必用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桂 

枝汤)与上药配伍,气血充.营卫和,则肌肉麻木、关节不利均可渐 愈。 . 【应用】 (1)本方功 

专养营和卫,以治损伤后期,营卫失养,肌肤麻木之症。实为黄苠桂枝五物汤之变法。亦可用于 

骨折中期配合接骨药服用。 (2)加减应用 壮筋续骨者,可加入杜仲、续断,牛膝;温通经络者, 

可加入千年健、伸筋草。 (3)近代应用 损伤后期筋骨恢复缓慢,内伤杂病,疮疡溃后以及一切内 

科杂病属于气血不足者均可用本方加减主之。 (4)区别应用 本方与加味益气丸均有健脾益气之 

功,可治损伤后期,气血两虚,关节不利诸症。但前者功偏养营和卫,以治气虚血少,肌肤失养 

之麻木症;后者功偏升阳壮筋,以治气虚阳陷,筋骨失养之虚浮症。, 。 【附方】 (1)圣愈汤 

(《正体类要》)熟地黄生地黄 人参 川芎各59 当归 黄芩各2.5g 用法:水煎服。功效:益气养营, 

泄热除烦。主治:创伤出血过多,或化脓性感染病灶溃后,脓血较多,以及躁热不安,或晡热作 

渴等。 (2)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人参1.6g麦冬1.6g五味子7粒用法:水煎服,或为散冲 

服,日1—4剂,或按病情需要酌情使用。现在亦有制成注射剂,供肌肉或静脉注射使用,在急救 

情况,亦可用来作心腔内注射。功效:益气敛汗,养阴生津。主治:热伤气津,或损伤后气血耗 

损,汗出气短,体倦肢凉,心悸脉虚者。 (3)独参汤(《景岳全书》)人参10-20g用法:水炖服。 

近年来亦有制成注射剂用的。功效:补气,摄血,圃脱。主治:失血后气血虚衰,虚烦作渴,气 

随血脱之危症。 

 人参养荣汤。 《和剂局方》 . 【组成】 白芍药一 两(30 g) 白术煨,一两 

(30 g) 甘草炙。一两(30 g) 熟地黄制,七钱半 (22g) 五味子七钱半(22 g) 茯苓七钱半(22 g) 远志炒, 

去心,半两(15 g) 当归一两(30 g) 陈皮一两(30 g) 黄芪--两(30 g)、桂心去粗皮.‘一两(30 g) 人参一 

两(30 g) ‘ 【用法】上药削散,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生姜三片, 枣子二枚,煎至七分,去 

滓温服。遗精便泄,加龙骨一两(30g),咳嗽加阿胶,甚妙(现代用法:药量适当,水煎服亦可)。 

【功效】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 【主治】 损伤后期,气血虚弱。症见筋肉萎缩,肢体乏力,关节 

不利,面色萎黄,心悸健忘,失眠盗汗,呼吸气短,动则气喘,咽干唇燥,或虚劳发热,或阴疽 

溃后,久不收敛者,舌淡苔白,脉缓而弱者。. , 【方解】 损伤后期,气血虚弱,筋骨失养, 

则肌肉萎缩,肢体乏力;_心主血,其华在面,心藏神,心失所养,则面黄心悸,失眠多梦;血 

虚阳浮,则发热;气血不足,则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等,皆由气血两虚所致。治当益气补血,养心 

安神之法。方中人参、黄芪、白术、云苓、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益气补血;五味子、远志 

养心安神;桂 心温通心阳,以助生化;陈皮理气消滞,合上药可使补而不滞;姜,枣调和中焦, 

与诸药合用,可使气血充养,肌肉温煦,筋骨强壮,则诸症可除。 【应用】’ 、 (1)本方气血双 

补,心脾肺并养。用治损伤后期,气血不足诸症,尤以心失所养,神志不安者更为合适;对于阴 

疽溃而不敛,内伤杂病等,属此病机者,皆可应用。 (2)加减应用 补肝肾,应加入龟胶、鹿胶、 

首乌以强筋骨;敛疮收口,可加白芨,鹿角霜。 (3)区别应用 本方与和营养卫汤均有益气补血之 

功,以治损伤后期,气血两虚之症。但前者功偏调养心脾,以治心脾失养之心悸症;后者功偏调 

养营卫,以治营卫失养之肢麻症。 ‘ 【附方】 . (1)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 党参 当归 黄芪 

各1Og 白术 茯苓熟地黄自芍各12 g 炙甘草5 g 肉桂0.6 g 川芎6 g 用法:水煎服。功效:气血双 

补。主治:损伤后期,气血虚弱,溃后脓水清稀,自汗,盗汗,萎黄消瘦,不思饮食,倦怠气短 

等症。 (2)四物止痛汤(经验方) 当归 川芎地黄 白芍 乳香 没药 用法:药量适中,水煎服。功效: 

补血行瘀。主治:各种损伤血虚瘀滞作痛(《中医骨伤科学》)。 (3)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 

方》) 川芎6 g 当归10 g 白芍12 g 熟地黄12 g 用法:水煎服,日l剂。功效:养血补血。主治:伤患 

后期血虚且滞之症。 (4)八珍汤(《正体类要》)党参10 g 白术10 g 茯苓10 g 炙甘草5 g 川芎6 g 当归 

10 g 熟地黄10 g 自芍10 g 生姜3片大枣2枚用法:清水煎服。日1剂。功效:补益气血。主治:损伤 

中后期气血俱虚,创面脓汁清稀,久不收敛者。 

十味参苏饮 《正体类要》. 【组成】 人参 紫苏 半夏 茯苓 陈皮桔梗前胡 

葛根 枳壳各一钱(3 g) 甘草五分(1.5 g) - ~ 【用法】 上药加生姜3片,水煎服。 、 【功效】益气 

降逆,祛痰止咳。 【主治】 肺伤气逆,血蕴上焦。症见发热气促,咳血衄血,痰嗽不止,咯痰 

稀自,舌淡苔白腻,脉浮弦者。 ‘ , 【方解】 肺主气而肃降,今肺经损伤,血蕴于肺,气逆于 

上,则咳嗽气促,痰嗽不止,咯痰稀白;气逆络伤,则咳血衄血;血蕴于内,则发热;气虚外 

感,内有痰饮,则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多痰,胸膈满闷,苔白脉浮等。均为气虚血郁痰滞 

所致,治当益气降逆,行气祛痰之法。方中人参益气扶正以祛邪;紫苏合葛根既可疏表,又能调 

里;气逆血蕴,故以半夏、茯苓、陈皮、甘草降气祛痰,气降则血亦降;更加枳壳,前胡、桔梗 

以助宣肺降气,化痰止咳之功。 【应用】 (1)本方功、以益气降逆祛痰,适用于肺伤气逆,血蕴 

上焦,咳血衄血,或痰嗽不止 者o (2)加减应用 由于本方药性较为平和,故对外感内伤,气虚痍 

咳诸症均可加减应 用。若加花蕊石、菜菔子可增降气止血之功;若加黄芩。栀子可治肺热痰 

咳: (3)区别应用 本方与加昧益气丸均有益气扶正之功,可治损伤气虚诸症。但前者 配以半夏、 

前胡等降气祛痰之品,功偏理气化痰,以治肺伤气逆,血蕴上焦之气促咳血 症;后者配以升麻、 

柴胡等升阳之品,功偏补气生血,以治损伤后期,气虚血滞之肢肿 倦怠症。 , 【附方】 (1)二味 

参苏饮(《正体类要》)人参30g苏木6og用法:水煎服(现代用法:药 量适当,水煎服)。功效:活 

血补气。主治:出血过多,瘀血入肺,面黑喘促。 (2)益气摄血汤(经验方)黄芪生地三七用法:药 

量适中,水煎服。功效: 补气摄血止血。主治:气虚血脱(《中医骨伤科学》)。 。 (3)当归补血 

汤(《内外伤辨惑论》)黄苠15-30 g 当归3-6 g 用法:水煎服。功 效:补气生血。主治:跌打损 

伤,金疮,杖疮与久伤后气血损伤,肌热,渴饮,面赤目 红,昼夜不息,或劳倦内伤,以及大出 

血后,脉大而虚,重按全无者。 

生血补髓汤 , 《伤科补要》 【组成】 生地12 g 芍药9 g.川芎6 g 当归99 

红花5 g 黄芪9 g 杜仲9 g 续断 9 g 牛膝9 g五加皮9 g 。 .(用法】原方未注明用量(现代用法:水煎 

服,日1剂)。 【功效】益气补血,补髓壮骨。 【主治】损伤巾后期,气血两虚。,症见骨折修复 

缓慢,筋骨软弱,肌肉萎缩,关节 不利,行动无力,患处作痛,腰膝痰软,形体消瘦,舌淡脉弱 

者。 I方解】 扭挫伤筋及脱位骨折,经早期治疗,瘀去骨接,已近愈合,但筋骨未坚, 气血巳 

虚,故腰膝痠软,关节不利,肌肉萎缩。治当补肝肾以强筋骨,养气血以壮肌肉。 方中黄芪、当 

归、芍药、生地、川芎补气养血;续断、杜仲、牛膝、五加皮强筋壮骨; 红花合川芎、五加皮、 

当归:牛膝活血祛瘀,以促筋骨愈合。 【应用】 (1)本方有补气血、强筋骨之功,用治跌打损伤 

中后期气血两虚,肝肾不足者。朦 书云:“治上骱后补虚之剂”(注:骱,骨节与骨节衔接的地 

方)。 .(2)加减应用 欲增生血补髓之力,生地改为熟地,并加入鹿角胶、枸杞。 (3) 近代应用 

扭挫伤筋、骨折,脱位复位后中,后期,气血不足,肝肾虚弱者。 【附方】 (1)壮骨丸(经验. 

方)当归 熟地 党参 生姜 红花破故纸刘寄奴各100 g 赤芍 杜仲木瓜川芎各50 g 川断五加皮各75 g 黄芪 

150 g 用法:蜜丸,每丸 重6克,早晚各服1丸,自水送服。功效:补气生血,壮骨养筋,通经活 

络。主治:骨 伤及软组织损伤(《中医骨伤科学》)。 ,、 (2)理气补血汤(《林如高正骨经验》) 

制首乌 当归 白芍 黄芪 太子参骨 碎补各9 g 川芎川断各6 g 炙甘草3 g 用法:水煎服。功效:气血双 

补,壮骨舒筋。主治:损伤后期,气血两虚,肝肾不足,关节不利。 (3)当归鸡血藤汤(经验方)当 

归15 g 熟地1 5 g 桂圆肉6 g 白芍9 g 丹参9 g 鸡血藤15 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功效:益气补血。主 

治:用于骨伤患者后期气血虚弱者,或肿瘤经放疗或化疗,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者(《中医骨 

伤科学》)。 

 养血止痛丸 《简明正骨》. 、 【组成】 生白芍丹参各2l g 鸡血藤30 g 秦 

艽香附各12 g 桂枝乌药各9 g生地1 8 g灵脂24 g牛膝15 g甘草6 g 【用法】共为细末,水丸,每日2 

次,每服6克,开水送下。 【功效】 养血舒筋,行气活血。 【主治】 损伤后期,血虚瘀滞。症 

见患肢肌肉消瘦发硬,活动不利。 【方解】 损伤后期,血虚瘀滞,筋脉欠利,肌肉失养,关节 

活动不灵,治当养血舒筋,行气活血之法。方中丹参、白芍、生地、鸡血藤养血活血;血瘀则气 

滞,故以香附.乌药行气消滞;更加秦艽、桂枝、牛膝、灵脂舒筋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合而成 

方,可使血虚得养,瘀滞以行,则损伤诸痛可除。 【应用l (1)本方养血于舒筋活络之中,适用于 

损伤后期,血虚兼瘀,关节作痛者。 (2)加减应用 益气加黄芪、党参;养血加当归;行血加川 

芎;祛瘀加乳香、没药。 (3>区别应用 本方与生血补髓汤均有养血活络之功,以治损伤后期,血 

虚瘀滞之症。但前者功偏行气活络,以治经络气滞血瘀较重者;后者功偏补血强筋,以治肝肾气 

虚血弱较重者。 【附方】 (1)益气养营汤(《伤科汇纂》)人参 黄芪川芎当归 熟地 白芍香附 贝母 

陈皮各3 g 白术6 g 甘草桔梗各1.5 g 用法:生姜为引,水煎服。口干加五加皮、麦冬;寒热往来加 

青皮。功效:养血补气。主治:伤后气血两虚者。 (2)补心丹(《摄生秘剖》)人参元参丹参茯苓五 

味子远志桔梗 当归天冬 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朱砂用法:药量适中,蜜制为丸,每日 l丸。功 

效:滋阴补血,养心安神。主治:伤后阴亏血少,心悸失眠者。 

先天大造丸 ‘ 《外科正宗》 【组成】 人参 土炒白术 当归身 白茯苓菟丝 

子 枸杞 黄精 牛膝各二两 (6o g) 补骨脂炒 骨碎补去毛微炒 巴戟肉 远志去心,各一两(30 g) 木香 青 

盐各五钱 (15 g)丁香三钱 (9g) 以上各药共为末熟地酒煮 仙茅 何首乌去皮,与黑豆同煮后去豆 胶枣 

肉肉苁蓉去鳞,酒浸,备二两(80 g) 紫河车一具,用白酒煮熟烂,以上各药分别捣成膏状 白蜂蜜 

遣量 【用法】 混合,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 5-20丸,日服3次,空腹时温酒或开水送下。 

【功效l补气血,壮筋骨。 【主治】 痈疽溃后,血虚不敛。症见初起皮色不变,漫肿无头,筋骨 

疼痛,积久成痈,溃后脓水清稀;久而不愈,渐成漏症,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细而沉 

者。 ,【方解】 本方所治痈疽,多由风寒湿毒袭于经络,或体虚外寒入侵,气血凝结,蕴于筋 

骨肌肉;初起漫肿无头,筋骨疼痛,渐成肿毒;或气血耗伤,溃后脓水清稀,疮口不合,甚则遂 

成漏症。治当补益气血,强壮筋骨之法。方中人参、白术、茯苓、当归、枸杞、熟地、枣肉补益 

气血,生肌长肉;骨碎补、补骨脂、巴戟天、菟丝子、仙茅、牛膝、何首乌,紫河车、肉苁蓉、 

黄精滋补肝肾,强筋健骨;木香、丁香理气消滞;远志安神祛痰;青盐消宿物。诸药合用为滋补 

肝肾,强筋壮骨之重剂。 【应用】 一(1)本方功专补肝肾、养气血。用治阴疽日久,气血两虚, 

肝肾亏损,脓水清稀,久而不愈者。亦可用于损伤后期、内伤虚损,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者。 

(2)近代应用 骨结核溃后,脓稀难敛,形体消瘦,以及“一切气血虚赢,劳伤内损,男妇久无嗣 

息”者(《外科正宗》)。 . 【附方】 _ (1)补益消癌汤(经验方) 黄芪30 g 人参9 g 当归 桂圆肉 杜仲 

各15 g  银花 陈皮、地榆贯众公英大蓟小蓟各9g三七粉3 g。用法:水煎服。功效: 益气补血,凉 

血止血。主治:恶性骨肿瘤晚期,气血两虚者(《中医伤科学》) (2)炙甘草汤(《伤寒论》)炙甘草 

12 g 人参6 g 干地黄30 g 桂枝10 g。阿胶 6 g 麦冬10 g 麻仁20 g.生姜l0g 大枣10枚用法:水煎服。功 

效: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主治:用于损伤后气虚血少,心悸心慌,虚烦失眠,脉结代或虚数。 

 托里透脓汤. 《医宗金鉴》 【组成】 人参 白术土炒 穿山甲炒研 白芷各 

一钱(3 g) 升麻甘草节各五分(1.5g) 当归二钱(6 g) 生黄芪三钱(9g) 皂角刺一钱半(4.5 g) 青皮炒,五 

分(1.5g) ‘ 【用法】 水三盅,煎一盅。痫在上部,先饮煮酒一盅,后热服此药;病在下部,先 

服药后饮酒;疮在中部,药内兑酒半钟,热服’(现代用法:药量按病情而定,水煎服,服时加 

适量米酒)。 【功效】 补益气血,托里透脓。 【主治】 痈疽已成,气血两虚。症见痈疽将溃之 

时,紫陷无脓,根脚散大者。 【方解】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透脑疽由太阳膀胱经 

湿火而成。红肿高起,焮热疼痛,脓色如苍蜡者,属气血俱实,而易治;若紫陷无脓,根脚散大 

者,属气血两虚,逆而难治。将溃服托里透脓汤,已溃服托里排脓汤。”今湿火内郁,脓血已 

成,气血两虚,无力托毒外出。治当补气血,才能托里毒;行瘀滞,才能溃疮口。方中黄芪.人 

参、白术、当归补益气血,托毒于上;山甲、皂刺、白芷通经活络,溃脓予外;升麻,甘草解毒 

于中;青皮行气消滞,助诸药以增托里透脓或托脓收口之力· 【应用】 (1)本方有补益气血、托毒 

排脓之功,可治痈疽脓成将溃,气血两虚者。 (2)加减应用 痰滞加白芥子、贝母;血虚更甚加熟 

地、鹿角胶。 (3)区别应用 本方与先天大造丸均有补益气血之功,用治痈疽气血两虚者。但前者 

功偏托里透脓,以治脓成未溃;后者功偏扶正收口,以治久溃不收。 【附方】 (1)托里排脓汤 

(《医宗金鉴》) 当归 白芍(酒炒)人参 自术(土炒)茯苓连翘(去心)银花浙贝母各3 g 生黄芪6 g 陈皮 

2.4 g 肉桂2 g 桔梗(胸之上)加 3 g 牛膝(下部)加2.4 g 白芷(顶之上)加l.5 g甘草1.2 g 用法:姜1 

片,水 3盅,食运温服。功效:益气补血,托里排脓。主治:痈疽脓已溃i气血不足者。 (2)托里 

消毒散(《医宗金鉴》)皂角刺甘草桔梗自芷各1.5 g 银花川芎黄芪 当归 白芍 白术人参茯苓各3g 用 

法: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功效:益气补血,托里消毒。主治:痈疽已成,内溃迟滞者。因 

气血不足,不能助其腐化也。服此药托之,令其速溃,则腐肉易脱,而新肉自生。 ‘ (3)神功内 

托散(《医宗金鉴》) 人参4.5 g 制附子川芎黄芪炒白芍 陈皮茯苓各3 g 当归6 g 土炒白术4.5 g 木 

香(研) 炙甘草各1.5 g 穿山甲炒,2.5 g 用法:煨姜3片,大枣2枚,水2杯煎,空腹服。功效:补 

气养血,行气托里。主治:痈疽、脑顶诸发等疮,日久不肿不高,不能腐溃,脉细身凉。 (4)代 

刀散(《外科证治全生集》) 生黄芪皂角刺 乳香 粉草用法:药量适当,共为细末,每服9克,陈 

酒送下。功效:益气托毒溃脓。主治:痈疡,内已成脓,,不易外溃。 

 健脾养胃汤 《伤科补要》 , 、 【组成】 人参 黄芪 自术 茯苓 山药 陈皮 

当归 白芍 泽泻 小茴 【用法】 原书未注明用量(现代用法:药量依病情酌定,水煎服)。 ’ 、。 

一 【功效】益气健脾,养血和肝。 ’ . 【主治】 损伤后期,肝脾两虚。症见食少腹泻,胸胁作 

痛,四肢倦怠,食后饱胀,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缓而弱。 【方解】 损伤后期,脾胃虚弱, 

运化失司,湿盛气滞,肝失所养,则见食少腹泻,胁痛不舒,四肢乏力等症。治当健脾和肝,益 

气养血之法。方中人参。黄芪、白术、淮山药健脾益气;当归、白芍和肝养血,与参、芪合用, 

则体现肝脾并调法;脾虚则湿盛气滞,故以茯苓、泽泻、陈皮、小茴香行气渗湿,使气行湿化, 

湿化则脾健,脾健则肝 亦得养。 ’ ’ 【应用】 (1)本方名日“健脾养胃”,实以补脾气为主,兼 

养肝血之不足。用治伤后脾虚肝郁湿盛之症。亦为逍遥散法之活用。 (2)加减应用 若气滞湿盛 

者,可加厚朴,慧仁;食少加内金,莱菔子;芳香化湿可加砂仁、藿香。 (3)区别应用 本方与和 

营养卫汤都有人参、黄芪、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陈皮等药,均具益气养血之功,以治伤后 

气血两虚之证。但后方配入桂枝、防风、生姜,大枣、甘草以增调养营卫之力,用治伤后气血不 

足,营卫失养,肌肤麻木之症;后方配入泽泻,淮山药、小茴香以增理气化湿之效,用治伤后气 

血不足,湿盛气滞,肿胀胁痛之症。 .、 【附方】 (1)五汁饮(《温病条辨》) 麦冬汁 藕汁 梨汁荸 

荠汁鲜芦根汁(或西瓜汁、甘蔗汁)用法:随意量。功效:生津止渴。主治:损伤后期,血虚津 

亏,或热盛阴伤口渴者。 ‘ (2)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党参10 g 炙甘草6 g 茯苓12 g 白术12 g 用 

法:水煎服,日1剂。功效:补益中气,调养脾胃。主治:损伤后期,中气不足,睥胃虚弱,肌 

肉消瘦,溃疡日久不愈。 (3)香砂六君子汤(《正体类要》)人参 自术 茯苓 甘草 陈皮半夏香附砂仁 

用法:水煎服。功效:健脾养胃,益气和中。主治:用于损伤后期,元气虚弱,肿痛不减,或气 

虚湿滞中焦,脘腹胀痛。 

健脾除湿汤 《中医骨伤科学》 【组成】炒苍术炒自术’薏仁茯苓陈皮汉 

防己五加皮防风羌活独活甘草生姜大枣 【用法】上肢加嫩桂枝、升麻,下肢加木瓜.川牛膝。用 

量适当,水煎服。 【功效】 健脾除湿,祛风止痛。 【主治】 损伤后期,脾虚湿盛。症见肢体 

胀痛,四肢困重,脘腹作胀,纳谷不香,体倦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腻,脉濡或软。 ‘ 【方 

解】损伤后期,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加之居湿感寒,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则见肢体 

肿胀作痛,筋骨重痛,喜温畏冷,遇气候变化则关节疼痛加剧。治当健脾除湿,温行经络之法。 

方中苍术、自术健脾燥湿;茯苓、陈皮化湿益脾;薏仁,防己祛湿舒筋;独活、羌活、防风、五 

加皮祛风除湿;姜、枣、甘草调和营卫。诸药合用,可使风湿除,脾胃健,经络通,痹痛解。 

【应用】 (1)本方具祛除风湿力强、健脾益气力弱的特点。适用于损伤后期,风湿阻滞经脉之痹 

痛症。 、 ‘ (2)加减应用 气虚加党参、黄芪;瘀痛加乳香、没药;寒湿加川鸟、细辛。 (3)区别 

应用 本方与健脾养胃汤均有健脾益气之功,以治损伤后期,脾虚湿滞之症。但前者祛风湿、止痹 

痛之力强,用于风湿痹阻经络较甚者;后者健脾胃,益气血之力胜,用于脾虚血少湿滞较重者。 

I附方l 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黄芪15 g 党参12 g 白术12 g 陈皮3 g 炙甘草5 g 当归10 g 升麻5 g 柴 

胡5 g 用法:水煎服。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疮疡日-久,元气亏损,或损伤之后, 

气血耗损,中气不足诸症。 

人参健睥丸 《证治准绳》 【组成】 炒白术=两半(75 g) 木香 黄连酒炒 

甘草备七钱半(22 g) 茯苓二两(60 g) 人参一两半(45 g)炒神曲 陈皮 砂仁炒麦芽.山楂 山药 煨肉豆蔻 

备一两(30 g) 【用法】细末,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空腹陈米煎汤送下,日二次(现代 

用法:若作汤剂,药量酌减)。 【功效】 健脾益气,消食止泻。 【主治】损伤后期,脾虚食积。 

症见食少难消,脘腹痞满,大便溏薄,舌淡苔腻微黄,脉象虚弱。 【方解】伤后脾虚,运化无 

力,则食少难消;食滞于中,阻碍气机,则脘腹痞胀;脾虚湿盛,则大便溏薄;食积化热,则舌 

苔微黄。总之,伤后脾虚,更加食积,气滞化热。治当健脾益气,佐以理气消食之法。方中人 

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以复中焦运化之职;神曲、山楂、麦芽消食化滞,以除内停 

之积,主辅相配,消补兼施,补不碍邪,消不伤正;食积气滞,则以木香、砂仁、陈皮理气消 

滞;山药,肉蔻健脾止泻;少佐黄连,乃治积而化热之用。一则健脾益气以化滞,从本论治;一 

则消食导滞以除积,从标着手。标本兼顾,脾运以复,则食积能消。 【应用】 (1)本方功专健脾 

消积,用治伤后脾虚食积者,为消补之良剂。 (2)加减应用 伤后脾虚湿盛便溏者,可加入芡实、 

薏仁、莲子、扁豆以增健脾化湿之力;食积较轻者,可去山楂、神曲。 、 ’ (3)区别应用 本方与 

健脾养胃汤均有益气健脾之功,可治损伤后期,脾虚气弱,运化失职之症。但前者功偏消食止 

泻,用治脾虚食积之泄泻症;后者功偏益气养血,用治脾虚血少之胁痛症。 

 加味归脾汤 《证洽准绳》 【组成】 人参 黄芪炒 茯神各二钱(6 g) 白术炒 

远志 枣仁炒 龙眼肉 当归丹皮 山栀仁炒,备一钱(3 g) 炙甘草一钱(3 g) 木香四分(1.2 g)(一方无牡丹 

皮,有柴胡,一方无牡丹皮,山栀仁、龙眼肉,有菖蒲、肉桂、生姜.大枣.) . 【用法】清水 

煎服。. 【功效】补气血,养心脾,泄肝热。  【生治】伤后心脾亏损,症见健忘惊悸,胸腹 

不舒,食果少寐,盗汗虚热,体倦乏方,面色萎黄,舌淡脉弱;或脾不统血,便血,一崩漏,. 

月经量多,带下等症。 【方解】损伤后期,气血两伤,心脾俱亏,心不藏神;脾不主运,则心悸 

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面色萎黄;气虚失摄,则月经量多,崩中漏下、便血、皮下出血。 

治当益气血,养心脾之法。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炙甘草补气养血;当归配黄芪补气生 

血;更加枣仁、远志、桂圆肉养心安神,使心血充则神有所附,脾气复则血有所归;佐以木香理 

气行滞;丹皮,山栀疏肝泄热;使以姜,枣调补中焦。诸药合用,具滋而不腻,补而不滞之功。 

【应用】 . (1)本方由归脾汤加丹皮,山栀而成,具补心脾、泄肝热之功,为损伤后期,气血两 

虚,心脾不足,肝经郁热之健忘失眠、胸胁作痛的主方,适用范围较广。 (2)加减应用 血虚甚者 

加熟地黄,枸杞;气滞加砂仁、陈皮;止血加黑地榆、黑姜。 、 . (3)区别应用 本方与健脾养胃 

汤均有补气血、健脾胃之功,以治伤后脾胃虚弱之症。但后者功偏化气渗湿,用治脾胃湿滞而致 

的泄泻胁痛等症;前者功偏养心安神,用治心脾失养而致的失眠、失血等症。 + 【附方】 . (1) 

加味归脾汤(《医宗金鉴》) 香附人参炒酸枣仁远志 当归 黄芪 乌药’陈皮茯神炒白术贝母各30 g 

木香炙甘草各9 g 用法:共为细末,合欢树根皮120 g煎汤,煮老米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0丸, 

食选服。功效:补气血,益心脾,散瘿瘤。主治:脾郁而致的肉瘿、肉瘤。 ’ (2)归脾汤(《济生 

方》) 白术1Og 当归3 g 党参3 g 黄芪10 g 酸枣仁10g木香1.5 g.远志3 g 炙甘草4.5 g 龙眼肉4.5 g 

茯苓10 g 用法:水煎服,日1剂。亦可制成丸剂服用。功效:养心健脾,补益气血.主治:骨折后 

期气血不足,神经衰弱,慢性溃疡等。 、 

补肾壮筋汤 《伤科补要》 【组成】 熟地黄 自芍药 当归 山茱萸茯苓川断 

杜仲 牛膝五加皮 青皮 【用法】原方未注明用量。可依不同病情而定。水煎服,~或制成丸剂。 

¨_- 【功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主治】 损伤后期,肝肾亏损。症见筋骨痿软,腰膝无力,步履艰 

难,头目眩睾, 形体消瘦,舌淡脉弱者。 【方解】 关节脱位、伤筋及骨折等损伤后期,瘀去骨 

接,病情近愈,但气血未充,肝肾亏损,筋骨萎缩,则骨痂生长缓慢,头目眩晕,腰膝无力;或 

筋骨松懈,则关节脱位。治当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之法。方中熟地、当归、白芍、山茱萸补益肝 

肾之精血,精血充旺,则筋骨强壮;配以杜仲、牛膝,川断、五加皮补益肝肾,强壮筋骨;茯 

苓、青皮理气益脾,以助运化。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强筋骨之效。 【应用】 (1)本方功专补 

肝肾,强筋。骨用治损伤后,肝肾亏损,筋骨软弱者。原书云本方治“肾经虚损,常失下 

颏”者。 (2)加减应用若加龟胶、虎骨、枸杞,则更增筋骨之力;气虚可加党参、黄芪、白术。 

’, (3)近代应用 习惯咎关节脱位、伤筋及骨折恢复期、年老骨折以及每切肝肾亏损诸症均可应 

用。 【附方】 (1)加味肾气丸(《济生方》)  熟地15g炒山药 山茱萸泽泻 茯苓舟皮各 30 g 官桂15 

g 炮附子2个 川牛膝15 g 车前子30 g 用法: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心米饮 

下。功效:温补肾阳,利水消肿。主治:肾阳不足,腰重脚肿,足膝软弱,小便不利。  (2)左 

归丸。(《景岳全书》) 熟地240 g 山药 枸杞 山萸菟丝子 鹿角胶 龟胶各120 g.川牛膝90 g.用法: 

上先将熟地黄蒸烂杵膏,加炼蜜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现代用 

法:制为蜜丸,每丸重约15 g。早晚空腹时各服1_ 丸,淡盐汤送下)。功效:滋阴补肾。主治:损 

伤日久或骨疾病后,肝肾精血亏损,骨折修复缓慢,伴头目眩晕,口燥咽干,虚热,腰膝痰软或 

遗精滑泄,自汗盗汗,渴欲饮水,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者。 (3)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 

240 g 山药狗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各 120 g 山茱萸当归各90 g 肉桂60-1209 附子60-180 g 用法: 

如左归丸配制蜜丸法。或配成汤剂。功效:温补肾阳,填补精血。主治:骨及软组织损伤后期, 

肾阳不足,精血亏损而致神疲气怯,畏寒肢冷,腰膝软弱,筋骨连接延迟,或下肢浮肿者。 

补肾活血汤, _  《伤科太成》 【组成】 熟地破故纸莬丝子各1Dg、杜 

仲 枸杞;归尾山萸肉苁蓉.没药独活各3g红花2g 【用法】水煎服。 . 【功效】补肾壮筋,活血 

止痛。。 【主治】 损伤后期,肝肾虚弱。症见筋骨痠痛无力,尤以腰部为甚,舌淡苔白,脉 细 

而弱。 【方解】损伤后期,肝肾亏损,筋骨失养,则腰膝无力,瘦软作痛,尤以腰部为甚,是虚 

中有实,瘀滞湿阻,经脉不畅之故。治当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佐以活血止痛之法。方中熟地、 

杜仲、菟丝子、补骨脂、一枸杞、山茱萸、肉苁蓉填补精血,强壮筋骨,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 

弱,伤后致虚者,尤宜大剂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之品;配以归尾、红花、独活。没药活血祛瘀, 

通络止痛,治痹阻之余患,且可监制上述补益之品,以免滋腻之弊。 【应用】 ‘ (1)本方滋补肾 

精之中兼有化瘀之力,适用于各种损伤后期,筋骨痠痛无力,尤以腰部伤患者更为合适。 (2)加 

减应用 腰部损伤疼痛,加入怀牛膝、五加皮。 (3)区别应用 本方与补肾壮筋汤均有熟地、当归、 

山茱萸、杜仲滋补肝肾之品,可治伤后肝肾亏损,腰膝瘦软之症。然前方配入破故纸、菟丝子、 

枸杞子、肉苁蓉,红花、没药、独活以增补精血、祛瘀痛之力,用治虚重瘀留之腰部痹痛者;后 

方配入白芍、川断、牛膝、五加皮、青皮、茯苓以增补筋骨、行湿滞之效,用治虚轻气滞之关节 

脱位者。 【附方】 (1)补肾养血汤(《伤科大成》)熟地黄补骨脂菟丝子丹参 茺蔚子各9 g 枸杞4.5 

g 当归6 g 杜仲 白芍药 山萸 肉苁蓉各3 g 红花1.5 g 核桃肉12 g 用法:水煎服。功效:补益肝肾。 

主治:肝肾虚损所致之骨关节脱位。 (2)补肾丸(《林如高正骨经验》) 党参狗脊各150 g 白术续断 

菟丝子各 60 g 茯苓酒当归 熟地枸杞子杜仲破故纸各90 g 用法:制成蜜丸,每丸重 12克,每服1 

丸,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功效:补肾壮骨。主治:伤后筋骨萎弱无力者。 

 壮筋养血汤 《伤科补要》 【组成】 白芍 当归 川芎续断红花 生地黄 牛膝 

丹皮杜仲 : .【用法】 原方未注明用量。药量可依病情而定,水煎服,或制成丸剂服。 【功 

效】壮筋活血。 【主治】肝肾不足,跌仆闪挫,筋络损伤,症见局部肿胀疼痛,活动不灵,或舌 

边有瘀点,脉沉涩者。 【方解】 跌扑闪挫,损伤筋络,瘀滞不行,加之肝肾不足,筋脉失养, 

则肿胀作痛。治当益肝肾,行瘀滞之法。方中生地黄、续断、杜仲、自芍药、当归补肝肾,强筋 

骨;红花、丹皮,川芎、牛膝活血脉,行瘀滞,与上药合用,可使瘀滞散,筋骨壮,疼痛止。 

【应用】 (1)本方系四物汤加味而成,为平补肝肾之剂。适用于肝肾不足,筋肉扭挫伤。《伤科 

补要》称本方为“治伤筋络,调理之剂”。 (2)加减应用 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化瘀止痛;化热者 

加郁金、赤芍凉血化瘀。 (3)近代应用 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骨折后期,断骨愈合迟缓,筋肉软 

弱无力,功能尚未恢复者,作调补之剂,亦用于各种轻伤症。 (4)区别应用本方与补肾壮筋汤均 

有补肝益肾之当归、白芍、地黄,杜仲、川断、牛膝,可治伤后肝肾不足,筋骨痠软之症。但前 

方配入红花,丹皮、川芎以增活血化瘀之力,用治瘀滞作痛者,如软组织损伤;后方配八五加 

皮、山茱萸、茯苓、青皮以增补肾行气之效,用治湿滞作痛者,如腰膝损伤。 【附方】 壮筋补 

血汤(《林如高正骨经验》) 白人参虎骨首乌 羌活 独活各30 g 黄芪续断各45 g 木瓜熟地杜仲三七五 

加皮各60 g 枸杞 当归各90 g 沉香 15 g红花9 g 高梁酒5kg用法:上药浸泡酒中,密封两星期后备用。 

每次服20克,每日早晚各服1次。功效:养血舒筋,补肾壮骨,祛除风湿。主治:损伤后期,筋 

骨虚弱无力者。 

壮筋续骨丹 《伤科大成》 【组成】 当归 菟丝子 党参 补骨脂刘寄奴备= 

两(60g)川芎 白芍 杜仲桂枝三七 虎骨木瓜备一R(30 g) 炒熟地黄四R(120 g) 川断五加皮各一两半(46 

g) 骨碎补黄芪廑虫各三两(90 g) 【用法】 研为细末,砂糖泡水泛丸,每服四钱(129),温酒送下。 

【功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主治】 损伤后期,肝肾亏损。症见筋骨软弱,疲乏无力,舌 

淡,脉细弱者。 【方解】骨折筋伤后期,瘀去骨接,但气血未壮,筋骨未坚,肝肾虚弱,筋骨软 

疲无力。治当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之法。方中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川芎补气养血, 

充养肌肉;菟丝子、川断、骨碎补、补骨脂、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虎骨、木瓜、桂枝、三 

七、五加皮、廑虫、刘寄奴舒筋活络,壮筋续骨。共奏补气血、益肝肾、强筋骨、通经络之效。 

【应用】 (1)本方是强壮筋骨之重剂,适用于骨折、脱位和伤筋的中后期。 (2)加减应用 痹痛较轻 

者去桂枝、木瓜、刘寄奴;痛甚可加乳香,没药。 (3)区别应用 本方与补肾壮筋汤均有地黄、白 

芍、当归、杜仲、川断、五加皮等补肝益肾之品,可治伤后肝肾亏损,筋骨软弱者。但后方配入 

山萸、茯苓、牛膝、青皮以增壮筋健骨之力,适用于伤后筋骨萎软的轻症;前方配入参、芪,骨 

碎补、补骨脂,虎骨、木瓜、川芎、桂枝、鹰虫、三七、刘寄奴以增壮筋骨、通经络之效,对损 

伤中后期肝肾亏损较重者宜之。 , 【附方】 (1)补骨方(《四肢骨折和脱臼治疗图解》) 当归 熟地 

川断菟丝子黄芪各 15 g 骨碎补9 g 土鳖虫 陈皮各6 g 用法:水煎服。功效:补肝肾,益气血,壮筋 

骨。主治;骨折后期。 (2)补肾壮骨汤(《林如高正骨经验》》 杜仲 枸杞骨碎补续断芡实故纸 

狗脊各9 g 煅狗骨15 g  用法:水煎服。功效:补肝:肾,强筋骨。主治:腰部损伤,肾气虚 

弱。 ,   (3)壮腰健肾汤(经验方)熟地。。杜仲.山萸 枸杞 补骨脂红花 羌活 独潘苁蓉菟丝 

子 当归用法:药量适中,水煎服。功效:调肝肾,壮筋骨。主治:骨折及软组织损伤(《中医骨 

伤科学》)。 (4)壮筋续骨丹(长春中医学院骨科方) 当归 白芍.茯苓莲子 故纸 鹿角霜骨碎补续 

断’苁蓉熟地各100 g 儿茶红花酒川军、丁香木香血竭冰片各50 g 甘草朱砂各25 g 丹皮五加皮三七 

乳香没药各30 g 用法:除血竭、三七、朱砂、‘冰片另研外,其余共为细面与血竭等四味药和 

匀‘炼蜜为丸,10克重。成人早晚1~2丸,儿童酌减。功效:舒簏活血,补肾壮骨,健脾和胃, 

止痛生肌。主治:骨折,脱臼伤筋(《中医骨伤科学》)。 

 健步虎潜丸 . 《伤科补要》 、 【组成】 龟胶蛤粉炒成珠 鹿角胶制同上 

虎胫骨酥油炙 何首乌黑稽豆拌蒸晒各九次 川牛膝酒洗晒干 杜仲姜汁炒断丝 锁阳 威灵仙酒洗 当归 

酒洗晒干,各二两(60 g) 黄柏酒洗晒千盐水拌少许酒炒 人参 羌活 自芍微炒 土炒白术各一两(30 g) 

熟地二两(6o g) 川附子童便,盐水各一碗,生姜一两切片·同煮一日,令极熟.水千再添,盐水煮 

毕,取出。剥皮切片,又换净水,入川连五钱,甘草五钱同煮.长香三炷取出,晒千如琥珀色明 

亮可用。一两五钱(45 g) . 【用法】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9 g),空心淡 

盐水汤送下, 。冬日淡黄酒送下。 【功效l 补气血,壮筋骨,止痹痛。 【主治】 跌打损伤,气血 

两虚。症见下部腰胯膝腿疼痛,痠软无力,步履艰难,舌淡脉弱者。 【方解】 跌打损伤,肝肾 

不足,气血虚弱,(骨痂生长缓慢,连接延迟)筋骨失养,则腰膝痠软无力,步履艰难。治当补益 

气血,填补精血,疆壮筋骨之法。方中龟板、鹿角胶、熟地黄、虎胫骨填补精血之亏损;当归、 

白芍、何首乌、杜仲、牛膝、人参、白术补益气血之虚弱;;附子、锁阳温壮肾中之阳气;灵 

仙、羌活祛除络中痹痛;佐黄柏泄热,又调济诸药,不使过燥。诸药合用,可使筋骨强健,‘气 

血充足,腰膝健壮,步履正常。 , 。 【应用】 , (1)本方为填补精血之强剂。用于损伤后期,气 

血虚弱,.胖肾亏损,腰膝萎软无力之重症。 (2)区别应用 本方与壮骨续筋丹均有人参、当归、 

白芍、熟地、杜仲、虎骨等补气血,强筋骨之品,可治损伤后期,气血两虚,肝肾亏损,腰膝痠 

软诸症。但前方配入龟胶、鹿角胶、锁阳、附子、牛膝、首乌、白术、羌活、灵仙、黄柏以增温 

补精血、通络止痛之力;后方配八黄芪、续断、菟丝、补骨脂、骨碎补、桂枝、廑虫、五加皮、 

刘寄奴、木瓜,三七,川芎以增接骨续筋:活血通络之效。前者适用于损伤后期,精血亏 损较 

重,步履艰难者;后者适用于损伤后期,肝肾亏损较重,筋骨接续欠佳,瘀滞较重者。 【附 

方】 .(1)虎潜丸(《丹溪心法》)黄柏(酒炒)150g.龟板(酒炙)150 g 知母(酒炒)60 g 熟地黄60 g 陈皮 

60 g 白芍60 g 锁阳45 g 虎骨(炙)30 g 干姜15 g 用法:上为末,洒糊丸,一方加金箔1片,一方用生地 

黄,懒言语者加山药(现代用法:碾为细末,和蜜为丸,每丸约重10克,早晚各服1丸,淡盐汤或 

开水送下)。功效:滋阴降火,强壮筋骨。主治:损伤之后,肝肾不足,,筋骨痿软,腿足瘦 

削,步履乏力,舌红少苔,脉细弱等症。 (2)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仙茅 仙灵脾 当归 巴 

戟天黄柏知母用法:用量适当,水煎服。功效:调补冲任。主治: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病、 

闭经以及其他慢性疾病属肾阴、肾阳不足而有虚火者。 (3)参附汤(《世医得效方》人参12 g 附子 

(炮去皮)10 g 用法:水煎服。功效:回阳固脱。主治:阳气暴脱,四肢厥冷,气短头晕,喘满汗 

出,或血脱亡阳,或痈疡久溃,脉微细者。 (4)四逆汤(《伤寒论》) 熟附子15,g 干姜9g 炙甘草6 g 

用法:水煎服。现亦有制成注射剂,供肌肉或静脉注射用者。功效:回阳救逆。主治:损伤或骨 

疾病出现汗 ‘ 出肢冷,脉沉微或浮大无根等之亡阳证。 

补筋丸 《医宗金鉴》 【组成】五加皮 蛇床子沉香 丁香川牛膝云苓 自莲蕊 肉苁蓉 

菟丝子当归酒洗熟地黄牡丹皮木瓜各一两(30 g)怀山药八钱(249)人参木香各三钱(9 g) 【用法】共 

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丸重三钱(9克),用好无灰酒送下。 【功效】补筋骨,益气血, 

通经络。 【主治】 虚弱之人,跌仆伤筋,血脉壅滞,症见筋肉青紫肿痛,患处活动不便,形体 

虚弱,面色无华者。 【方解】 跌仆损伤,触及筋肉,气滞血瘀,则患处青紫肿痛;加之气血不 

足,肝肾两虚,则形体虚弱,面色无华。治当祛瘀滞,补气血,壮筋骨之法。方中丁香、沉香、 

木香行气消滞;丹皮、当归、牛膝活血祛瘀;人参、熟地、茯苓、淮山补益气血;肉苁蓉、菟丝 

子、蛇床子、五加皮温补肝肾,强壮筋骨;木瓜舒筋活络;自莲蕊清泄虚火。合而用之,共奏平 

补筋骨之效。 。 【应用】 (1)本方的功效特点是行气血予补筋肉之中。适用于体虚之人,跌仆闪 

挫伤筋,血脉壅滞,青紫肿痛者。 .(2)加减应用 补筋骨,加八骨碎补、补骨脂、杜仲;活血止 

痛加入乳香、没药。 (3)近代应用 各种软组织损伤、骨外伤,骨关节病、外科以及妇科杂症等凡 

属肝肾虚弱,气血瘀滞者均可应用。 (4)区别应用 本方与壮筋续骨丹均有人参、当归、熟地、五 

加皮、菟丝子、木瓜等补气血、益肝肾之品,可洽损伤后期;筋骨软弱无力之症。但前方配入丁 

香、木香、 沉香、肉苁蓉、蛇床子,牛膝、山药、茯苓、丹皮、白莲蕊以增补肝肾、行气血之 

力,用于跌仆伤筋,血脉壅滞,青紫肿痛属于肝肾亏损较轻者;后方配入廑虫、虎骨,三七、刘 

寄奴,骨碎补、补骨脂,续断,杜仲、川芎,桂枝、白芍、黄芪以增补筋骨,化瘀血之效,用治 

跌扑骨折、脱位和伤筋属于肝肾亏损较重者。 + 【附方】 . 加减补筋丸(《医宗金鉴》)当归30 g 

熟地黄 自芍药各60 g 红花乳香云苓骨碎补各30 g 陈皮60 g 没药9 g 丁香15 g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 

为丸,弹子大,每丸重9克,用好无灰酒送下。功效:活血壮筋止痛。主治:跌仆伤筋,血脉壅 

溉青紫肿痛者。 , . 

还睛汤 《伤科补要》 【组成】 人参.云苓枸杞苁蓉天冬 麦冬生地熟地 【用 

法】 原书未注明用量。可依病情丽定。水煎服。 ‘ 【功效l益气补肾,滋阴明目.’ 【主治】目 

伤睛暗者。 . 【方解】肝开窍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睛精灵,全赖肾水之滋 

养。目睛受伤,气阴两虚,眼目失养,勋l视物昏暗。治当滋阴养肝,益气补肾之法。方中人参、 

茯苓、苁蓉补肝肾之不足;枸杞,熟地、生地、天冬、麦冬滋肝肾之阴虚。两相配伍,可使肾水 

充盈,滋养肝目。 、 ’ 【应用l (1)本方功专补气养阴,主治目伤,气阴两虚,肝肾不足之昏暗 

症。原书云:“治目伤睛暗也,可以还光。” (2)加减应用 加入石斛或配服石斛夜光丸,可增强 

滋阴明目之力。 【附方】 , (1)明目地黄汤(《伤科补要》)生地泽泻茯苓山药山萸丹皮枸杞杭菊 

当归 石决明 白蒺藜用法:原方未注明用量。可酌情调配,水煎服。功效:滋阴明目。主治:目 

伤睛暗者。 (2)除风益损汤(《伤科汇纂》)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藁本前胡 防风用法:用量适当,水 

煎服。功效:养血祛风,消翳明目。主治:眼目受伤,眼球突出或血虚生翳膜等症。 

 增髓饮 ’ . (辽阳市中医院方) 【组成】 黄芪30 g 柴胡廑虫 桔梗各lo g 熟地仙灵脾 

菟丝子各15 g 狗脊太子参#20 g升麻5 g甘草7.5 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 【功效】 益气 

温阳,补肾填精。 【主治】 脊髓空洞症。症见双手大小鱼际明显萎缩,双手指不能并合伸直, 

双侧三 角肌明显萎缩,面肌萎缩,自觉神疲乏力,腰腿痠软喜卧,时自汗出,胃纳尚好,二便自 

调,舌红苔白,脉沉细者. 【方解】脊髓空洞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脊髓和脑千有胶质增生和空漏 

形成的疾病,临床以肌肉萎缩为其主要表现。中医认为本病系元气内伤,精血不足,髓海空虚, 

阳气虚弱,肌肉失去温养所致。治当益气温阳,补肾填精之法。方中黄芪,柴胡、升麻、桔梗 

(升陷汤)为主药,能升宗气以贯心脉,行气血使水精四布于周身而濡养肌肉;熟地、狗脊、菟丝 

子、仙灵脾温补肾阳,益髓填精,精髓充足,阴血复生,阳气以运,则能养筋壮骨;太子参补脾 

以滋化源;况久病则瘀血内生,,故配以廑虫逐瘀生新;甘草调和诸药。如此配伍,则阳气温 

运,精血四布,而肌肉萎缩之脊髓空洞症得以复原。 【应用】 (1)本方乃治脊髓空洞症之专剂。 

(2)加减应用 阳虚畏寒肢冷甚者,加入肉苁蓉、桂枝;阴虚手足心热者加知母、构杞;瘀血明显 

者加桃仁、丹参;胃纳不佳者加鸡内金、焦山楂;便溏加炒白术;便秘加郁李仁或大黄(《辽宁 

中医杂志》(n)130,1986), 。 【附方】 . (1)跌打养营汤(《林如高正骨经验》) 西洋参3 g(或党 

参15 g) 黄芪9 g 当归 6 g 川芎4.5 g 熟地15 g 白芍9 g 枸杞15 g 淮山药15 g 续断9 g 砂仁3 g 三七4.5 

g 补骨脂9g 骨碎补9 g 木瓜9 g 甘草3g用法:水煎服。功效: 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主治: 

骨折中、后期。 (2)六味地黄(丸)汤(《小儿药证直诀》) 熟地25 g 淮山药12 g 茯苓10 g 泽泻10 g 山萸 

肉12 g 牡丹皮10 g 用法:水煎服,日1剂。作丸,将药研末,.蜜丸,每服10克,日3次。功效: 

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腰膝痠痛,头晕目眩,咽干耳鸣,潮热盗汗,骨折后期愈合迟缓, 

苔红少苔,脉细数等。 (3)知柏六味丸(即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错母黄柏熟地黄淮山药茯苓泽 

泻 山萸肉牡丹皮用法:按病情拟定药量,水煎服,或制成丸剂,用淡盐汤送服。功效:滋阴降 

火。主治:骨病阴虚火旺,潮热骨蒸等症。 (4)杞菊地黄丸(《医级》) 枸杞12g杭菊12g熟地15g淮 

山12g 山萸肉lOg 牡丹皮10g茯苓10g泽泻6g用法:水煎服,或为丸服。功效:滋肾养肝,育阴潜 

阳。主治: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视物不清,耳鸣肢麻等症。 (5)增液汤(《温病条辨》) 玄参30 g 

麦冬25 g 生地黄25 g 用法:水煎服。功效:增液润燥。主治:骨伤病津液亏损,口干咽燥,大便 

秘结,或习惯性肠燥便秘。 

大红丸、 ‘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 何首乌焙干,一斤(5oo g) 川乌火煨 

坼,一斤七两(7Io g)天南星焙,一斤(500 g) 芍药焙.一斤(500 g) 土当归焙.十两(300 g) 骨碎补姜 

制焙.一斤(500 g) 牛膝酒浸焙,十两 (300 g)细辛去苗叶焙.八两(240g)’ 赤小豆焙.三升(1kg) 自 

然铜煅存性,四两(120 g) 青桑炭煅 醉,淬,欠此一味亦可,其上俱要制焙后方秤斤两 【用法】 

共研细末,醋煮面粉为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39丸,温洒下,醋汤亦可。损在上食后 

服,在下空心服,伤重不拘时服,或与小红丸互用亦可。 《功效】坚筋固肾,活血通络。 【主 

治】 扑损伤折,瘀血留滞。症见扑损骨折、筋断,疼痛痹冷,内外俱损,外肿内痛,肢节痛倦, 

及诸损痛,不问年深日近。 【方解】 骨折筋断之后,经脉之中尚宥陈瘀残留,气血通畅不利, 

则患肢酸、麻、胀、痛,活动障碍,尤以下肢关节损伤,更为多见。治当一面接骨续筋,坚强筋 

骨,一面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方中自然铜、骨碎补接骨续筋;首乌、牛膝、芍药补益肝肾,合 

上药以增坚筋壮骨之效;川乌、细辛、当归祛风散寒,温通经络;天南星、赤小豆、青桑炭燥湿 

除痰,祛风止痛。合而用之,可使筋骨坚强,寒湿温散,则经络疏通,痹痛解除。 【应用】 (1) 

本方功以行血强骨。用治骨折筋断,瘀血留滞,外肿内痛,肢节痛倦之。陈伤瘀血痹证”. (2) 

加减应用 若外感风寒,可加羌活、防风.独活祛风胜湿;若寒湿闭阻经络,可加秦艽、姜黄、防 

已、海桐皮活血通络。 (3)近代应用 骨折、筋断后期,风湿性关节炎属寒湿者。 【附方】 (1)小红 

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乌头1个何首鸟 苍术蛇床子五灵脂牛膝赤小豆 白胶香 当归各309 乳香 

6 g 用法:上为末,好酒煮糊丸,如绿豆大,每服30丸,温酒送下。功效:活血止痛。主治:损伤 

中后期筋骨作痛者。 (2)小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骨碎补180 g 土当归180 g 川乌180 g 白杨皮 

180 g 肉桂120 g 莪术60 g 丁香90 g 干姜60 g,川芎90 g 细辛120 g 附子105 g 乳香90 g 没药90 g 芍药180 

g 用法:研成细末,和醋糊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30丸。温酒送下.孕妇莫服。亦可 

用生姜自然汁煎酒或盐汤送服。或调药末外敷。功效:壮筋骨,生气血。主治:跌打损伤,皮破 

出血,手足碎断,筋肉坏烂,疼痛剧烈,百治不愈,或手足久损,筋骨扭伤,举动不及,损后伤 

风湿肢节挛缩,遂成偏废,劳伤筋骨,肩背疼痛,四肢疲乏,动作无力者。 (s)补肾壮阳汤(经验 

方)熟地15 g、生麻黄3 g 白芥子3 g 炮姜6 g 杜仲 12 g 狗脊12 g 肉桂6 g 菟丝子12 g 牛膝9 g 川断9 g 丝 

瓜络6 g 用法:水煎服。功效:温通经络,补益肝肾。主治:腰部损伤中后期(《中医伤科学》)。 

(4)祛伤散(《伤科补要》)川断4.5 g 全归60 g 羌活独活牛膝乌药各309 川芎草乌川乌 红花 甘草各 

15 g 细辛12 g 五加皮45 g 肉桂9 g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9克,热酒冲服。功效:通经活络,祛瘀散 

寒。主治:跌打损伤,经络作痛和陈伤瘀血痹。 

麻桂温经汤 《伤科补要》 【组成】 麻黄桂枝细辛 白芷 红花桃仁赤芍 甘 

草 ‘ 【用法】 原方未注明用量。药量可依不同病情酌定。水煎服。 【功效】温经散寒,祛瘀止 

痛。 【主治】 伤后感寒痛痹证。症见肢体关节剧痛,屈伸痛甚,痛有定处,自觉骨节寒冷,得 

温则舒,遇寒湿则疼痛加剧,身体重着,有束带感或紧束感,舌淡苔白腻,脉象弦紧。 . 【方 

解】伤后残瘀未尽,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寒瘀凝滞,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则关节疼痛,屈 

伸不利,遏寒则痛剧;舌淡脉紧等均为寒湿瘀凝之故。治当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之法.方中麻 

黄、桂枝、细辛,白芷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红花、桃仁、赤芍活血祛瘀,散结止痛;甘草调和 

诸药。全方配伍,可使寒散瘀法络通,则疼痛自除。 【应用】 (1)本方功以温经祛瘀。主治伤后 

着寒,或陈伤经脉寒瘀,关节疼痹之寒痹证。 一 · (2)加减应用 寒盛者加川乌,附子以增祛寒止 

痛之力。 (3)近代应用 陈伤不愈、伤后着寒、慢性伤筋等兼风寒湿者。 (4)区别应用 本方与大红丸 

均有温经祛瘀之功,以治伤后寒凝经脉,筋骨关节疼痛之症。但后者功偏接骨续筋,适用于骨折 

筋断后,陈伤瘀阻之血痹;前者功偏活血祛瘀,适用于伤后着寒,寒瘀痹阻之痛痹。 【附方】 

(1)桂枝汤(《伤科补要》) 桂枝枳壳 陈皮 红花 香附生地归尾元胡防风赤芍独活用法:各等分,药 

量适当,童便,陈酒煎服。功效:祛风胜湿,和营止痛。主治:落枕,上肢损伤,风寒湿侵袭经 

络作痛等症。 (2)桂枝汤.(《伤寒论》)桂枝9 g 芍药9 g 生姜9 g 大枣4枚 炙甘草6 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主治:风寒之邪外袭经络,上肢损伤均可应 用。 (3)葛根汤(《伤寒 

论》) 葛根15 g 麻黄8 g  桂枝15 g 白芍15 g 甘草5 g 生姜3片大枣3枚用法:水煎服。煎渣热敷颈 

部。功效:解肌散寒。主治:颈部扭伤兼有风寒乘袭者。 (4)骨科活络丸(成都中医学院方)马钱子 

用法:马钱子炮制后,研末蜜丸,开水冲服。每次服0.2 - 0.4克,每日2次。功效:通经 

活络。主治:损伤后期,筋凝作痛,关节屈伸不利(《中医骨伤科学》)。 (5)复方骨科活络丸(成 

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方)苍术 牛膝麻黄 乳香 没药僵蚕木瓜川芎黄芪 萆薢蕲蛇 全蝎琥珀 豨莶草制 

马钱子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开水冲服。每日2次,每次10克。功效:搜风通经活络。主 

治:躯干部及复杂性损伤后期,患处冷痛,麻木不仁(说明:本方用于躯干部损伤后期,骨科活 

络丸用于四肢损伤后期)(《中医骨伤科学凇》) (6)养血舒筋丸(成都中医学院骨科方) 党参 白 

术 当归何首乌 续断 故纸 桑寄生赤芍木香细辛舒筋草威灵仙 鸡血藤松节香通血通透骨草用法:共 

末蜜丸,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l0克。功效:补血养筋,搜风通络。主治:损伤后期,肢体痠 

软疼痛,关节僵凝,肌肤麻木,遇寒则增,得温则减者(《中医骨伤科学》) 

乌头汤 、 《金匮要略》 【组成】 麻黄 芍药 黄芪各三两(9g) 甘草炙三两(9 g) 川乌 

哎咀,以蜜二升.煎服一升,即出鸟头)五枚(9 g) . 、 一 , 【用法I上五味,哎咀四味,以水三 

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温 

经祛寒,除湿止痛。 ’ 【主治】 伤后寒湿痹痛。症见关节剧烈疼痛,痛有定处,不能屈伸,舌 

淡苔自,脉 弦紧者。  【方解】 伤后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留于关节,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 

畅,则关节疼痛。治当温经散寒,通络除湿之法。方中麻黄发汗宣痹;乌头祛寒止痛;芍药、甘 

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卫,助麻黄、鸟头温经止痛,又可防麻黄过于发散;白蜜甘缓,解岛头 

之毒。诸药配伍,能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则病邪云而疼痛止。 【应用】 (1)本方功专温经益 

气。用治伤后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之寒痹证。 (2)加减应用 寒湿盛者加入细辛、苍术;上肢疼痛加 

桂枝;下肢疼痛加牛膝。 (3)近代应用 损伤后期风寒湿邪留于经络或慢性伤筋而属于寒湿者。 4) 

区别应用-本方与麻桂温经汤均有温经祛寒通痹之功,以治伤后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之痛痹证。但 

前者功偏益气,适用于兼有气虚者;后者劝偏活血.,适用于兼有血瘀者· 【附方】. (1)药酒方 

(《伤科补要》)三七 红花 生地 川芎 当归 乌药 落得打 乳香没药五加皮 防风川牛膝 干姜 丹皮 肉桂 

延胡索 姜黄 海桐皮各1 5 g 白酒2.5kg用法:把药物放入绢袋,装入瓶内,加入自米酒,隔汤煮3 

小时,取酒服,早晚各1次,每次15-30毫升,不耐酒者酌减。.亦可先把药物隔水蒸煮约1小时, 

其中肉桂不用蒸,然后全部药物放入瓶内,再放入白米酒浸,两周后,取酒服。亦可外用涂、 

擦。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2)活血酒(《中医正骨经验概 

述》) 乳香没药 血竭羌活生香附 甲珠煅自然铜独活续断虎骨川芎木瓜各15 g 贝母 厚朴炒小茴香 肉 

桂各 9 g 木香6 g一制川乌 制草乌各3 g 白芷 紫荆皮 当归各24 g 麝香 1.5 g 白酒 500 g 用法:、 

将药研为细末,每15克药放浸白酒500 g,浸7—10天即成,内服。功效:通经活血。主治:陈旧 

性挫伤,寒湿偏胜之腰腿痛。 (3)小活络丹(《和剂局方》)制南星3份 制川乌3份地龙3份 乳香I份 

没药1份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每次服1丸,每日I一2次。功效:。温经散寒, 

活血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阻经络,风寒湿邪侵袭经络作痛,肢体不能屈伸及麻木,日久不 

愈等症。 (4)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引《圣济总录》方) 白花蛇 鸟梢蛇 威灵仙两头尖草乌天麻全 

蝎 首乌 龟板麻黄贯仲 炙甘草羌活 肉桂藿香 乌药 黄连熟地大黄木香沉香各100 g 细辛赤芍没药丁 

香乳香僵蚕天南星青皮骨碎补 白蔻安息香黑附子;黄芩茯苓香附元参 白术各50 g 防风125 g 葛根 

虎胫骨 当归各75 g 血竭25 g 地龙 犀角麝香松脂各25 g 牛黄龙脑各7.5 g 人参150 g 蜜糖适量 用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3克,日服2饮,陈酒送下。功效:行气活血,通和经络。,主治:中 

风瘫痪,痿痹,痰厥,拘挛疼痛,跌打损伤后期,筋肉挛痛者。 ‘ 

 防风根汤 . 《杂病源流犀烛》 + 【组成】 防风根于术 当归姜黄生黄芪桑枝 

【用法l原方未注明用量。药量可依病情而定。水煎服。 .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 

【主治】损伤后期,络虚痹痛。症见肢体肌肉关节疼痛,游走不定,以大关节为多见,活动受 

限。或有畏冷发热,舌淡苔滑,脉浮缓者。 【方解】 损伤后期,风邪乘虚而入,着于经络。风 

者善行而数变,故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肌肤不仁。治当祛风除湿,活络止痛之法。方中防风、 

桑枝善祛风邪而舒筋络;黄芪、白术补气散湿;当归、姜黄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可使风邪去, 

经络通,则痹痛止。 【应用] , , (1)本方功专祛风通络。主治风湿痹阻经络之行痹证。 ‘ (2)加 

减应用上肢痛加桂枝、海桐皮;下肢痛加牛膝、木瓜、独活;头痛加自芷,川芎;湿盛加苍术、 

豆卷。。 (3)近代应用 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损伤等软组织劳损者。 . 

(4)区别应用 本方与乌头汤均有益气祛湿之功,以治风湿痹阻经络,关节疼痛之痹证。但前者功 

偏益气养血,适用于伤后气血不足之风痹证;后者功偏祛除寒湿,适用千伤后寒湿留滞之寒痹 

证。 【附方】 (1)防风汤(《宣明论方》) 防风 当归 赤茯苓 杏仁 黄芩秦艽 葛根 麻黄肉桂 生姜 甘草 

大枣 用法:药量适当,水煎服。功效: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主治:伤后行痹(风痹)证。 (2)大 

防风汤(《外科正宗》) 党参10 g 白芍1 Og熟地12 g 防风羌活牛膝附子 当归 杜仲 黄芪 川芎 甘草各6 

g‘生姜三片 甩法:水煎服。功效:温经通络,祛风胜湿。主治:附骨疽、流痰而见皮色不变, 

漫肿痠痛,或腰部损伤后期。亦可用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脊髓炎、半身不遂及产后下肢运 

动麻痹等属于正虚风邪入侵者。 (3)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1 5 g 独活15 g 藁本15 g 防 

风1、5 g 甘草6 g 川芎lO g 蔓荆子10 g 用法:水煎服。药渣可煎水热洗患处。功效:祛风除湿。主 

治:伤后风湿邪客者。 (4)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独活6 g 防风6 g 川芎6 g 牛膝69桑寄生18 g 秦艽 

12 g 杜仲12 g、当归12 g 茯苓12 g 党参12 g 熟地黄15 g 自芍10 g 细辛3 g 甘草3 g 肉桂2 g(焗冲)服法: 

水煎服。可复煎外洗患处。功效: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主治:腰脊损伤后期,肝 

肾两号,风湿痛及腿足屈伸不利者。 (5)三痹汤(《妇人良方》) 独活6 g 秦艽12 g 防风6 g 细辛3 g 川 

芎6 g 当归 12 g 生地黄l 5 g 芍药1o g 茯苓12 g 肉桂1 g(焗冲) 杜仲12 g 牛膝6 g 党参12 g 甘草3 g 黄芪 

12 g 续断12 g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功效:补肝肾,祛风湿。主治:气血凝滞,手足拘挛,筋 

骨萎软,风湿痹痛等。 

蠲痹汤 。 《百一选方》 ‘ 【组成】 羌活 姜黄 当归 黄芪蜜炙赤芍 防风各一两半 

(9 g) 甘草炙,半两(3g) 【用法】上锉咀,每服半两,水二盏,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现 

代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效】益气活血,祛风除湿。 【主治l伤后风寒痹痛。症见肩 

项臂痛,手足麻木冷痹,脚腿沉重,或身体烦痛,举动艰难。 【方解】损伤后期,正气虚弱,风 

寒之邪乘虚而入,留着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则项背肢节疼痛,手足冷痹麻木;湿邪重着,则脚 

腿沉重,身体烦疼。治当益气活血,祛风除湿之法。方中黄芪、炙甘草、当归补气活血;赤芍、 

姜黄通络祛瘀;羌活、防风疏风除湿。诸药合用,可使经络通,风湿去,侧疼痛止。 【应用】 

(1)本方功以益气通络。主治伤后风邪入络之行痹证。 , (2)加减应用 寒盛加细辛,川乌;湿盛加 

独活、苍术,薏仁;痛甚加乳香、没药。 (3)近代应用 陈伤痹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属 

于慢性劳损疾患者均可应用。 (4)区别应用:本方与防风根汤均有黄芪、当归、防风、姜黄益气 

血,祛风湿之功,以治伤后气血不足,风湿入侵之行痹证。但前方配入赤芍、甘草、羌活以增活 

血祛湿之效,后方配入白术、桑枝以增燥湿通络之力。前方适用于有瘀滞者,后方适用手气虚偏 

重者。 【附方】 (1)骨刺丸(经验方)制川鸟制草乌细辛 自芷 当归各1份 萆薢 红花各2份 蜜糖适 

量。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Io克,每次l一2丸,日2—3次。功效:祛风散寒,活血止 

痛。主治:损伤后期及骨刺所致的疼痛,或风寒湿痹痛(《中医骨伤科学》)。 . (2)宣痹汤(《林 

如高正骨经验》) 防风苍术桂枝络石藤 当归各9 g 制川鸟制草乌各3 g 薏仁30 g 用法:水煎服。功 

效:宣痹止痛。主治:筋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风湿痛。加减法:风胜加秦 

艽、羌活、独活;湿胜加防已、木瓜;寒胜加附子、干姜;上肢为主加桂枝、桑枝;下肢为主加 

牛膝、木瓜;腰背痛加杜仲,桑寄生;疼剧加乳香、没药;气血虚弱加何首乌、黄芪,熟地。 

 疏风养血汤 《伤科补要》 【组成】 荆芥薄荷防风秦艽川芎 自芍红花 当 

归花粉羌活 【用法】 原方未注明用量。药量可依病情酌定。水煎服。 【功效l养血祛风。 【主 

治】 伤后复感风寒。症见关节疼痛,恶寒发热,舌淡苔自,脉浮紧者。‘ 【方解】伤后瘀血未 

尽,复感风寒,留滞经络,气血欠通,则关节疼痛,恶寒发热。治当活血祛瘀,疏风祛湿之法。 

方中荆芥、薄荷疏散外感风寒之邪;防风、秦艽、羌活祛除经络之湿滞;川芎,红花.当归.自 

芍消散未尽之瘀血;花粉消扑损瘀血。合而成 方,可使经络通,风湿除,则关节自如。 【应 

用】 (1)本方功专疏风养血。可作为损伤失血后调治之剂。 (2)加减应用 气虚加党参、黄芪;风盛 

加桑枝,桑寄生;湿盛加苍术;痛甚加乳香、没药。 . (3)区别应用 本方与防风根汤均有祛风除 

湿之功,以治风湿痹痛症。但前者功偏养血疏风。(在表之风邪),适用于伤后血虚外感风邪者; 

后者功偏益气疏风(在经络之湿邪),适用于伤后气虚外感湿邪者。 【附方】 (1)骨质增生丸(长春 

中医学院骨科方)熟地16kg(干燥后研细末)鹿衔草骨碎补鸡血藤肉苁蓉(干燥后研细面)淫羊藿各 

lokg菜菔子5kg用法:取鹿衔草、骨碎补、淫羊藿、鸡血藤、莱菔子(共45kg)放入浓缩缸或大号塘 

瓷缸内(禁用铁锅) 加水475kg,慢火熬开后再熬1小时30分钟,将药液滤出,然后再将两次药液混 

合一起滤净,放入缸内浓缩成流浸膏(约11kg),取出加蜜糖(炼)1.5kg,再加熟地黄、肉苁蓉细面 

(约19kg)与膏调匀做成药丸,每丸2.5克重。每次服2丸,每日服2—3次,白开水送下,一个月为 

一疗程,一般可连服2—3个疗程,不必间断。功效:补肾生髓壮骨,活血舒筋止痛,理气和中。 

主治:肥大性脊柱炎、颈椎病、骨刺、足跟痛、大骨节病、创伤性关节炎以及骨折愈合迟缓或久 

不生骨痂者(《中医骨伤科学》)。 (2)增骨丹(经验方) 炙马钱子40 g 防风100 g 川断桑寄生秦艽羌 

活.乳香 没药各50 g 牛膝元胡各25 g 血竭15 g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 

服1丸,连服3个月。功效:活血祛瘀,疏风散寒,理气止痛。主治:骨质增生所致的疼痛症 

(《中医骨伤科学》)。 (3)虎骨木瓜酒(成药) 虎骨(酥炙) 川芎 当归 五加皮川断天麻 红花怀牛膝 白 

茄根各30 g 玉竹10 g 秦艽1 5 g 防风i5 g 桑枝120 g 木瓜90 g 用法:上药浸酒10kg,浸7天,加冰糖1kg, 

每日饮1小杯。功效:活血祛风,舒筋活络,强壮筋骨。主治:骨折伤筋后,筋络挛缩疫痛,痿 

软无力(《中医伤科学》)。 1 

薏苡仁汤 《类证治裁》 【组成】 薏苡仁 川芎 当归 麻黄桂枝羌活防风川乌苍 

术甘草生姜独活 . . 【用法】原方未注明用量。药量可依病情而定,水煎服。 . 【功效l 除湿 

运脾,祛风散寒。 【主治】 伤后着(湿)痹。症见关节肢体重着疼痛,阴雨天痛甚,固定不移,甚 

至腰膝冷重,舌淡苔自腻,脉沉缓者。 【方解】伤后感受湿邪,留滞关节肌肤,气血痹阻,则关 

节肢体疼痛;湿为阴邪,重浊之性,则阴雨天痛甚,固定不移;湿从寒化,则腰膝冷重。治当除 

湿运脾,疏利经络之法。方中薏仁、苍术祛湿运脾,疏利经络;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通 

痹止痛;麻黄,桂枝,川乌温经通阳,燥湿止痛;川芎,当归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甘草、生姜 

和中调药。合而用乞共奏祛湿通络之效。 【应用】 (1)本方是一首祛湿通络止痛之强剂。适用于 

伤后寒湿痹阻经络之着痹证。 <2)加减应用 下肢疼痛可加牛膝、木瓜;痛甚可加乳香、没 

药。’ (3)近代应用 骨折筋断以后陈瘀痹痛、慢性筋伤作痛、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寒湿 - 者。 (4) 

区别应用 本方与蠲痹汤均有防风、羌活、当归祛风胜湿之物,以治伤后风湿侵络之痹痛症。但前 

方配入川乌、麻黄、桂枝、川芎、独活、薏仁、苍术、生姜以增祛除寒湿之力,适用于寒湿痹阻 

较重之着(湿)痹证;后方配入赤芍、黄芪、姜黄以增活血通络之效,、适用于残瘀痹阻较重之行 

(风)痹证。 【驸方】 (1)风伤伸筋汤(《林如高正骨经验》)桑寄生15 g 续断秦艽木瓜淮牛膝自芍茯 

苓各9 g 独活羌活 当归尾桃仁,五加皮各6 g 乳香没药各4.5 g 地骨皮15量 甘革3 g 生地黄1 5 g 用 

法:酒水各半煎服。功效:祛风胜湿,化瘀舒筋。主治:软组织损伤后期风湿痹痛者。 (2)乌附 

麻辛桂姜汤(经验方) 乌头附子麻黄细辛桂枝干姜 甘草用法:水煎服。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除 

湿。主治:伤后痛痹证(《中医骨伤科学》)。 (3)宽筋散(《伤科补要》)羌活 防风续断芍药各3 g 

桂枝1.2 g 当归 4.5 g甘草1.2 g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l0克,陈酒调下(现代用法:或作汤剂,用 

置适当)。功效:舒筋止痛。主治:损伤后期,筋肉拘痛。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丹溪心法》 【组成】 南星姜制苍术泔 

浸 黄柏酒炒各二两(60 g) 川芎一两(30 g) 白芷半两(15g) 神曲炒一两(30 g) 桃仁半两(15 g) 威灵仙酒 

拌--钱(9 g) 羌活三钱(9 g) 防己半两(15 g) 桂枝--钱(9 g) 红花酒洗一钱半(4.5 g) 龙胆草半钱(I.59) 

【用法】 共为末,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汤下(现代用法:药量酌减,水煎 

服)。 - 【功效】祛风除湿,清热化痰,活血行瘀,通络止病。 【主治】 四肢百节走痛。症见四 

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一如骨折脱位后期,或损伤日久,筋膜粘连,关节屈伸不利, 

或筋痹(关节炎、肌腱炎、肩周炎、骨化性肌炎),或风湿热痹。 、 [方解】本方是《丹溪心法》 

用于治疗上中下周身骨节疼痛(痛风证)的通用方剂。究其病因病机,无非损伤之后,瘀血未尽, 

风寒湿邪入侵,留滞经络,形成痰、湿、瘀三者痹阻于经脉肌肉之中,气血为之不得宣通,则周 

身关节疼痛,游走不定,此《丹溪心法》谓之“四肢百节走痛”。治当祛风胜湿,活血通络之 

法。方中羌活、自芷、桂枝、威灵仙、苍术、南星疏散风寒湿邪于上;胆草、防己,黄柏清泄湿 

热于下;神曲、川芎、红花、桃仁既行气消滞于中,又活血化瘀于脏腑经络之中。诸药合用,在 

中的瘀滞消解,则上中下关节疼痛自除。 . 【应用】 (1)本方能祛除周身上下关节之风湿痰瘀诸 

邪。主治风湿痰瘀凝滞于关节经络之痛风证。 (2)加减应用,病在上肢加姜黄;下肢加牛膝、木 

瓜;腰部加杜仲;夹痰加白芥子;骨折脱位加骨碎补;寒甚加制川鸟、制草乌;风甚加寻骨风, 

防风;湿甚加独潘;湿热加薏仁;痛甚加乳香、没药。 (3)近代应用 三叉神经痛、肩关节周围 

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陈旧性腰部软组织损伤、增生性膝关节炎、陈旧性跟骨骨折等。 

(4)区别应用 本方与薏苡仁汤均有祛风湿、止痹痛之功,以治风湿痹阻经络之症。但前者功兼清 

热活血,尤能通畅三焦之经络,故以三焦风湿痹证,日久不愈者为宜;后者功专温通,故以寒湿 

无瘀之痹证宜之。 【附方】 (1)乌头通痹汤(漳州市中医院方)制乌头9 g(先煎)黄芪15 g 桂枝6 g 芍 

药129穿山龙 地龙 青风藤钻地风僵蚕 乌梢蛇各15 g 蜂房9 g、甘草6 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冲蜜 

适量2次分服,1个月为1疗程。为巩固疗效,在症状和 .阳性体征消失时,加重黄苠的用量。功 

效: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挟正。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加减法:风胜加防风、秦艽、风 

不动;湿胜加薏苡、防已、蚕砂;寒胜加细辛、附子;化热加青蒿、石膏,知母,连翘;红肿加 

生地、丹皮.黄柏,大通筋;骨痹加龟板、鹿角霜、杜仲;体虚自汗加麻黄根、党参;..血虚 

加当归。熟地;头顶部加葛根、羌活;上肢加姜黄、忍冬藤;下肢加木瓜、五加皮、牛膝;背部 

加狗脊、威灵仙;腰部加独活、桑寄生;关节变形加全蝎、蜈蚣;麻木加鸡血藤。红花;皮下结 

节加穿山甲、王不留行(《福建中医药》(11):2,1988)。 (2)菊叶三七注射液(经验方) 菊叶三七 

根。用法:用乙醇提取法制成注射液,每支2毫升,含生药l克。每次1支,1天2次,肌肉注射。功 

效:散瘀止血,消肿解毒。主治:腰肌劳损(治53例,痊愈28例,好转23例,无效2例)、坐骨神经 

痛.(治14例,痊愈3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急性肌损伤(治18例,痊愈14例,好转4例),总有效 

率9l%(《浙江中医杂志》(2):51,1988)。 (3)马钱子丸(经验方) 马前子300 g 炙麻黄制川乌制草乌 

炒牛 

 如意金黄散 《外科正宗》 【组成】 天花粉上白,十斤(5kg) 黄柏色重者 

大黄 姜黄 白芷 各五斤(2.5kg)紫厚朴 陈皮 甘草 苍术 天南星各二斤(1kg) 【用法】 以上共为咀 

片,晒极干燥,用大驴磨连磨3次,方用密绢罗筛出,磁器收贮,勿令泄气。凡遇红赤肿痛,发 

热未成脓者,及夏月火令时,俱用茶汤同蜜调敷;如微热微肿及大疮已成,欲作脓者,俱用葱汤 

同蜜调敷;如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湿痰流毒,附骨痈疽,鹤膝风等病,俱用葱酒煎调;如风 

热恶毒所生,患必皮肤亢热,红色光亮,形状游走不定者,俱用蜜水调敷;如天泡、火丹、赤游 

丹、黄水漆疮、恶血攻注等症,俱用大蓝根叶捣汁调敷,加蜜即可;汤泼火烧,皮肤破烂,麻油 

调敷。具此诸引理取寒热温凉制之。又在临用之际,顺合天时,洞窥病势,使引为当也。(现代 

用法:共研细末,可用酒、油、花露、丝瓜叶或生葱等捣汁调敷。或用凡士林3份、药散2份调制 

成膏外敷。) ·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痈疽疔疮,跌打损伤,热毒瘀滞。症见 

肌表局部红、肿、热、痛,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象弦数者。 ’ 【方解】 本方所治痈疽疗 

疮,乃湿热壅滞于血脉,气血为之不畅,积而瘀热内蕴,’ 则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热壅肉腐,脓 

肿疼痛;或是跌打损伤,经脉破损,瘀热内积,气滞血瘀,则肿痛难忍;由于郁而化热,则舌红 

苔黄,尿赤便秘,脉数而弦。两者病证虽异,但病机则一,皆由气血壅滞,热毒内结而成。治当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行气燥湿之法。所不同者,诚如清·吴师机的《理瀹骈文》所说的:“外治 

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方中重用天花粉既可清热生津,消 

肿排脓,又能消损瘀血,以续绝伤;配以大黄、姜黄.白芷、黄柏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与主药 

合用,共治瘀热;活血还须行气,气行血行,气化湿化,湿化则肿毒消解,故以厚朴、陈皮理气 

消滞;苍术、天南星燥湿消肿;合甘草则能解毒散结止痛。诸药合用,可使热清毒解,气行血 

活,则肿消痛止。 【应用】 (1)本方作用较为全面,但以清热解毒为其主要功效。凡痈疽疔疮或 

跌打损伤而见红肿热痛者均可应用。但由于所用辅料如茶汤、蜜、葱汤、蜜水、板蓝根汁和麻油 

的不同,其功效也有差异,不仅主治阳证,也可用于阴证。因此,应注意用法说明。正如原书在 

用法上所提醒的那样:“具此诸引理取寒热温凉制之,又在临用之际,顺合天时,洞窥病势,使 

引为当也。”指出外用剂与内服剂的区别,尤应注意“引理”的应用,的确是经验之谈。 .(2) 

加减应用加山栀、银花以增清热解毒之力;加乳香、没药以增祛瘀止痛之功。 (3)近代应用 原方 

书云本方适应范围较广:“治痈疽、发背、诸般疗肿、跌扑损伤、湿痰流毒、大头时肿、漆疮、 

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凡外科一切诸般顽恶肿毒,随手 

用之,无不应效,诚为疮家之良便方也。”亦可用于各种感染阳证和跌打肿痛早期。 【附方】 

(1)清营退肿膏(《中医伤科学讲义》)大黄芙蓉叶各2份黄芩黄柏花粉滑石东丹各I份用法:共为细 

末,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功效:清热祛瘀消肿。主治:骨折、软组织损伤初期,或疮疡,I瞅 

红作痛者。 (2)消毒定痛散(《医宗金鉴》)炒无名异炒木耳大黄各15g用法:共为细末,蜜水调敷 

患处。功效:泻火解毒定痛。主治:跌扑损伤。 (3)金黄散(《医宗金鉴》)黄连8 g 铅粉煅龙骨各3 

g 用法:为末,每服用少许调敷脐中。功效:清热解毒,拔毒生肌。主治:脐疮焮肿。  (4)金黄 

散(《外科精义》)黄连黄芩黄柏大黄黄芪郁金各30 g甘草 15g冰片(另研)1.5 g 用法:为细末,干 

掺或水或油调,涂敷患处。功效:消肿散毒,生肌止痛。主治:湿毒丹肿,热疮毒赤。. (5)金 

黄散(《证治准绳》) 白芷 白芨 白蔹各等分用法:共研细末,用新汲水调敷患处。功效:解毒消 

肿止痛。主治:痈毒。 

二青散 双柏膏(散) 《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 侧柏叶2份 黄柏1份大黄2份 薄荷l份 泽兰 

l份 。。 【用法】 共为细末,作散剂备用,用时以水、蜜糖煮热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亦可加入 

少量米酒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功效】.活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跌打损 

伤,疮疡肿毒。症见局部红肿热痛,或局部包块形成而无溃疡,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者。 ‘【方 

解】 跌打损伤,气血郁滞于经脉,血瘀化热,则局部红肿热痛;疮疡初起,热毒浸淫于血脉,气 

血壅滞,也见屙部红肿热痛。跌伤和疮疡,病虽不同,而病机则_,针对血分热毒,治当清热凉 

血、祛瘀散结之法。方中侧柏叶、黄柏清热凉血,散瘀消肿;配以大黄、泽兰活血通经,祛瘀止 

痛;薄荷疏风散邪,与上药合用,以增散结之力。 【应用】 (1)本方功以清热活血。用治跌打损 

伤之早期和疮疡初起之良剂。 (2)加减应用 欲增散瘀续伤,可加天花粉、赤芍药;若加芙蓉叶以 

增清解之功。 (3)近代用法可用于各种创伤感染者。 (4)区别应用 本方与如意金黄散均有大黄、黄 

柏清热祛瘀之品,以治疮疡肿毒和损伤肿痛之症。但前者功专凉血散瘀,故对瘀热者较为适宜, 

后者作用较为全面,故对瘀热湿毒者较为相宜,适用范围亦较广. 【附方】 (1)芙蓉散(又名玉露 

散《外伤科学》)木芙蓉叶适量用法:研极细末,用水、蜜调煮热敷,或调麻油、菊花露冷敷, 

亦可用凡士林8份,芙蓉散2份调成芙蓉膏外敷。功效:清热凉血解毒。主治:创伤并发感染。 

(2)消炎散(《林如高正骨经验》)煅石膏1500 g 儿茶 血竭 黑蒲黄川连黄芩各30 g 炉甘石侧柏叶各60 

g 用法:共研成粉末,茶油调拌,外敷患处。功效:清热消肿,止血化瘀。主治:炎症感染,创 

伤出血,及创伤局部肿痛。’ (3)消炎膏(《林如高正骨经验》) 煅石膏1 kg儿茶朱砂各30 g 黄连黄 

柏各60 g 冰片15 g 炉甘石90 g 蜂蜡500 g 茶油3 k g用法;清热祛湿消炎。主治:创伤后肿痛发炎。 

如圣金刀散 《外科正宗》 【组成l 松香净末,七两(210 g) 枯矾 生矾各一 

两半(45 g) 【用法】共为极细末,罐密收,掺伤处,纸盖绢扎,止血三、四日,后必掀痛作脓, 

换掺生肌散,三日三次,其疼即止;以后日用葱汤洗之,换搽玉红膏长肉生肌,避风为要(现代 

用法:共为细末,取适量掺撮溃创面上)。 .【功效】止血燥湿。 【主治】创伤出血症。症见刀 

刃所伤,或磁锋割损,浅者皮破血流,深者筋断血流不止。 【方解】 金疮所伤,血流不止,治 

当止血为急。方中重用松香苦甘而温,燥湿拔毒生肌,入疡科敷料中,有去脓拔毒之力,用于腐 

秽初起或初溃出血者;配以生矾,枯矾酸寒,收敛止血,燥湿止痒。三药合用,以增止血收敛之 

力。 【应用] (1)本方功专收敛止血。用于刀伤筋断出血症。 .. (2)加减应用 原方书对用法很讲 

究,云:血止后,应换掺生肌散,以后再换玉红l 膏,失血过多者,独参汤、八珍汤补助为要。 

(3)近代应用 凡外伤创口渗血,溃疡渗血,疮口分泌清稀液体者均可用本方直接掺在创面上,用 

布包扎治之。 . 【附方】 (1)云南白药(《跌打骨科学》) 山茨菇(去皮洗净焙)川文蛤(槌破洗净去 

外桴) 千金子(去壳用纸裹换纸研数十次,去尽油成霜) 雄黄大黄 藤黄(隔汤煮十数次,去浮沫用山 

羊血22.5 g拌晒,如无山羊血以子羊血代之)自然铜(火煅,淬7次)各60 g 红芽大戟(洗焙)天竺黄寄 

奴血竭三七各90 g 归尾45g 朱砂儿茶 阿魏各30 g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各21 g 琥珀 轻粉麝香 水银 

(同轻粉研至不见星)各9 g 牛黄梅片各7.5 g 活土鳖虫150 g(雄者.更佳)用法:上药25味,各样足 

分量,不可增减,否则不验。各研极细末,磁瓶收贮。①刀伤跌打诸伤,无论轻重,出血者用开 

水调服,若瘀血肿痛,与未流血者,用酒调服。②毒疮初起内服0.2— 0.3克,并以小许用酒调 

匀,涂搽患处,如已化脓,只须内服。③不论上述何症,大人每次常用量为0.2 -0.3克,如病 

情较重及身体健康者,可酌情增服,但最多每次不得超过0.5克,每隔4小时服1次,初服后者无 

反应,可连服多次。④小儿2岁以上者,每次服o.03 g,5岁以上者每次服o.06 g。⑤每瓶内装保 

险子1粒,凡遇较重之跌打损伤,可先用酒送服1粒(每l=d只能服1粒),但轻伤及其他病症不可 

服。功效:止血、活血、定痛。主治:①刀伤、枪伤、创伤出血及跌打损伤等症。②外敷红肿疮 

毒。禁忌:服云南白药后,忌凉水、生冷、烧酒、豆类、豆腐及鱼腥、虾、蟹、猪肉、牛羊肉、 

鸡鹅,海味、山芋、白果、栗子、山药等物,如不禁忌,则药无功。孕妇忌服。 (2)刀疮药(《医 

宗金鉴》)上白石膏(煅)500 g 净板松香(水提过)500 g 珍珠(豆腐煮过)15 g 用法:上3味,共研细 

末,和为一处,磁罐收贮备用,、外敷。功效:止血收口,定痛护风。主治:金刀所伤。 (3)刀 

伤散(《揣摩有得集》)参三七 琥珀 乳香(去油)没药(去油) 生龙骨血竭土炒象皮儿茶 乌贼骨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掺患处。功效:止血。主治:刀伤出血不止。 

 桃花散 《外科正宗》 【组成l 白石灰半斤 (250 g) 大黄一两半(45 g) 【用法】用石 

灰半斤同大黄一两五钱切片同炒,石灰变红色为度。去大黄,筛细掺损上,纸盖绢扎;止血后用 

葱汤洗净,换搽玉红膏长肌收敛,兼戒口味、房事为要。 (现代用法:先将大黄煎汁,泼入白石 

灰内,为末,再炒,以石灰变成红色为度,、将石灰过筛备用。用时撒患处,纱布紧扎。) 【功 

效j散瘀止血。 . 【主治】创伤出血。 【方解】创伤出血,止血为当务之急。方中石灰辛温,收 

敛止血,解毒定痛;配以 大黄苦寒,清热止血,祛瘀止痛。两者合用,药筒力专,止血力疆。 

【应用】 (1)本方功专止血。用治创伤出血症。 (2)近代应用 凡创伤或溃疡创面渗血者,以及心肺 

火盛,迫血妄行之体表出血,病势较急者,均可用本方掺于创面上。 (3)区别应用 本方与如圣金 

刀散均有止血之功,用于金疮出血症。但前者功偏散瘀,后者功偏燥湿;前者主治皮破出血,后 

者主治筋断出血。正如《外科正宗·卷之四》云:“皮破者,桃花散掺之,其血自止;筋断者,如 

圣金刀散掺扎。” 【附方】 (1)止血散(《刘涓子鬼遗方》) 乌樟根90 g 白芷 当归川芎干地黄(切, 

蒸焙) 续断各30 g 鹿茸0.6 g(烧灰) 用法:上7味,捣筛令调,着出血处即止。功效:止血活血, 

化瘀止痛。主治:金疮出血。 (2)止血黑绒散(《伤科。补要》) 第1组药:玄参茜草 寄奴大黄黄芩 

黄柏乌梅 五倍子各等分;第2组药:旱莲草汁 马兰汁各适量;第3组药:皂磬京墨百草霜各适量 

另:禳醋适量用法:把第1组药用水煎3次,去渣留汁;加入第2组药汁,煎令浓缩,用好棉絮收 

干药汁;加入适量禳醋煎滚,再入第3组药吸干。敷于出血伤口上,包扎。功效:清热解毒,收 

敛止血。主治:凡溃疡创面渗血者,如外伤创面出血,或溃疡面出血等。 ’ 

 花蕊石散 《和剂局方》 【组成】 硫磺上色明净者,捣为粗末,四两(120 g) 花 

蕊石捣为粗末,.一两(30 g) 【用法l 上二味相拌令匀,先用纸筋和胶泥固济瓦罐子一个,内可容 

药,候泥干入药内,密泥封口后,焙笼内焙干,令透热,便安放在四方砖上,砖上书八卦五行 

字,。用炭一称,笼迭周匝,自己、午时,从下生火,令渐渐上彻,有坠下火,旋夹火上,直至 

经宿,罗子罗至细,瓷盒内盛,依前法使用。前法云:或至死者,急于伤处掺药,其血化为黄 

水,再掺药便活,更不痛。如内损血八脏腑,热煎童子小便入酒少许,调一大钱 (3—5克),服之 

立效。若牛觗肠出不损者,急内入,细丝桑自皮尖茸为线,缝合肚皮,缝上掺药,血止立活。如 

无桑自皮,用生麻缕亦得,至不得封里疮口,恐作脓血,疮干,以滓液润之,然后掺药。妇人产 

后败血不尽,血迷,血运,恶血奔心,胎死腹中,胎农不下至死者,但心头暖,急以童子小便煎 

一钱,取下恶物如猪肝片;终身不患血风,血气。若膈上有血,化为黄水,即时吐出,或随小便 

出,立效(现代用法:二味和匀,放入瓦罐,煅研为细末,每服3克,童便调下,或外用止血)。 

【功效】化瘀止血。 · 【主治】一切金刃箭镞伤中,打扑损伤,猫狗咬伤。 【方解】诸伤出血, 

急当止血。然止血又当化瘀,才能促进新肌生长。故方中重用硫磺,外用能解毒杀虫,燥湿止 

痒。配以花蕊石,功专止血,又能化瘀血为水,与硫磺合用,以增止血化瘀,解毒杀虫之功。   

【应用】 . (1)本方既可外用,又能内服,功专止血化瘀,止痛生肌。用治一切创伤出血症。 (2) 

加减应用 应注意理解原方用法中的加减应用法。 (3)近代应用 凡跌扑重伤,死血瘀积患处或创伤 

出血者,均可应用。 (4)区别应用 本方与桃花散均有止血之功,以治创伤出血之症。但前者止血 

之中善化瘀血为水,而且适应范围亦较广,既可外掺,也可内服;后者功专止血,只能外掺,用 

于创伤出血者。 C5)使用注意若内服时,阴虚火旺,孕妇均忌用。’ , 【附方】 (1)花蕊石散 

(《十药神书》)’煅花蕊石用法:为细末,每服(9—15克)用童便 1盅炖温调服,或用蜜水调外 

敷。功效:止血化瘀。主治:咳血或创伤出血。 (2)花蕊石散(《外科正宗》)乳香没药’羌活紫苏 

细辛草乌蛇含石(童便煅3次)厚朴 白芷降香 当归 苏木檀香龙骨南星 轻粉各6 g 麝香0.6 g 花蕊石 

(童便煅7次)15 g 用法:上共研极末,罐收听用。用时葱汤洗净疮口,用此掺之,软绵纸盖扎,1 

日1换,神效。此药一时未备,可用多骨疽论生肌散代之暂用,亦可取效危急也。功效:止血止 

痛,去瘀生新。主治:跌仆损伤及金疮、刀、箭、兵刃所伤,断筋损骨,疼痛不止,新肉不生者 

并效。 (3)花蕊石散(《伤科补要》)花蕊石30g紫苏厚朴 乳香羌活没药龙骨苏木降香蛇含石各15g 

白芷草乌檀香南星轻粉各9g 当归30g麝香0.9g 细辛12g用法:共为细末,敷掺伤处。功效:止血 

止痛,去湿消肿。主治:一切疮口湿烂肿痛等。按:本方与《外科正宗》的花蕊石散药物同而用 

量异。 第三节消瘀止痛剂 消瘀止痛剂是以当归、红花、乳香、没药为主,配以行气消滞的青 

皮,香附、丁香;祛风除湿的独活、海桐皮、川椒、南星、灵仙、防风;清热解毒的大黄、芙蓉 

叶、公英、山栀,赤小豆;舒筋活络的地鳖虫、木瓜、鳖甲等组成,具有消瘀止痛,活血祛湿, 

清热行血功效的方剂,以治跌打损伤、骨折、筋断、脱位各期以及风湿痹阻经脉诸痛症。同时, 

有的方剂还可以用于疮疡肿毒初起,局部肿痛者。本类方剂不仅可以制成膏剂外敷,还可以制成 

汤剂熏洗,有的方剂亦可内服。代表方剂为消瘀止痛药膏-定痛膏、‘散瘀和络汤、海桐皮汤, 

五加皮汤和消肿化瘀散等。 . 

消瘀止痛药膏 , , 《伤科学讲义》 【组成】木瓜80 g 栀子30g 大黄 

150g 公荚60 g 地鳖虫3Og 乳香30 g 没药30 g 【用法】 共为细末,饴糖或凡士林调敷。 【功效】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 骨折伤筋早期,肿胀疼痛剧烈,或伤处红肿热瘸,舌红苔黄, 

脉弦而数。 【方解】骨折筋伤初期,血脉受伤,恶血留滞,壅塞于经脉,经脉不通,则伤处肿胀 

疼痛难忍;郁而发热,则伤处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此当遵《素问·至真要大 

论》“留者攻之”之原则,而立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法。方中重用大黄破瘀通经, 消肿止痛; 

配以地鳖虫破瘢逐瘀,接骨续筋;况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以‘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散瘀止 

痛,合大黄、地鳖虫以增祛瘀生新、消肿止痛之效;瘀热不散,经脉不通,故以木瓜、栀子,公 

英清热舒筋,散瘀止痛,助大黄清泄瘀热之力。全方用药,共奏清热祛瘀,通脉止痛之效。 【应 

用】 (1 )本方清热破瘀力强,适用于跌扑骨折筋伤早期,瘀热阻结之肿痛症。 (2)加减应用 欲增消 

肿之力,可加木通、地龙;欲增清解之效,可加黄柏、黄连。 (3)近代应用 凡骨折,脱位、软组 

织损伤以及风湿热痹诸痛症,均可用本方外敷。 【附方l (1)消瘀膏(经验方) 大黄1份栀子2份木瓜 

公英姜黄各4份黄柏6 份用法:共为细末,水蜜各半调敷。功效:祛瘀消肿止痛。主治:损伤瘀肿 

疼痛(《中医伤科学》)。 (2)消肿散(经验方) 制乳香制没药玉带草四块瓦洞青叶虎杖五香血藤各1 

份天花粉生甘草叶下花 叶上花 虫蒌粉大黄粉黄芩王瓜 白芨粉苏术粉飞龙掌血各2份红花龙胆草土 

黄连绿葡萄根大红袍各1份凡士林适量用法:研末混和,用适量凡士林调盐煮成膏,外敷患处。 

功效:消瘀退肿止痛。主治:各种闭合性损伤肿痛(《中医伤科学》)。 (3)消肿膏(长春中医学院 

骨科方) 五灵脂500 g 甲珠150 g 红花 栀子 乳香没药大黄桃仁合欢皮血竭各100 g 冰片10 g 用法:共 

为细面,炼蜜调膏,临时涂布贴患处。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散结。主治:跌打损 

伤,骨折筋伤,红肿热痛等症(《中医骨伤科学》) (4)伤油膏(经验方)血竭60 g 红花6 g 乳香6 g 没 

药6 g 儿茶6 g 琥珀 3 g 冰片6 g(后下)香油1.5kg黄蜡适量用法:除冰片、香油、黄蜡外,共为细 

末,后入冰片再研,将药末溶化于炼过的油内,再入黄蜡收膏。功效:活血止痛。主治:多用在 

施行理伤手法时,涂擦在患处。用时起到润滑作用(《中医伤科学讲义》)。 

 定痛膏 《证治准绳》 【组成】 芙蓉叶二两(60 g)紫荆皮独活天南星 白芷各五钱(15 

g) 【甩法】 为末,加鲜马蓝菜、墨斗菜各一两(30g),杵捣极烂和药末,甩生葱汁、老酒拌炒暖 

敷患处;伤处未破而色紫黑者,加草乌、肉桂、高良姜各三钱(9 g),研末姜汁调温贴患处;若紫 

黑色已退,则以姜汁、茶清调温贴患处。 【功效】祛瘀消肿止痛o .[主治】跌打损伤,动筋折 

骨,赤肿疼痛o 【方解】跌打损伤,骨折筋断,损伤血脉,瘀血留滞,脉道不通,则红肿赤痛。 

治当祛瘀止痛。方用荚蓉叶凉血解毒,消肿排脓;配以紫荆皮接骨续筋,通经止痛;更用独活, 

自芷,天南星以增散结消肿止痛之功。 【应用l (1)本方功以清热凉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 

早期,红肿热痛以及疮疡初期肿痛者. . ’ (2)加减应用 若伤处未破而色紫黑者,加草乌,肉 

桂,高良姜以增散结止痛之功。 (3)近代应用 骨折、脱臼以及软组织损伤肿痛。 、 (4)区别应用 

本方与消瘀止痛膏均有散瘀止痛之功,以治跌打损伤早期,肿痛剧烈之症。但前方功兼祛瘀散 

结,还可用于疮疡肿痛初期者;后方功偏清热接骨,只宜用于跌伤骨折早期。 【附方】 (1)定痛 

散(《疡医大全》) 山药30 g 白糖霜大黄各12 g 用法:搀烂敷患处。c 功效:敛疮止痛。主治:搭 

手、发背疼痛。如已破烂,用糖霜、山药捣烂,塞八患处。 (2)定痛散(《伤科汇纂》)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升麻防风 官桂各3 g 山柰 9 g紫丁香根红花各15 g 麝香0.9 g 用法:共为细末,老葱汁调 

合,敷患处。功效:定痛消肿,舒筋和络。主治:跌打损伤。 。(3)跌打膏(《中医伤科学讲义》) 

乳香没药各150 g 血竭冰片樟脑各90 g 东丹5kg香油10kg三七17.5kg用法:先将乳香、没药、血 

竭、三七等药用香油浸,继用慢火煎2小时,改用急火煎药至枯去渣,用纱布过滤,取滤液再 

煎,达浓稠似蜜糖起白烟时,放入东丹,继煎至滴水成珠为宜。离火后加入冰片、樟脑调匀,摊 

于膏药纸上即成。外贴患处。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骨折伤筋,肿胀疼 

痛。 

 散瘀和伤汤 《医宗金鉴》、 【组成】 番木鳖油炸去毛 红花 生半夏各五 

钱(159) 骨碎补 甘草各三钱(9 g) 葱须一两(30 g)醋二两(60 g) 【用法】水五碗煎滚,入醋二两,再 

煎十数滚,熏洗患处,一日十数次(现代用法:用水煎药,沸后,入醋再煎5—10分钟,熏洗患 

处,每日3—4次,每次熏洗都把药液煮沸后用)。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 一切碰撞损 

伤,瘀血积聚,肿痛剧痛。 【方解】 跌扑损伤,瘀血凝积于经脉之中,血脉不通,则肿痛剧 

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伤肿,气伤痛。”形气损伤,即此之谓也。治当活血行瘀, 

散结止痛之法。方中红花活血行瘀;番木鳖、生半夏通络散结,消肿止痛;骨碎补补肾续伤; 

葱,醋通络散结;甘草调和诸药,以奏活血散结止痛之功。 【应用】 (1)本方功以活络止痛,适 

用于跌扑损伤,瘀血积聚者。 (2)加减应用 加入赤芍,川芎以增活血散瘀之功;加入乳香,没药 

以增散瘀止痛之力。 . (3)近代应用 软组织损伤瘀肿疼痛,骨折,关节脱位后期筋络挛痛以及风 

寒湿痹疼痛者均可应用。 【附方】 (1)消肿散(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方) 黄柏姜黄大黄苍术 陈皮 

香附透骨草散血草甘草用法:共为细末,青肿者,用酒醋调敷;灼痛者,用新鲜开水、蜜调敷。 

功效:清热化瘀,消肿止痛。主治:伤后瘀血停积,青紫肿胀(《中医骨伤科学》)。 (2)消肿散 

(《林如高正骨经验》) 黄柏黄连各60 g 侧柏叶150 g 透骨草穿山龙 骨碎补芙蓉叶天花粉 紫荆皮菊 

花叶各90 g 煅石膏240 g 楠香180 g 用法:共研细未,用蜜水各半,调成糊状,每El敷贴1次,每次8 

小时。功效:清热凉血,消肿止痛。主治:损伤初期局部肿痛者。 (3)腾药(《刘寿山正骨经 

验》) 当归羌活 红花 白芷 防风制乳香制没药骨碎补.续断宣木瓜透骨草 川椒各等量用法:上药 

共为粗末,每用120 g加入大青盐、白酒各30 g拌匀,装入白布袋内缝妥,备用。洗用:煎水熏洗 

患处,每日2次,翌日仍用原汤煎洗,如此复煎,可用数天;腾用(即热熨):用药两袋,干蒸热后 

轮敷在患处,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每日2次,用毕后药袋挂在通风阴凉处,翌日再用时,在药袋 

上洒上少许白酒,每袋可用4—7天。加减法:手部加桂枝、郁李仁;足部加黄柏、茄根;腿部加 

牛膝、虎骨;腰部加杜仲、桑寄生;胸部加郁金、茵陈;左胁部加栀子、降香;右胁部加陈皮、 

枳壳;肩部加川芎、片姜黄;骨折加土鳖虫、自然铜;兼风寒加厚朴、肉桂;理气加葱头、天仙 

藤;理血加汉三七,木槿花;舒筋加芙蓉叶、金果榄。功效:活血散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 

舒筋接骨。主治:用于骨折、脱位、筋伤及陈伤,痹症等适用熏洗者。 

五加皮汤 《医宗金鉴》 , 【组成】 当归酒洗 没药 五加皮 皮硝 青皮 

 川椒 香附各三钱(9 g)丁香一钱 (3 g) 麝香一分(o.3 g)青葱三根地骨皮一钱(3 g)丹皮二钱(6 g) 

【用法】 水煎滚,熏洗患处。煎水外洗,可去麝香,以白芷代之。 【功效】 舒筋和血,消瘀定 

痛。 【主治】伤患后期,瘀阻作痛。 . 【方解】跌扑损伤,筋脉瘀滞,则肿痛不舒。治当疏筋 

活血,祛瘀止痛之法。方中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配以香附、丁香、青皮、川椒、老 

葱、麝香行气消滞,通络止痛;当归,没药、丹皮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更加地骨皮泄热凉血; 

朴硝泄热散结止痛。合而用之,共奏通络祛瘀,舒筋止痛之功。 【应用】 (1)本方功以通经祛 

瘀。适用于伤患后期,筋骨肌肉疼痛者。 (2)加减应用 祛风湿可加灵仙,防风,独活,海桐皮; 

舒筋通络可加地鳖虫,木瓜、山甲。 (3)近代应用 对各种软组织损伤、风湿痹痛等皆可应用。 (4) 

区别应用 本方与海桐皮汤均有祛瘀止痛之功,以治损伤瘀滞肿痛之症。但前者功偏理气,后者功 

偏行瘀;前者适用于气滞瘀阻之症,后者适用于血瘀湿滞之症。 【附方】 , (1)乌龙膏(《医宗金 

鉴》) 百草霜10 g 白芨15 g 白蔹10 g 百合15 g 百部10 g 乳香10 g 没药15 g 麝香0.3 g 炒糯米30 g 陈粉 

120 g(炒) 醋适量用 法:共研细末,醋熬为膏,外敷。功效;活血接骨、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 

伤,筋断骨折,肿硬青紫。 (2)乌龙膏(经验方) 公牛角炭500 g 血余炭500 g 青麻炭50 g 煅龙骨 100 g 

黑铅粉5kg陈粉子1.5kg陈醋适量用法:将公牛角劈成细条,入瓦器皿内封闭,用火焙焦成黄褐色 

炭状;血余炭除去污垢入瓦器皿内封闭,用火焙焦成黑色有光泽的炭块;青麻入瓦器皿内封闭, 

用火焙干后,启盖用火引之急闭盖,待1小时后即成。将上药研细末,与黑铅粉、陈粉子、龙骨 

粉等拌匀存放待用。用时先将陈醋(无陈醋用食醋浓缩l倍代之)放在瓷皿内煎沸,将以上药粉撒在 

醋内,边撒边搅,至成糊状即可停放药末,再煎半小时停火,乘热摊于布料上,约0.3cm厚即 

成。外敷患处,隔日换药,肿痛较轻可1星期换1次。功效:消肿止痛,活血接骨。主治:外伤骨 

折 (《中医骨伤科学》)。 (3)紫荆皮散(《证治准绳》) 紫荆皮南星半夏黄柏 草乌 川乌 当归川芎乌 

药补骨脂 白芷刘寄奴牛膝桑白皮各等分用法:共为细末,饴糖调敷功效:活血消肿止痛。主治: 

跌打损伤,伤处浮肿,及一切肿痛未破者。 

消肿化瘀散 《刘寿山正骨经验》 【组成】 当归赤芍药 生地元胡血竭 乳 

香 红花大黄姜黄鳖甲 茄  红曲 赤小豆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醋调敷患处。’ 【功效】活血 

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脱位,伤筋肿胀,瘀血作痛。 【方解】 跌打损伤,脱位伤筋,瘀血 

留滞于经脉,不通则肿痛。治当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法。方中当归、赤芍、红花、姜黄、红曲 

活血祛瘀;元胡、血竭、乳香、大黄、鳖甲祛瘀生新,通经止痛;生地,赤小豆,茄根清热凉 

血,消肿止痛。诸药合用,可使瘀祛热清,络通痛止。 【应用】 (1)本方活血祛瘀力强。主治跌 

损后脱位、骨折、筋伤肿痛之症。 (2)区别应用 本方与海桐皮汤均有祛瘀通络止痛之功,以治跌 

损瘀滞作痛之症。 ’ 但前者功偏清热,且化瘀力强,后者功偏祛湿,且止痛力强;前者适用于 

跌损瘀滞热郁之脱位、伤筋者,后者适用于跌损瘀滞湿阻之骨折、筋断者;前者主损伤早期,后 

者主损伤中、后期。 【附方l (1)舒筋活血洗方(《中医伤科学讲义》) 伸筋草9 g 海桐皮9 g 秦艽9 g 

独活9 g 当归9 g 钩藤9 g 乳香6 g 没药6 g 川红花6 g 用法:水煎,温洗患处。功效: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损伤后筋络挛缩疼痛。 (2)消肿活血汤(《简明正骨》) 苏木羌活灵仙各9 g 红花 没药 乳香 

各 6 g 丹参 五加皮各15 g 用法:水煎洗患处。功效;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主治:损伤中期。 (3) 

消肿止痛膏(《外伤科学》) 姜黄羌活千姜栀子 乳香没药用法: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60%软膏 

外敷患处。功效:祛瘀,消肿、止痛。主治:损伤初期瘀肿疼痛者。 

三色敷药 《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 蔓荆子去衣炒黑,八两(240 g) 紫荆皮 

炒黑,八两(240 g) 全当归 五加皮木瓜丹参 羌活赤芍 白芷片姜黄独活各二两(60 g)甘草六钱(18g)秦 

艽一两(30 g)天花粉二两(60g) 怀牛膝二两(60 g)川芎一两(3o g)连翘八钱(24 g)威灵仙二两(6o g)木防 

已二两(60 g) 防风二两(60 g) 马钱子二两(60 g) 【用法】 共研细末,用蜜或饴糖调拌如厚糊状,敷 

于患处。 【功效】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 扭挫伤局部肿痛或风寒湿痹痛者。 【方解】 

由于扭捩或因宿痰风湿留滞,气血损伤,尤以伤血,经脉运行为之不利,则局部肿痛,虽不剧 

烈,但缠绵不解;或是风湿痹阻,则疼痛较剧。总之,风寒湿瘀痹阻经脉为其要点.治当祛风胜 

湿,通痹止痛之法。方中重用蔓荆子、紫荆皮、马钱子行气活血,祛风通痹,散结止痛;配以羌 

活、独活、防风、秦艽,防已、木瓜、五加皮、威灵仙大队祛风寒湿、舒筋活络之品,与上药合 

用,以增通痹止痛之力,这是针对风寒湿阻的;更加丹参、川芎、当归、赤芍、姜黄、花粉、牛 

膝大队活血和伤,祛瘀通经之品,与紫荆皮合用,以增活络止痛之效,这是针对瘀阻经络的;连 

翘,甘草清泄郁热,与诸药合用以成其功。 【应用】 (1)本方祛风湿与行瘀血的效力俱强。适用 

于损伤早、中期局部肿痛和风寒湿痹痛症。 。 (2)加减应用若无热象可去连翘、赤芍;痛甚加乳 

香、没药。 (3)近代应用 肢体软组织损伤和风湿性关节炎等。 (4)使用注意方中马钱子有毒,用时 

须与蜂蜜调敷,以免中毒. 【附方】 (1)舒筋活络膏(《林如高正骨经验》)海风藤60 g 木瓜30 g 松 

节60 g 豨莶草 60 g 双钩藤60 g 当归60 g 五加皮90 g 蚕砂30 g 蓖麻仁60 g 穿山龙909用法:以上10味粗 

料,与净茶油750克、桐油250克同入锅内熬炼,滤去药渣,再加上以下 6味细料,炒黄丹500克乳 

香30克设药30克 麝香3克蚯蚓干30克’蛇退15克 膏成分摊布上,温贴患处。功效;祛风活络, 

行血止痛。主治:风湿、旧伤引起关节及软组织瘦痛。 (2)舒筋活络药膏(《中医伤科学讲义》) 

赤芍1份 红花1份 南星1份 生蒲黄1份半 旋复花1份半 苏木1份半 生草乌2份 生川乌2份羌活2份独活2 

份 生半夏2份、生栀子2份.生大黄2份 生木瓜2份路路通2份、饴糖或蜂蜜适量用法:’共为细 

末。一饴糖或蜂蜜调敷。凡士林调煮亦可。功效: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肿痛。 (3)正骨烫 

药(《中医伤科学讲义》) 当归 羌活 红花 白芷 乳香 没药骨碎补川断 防风木瓜川椒 透骨草各12克 

用法:上药装入布袋内,将布袋放在蒸笼内,蒸热后放在患处烫熨。功效:舒筋活络,祛瘀止 

痛。主治:新伤及陈伤肿痛。 

活血散 (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方) 【组成】 乳香 没药 血竭各五钱(各15克) 贝母三 

钱(15 g) 木香二钱(6 g) 厚朴三钱 (99 g) 川乌 草乌 自芷各一钱(3 g) 麝香五分(1.5g) 紫荆皮八钱(24 g) 

香附五钱(15 g) 小茴香三钱(9 g) 甲珠 自然铜 木瓜各五钱(1 5 g) 肉桂二钱 (6 g) 当归八钱(24 g) 独活 

羌活 续断 虎骨 川芎各五钱(15 g) 【用法】 外敷新伤者,用鲜开水调;陈伤者,可用酒调;内 

服,则每30克活血散泡白酒500克,1周后可用,早晚各服10毫升。 【功效l 活血逐瘀,理气止 

痛,祛风除湿。 【主治】 扭挫伤、.跌打损伤,瘀肿疼痛,或久伤不愈,肢体时作疼痛者。 

【方解】 跌扑、扭伤,经脉损伤,气滞血瘀,加之寒凝湿阻,筋络为之不通,则肢体肿胀作痛; 

或是久伤不愈,亦属气血寒湿四者互结痹阻经络使然。治当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散寒除湿之 

怯。方中重用紫荆皮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以治跌伤;配以乳香,没药、川芎、血竭、麝香活血 

行瘀,散结止痛,与紫荆皮合用,以治瘀阻;厚朴、木香、香附、小茴香、贝母行气止痛,以治 

气滞,与活血药配伍,更能促进气行血活;川乌、草乌、肉挂、川芎、羌活、独活、白芷祛风寒 

湿,宣痹止痛,以治寒湿凝滞;气血寒湿凝滞经脉,、痹阻不通,更用木瓜、山甲、虎骨、续 

断、自然铜舒筋活络,强壮筋骨,与上药合用,可使气行瘀去,寒散湿除,经络宣通,则肿痛自 

愈。 【应用】 (1)本方为舒筋活络,行瘀止痛之强剂,常用于扭挫伤肿胀疼痛,‘但以跌伤中后 

期属寒湿气血凝滞者为宜。 (2)加减应用 若寒不甚者,可去肉桂、川乌,草乌。 、 (3)近代应用 

跌打损伤肿痛、骨折筋断中后期肿痛已渐退以及久伤不愈者。 (4)区别应用 本方与三色敷药均有 

舒筋活络止痛之功,以治跌损,或风湿瘀阻筋脉之肿痛、痹痛症。但前者理气祛寒、.强筋壮骨 

力胜,后者祛风除湿、宣痹活络效优;前者适用于气血寒湿凝瘀、筋骨软弱之症,后者适用于风 

湿瘀阻经络之症. (5)使用注意孕妇、月经期均应慎用。 。【附方】 (1)活血散(北京中医学院经 

验方) 三七12 g 酒当归 川芎川断骨碎补制乳香 红花各60 g 制没药 川酒军血竭 生硼砂各30 g 朱砂琥 

珀各15 g 冰片 6 g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用酒或醋调敷患处,或每服3克,日2次。功效:活血祛 

瘀,镇静止痛。主治:跌打损伤及骨折初期(《中医骨伤科学》)。 、。. (2)活血散(《林如高正 

骨经验》) 乳香没药沉香各30g无名异赤芍血竭桂枝 自芷羌活 紫荆皮续断栀子骨碎补各60 g 三七30 

g 五加皮90 g 楠香150 g 用法:共研细末,酒水各半,调拌成糊状,敷贴患处,每日敷1次,每次 5 

小时。功效:疏风散结,消肿定痛。主治:损伤初、中期肿痛者o (3)舒筋止痛水(《林如高正骨 

经验》)三七粉18g一三棱18 g 红花30 g 生草乌 12 g 生川乌12 g 归尾18 g 樟脑30 g 五加皮12 g,木瓜 

12 g 淮牛膝12 g 70%酒精1500毫升或高梁酒1000毫升用法:密封浸泡1个月后备用。将药水擦患 

处,每日 2—3次。功效:舒筋活血止痛。主治:用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者。 (4)舒筋药水(《中医 

骨伤科学》) 生川乌 生草乌羌活独活生半夏生栀子生大黄生木瓜路路通生蒲黄樟脑苏木赤芍、红 

花 生南星 白酒米醋用法:原书未注明用量,可酌情调配用量,药在酒醋中浸泡7天,严密盖闭, 

患处热敷或熏洗后,用此药轻搽患处。功效:舒筋活络,散寒止痛。主治:筋络挛缩.筋骨痠 

痛,风湿麻木。 

 八仙逍遥散 《医宗金鉴》 . 【组成】 防风 荆芥 川芎 甘草备一钱(3克) 

当归酒洗黄柏各二钱(6克) 苍术牡丹皮 川椒各三钱(9克) 苦参五钱(15克) 、 - ’ 【用法】共合一 

处,装白布袋内,扎口,水熬滚,熏洗患处。 【功效】祛风胜湿,活络舒筋。 【主治】 跌扑损 

伤,肿硬疼痛,及一切风漫,筋骨血肉肢体痰痛诸症。, 【方解】跌扑损伤,瘀血留滞,形气俱 

伤,则肿硬疼痛;或是伤后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则筋骨疫痛,肢体肿胀。治当祛风胜湿; 

舒筋活络之法。方中苍术、防风、荆芥祛风胜湿;川椒温中运湿;川芎,当归、丹皮活血舒筋, 

消肿止痛;苦参、黄柏清热燥湿;甘草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可使风散湿除,经络舒通,则肿痛 

自解。 【应用】 (1)本方善祛肌表风湿瘀滞之邪,适用于陈伤风湿痹痛而瘀血初解之症。 (2)加减 

应用 若寒湿较重者,可去苦参、黄柏、丹皮,加灵仙,独活;瘀痛者可加乳香,没药、透骨 

草。 (3)近代应用 软组织损伤之后瘀肿疼痛,或风湿痹痛,或溃创伤IZl痒痛。 (4)区别应用 本方 

与三色敷药均有祛风湿、舒经络之功,以治跌损或风湿瘀阻经络之肿痛症。但前者功兼泄热,后 

者功专舒筋活血;前者适用于陈伤风湿瘀阻之轻症,后者适用于新伤风湿瘀阻经络之重 

症。 、 . 【附方】 . (1)展筋丹(《中医伤科学讲义》) 人参1.5 g 珍珠1.5 g 琥珀1.5 g 当归 

1.5 g 冰片1.5 g 乳香1.5 g 没药I.59血竭6 g 麝香0.9 g 牛黄0.3 g 用法:共为极 收贮瓶中待 

用,宜收藏于阴干之处。搽擦用。功效:活血,舒筋,止痛。主治:软组织损伤.局部肿痛者。 

(2)金不换膏(成药) 川乌18 g 草乌18 g 苦参15 g 皂角15 g 大黄3 g 当归249 白芷249赤芍24 g 连翘24 g 白 

芨24 g 白蔹24 g 木鳖子24 g 乌药24 g 肉棱24 g 羌活24 g 五灵脂24 g 穿山甲249两头尖249透骨草249槐 

枝13g 桃枝13g桑枝13g柳枝13g香油1250 g 炒黄丹625 g、乳香30 g 没药30 g 麝香0.6 g 苏合香油6 g 用 

法:制用膏药,贴患处。功效: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主治:跌打损伤,气血凝滞,筋骨疫痛 

(《中医伤科学》)。 (3)茴香酒(《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茴香159.丁香log樟脑159红花109 白 

干酒3009用法:.把药浸泡在酒中,1周以后,去渣取酒即可。外涂擦患处,亦可在 施行理伤手 

法时配合使用。功效:活血行气止痛。主治:扭挫伤肿痛。 (4)红花酒精(经验方) 当归t29红花159 

赤芍129紫草99 60%酒精500ml 用法;将药浸泡在酒精中经4~5天后可用。作为按摩时的皮肤擦 

剂。功效:通经活络。主治:用于预防褥疮(《中医伤科学》)。 

 止痛散 《医宗金鉴》 【组成】 防风荆芥 当归 艾叶丹皮 鹤虱升麻各一钱(3 g)苦参 

透骨草赤芍药各二钱(8 g) 川椒三钱(9 g) 甘草八分(2.4 g) 【用法】共为末,装白布袋内,扎口煎 

滚,熏洗患处。 【功效l祛风胜湿,活血通络。 【主治】 跌扑损伤,肿胀疼痛,关节不利,或风 

寒湿痹痛,或皮肤搔痒等症。 【方解】 跌打损伤,瘀血凝结,经脉不通,则肿胀疼痛;加之风 

湿痹阻,经络为之不畅,则肢体屈伸不利,关节疼痛;或风邪留滞肌肤,则皮肤搔痒。总之,风 

湿瘀阻经络是其病机所在。治当疏风胜湿,活血通络之法。方中防风、荆芥、升麻、鹤虱疏散风 

邪;川椒、苦参、艾叶温散风湿;当归。丹皮、赤芍药、透骨草活血通络,散瘀止痛;甘草调和 

诸药,以成其功。 。 【应用】 (1)本方为通经络,祛风湿之平剂。适用于跌损后期风湿瘀阻经络 

之肿痛症。 (2)加减应用 腰椎伤痛者可配服补筋丸以补肾强筋。 (3)近代应用 骨折、脱位、软组织 

损伤后期疼痛肿胀不除者。 (4)区别应用 本方与八仙逍遥散均有川椒、防风、当归,丹皮,荆 

芥、苦参祛风湿,行瘀滞之功,以治风湿瘀阻,跌扑损伤及风湿痹痛之症。但前方配入透骨草、 

赤芍药,艾叶、升麻、鹤虱以增活血疏风之功,后方配入川芎、苍术、黄柏以增燥湿舒筋之效; 

前方适用于跌损后期瘀滞较重者,后方适用于跌损陈伤湿滞较盛者。 【附方】 (1)上肢损伤洗方 

(《中医伤科学讲义》) 仲筋草15 g 透骨草15 g 荆芥9 g 防风9 g 红花9 g 千年健12 g 刘寄奴9 g 桂枝12 

g 苏木9 g 川芎9 g 威灵仙9g 用法:煎水熏洗患肢。功效:活血舒筋。主治:用于上肢骨折、脱 

位、扭挫伤后筋络挛 缩痠痛。 . (2)下肢损伤洗方(《中医伤科学讲义》) 伸筋草15 g 透骨草15 g 

五加皮129 三棱12 g 莪术12 g 秦艽12 g 诲桐皮12 g 牛膝10 g 木瓜10 g 红花10 g 苏木 10 g 用法:水煎熏 

洗患肢。功效:活血舒筋。主治:下肢损伤挛痛者。 (3)四肢损伤洗方(《中医伤科学讲义》) 桑 

枝 桂枝 伸筋草 透骨草 牛膝 木 瓜 乳香没药 红花 羌活独活 落得打补骨脂淫羊藿萆薢用法:煎水熏 

洗患处。功效:温经通络,活血祛风。主治:四肢骨折、脱位、扭挫伤后筋络挛缩痠 痛。 (4)宝 

珍膏(成药) 生地1份茅术1份枳壳1份 五加皮1份 莪术1份桃 仁1份 山奈I份 当归1份 川乌1份 陈皮1份 

乌药1份 三棱1份大黄1份 首乌1份草乌1份柴胡1份 香附1份防风1份牙皂1份 肉桂1份羌活1 份 赤芍 

1份 南星1份 荆芥1份 白芷1份藁本1份 续断1份 良姜l份 独 活1份麻黄1份 甘松1份连翘1份冰片l份樟 

脑1份乳香1份没药1份 阿魏1份 细辛1份 刘寄奴1份 威灵仙1份 海风藤1份 小茴香1份 川芎2份 血余7 

份麝香2/3份 木香2/3份 附子2/3份 东丹30份 用法:制成膏药贴患处。近年 来药厂制成粘胶布形膏 

药,名为伤湿宝珍膏,使用更方便。功效:行气活血,祛风止 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痛及跌打损 

伤疼痛(《中医骨伤科学》)。 

接骨膏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 . 【组成】 龙骨六两(180 g) 制乳没各 

一两(30 g) 骨碎补六两(180 g) 鹿角霜六两(1sog) 血竭二两(60 g) 土鳖虫二两(eo g) 自然铜四两(120 g) 

煅、醋淬七次 红花四两(120 g) 炙豹骨二两(60 g) 续断八两(240 g) 白芷四两(120 g) 肉桂四两(120 g) 

紫荆皮八两(240 g) 当归八两(240 g) 麝香A分(2.49) 【用法】 共研细末(麝香后入),以蜜调软膏, 

加酒少许,摊子布上或油纸上2—3 毫米厚,遍敷患处,4—7日1换,若有创口者须避开创口。 

【功效】 活血止痛,接骨续筋。 【主治】各型骨折。 【方解】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瘀血留 

滞,筋脉不道,则肿胀疼痛。治当活血祛瘀,接骨续筋,消肿止痛之法。方中紫荆皮活血通经, 

消肿止痛,专治跌损;配以当归、红花、自芷、乳香、没药、血竭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止血生 

肌,与紫荆皮合用, 体现接骨续筋,必先祛瘀之则;肉桂通利血脉,麝香宣窍活血,共助上药, 

以增祛瘀通脉之力;盖肝肾主筋骨,故在祛瘀的同时,还应配入地鳖虫、自然铜、骨碎补、续 

断、鹿角霜、豹骨接骨续筋,疏通筋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龙骨加强收敛;酒则促进血行。 

诸药合用,共奏祛瘀生新之效。 [应用】 (1)本方化瘀接骨之力甚强,适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断中 

期。 (2)近代应用 闭合性损伤、骨折、脱位,经整复后,敷用此药膏。 (3)区别应用 本方与接骨丹 

均有祛瘀接骨之功,以治骨折、脱位早期肿痛之症。但前者接骨续筋力强,后者接骨续筋力弱; 

前者适用于各种骨折,后者只作为接骨之通用剂。 【附方】, (1)接骨膏(《江氏伤科方书》) 当 

归(酒炒)45 g 羌活15 g 骨碎补(去皮)15 g 牛膝(酒洗,炒)30 g 木香l 5 g 威灵仙45 g 桂枝30 g 川芎159 川 

乌(去皮,净) 15 g 北细辛15 g 防风15 g 香附15 g 滴乳香(去油、后放)15 g 没药(去油,后放)15 g 黄丹 

(后放、收膏)75 g 嫩松香(后放)60 g 用法:以上共药16味,外加四叶对9 g、土茯苓9 g、海风藤15 

g。将真正菜油数斤,熬滚,将药12味,先入锅内,再将草药三味共浸油内,春天浸5日、夏天浸 

3日、秋天浸7日、冬天浸10日,期满入锅内,慢火熬根浮起,滤渣,再入乳香、没药,松香3 

味,又熬数沸,滴水成珠,再下黄丹收膏,俟退火三日再用j功效:散血消肿,通经止痛,接骨续 

筋。主治:骨折,一切跌打损伤。 (2)接骨鬻(《中医伤科学讲义》)。当归45 g.羌活骨碎补各15 

g.牛膝30 g 木香15 g 桂枝30 g 川芎15 g 威灵仙45 g 川乌15 g 五加皮30 g 杜仲细辛防风 附子 乳香没 

药各159桃丹75 g(收膏) 松香60 g(后收) 外加四叶汤(田字草、四叶苹、四叶莲、四叶草)9 g 土茯苓9 

g 海风藤15 g 用法:制成膏药,摊分,贴患处。功效:接骨续筋,祛风湿,止痹痛。主治:跌打 

损伤,骨折,皮未破者。 (3)接骨膏(《外伤科学》) 五加皮30 g 地龙309乳香159没药15 g 土鳖15 g 

骨碎补15 g 自芨15 g 用法:共为细末,蜂蜜或白酒调成糊状,外敷。功效:活血、止痛、接骨。 

主治:骨折损伤。 

接骨神方 《伤科汇纂》 【组成】 旱公牛角一个(200 g) 榆树白皮适量 杨树叶 

适量 陈醋适量黄米面适量 花椒七粒(1 g) 【用法】 各药为末,以陈醋、黄米面熬煮药末成糊,敷 

患处。 【功效】接骨续筋,活血止痛。 ‘ 【主治】骨折,脱臼。 【方解】跌打损伤,骨折筋 

断,瘀血留滞,筋脉不通,则肿胀疼痛。治当活血祛瘀‘,接骨续筋之法。方中公牛角活血消 

肿,接骨续筋;榆树白皮、杨树叶助公牛角接骨活血,消肿止痛之力;陈醋散瘀;花椒温经止 

痛;黄米面调和诸药,以成其功。 【应用l 、 (1)本方为治疗骨折脱白的简便方剂。 ‘ (2)加减应 

用 欲增散结止痛之功,应加入马钱子、天南星、乳香、没药;欲增接骨之力,应加入地鳖虫、骨 

碎补、自然铜。 (3)近代应用 各种类型的闭合性骨折,关节脱位,跌打扭捩属于闭合性软组织损 

伤者。 、 (4)区别应用 本方与接骨丹均有接骨续筋之功,以治跌打骨折筋断之症。但前者属治疗 

骨折脱臼的简便方剂,后者则散瘀止痛之力较强。 ‘ ’ 【附方】 (1)驳骨散(《外伤科学》)桃仁 

250 g 黄连250 g 金耳环250 g 川红花250 g 栀子500g 生地黄500 g 黄柏500 g 黄芩500 g 防风500 g 甘草 

500 g 蒲公英 500 g 赤芍500 g 自然铜500 g 土鳖500 g 侧柏1.5kg大黄1.5kg骨碎补1.5kg 当归尾lkg 

薄荷1kg毛麝香1kg牡丹皮lkg金银花1kg透骨消1kg鸡骨香Ikg 用法:共研细末,水、酒、蜂蜜或凡士 

林调敷。功效:散瘀、消肿、止痛、接骨。主治:跌打损伤、骨折。 (2)碎骨丹(《中医伤科学讲 

义》)骨碎补4.5kg 白芨2kg陈皮4.5kg茄皮4.5 kg虎膝骨2kg梅片500 g 麝香250 g 三七4.5kg地鳖虫 

2kg乳香4.5kg 川断 2 kg西月石1kg没药4.5kg雌雄活鸡各2只(捣成泥)用法:共为细末,饴糖或蜂 

蜜调敷。功效:和营通络,接骨续筋。主治:骨折、骨碎、骨裂。 

 外敷活化散 《勉寿山正骨经验》 【组成l 苏木红花 制乳香 血竭丁香各一 

钱(3 g)制没药 自然铜醋淬七次.各一钱五分(4.5 g) 马钱子油炸去毛,二钱(6 g) 、 【用法】 共 

为细末,酒或醋调敷伤处。 【功效】 活血止痛,接骨续筋。 【主治】 骨折。 . 【方解】 跌打 

损伤,骨折筋断,瘀血留滞,经早期治疗,筋骨初接,疼痛减轻,但瘀血未尽,经脉欠通者。治 

疗时,除继续活血化瘀外,应着重养血通经,接骨续筋。方中马钱子通经活络,散结消肿;红 

花、苏木、丁香理气活血,消肿止痛;乳香、没药、血竭活血化瘀,止痛生肌;自然铜散血止 

痛,接骨续筋。诸药合用,既祛未尽之瘀血,又促筋骨之接续。 【应用】 (1)本方为祛瘀续骨之 

代表方剂。适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断之中期; (2)加减应用 增强接骨续筋之力,可加川断、骨 

碎补、杜仲、土鳖虫、虎骨、鹿筋等。 (3)近代应用 闭合性骨折、脱臼、扭挫伤等。 (4)区别应用 

本方与接骨丹均有祛瘀接骨之功,以治骨折中期各症。但前者接骨续筋力强,后者温经散结功 

著;前者适用于骨折中期,后者适用于骨折早期。 【附方】 : 。 ,一 (1)万应回生膏(《江氏伤 

科方书》) 生地15 g 熟地15g 当归7.5 g 川乌7.59 草乌15 g 红花15 g 灵仙7.5 g 寄奴7.5 g 杜仲4. 

5 g 木瓜4.5 g 牛膝7.5 g 元胡9 g 桂枝7.5 g 防风7.5g补骨脂7.5g荆芥7.5g独活6g赤芍4.5 g 骨碎 

补15 g 香附9 g 桃仁9 g 升麻9 g 丹皮7.5 g 苏木7.5 g 青皮7.5 g,乌药7.59 韭子7.5 g 松节7.5 g 

秦艽7.5 g 续断7.5 g 元参5 g 麻黄6 g 蒲黄7.5 g 虎骨15 g 猴骨9 g 用法:共研细末,将麻油500 g、 

血余125 g煎好,共熬成膏。临用膏上加末药;寸香2 g 丁香3 g 血竭39木香3 g 桂。5,3 g 乳香3 g 没药 

3 g 香附 3 g东丹3 g 苏合香油3 g。功效:祛瘀消肿,祛风寒湿,接骨续筋。主治:远近跌打,骨 

折,风气周身,大穴受伤。 (2)接骨药(《伤科汇纂》)。天南星 木鳖子(炒)各1209乳香 没药 肉桂 

各309 甩法:共为末,用姜500 g去皮捣烂,取自然汁,米醋少许,白面为糊,摊.纸贴患处,以 

帛缠之,外用杉木皮夹之。功效:接骨续筋。主治:骨折。 (3)接骨药(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方) 

白芨黄柏。栀子黄芩乌药用法:原书未注明用量,可酌情应用。共为细宋,温开水调敷。功效: 

活血消肿。主治:新伤骨折,阳性肿块者(《中医骨伤科学》)。 

 温经通络膏 ’ 《中医伤科学讲义》 . 【组成】 乳香没药麻黄马钱子各 

半斤(250 g) 。 ‘ . 【用法】共为细末,饴糖或蜂蜜调敷。 、【功效l温经通络,祛风止痛。 , 

【主治】 骨与关节筋络损伤,兼有风寒湿外邪者,或寒湿伤筋,或陈伤劳损,骨节痠痛,筋络不 

利者。 【方解】本方治症,主要表现在骨节痠痛,筋络不利。不论新伤旧疾,劳损杂病,均为关 

节筋络受损,气血瘀滞,或风寒湿邪留着所致。故治宜祛风除湿,温经通络之法。方中马钱子为 

通经络,消结肿,止疼痛之良药;麻黄温散寒邪,温经行滞;乳香、没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蜂蜜解毒和药:诸药合用,可使经络宣通,肿痛自除。 【应用】 . + (1)本方组成药简有法,功 

专温经通络。为治疗筋络瘀阻痠痛的有效方剂。不论新 伤旧疾皆可应用。 (2)加减应用 增强温经 

散结之力,可加肉桂、细辛、川乌;增强通经祛湿之力;可加苡仁、地龙、苍术。 (3)近代应用 

骨关节、软组织损伤肿痛,或风湿寒邪浸注,局部痹痛者。 (4)使用注意。方中马钱子有大毒, 

用时应蜜糖调敷,以免中毒,孕妇忌用。 · 【附方】。 . (1)万应膏(成药《中医伤科学讲义》) 附 

子红花血余 莪术桂枝羌活独活僵蚕 秦艽麻黄 当归 川乌 防风威灵仙 草乌.大黄赤芍。山栀桃仁 

三棱 白芷 全虫 五加皮 良姜各6Og生地香附 乌药各120 g 用法:依法炼膏:麻油7.5kg,加丹1. 

8kg,收膏后,再加肉桂粉15克、苏合香油15 g及香料药60克摊贴。功效:温经散寒,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负重闪腰,筋骨疼痛,胸腹气痛,腹胀寒痛等症。 (2) 

狗皮膏(成药《中医伤科学讲义》) 枳壳防风 杏仁泽泻 地榆 天麻川乌 浙贝 猪苓 石脂 白蔹 甘草赤 

芍 加皮栀子 薄荷 山药 首乌 羌活苦参青皮黄芩故纸熟地 香附远志半夏独活 荆芥麻黄苁蓉、小茴 

香 草乌 白芷 陈皮 前胡 银花 牛膝 蒿本 附子 大茴香木通灵仙 官桂连翘僵蚕 川断桔梗大黄 当归 

知母 茵陈细辛 川柏 乌药川芎生地杜仲苍术元参苍耳子川楝子 楮石子大枫子青枫藤菟丝子各250 g 

蜈蚣29条.香油l08kg章丹4.05kg每7.5kg膏油兑血竭,洋冰、儿茶、丁香、木香、乳香、没药各 

17.84g用法:熬膏摊贴患处。功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舒筋活血。主治:陈伤筋骨酸痛、 

风寒湿痹。 

 四生散(原名青州白丸子) 《太平惠民和剂局 

方》 【组成】 半夏永浸洗过生用。七两(210 g) 川乌头去皮脐生用,半两(15 g) 南星生,三两(90 

g) 白附子生.三两(60 g) , 【用法】 捣,罗为细末,以生绢袋盛,用井花水摆,未出者更以手揉 

令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放瓷盆中,日中晒,夜露至晓,弃水,别用井花水 

搅,又晒,至来日早,再挽新水搅。如此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干,侯如玉 

片,研碎,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如绿豆大。初服五丸,加至十五丸。生姜汤下,不拘时候。如 

瘫缓风,以温酒下二十丸,日三服,至三日后,浴当有汗,便能舒展。服经三、五日,呵欠是 

应。常服十粒已来,永无风疾隔壅之患。小儿惊风,薄荷汤下二、三丸。(现代用法:内服者, 

按法为丸,按量服用。外用者,共为细末,存效待用。用时以药末适量,蜜糖适量调成糊状外敷 

患处;用醋调煮外敷亦可;如出现过敏性皮炎,即停敷。) 【功效】 温经通络,逐痰解毒,祛风 

止痛。 【主治】 男子、妇人半身不遂,手足顽麻,口眼.斜,痰涎壅塞,及一切风,他药所不能 

疗者;小儿惊风,大人头风,洗头风,妇人血风,并宜服之。外治跌打损伤肿痛,关节痹痛,肿 

瘤局部疼痛。 【方解】 本方原治内科杂病、妇科,儿科之因于风痰阻滞经络或风痰上迷心窍 

者; 而伤科借用本方治跌打损伤肿痛者,是以伤后血瘀气滞,加之风寒痰湿壅塞经络,则肿痛必 

硬实,表面红不甚或不红不热,界限不清;关节痹痛。亦属风寒湿痹所致;至于肿瘤局部疼痛, 

务求局部止痛者,亦可治以通经络为主,兼以祛风化痰之法。方中生半夏、生南星温通经络,燥 

湿化痰,散结消肿;生川乌头温经止痛,祛风除湿,配半夏相辅相成;白附子祛风燥湿,化痰散 

结解毒;内服者佐以糯米粉和中护胃,生姜汤下者取其解毒;小儿惊风以薄荷汤下者取其透气通 

关利咽;、外用者蜜糖调敷取其解毒,缓和药性;用醋调煮取其化积散瘀之能。诸药配伍,共奏 

温经通络,逐痰解毒。祛风止痛之功。  【应用】 (1)本方四药生用,功专祛除经络风疾。原书 

主治一切风症,痰涎壅塞经络,或痰迷心窍者。由于本方温燥风痰力强,故亦用于跌打损伤肿痛 

诸症,既可外用,亦可内服。 (2)加减应用 增强行瘀止痛之力,可加乳香、没药;增强通痹之 

力,可加木鳖子。 (3)近代应用 跌打损伤局部肿痛,风寒湿痹痛,肿瘤局部肿痛等而无热象者均 

可应用。 (4)区别应用 本方与温经通络膏均有温经通络之功,以治经络痹阻寒痛之症。但前方功 

专祛风痰,后方功专祛瘀痰;前方用于风痰壅塞窍道和经络之中风、痹痛症,后方用于瘀痰阻塞 

筋脉之痹瘸。 . (5)使用注意本方四药生用,慎防中毒,凡皮肤破溃者不宜用,孕妇忌用。 【附 

方】 (1)活络油膏(《中医伤科学讲义》) 红花60 g 没药60 g 白芷60 g 当归240 g 白附子30 g 钩藤120 g 

紫草60 g 栀子60 g 黄药子30 g 甘草60 g 刘寄奴60 g 丹皮60 g 梅片,60 g 生地240 g 制乳香60 g 露蜂房60 

g 大黄1209 白药子1309 用法:上药置大铁锅内,再放入麻油4500克,用文火将药炸透存性,过滤 

去滓,再入锅内武火烧熬,放黄蜡1500 g、梅片60 g,用木棍调和装盒。用手指蘸药擦患处。功 

效:活血通络。主治:用子损伤后期软组织硬化或粘连。 (2)外敷麻药(《医宗金鉴》)川乌尖15 g 

草乌尖15 g 生南星15 g 蟾酥12 g 胡椒30 g 生半夏15 g(一方加荜拨15 g,一方加细辛30 g) 用法:上药 

为末,用烧酒调敷于毒上,麻木任割不痛。功效:麻醉止痛,祛风寒湿,温经通络。主治:疮毒 

需行手术,或损伤需行手术者,敷于皮肤,起麻醉作用,减少手术带来的疼痛。 (3)川筠散(四川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方)川乌草乌南星吴茱萸桂枝麻黄,苍术羌活细辛 白芷 紫苏生半夏 白芨 均 

姜 白附子 用法:原书来注明用量,可作适当比例,共为细末,温开水调敷患处。功效:温经散 

寒除湿。主治:陈旧损伤急性发作或新伤更兼夹风寒湿邪入侵者(《中医骨伤科学》)。 

 雷火神针 《外科正宗》 【组成l 蕲艾三钱(9 g) 丁香五分(1.5 g) 麝香二分(o. 

6 g) 【用法】 药与蕲艾揉和,先将夹纸作筒如指粗大,用艾药叠实(成针)收用。临用 以肖山纸七 

层平放患处,将针点着一(端)头,对患处向纸捺实,待不痛方起针,病甚者再复_次,七日后,火 

疮大发,自取功效矣。(现代或作悬灸) 。 【功效】 温经通络,祛风化湿,散寒止痛。 - 【主 

治】 风寒湿毒袭予经络为患,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筋骨疼痛,起坐艰难,不得安卧者;杂病腰 

膝疫软疼痛;脱疽。 . 【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乃肝肾虚寒,风寒湿邪痹着于筋骨所致。治以 

温经通络,祛风化湿之法。方中蕲艾温经通络,祛风止痛;麝香温通经络,善透肌肉筋骨风寒湿 

痰之邪;丁香行气止痛,祛风除湿。药只三味,合用可使经脉宣通,肿消痛。 【应用】 (1)本方 

温经行气活血,适用于风寒湿毒袭于经络之阴证。 . (2)近代应用 凡阴疽,脱疽,陈伤旧患,风 

湿痹痛等属于风寒湿毒者均可用本方治疗。 ^ (3)使用注意,本穷原用法可能把治疗部位的皮肤灼 

伤而取效。故云:七日后,火疮大发,自取功效矣。至于头面和骨突出部位,可采用悬灸法治 

疗。 【附方】 (1)坎离砂(《中医伤科学讲义》)麻黄归尾 附子透骨革红花干姜桂枝牛膝 白芷荆芥 

防风木瓜生艾绒羌活独活各等分 醋适量用法:用醋水各半,将药煎成浓汁,再将铁砂炒红后搅拌 

制成。使用时加醋约半两,装入布袋内,自然发热,敷在患处,如太热可来回移动。功效:祛风 

散寒止痛。主治:腰腿疼痛,风湿性关节疼痛。 (2)损伤风湿膏(《中医伤科学讲义》) 生川乌4份 

生草乌4份 生南星4份 生半夏4份 当归4份 黄荆子4份 紫荆皮4份生地4份 苏木4份桃仁4份 桂枝4份僵 

蚕4份青皮4份 甘松4份木瓜4份 山柰4份地龙4份 乳香4份没药2份 羌活2份独活2份川芎2份 自芷2份 

苍术2份地鳖虫2份骨碎补2份赤石脂2份红花2份 丹皮2份落得打2份 白芥子2份、细辛1份麻油320 

份 黄铅粉60份用法:用麻油将药浸泡7~10天后以文火煎熬,至色枯,去渣,再将油熬,约2小时 

左右,滴承成珠,离火,将黄铅粉徐徐筛入搅匀,成膏收贮,摊用。功效:祛风湿,行气血,消 

肿痛。主治:常用于陈旧性损伤兼感外邪,风湿麻木,筋骨疼痛。 

桂麝散 ’ 《药蔹启秘》 _ 【组成】 麻黄。细辛各五钱(1.5 g) 肉桂 丁香各一两 

(30,g)。”皂角三钱(9 g) 生半夏天南星各八钱(24 g) 麝香兰分(o.9 g) 冰片四分(1.2 g、 。 【用 

法】 共研细末,掺膏药上,贴患处。 “ . 【功效】温经通络,化痰消肿。 。 【主治】 阴疽, 

流注等痞疡未溃者。 【方解l 素体气血不足,阴寒之毒入侵筋骨,流注肌肉,寒凝血滞,郁而成 

疽,局部肿痛,界限不清,肤色不红不热。.治当温通经络,祛痰散结之祛。方中麻黄宣透腠理 

肌肤;细辛、肉桂助以祛寒散结;半夏、南星功专燥湿祛痰,散结止痛;麝香、丁香,冰片、皂 

角宣透经络,活血消肿。诸药合用,可使寒散痰消,经脉宣通,阴肿自除。 【应用l 、 f1)本方功 

专温化寒痰湿滞。主治阴寒痰湿入侵筋骨肌肉之阴疽、流注等症。 (2)近代应用 亦可用于损伤日 

久不已,夹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肿痛者。, (3)区别应用 本方与雷火神针均有温经通络之功,以治 

阴寒凝滞于经络之阴疽症。但前者用贴敷法,后者用火针法;前者用药复杂,后者组成简单。 

【附方】 (1)丁桂散(《中医伤科学讲义》) 丁香 肉桂上药各等份 用法:共研细末,加在膏药上, 

烘热后贴患处。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主治:阴证肿疡疼痛。 (2)跌打万花油’(亦称万花 

油,成药):组成(略) 用法:敷贴。将万花油装在消毒的容器内,再把消毒纱块放到容器内让药 

油浸泡片刻,即成为万花油纱,可直接敷贴在患处。如是敷在伤口处,每天换药;如无伤口者,l 

一3天换1次,若是不稳定型骨折,用小夹板固定者,换药时可不解松夹板,可由夹板之间的间隙 

注入药油,让原有的布料吸附上即可。涂擦:把药油直接涂擦在患处。亦可以在施行按摩手法时 

配合使用。功效:消肿止痛,解毒消炎。主治:跌打损伤肿疡,烫伤等(《中医骨伤科学》)。 (3) 

寻痛酒(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方) 乳香 没药 自然铜血竭 甲珠木瓜 肉桂 川芎楠木香 续断 独活 炙 

川乌 羌活 小茴香 炙草乌 川贝 厚朴紫荆皮 当归 白芷 豹骨 用法:原书未注明用量。泡滔外用。 

30克药物,可泡酒520 克。功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主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风湿拘 

挛,四肢麻木,骨节痰痛(《中医骨伤科学》) 

熨风散 《疡科选粹》 【组成】 羌活一钱(3 g) 防风一钱(3 g) 白芷一钱(3 g) 当归一 

钱(3 g) 细辛一钱(39) 芫花一钱(3 g) 白芍一钱(3 g) 吴茱萸一钱(3 g) 官桂二钱(6 g)生赤皮葱AR(240 g) 

醋适盘  【用法】 葱捣烂,各药共为细末,与葱和匀,加醋炒热,用布包裹,热熨患处,稍冷 

即换。 . 【功效】 温经通络,祛风寒湿,消肿止痛。 【主治】风痛,流痰,附骨疽。 【方解】 

本方原治风痛、流痰、附骨疽。究其病因病机,无非寒痰湿浊留滞经脉所致;风痛者,总以风湿 

之邪,乘虚而入,着于经络,痹阻而成。而本方用于跌打损伤诸症,是在血瘀气滞的基础上,风 

寒湿邪乘损伤而侵犯之。故治当温经活络,驱散寒湿,消肿止痛之法。方中重用生葱,透达经 

气,温通腠理,以达消肿止痛之功;配入羌活、防风、自芷辛温之品,以助发散风寒湿邪,疏通 

经络,消肿止痛之力;细辛、吴茱萸、官桂辛热之品,温通经脉,祛除寒湿;更加当归,白芍行 

血止痛;芫花攻逐经络之寒湿。诸药合用,可使经络宣通,痰湿消散,风痛、流痰自除。  [应 

用】 . , (1)本方温经散寒,祛风止痛力强。适用于流痰、附骨疽、骨痨、血痹证,,痿证, 亦 

可用于风寒湿痹痛证。 (2)加减应用 增强祛瘀止痛之功,可加乳香、没药,紫荆皮;加强散结止 

痛之力,可加木鳖子。 . . (3)近代应用 跌打损伤骨折,脱臼和扭挫伤后肢体痠楚胀痛,关节活 

动不利,风湿性关节炎以及损伤后排尿排便困难者。均可用本方热熨患处。 。(4)区别应用:本 

方与四生散均有温经通络之功,以治寒湿留滞痹痛之症。但前者专祛经络风痰,后者善除经络寒 

湿;后者治一切风症,前者治一切外科杂症。 【附方】 (1)-熨背散(《备急千金要方》) 乌头细辛 

附子羌活川椒 桂心各1 50 g ’ 川芎37 g 用法:为粗末,帛裹,微火炙令暖,以熨背上,取瘥乃 

止。功效:温经散寒通络。主治:胸背疼痛而闷。 · (2)活络水(福建中医学院附院经验穷)牛膝红 

花 当归续断生川乌 生草乌木瓜五加皮三棱骨碎补伸筋草樟脑薄荷脑用法:原方未注明用量。 

70%酒精1500ml,密封浸泡1个月后分装。甩时将药水涂擦患处,每日2—3次。功效:活血祛瘀, 

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者(《中医骨伤科、学》)。 (3)四温丹(《疡科 

纲要》) 上猺桂(去粗皮)60 g 北细辛(去净泥垢)3p g 干姜24 g 公丁香15 g 用法:各为细末,小证每用 

0.6--0.9 g,上用温煦薄贴盖之;大证则用9—16 g,调入温煦薄贴料中摊贴,或再加入麝香分 

许。功效:温经通络,祛湿止痛。主治:痈疽初起,不论深浅大小皆可用。此肿疡初起,形巨块 

坚者,通用之药。 .凡痠痛漫肿,深在肉里,附着骨节者,温通气血是其特长。并可疗风寒湿 

邪,三气痹着,肢痠筋挛及跌扑暗伤等症。 

万灵膏 . 《医宗金鉴》 ’ 【组成】 鹳筋草 透骨草 紫丁香根 当归酒洗 自然铜醋 

淬七次 瓜儿血竭 没药各一两(30 g) 川芎八钱(24 g)赤芍二两(60g) 半两钱醋淬七次.一枚(15 g) 红 

花一两(30 g)川牛膝 五加皮 石菖蒲 茅山苍术各五钱(15 g) 木香 秦艽 蛇床子 肉桂 川附子制 半夏 

制 石斛 萆薢 鹿茸各三钱(9 g) 虎胫骨一对120 g 麝香二饯(6 g) 【用法】 上除血竭、麝香、 

没药三味各研细末另包外,共二十三味。先将香油十斤微,火煨,浸三日,然后将群药入油内, 

熬黑为度.,去滓加黄丹五斤再熬,将至滴水成珠离火,俟少时药温,将血竭、没药、麝香下 

入,搅匀取起,出火气。备用。 【功效】 温通经络,消瘀散毒,止痛接骨。 · 【主治】 跌打损 

伤,麻木风痰,寒湿疼痛。 【方解】 本方主治跌打损伤后期,经脉中陈瘀残留,或为风寒湿邪 

入侵,气血不得宣通,出现的痠、麻、胀、痛,活动障碍者。针对筋骨软弱,气血不畅,风寒湿 

邪留滞的病理,而立行气活血,祛风寒湿,强筋壮骨之法。方中鹤筋草、透骨草、当归、川芎、 

赤芍、红花、没药,麝香大队活血祛瘀之品,以治未尽之瘀血;丁香、木香、菌蒲行气消滞,与 

话血药配伍,专治气滞血瘀,以促进行血化瘀之功;秦艽、五加皮、蛇床子、 萆薢、半夏、苍术 

善祛经络之风湿;附子、肉桂、虎胫骨祛筋骨之风寒,与祛风湿药合用,共祛经络中风寒湿之 

邪;鹿茸、牛膝、血竭、古钱、自然铜、石斛补益肝肾,强壮筋骨。诸药合用,筋骨强壮,气血 

畅通,风湿以除,则麻木痹痛自愈。 【应用】 (1)本方温经活络,强筋壮骨之功可靠,作用也较 

全面。适用于跌打损伤后期,筋骨寒凝瘀阻之痹痛症。  (2)近代应用 凡骨折,筋断、脱位后 

期,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内科杂症面见肢体麻木疼痛者均可应用。 (3)区别应用 本方与桂麝散均 

有温经通络之功,以治跌打损伤日久,风寒湿邪留滞经络之痹痛症。但前者作用全面,既可祛风 

寒湿,又能行气活血,强壮筋骨,主要用于跌伤后期,肢体麻木痠痛等症;后者功专温化痰湿, 

主要用于寒痰湿浊凝滞筋络之阴疽、流注。 ’ 【附方】 , (1)坚骨壮筋膏(《中医伤科学讲义》) 

第一组:骨碎补90 g 川断90 g 马钱子 60 g 白芨60g硼砂60 g 生草乌60 g 生川乌60 g 牛膝60 g 苏木60g 

杜仲60g 伸筋草60 g 透骨草60 g 羌活30 g 独活30 g 红花30 g 泽兰叶30 g 虎骨24 g 香油5kg黄丹2.5kg 

第二组:血竭30 g冰片15 g 丁香30g肉桂60g一白芷30 g 甘松60 g 细辛60 g 乳香30 g 没药30 g 麝香I.5 

g 用法:第一组药,熬成膏药后温烊摊贴:第二组药,共研为细末,临贴时撒于膏药上外贴。功 

效:强壮筋骨。主治:伤筋骨折后期。 (2)化坚膏(《中医伤科学讲义》) 白芥子2份甘遂2份地龙 

肉2份威灵仙2 份半 急性子2份半 透骨草2份半 麻根3份细辛3份 乌梅肉4份 生山甲4份血余1份江子1 

份 全蝎1份 防风1份 生草乌1份 紫硇砂半份(后入)香油80 份 东丹40份 用法:将香油熬药至枯,去 

渣,炼油滴水成珠时下东丹,将烟搅净后再下硇砂。功效:祛风化瘀。主治:用于损伤后期软组 

织硬化或粘连等。 (3)阳和解凝膏(《外科证治全生集》)第一组药:鲜牛蒡子,根、叶、梗48份鲜 

白风仙梗4份 第二组药:川芎4份 附子桂枝大黄 当归 肉桂草乌川乌地龙僵蚕,赤芍 白芷 白蔹 白 

芨各.2份 续断防风 荆芥五灵脂木香 香橼陈皮各l份香油160份 第三组药:炒黄丹约需所得药油重 

量的7/16 第四组:乳香没药各2份 麝香1份 芬合香油4份用法:用香油先把第一组药煎至枯,去 

渣。次日加入第二组药,煎至枯,沥渣,留药油。隔宿,按药油重量,加入7/16的炒黄丹,文 

火慢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手为度,离火后,再把第四组药固体药研末,连同苏合香油加进膏申 

搅混,便是本膏。放置半个月后,分摊在敷料上,敷贴患处用。功效:行气活血,温经散寒,祛 

风化痰。主治:凡疮疡漫肿无头,钝痛,遇寒痛增等属阴寒之证者均可应用。 

象皮膏象皮膏 象皮膏 《疡科纲要》 . . 【组成】 真象皮三两(90 g)无真者则驴马剔下之爪甲代 

之。可用四、五两 当归壮年人发各二两 (60 g) 人发须洗净垢 大生地 龟板各四两(120 g) 真麻油五 

斤(2.5kg) 【用法】先煎生地、龟板、象皮。后入人发、当归,熬枯去滓,入黄蜡、白蜡各六 

面,川连汁煅制,上炉甘石细末半斤,生石膏细末五两,文火上调匀,弗煎沸,磁器密收,油纸 

摊贴,量疮口大小为度,外以布条轻轻缠之。二日一换,脓水少者三、四日一换 (此膏摊子脱脂 

棉上较摊于油纸上更易收湿长肉)。 · , [功效l 拔毒化腐,养血滋阴,收口生肌。 【主治】 顽 

疮,症见脓水清稀,皮肤湿痒,久不收口者。 【方解】 多年顽疮,阴血亏虚,不能滋养肌肉, 

则疮口流脓水,久不愈合。治此当一面去其余毒,一面收敛生肌,使毒清肌长,疮口愈合。方中 

象皮、人发、炉甘石、黄蜡、白蜡燥湿敛疮,化腐生肌;生地、龟板、当归、麻油滋养阴血,以 

长肌肉;更用石膏祛毒敛疮。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滋阴,敛疮生肌之效。 【应用】 本方是一首 

敛疮生肌之强剂,适用于顽疮久不收口者。 【附方】 (1)象皮膏(《疡科纲要》 象皮(炒,研细)16 

g 轻粉12 g 锌养粉黄蜡白蜡 降香 密陀僧各30 g 龙骨24 g 血竭18 g 冰片9 g 麻油500 g 用法:煮沸,下 

密陀僧,再煮沸,入二蜡熔化,离火入诸药调匀,摊棉纸上,贴患处。功效:生肌收口。主治: 

金疮出血。 ‘ (2)象皮膏(《伤科补要》) 第一组药:大黄10份川芎 当归 生地各5份 红花’川连 肉 

桂 荆芥各1份半 甘草2份半麻油85份;第二组药:黄蜡 白蜡各25 份;第三组药:象皮血竭乳香没 

药各2份半珍珠人参各1份冰片半份地鳖虫5份 白芨 自蔹 龙骨海螵蛸各l份半 百草霜适量用法:把 

第一组药用麻油煎至焦枯色,去渣取油。入第二组药,炼制成膏。第三组药分别为末,除百草霜 

外,混合后加入膏内搅拌,再以百草霜调节稠度至适当,装封备用。用时直接放在敷料上,外敷 

患处。近年来,有把药物分别研成细末后混合,用凡士林(替代第二组药的黄蜡、白蜡)调煮,制 

成软膏的。亦有制成药膏油纱条敷贴用的。功效:活血解毒,接骨续损,收口生肌。主治:原书 

用治跌打断骨破伤。现也用于各种开放性损伤及各种溃疡腐肉已去,感染控制,无明显脓性分泌 

物,或用于各种慢性溃疡。褥疮等。 

生肌玉红膏 《外科正宗》 【组成】 当归二两 (60 g或5份)  白芷五钱(15 

g或l、2份),白蜡二两(60 g或5份) 轻粉四钱 (12 g或l份) 甘草一两二钱(36 g或3份) 紫草二钱(6 g或o. 

se) 血竭四钱(12g或l份). 麻油一斤 (5oo g或40份) .. 【用 法】 上将白芷、当归、紫草、甘草 

四味,入油内浸三日,大杓内慢火熬药微枯色,细绢滤清,将油复入杓内,煎滚下整血竭化尽, 

次下自蜡,微火化开。先用茶盅四枚,预放水中,将膏分作四处,倾入盅内,候片时赢下研极细 

轻粉,每盅内投和一钱搅匀,候至一伏时取起,不得加减,致取不效(现代用法:先将当归,自 

芷、紫草,甘草四味,入油内浸3日,慢火熬微桔,滤清,再煎滚,入血竭化尽,次入白蜡,微 

火化开。将膏倾入预放水中的盅内,候片刻,把研细的轻粉末放入,搅拌成膏。将膏匀涂纱布 

上,敷贴患处。若根据溃疡局部情况,掺撒提脓,祛腐药在膏的表面上外敷,则效果更佳)。 

【功效】 活血祛腐,解毒镇痛,润肤生肌。 【主治】痈疽、发背,诸般溃烂,棒毒等。症见溃 

疡脓腐不脱,新肌难生。 【方解】 本方所治痈疽、发背诸症,皆为热毒将尽,余邪未清,正气 

已虚,所致新肌难生,腐肉已清,脓水将尽,一疮口难收者。治当祛腐生肌之法。方中当归、血 

竭、白蜡养血祛瘀,敛疮生肌,用以补其不足;腐肉不去,新肌难生,故以白芷、轻粉排脓祛 

腐,消肿止痛;更加紫草、甘草凉血解毒,与上药合用,共清未尽余毒;麻油养血润燥,以助生 

肌之力。全方合而用之,解毒祛腐,生肌长肉。 【应用】 ’ (1)本方功专祛腐生肌。用治久疮余 

毒未清,脓腐不脱,新肌难生者。《外科正宗卷之一》云:此方“乃外科收敛药中之神药也。 

(2)加减应用 原方书云:“用在巳溃流脓时,先用甘草汤,甚者用猪蹄药汤淋洗患上,软绢挹 

净,用抿脚挑膏予掌中捺化,遍搽新腐肉上,外以太乙膏盖之。,大疮早晚洗换二次,内兼服大 

补脾胃暖药,其腐肉易脱,新肉即生,疮口自敛。” 若脓性分泌物多者,或坏死组织未全脱,可 

在溃创面上掺撤少量提脓拔毒化腐的药末,再敷本膏,或掺在本膏上外敷,效果更佳。 ’   (3) 

近代用法凡外伤疮面脓水分泌不多,如皮下肌肉溃疡、蜂窝组织炎、烫火伤后溃烂等腐肉不 

脱,,新肌难生者均可应用。 ‘ .(4)区别应用 本方与象皮膏均有拔毒生肌之功,以治疮疡久不 

收口之症。但前者功偏祛腐,适用于正不甚虚,新肌难生者;后者功偏养正,收敛力亦强,适用 

于阴血已亏,疮口难收者。 , , 、。 【附方】_ . . (1)玉红膏(《伤科补要》) 紫草60 g 全当归 

90 g 生地i20 g 象皮60 g 乳香 60 g 没药30 g 甘草15 g 合欢皮60 g 用法:土药用麻油750ml,煎桔,去 

渣、再入黄占(黄蜡)120 g、白占(白蜡)60 g、血竭15 g,以上共煎至点水不化,成膏听用。功效: 

养血活血,生肌止痛。主治:一切疮疡溃烂疼痛,疮口难合者。 (2)生肌散(经验方) 制炉甘石50 

份 钟乳石琥珀各30份滑石loo份朱砂1 0 份 冰片1份用法:研极细末,掺创面上,外再盖膏药或油 

膏。亦可用凡士林适量,调煮成油膏外敷,其中冰片亦可待用。时方掺撒调膏的表面方敷。功 

效:生肌收口。主治:溃疡脓性分泌物较少,期待肉芽生长者(《中医伤科学》)。。 (3)生肌散 

(《外科正宗》) 石膏 轻粉赤石脂各30 g 飞黄丹6 g 龙骨血竭乳香樟脑各9 g 用法:上为细末,先用甘 

草、当归、白芷各3 g,煎汤洗净患处,用此干掺,软油纸盖扎,2 日 1洗1换。或研细末,掺刨面 

上,外再盖膏药或油膏。亦可用凡士林适量,调煮成油膏外敷。功效:生肌收口。主治:腐骨脱 

出,肌肉长迟,不能收敛者。 。 ’ , ‘ (4)生肌散(《伤科补要》) 真珠琥珀 龙骨象皮黄连冰 

片.轻粉、儿茶血竭用法:原方未注明用量。药量可按适当比例,共研细末,磁瓶收用。功效: 

生肌收敛。主治:穿溃损烂。 (5)生肌散(《张氏医通》)黄连黄柏甘草五倍子地骨皮各等分用法: 

共为细末,撒疮口。功效:清热敛疮。主治:疮疡溃破流脓血,疮口不敛者。 (6)生肌八宝丹 

(《中医伤科学讲义》)煅石膏3份赤石脂3份东丹 龙骨血竭 乳香没药各1份 轻粉3份 用法:共研极 

细末,掺撒疮口。功效:生肌收口。主治:各种创口。 。 (7)生肌散(《疡医大全》)珍珠 冰片各 

o.6 g 炒象皮白蜡各3 g 乳香没药 血竭铅粉各1.5 g 轻粉1.2 g 儿茶l g 用法:为细末,先用猪蹄汤 

或浓茶洗疮口,再用少许掺患处。功效:拔毒生肌。主治:痈疽疮疡,久不收口者。 

加味太乙膏加味太乙膏 加味太乙膏 《外科正宗》 【组成】 肉桂 白芷 当归 玄参赤芍 生地 大黄 

土术鳖各二两(60 g) 真阿魏兰钱(9 g) 轻粉四钱(12 g) 槐枝 柳枝各一百段 血余一两(30 g) 东丹四十两 

(1200 g) 乳香五钱(15 g)没药三饯(9 g) 【用法】上十味,并槐、柳枝,用宾麻油足称五斤,将药浸 

入油内,春五、夏三、秋七,冬十,候日数已毕,入洁净大锅者,慢火熬至药枯浮起为度。住火 

片时,用布袋滤净药渣,.将油称准足数,将锅展净,复用细旧绢将油又滤入锅内,要清洁为 

美;将血余投下,慢火熬至血余乳起,以柳棒挑看似膏溶化之象,方算熬熟。净油一斤,将飞过 

黄丹六两五钱徐徐投入,火加大些,夏秋亢热,每油一斤加丹五钱,不住手搅,侯锅内先发青 

烟,后至自烟叠叠旋起,气味香馥者,其膏已成。即便住火。将膏滴入水中,试软硬得中,如老 

加熟油,若稀亦加炒丹每各少许,渐渐加水,务要冬夏老嫩得所为佳。候烟尽,端下锅来,方下 

阿魏,切成薄片,散于膏面上化尽;次下乳没、轻粉搅匀倾入水内,以柳棍搂成一块,再放冷水 

浸片时,乘温每膏半斤扯拔百转成块,又换冷水投浸,随用时每取一块铜杓内复化,随便摊贴至 

妙(现代用法:除东丹外,将余药入油煎,熬至药枯,滤去渣滓,再入东丹,一般每500 g加东丹 

20克熬搅拌匀成膏。隔火炖烊,摊于纸或布料敷贴)。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生肌。 . 【主 

治]各种疮疡创伤,内科杂病,妇女带下等。 . 【方解】 本方所治,原方书包括外科疮疡肿毒, 

内科经脉痹痛,伤科跌扑损防,妇科赤白带下,以及烫伤、刀伤等五损七伤等症。究其病因病 

机,皆以气血壅滞于血脉,寒热阻结于脏腑,郁而化热,热毒侵淫,在外则发背痈疽,跌打肿 

痛,筋骨痠痛;在内则心腹胸背攻刺作痛,腿脚痠痛,腰膝无力;男子则有遗精,女子则可赤白 

带下,甚或脏毒肠痈诸症蜂起。概括病机,无外湿、热、毒、瘀内蕴而成。故治当求本,以清热 

解毒,疏通气血,拔毒生肌之法,使热清毒解,气行血潘,则诸症可愈。方中重用东丹(即铅丹) 

为辛寒之品,功专拔毒止痒,收敛生肌,作为膏药的底料;配以轻粉、大黄、生地。玄参、赤芍 

药清热凉血,化瘀解毒,用治瘀热之壅;白芷,肉桂.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排脓止痛;土木 

鳖、槐枝、柳枝、当归、阿魏通经活络,散结消肿,以治湿毒之结;血余以增收敛生肌之力。诸 

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瘀生肌之功。 【应用】 (1)本方功专拔毒生肌。用洽疮疡肿毒,跌打 

创伤诸症属瘀热湿毒者。究其方源乃由《和剂局方》的神仙太乙膏加味而成。 ‘ (2)近代应用 原 

方书去:本方“治发背,痈疽及一切恶疮,跌打损伤,湿痰流毒,风湿、风温,遍身筋骨走注作 

痛,内伤风郁,心腹胸背攻刺作痛,腿脚痠软,腰膝无力.汤泼火烧,刀伤,棒毒,五损内痈, 

七伤外症,俱贴患处。又男子遗精,妇人自带,俱贴脐下。脏毒肠痈亦可丸服。”说明本方对各 

种溃疡不收,热毒较甚者均可应用。 (3)区别应用 本方与生肌玉红膏均有拔毒生肌之功,以治疮 

疡,创伤之症。但前者清解活血,通经止痛之功为优,后者功专化腐生肌;前者适用于热毒湿瘀 

蕴结之内外伤各科,后者主用于外科疮口久不愈合者。 【附方l (1)神仙太乙膏(《和剂局方》) 元 

参 白芷 当归 肉桂大黄赤芍于地黄各30 g 用法:上药到末,用麻油lkg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 

日,冬十日,滤去渣,油熬得所,次下黄丹500 g,以滴油在水中不散为度,外敷之。功效:拔毒 

生肌。主治:八发痈疽,一切恶疮软疖,不问年月深远,已成脓,未成脓,贴之即效。蛇、虎、 

蝎,汤火、刀斧所伤,并可内服,外贴。 (2)太乙膏(《证治准绳》),白芷苍术石膏(醋炒) 白胶香 

 没药 黄丹各l 59 用法:共为末,麻油12 g(或桐油),先煎油,柳枝搅,次入白芷等煎少顷,再 

入白胶香、石膏等同煎,试欲成珠,再入黄蜡30 g,再熬片刻,用生布滤过成膏,摊贴疮口。功 

效:拔毒生肌。主治:痈疽、疖毒。 ‘ (3)太乙膏(《伤科补要》)香麻油 当归 生地生甘草用法: 

原方未注明用量。三味入油内燥枯,去渣,再以丝棉滤净,再入净锅熬至滴水不散,入炒飞黄丹 

240 克,又用慢火熬至滴水成珠取起,少顷,入白蜡、黄蜡各30克,微火再熬,取起少定,入去 

油净乳香、没药各15克,搅匀,以收磁器内过三宿可贴。功效:生长肌肉。主治:伤口不收。 

(4)红油膏(《中医伤科学讲义》)九一丹(熟石膏9份升丹1份)lo份东丹l 份半凡士林100份用法:先将 

凡士林加热至全部呈液状,然后把两丹药粉调入和匀为宜,摊在敷料上敷贴患处。功效:化腐生 

肌。主治:溃疡不敛。 (5)九一丹(《医宗金鉴》)熟石膏27 g 黄灵药3 g 用法:共研极细末,撒于 

患 处(或用凡士林制成软膏外敷亦可),每l一2日换1次。功效:提脓祛腐。主治:疔破,根未除 

(亦用治各种溃疡流脓未尽者)。(注:本方功效及适应证与红升丹同,只是作用稍弱。方名是以熟 

石膏与升丹的用量比例来命名的。如果把熟石膏与升丹的用量比例改变,则其方名亦可按变化了 

的比例命名,如八二丹、七三丹,六四丹、五五丹..,功效和主治基本相同。) (6)黑虎丹(经验 

方) 冰片159 炉甘石60 g 轻粉30 g 炙山甲30 g 炙乳香 30 g 炙没药30 g 孩儿茶30 g 麝香15 g 五倍子30 g 

腰黄78 g 炙全蝎40只炙大蜘蛛80只炙蜈蚣40条用法:共研细末,掺少许于疮顶上,外盖太乙膏, 

每日换药 1次。功效:祛瘀散坚消肿。主治:.用于损伤后肌肉坚硬,筋骨发炎等(皮破不用)。 

陀僧膏陀僧膏 陀僧膏 《伤科补要》 【组成】 南陀僧二十两.研束(6oo g) 赤芍 全当归 赤石脂研 

百草霜筋研,各二两 (6o g) 乳香 没药各五钱,去油研(1 5 g) 苦参四两(120 g) 银黝一两(3o g) 桐油 

二觔(1kg) 香油一觔(500 g) 血竭五钱,研(15 g) 孩儿茶五钱.研(15 g)川大黄半觔(250 g) ” 【用 

法】上药先将赤芍、当归、苦参、大黄入油内燥枯熬至滴水不散,再下陀僧末用槐柳枝搅至滴水 

将欲成珠,将百草霜细细筛入搅匀,再将群药及银黝筛入,搅及匀,倾入水盆内,众手扯千余 

下,再收入磁盆内,常以水浸之。 (现代用法:陀僧为末,用香油把其余药物煎熬去渣,入陀僧 

宋,制成膏,外敷患处。) I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止血,止痛止痒。 【主治】各种恶疮,流注, 

瘰疬,跌扑损伤,金刃误伤。。 【方解】 《刘涓子鬼遗方》云:凡疮疡表现为掀肿痛痒,溃烂 

后浸淫不休,经久不愈者,统称为恶疮。不论恶疮、流注、瘰疬,还是跌打损伤、金刃所伤,皆 

导致热毒内淫,瘀血留滞,伤口渗液渗血,疼痛瘙痒。治此以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止痒止痛之 

法。方中重用密陀僧辛咸而平,燥湿敛疮,以治溃疡久不收口;配以儿茶、赤石脂、血竭、百草 

霜、桐油、麻油、苦参以增燥湿敛疮,散瘀止血之功;更加乳香、没药、赤芍药、当归、大黄, 

以增祛瘀生新,止痛生肌之效;银黝(即银釉,银艄)能疗顽癣,洽一切无名肿毒,发背疗疮。诸 

药合用,可使热清血止,毒解痛宁。 【应用】 : (1)本方功专解毒止血,为治恶疮、跃扑之良 

剂。 (2)近代应用 对创伤及局部感染疼痛等症均可应用。 (3)区别应用 本方与加味太乙膏均有祛瘀 

止痛、生肌敛疮之功,以治疮疡、趺损之症。但前者功以解毒止血为长,后者功以拔毒生肌为 

优;前者适应子疮疡,创伤出血,后者适用于各种疮疡,伤口久不愈合,而且适应范围广泛。: 

【附方】 拔毒生肌散(《武汉中药成方集》) 冰片30 g 红升丹 轻粉 龙骨 甘石 黄丹各72 g 煅石膏600 

g 自蜡15 g 用法:各药分别为末,用茧丝筛筛过,再混合,直接掺撤于创面上。功效:.拔毒生 

肌。主治:各种分泌物较多的创面。 

红升丹红升丹 红升丹 . 《医宗金鉴》 [组成] 朱砂五钱(15 g) 雄黄五钱(1 5 g)  水银一两(30 g) 

火硝四两(120 g) 白矾一两 (30 g)皂矾六钱(18 g) . 【用法】先将二矾、火硝研碎,入大铜杓内,加 

火硝一小杯炖化,一千即起研细。另将汞、朱、雄研细,.至不见星为度,再入硝矾末研匀。先 

将阳城罐用纸筋泥搪一指厚,阴干,常轻轻扑之,不使生裂纹,搪泥罐子泥亦可用。如有裂纹, 

以罐子泥补之,极千再晒。无裂纹方入前药在内,.:罐口以铁油盏盖定,加铁梁盏上下用铁镶 

铁丝扎紧,用棉纸捻条蘸封固,盏上加炭火二块,将罐子钉上,罐底下置坚大炭火一块,外砌百 

眼炉,升三炷香。第一炷香用底火,如火大则汞先飞上;二炷香用大半罐火,以笔蘸水擦盏;第 

三炷香火平罐口,用扇搦之,频频擦盏,勿令干,干则汞先飞上。三香完,去火冷定开看,方气 

足,盏上约有六七钱,刮下研极细,磁罐盛用。再预以盐卤汁调罐子稀泥,用笔蘸泥水扫罐口周 

围,勿令泄气。盖恐有绿烟起汞走也,绿烟一起即无用矣(现代用法:先将硝矾同炒,再与它药 

同研至不见水银星为度。装入陶罐内,用铁盏盖好.用纸条密封,甩盐泥封固。用炭火烧炼该陶 

罐,,先用底火锻1小时,次用半罐火煅1小时,再用平罐火煅1小时。去火,煅炼过程频频用冷 

水拂试罐口的铁盏盖,使之冷却,罐内外上的药物冷凝在铁盏盖上,即是红升丹;罐下残余物即 

灵药渣,又称红粉底。候罐冷后,开罐,取下升丹及灵药渣,分别收藏备用。同时把升丹研为极 

细粉末,供掺撒用;或制成1- 2%的凡士林软膏纱布,供敷贴或作填塞引流深而大的溃腔;亦可 

制成条剂,供插条用。一般每1—2天更换1次)。 【功效l祛腐敛疮,拔毒生肌,燥湿杀虫。 【主 

治】 一切疮疡溃后,疮口坚硬,肉暗紫黑者。 一 【方解】创伤后,湿毒侵淫,腐肉不去,新肌 

难生,以致疮口坚硬;气血壅遏,肌肉失养,则肉暗紫黑。治当祛腐拔毒为先。方中重用火硝, 

以其破坚解毒,消肿杀虫之功,专治腐肉不去之症;助之雄黄、水银解毒杀虫,燥湿生肌;更以 

白矾、皂矾燥湿止痒,敛疮收口;朱砂以其解毒镇静,与上药合用,共奏祛腐拔毒,敛疮生肌之 

效。 【应用】 (1)本方功专祛腐生新,可治一切疮疡溃后脓腐难去,疮口不收,胬肉突起等。 (2) 

近代用法本方应用较为广泛,如治慢性骨髓炎,瘘管形成者,可制成药条,插入管内引流;对深 

部脓肿,破溃后疮口久不愈合,脓水未净,腐肉不去者,’亦可采用药条引流法;对外伤创面, 

_褥疮溃烂,脓腐未净者,可用掺撤或敷贴法治之;对体表的赘疣、息肉、痔核、慢性溃疡等病 

症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本方治疗。 (3)区别应用 本方与白降丹比,只差食盐与硼砂二味,均 

有祛腐拔毒生肌之功,用治疮疡溃后不收之症。但红升丹的腐蚀效力较白降丹稍差,不作破疮溃 

脓之用;白降丹腐蚀力较红升丹强,既可用于痈疽发背,一切疗毒初起成脓者,.又可用于痈疽 

腐烂溃后,散称白降丹为“夺命之灵丹”。 (4)使用注意 ①本方的腐蚀力和刺激性均强,用时应 

尽可能保护健康组织,以免损伤引起疼痛;②本方含氧化汞,用时应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以防 

汞中毒; 【附方】 (1)白降丹(《医宗金鉴》)朱砂雄黄各6 g 水银30.g 硼砂15 g 火硝食盐自矾皂矾 

各45 g 用法:先将各药研为细末,混合。人陶罐中,用文火加热使之在罐中熔化,并渐枯凝成块 

附着于罐底。另取一空陶罐,使两罐口相对,并用盐泥封固,再将空陶罐浸于水中,顶起有结块 

药的陶罐,使之罐底朝天。在两罐口的水平位置安装一铁板,然后在铁板上用炭火烧炼上方装有 

药凝块的陶罐,先文火,后武火,连续三小时,,去火。冷置一两天后打开陶罐,在原浸在水中 

的空罐内附着白色结晶块即是自降丹。收藏备用。使用时,把丹研为极细末。①直接把药末掺撒 

在病灶上。②用凡士林调制成 1~2%浓度的软膏,再制成药膏油纱块,敷贴用。③制成条剂,供 

插条用。一般每l一 2天换药1次。功效:去腐蚀肉,拔毒杀虫。主治:.外伤后溃疡脓腐不去, 

或已成瘘管、肿疡等。白降丹是红降丹加硼砂、食盐组成。其腐蚀力及刺激性都比红升丹为强, 

应用时应尽可能保护正常健康组织,以免引起疼痛;同时注意用量及使用时间,防止发生汞中 

毒。 (2)金枪铁扇散(《中医伤科学讲义》) 乳香2份没药2份 象皮2份老材香 2份 明矾1份炉甘石1份 

降香1份黄柏1份血竭1份用法:共研极细末,直接掺于伤口或溃疡面上。功效:收敛,拔毒,生 

肌。主治:各种疮伤溃疡。

三品一条枪。 《外科正宗》 , ‘ 【组成】 明矾-两(60 g) 白砒一两半 

(45、g) 雄黄二钱四分(7.2 g) 乳香一钱=分(3.6 g) 【用法】砒、矾二味共为细末,入小罐内加炭 

火煅红,青烟已尽,旋起自烟,片时约上下红彻住火;取罐顿地上一宿,取出约有砒、矾净末一 

两,加前雄黄二钱四分,乳香一钱二分,共研极细,厚糊调稠,搓成如线条阴干。(或用约1毫米 

直径的粗棉绒条,粘药糊,阴干,备插条用)。凡遇前症有孔者,维入孔内,无孔者,先用针放 

孔窍,早晚插药二次,插至三日后,孔大者每插十余条,插至七日,患孔药条满足方住。以后所 

患四边自然裂开大缝,共至十四日前后,其疔核、瘰疬、痔漏诸管自然落下,随用汤洗,搽上玉 

红膏,虚者兼服健脾之药。 . ‘【功效】拔毒引流,蚀腐化管。 【主治】 疗核、瘰疬、痔漏 

等。症见伤口小而深,瘘管较直者。 [方解】明·汪机的《外科理例》有上品锭子治痔疮;中品锭 

子治痔漏、六瘤、气核、瘰疬;下品锭子治瘰疬气核、疔疮发背、脑疽诸疮的记载。《外科正 

宗》将三品合为一方以治疗核、瘰疬、痔漏诸症,故日三品一条枪。况痔漏诸症,由于湿毒浸淫 

肌肉,腐肉不去,新肌难生,久之则成瘘管。治此当先去腐引流,使腐去脓尽,才能生肌敛疮。 

方中明矾燥湿止痒,敛疮收口;白砒蚀疮去腐;雄黄解毒杀虫;乳香活血追毒,止痛生肌。合而 

用之,共奏腐去新生之效。 , 【应用】 . (1.)本方拔毒生肌,各种伤口小而深,瘘管较直者宜 

之。 (2)加减应用原书在用法中云:“诸管自然落下,随用汤洗,搽上玉红膏,虚者兼服健脾之 

药”,如八珍汤、归脾汤。参苓白术散、十全大补汤等,脾健才能生肌长肉。 (3)近代应用 对附 

骨流注,骨痨流痰,瘰疬瘿瘤,痔漏翻花,疔疮发背等溃后瘘管形成以及伤口久不愈合者,均可 

用本方插入病所,祛腐生肌。 ’ (4)区别应用 本方与红升丹均有拔毒去腐之功,以治疮疡肿毒溃 

后疮口腐肉不去之症。但前者功专化管引流,善治瘘管窦道之患;后者功善拔毒生肌,用治创面 

脓腐难去者。 ‘ (5)使用注意药条插入病灶深处后,应注意使用时间和剂量,以防砒中毒。 【附 

方】 (1)上品锭子(《外科理例》) 白矾60 g 乳香没药各7.5 g 牛黄9g白砒31.5g 用法:先将砒末入 

泥罐内,次用矾末盖之,以炭火煅令烟尽,取出研细末,后加余药末,糯米糊和为梃子,状如线 

香,阴干,每次一锭放疮内,疮露在外者,更用蜜水调搽或干上。功效:拔毒去腐。主治:痔 

疮。 。 (2)中品锭子(《外科理例》) 白矾末60 g 白砒来39 g 乳香末 没药末各9 g 用法:先将白砒 

末放入泥罐内,次用矾末盖之,以炭火煅令烟尽,取出研细末,后加余药,糯米糊和为梃子,状 

如线香,阴干,每次一锭,放入疮内。功效:拔毒去腐。主治:痔漏,六瘤(骨、脂:肉、脓、 

血、粉六种瘤),气核,瘰疬。 (3)下品锭子(《外科理例》) 白矾60 g 白砒45g乳香没药各7.5g牛黄 

0.6 g 用法:同中品锭子。功效:拔毒去腐。主治:瘰疬气核,疗疮发背,脑疽诸症。 (4)珍珠粉 

(《张氏医通》) 珍珠粉3 g 炉甘石240 g 琥珀2 g 煅龙骨煅赤石脂各1.2 g 钟乳石(用甘草汤煮一伏 

时)1.8 g 朱砂象皮各1.5 g 血竭0.6 g 用法:为细末,每药3 g,加冰片0.6 g,研匀,敷患处。 

功效:生肌长肉。主治:疮疡溃烂,肌肉不生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