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师自述:我最害怕碰到有心理问题的研究生

 阿里山图书馆 2020-10-18

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的讨论一直经久不衰,近期,这一话题因频繁爆出的研究生自杀事件不断被聚焦。

媒体报导下面能看到很多研究生们自述经历报团取暖,痛骂无良导师,却很少能见到导师们的“身影”。

面对同样的悲剧,站在导师们的角度,他们是怎么看的呢?青塔人才随机采访了几位青椒,聊了聊他们带研究生的经历,尤其是当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的感受及处理方式。

01 我最害怕碰到有心理问题的研究生

其中一位教师坦言,除了悲伤和同情,他内心最大的感受还是害怕。

“每次听到有研究生因压力过大而自杀的消息,心里不由得就会开始紧张,反复确认最近自己对学生的言行有没有任何不当之处后,提起来的心才能逐渐平复。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最怕的就是遇到有抑郁倾向的学生了。”

随后他向我们讲述了五年前带过的一个学生,当时从辅导员那偶然得知这位学生有一些心理问题,需要多加注意。好在这位学生已经临近毕业,但那段时间对该教师来说可以用“煎熬”来形容。

“空闲时间会去看看他的朋友圈,或者找其他同学了解了解他的近况。有次我给他发了四五条消息半天都没有回复,我就动员所有的学生去把他找出来,生怕发生意外。”

好不容易熬到了毕业,院领导找到他说觉得这个学生论文水平稍微差了一点,是不是该延一延。

他“严词拒绝”了领导:“一天也不能延长”,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他已经受够了。

后来遇到一些看起来心事比较重的学生,在毕业这件事情上他都是能帮则帮,毕竟还有什么事能大过生命?

02 遇到过奇葩学生,但狠话只敢跟同事说

还有一位教师分享了他曾遇到过的一位奇葩学生。

“不写文章,不接电话,实验帮他设计好了,数据也出来了,我总不能替他写毕业论文吧,这是我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底线。”

有次这位学生在电话里对导师大喊大叫,叫嚣着导师不给他文章毕业,他就从楼上跳下去,接电话的时候恰好还有几位同事在场,场面尴尬极了。

“这么多年,我带了多少学生,没有一个是靠这种手段毕业的。你要跳,我问心无愧且没有任何法律责任,了解真相的人只会说你是一个失败者,而不会说我是一个变态的导师。”

当然,上面这段话他是不敢和学生说的,只能私下和同事们发发牢骚。事情的结局就是将情况上报学院,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家休学处理了。

他分不清也没有能力分清这位学生是真抑郁还是混学位,所以只能公事公办,守住底线。

03 沟通上的误解有时候很无奈

无良导师自然应该拉出来“批斗”,但无良应该怎么定义?

知乎上有位研究生分享,他认为导师无论人品还是对学生的态度都非常好,但同组的其他几个同学却对导师恨之入骨。有时候导师的同一句话,不同人理解的就是不一样。

有位同学一个实验做了几个月没有结果,导师问就问他能不能做得出来,要不要换个体系。

在他看来这就是普通的询问,言下之意应该是:你觉得还能做就再试试,觉得没希望就换体系。

在已有偏见的同学看来:他在暗示我能力差,他觉得我做不出,他从心里看不起我,他又想让我换课题,他就是想让我延期......

沟通上造成的误解,有时候真的很无奈。

04 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普遍

“不是说每一届会遇到多少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是每个班都至少会有一个或多个,碰到的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一位高校专职辅导员告诉我们,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群体内已经比较普遍,她目前带的这一届学生当中,就有20个重点关注对象。

“要自私点说的话,觉得自己挺倒霉的。去年就有一个患有被迫害妄想症的学生,半夜向家长求助,家长转而来联系我寻求帮助。但当时已经凌晨两点,因为没接到电话第二天收到家长的举报,甚至说要写信给校长投诉我。我去找学生了解情况,结果是虚惊一场。”

作为学生们的“生活老师”,关注学生的心里健康状况是她的责任。她会和每一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谈心交流,尽最大可能确保他们顺利毕业。

“如果是因为同学关系、恋爱问题而产生的抑郁情绪,这些都还比较好调解,但有些同学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问题,甚至家长都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状况,处理起来就比较复杂。学生不是不想寻求帮助,而是怕说出来受到歧视,怕学校知道了会‘小题大做’影响学业。”

所以悲剧的发生,一定是多重因素造成的。

学校、导师、家人、社会,谁来为生命买单?现实最让人抑郁的,反而是深究过后,大家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大问题。逝者已逝,谁又敢说自己毫无关系?

导师对研究生或许能多一点人文关怀?学校或许能多一些心理干预措施?家人或许能多一些对孩子面临压力的理解?自身或许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寻求帮助?

学生心理问题不是洪水猛兽,当我们还在谈心理问题而色变时,这本就存在大问题。

精选留言

胡小秋

自述:我最害怕碰到比资本家还资本家的导师

Stanley

深表认同,本科的时候进的实验室,学姐和老师因为一件事理解不同就翻脸,后来惊动学院换了导师来收场,但是作为实验室了解真相的一员,老师也没有做错什么,学姐也没什么错,仅仅是因为老师当时正好异地造成的沟通问题。

Jimmy李

这样的文章就不要发出来了,压榨学生的导师在高校普遍存在,然而你文章中的学生极少吧。

李根生

研究生自述:最怕碰到变态,无师德的导师

谦海余

可算是另一方面说了一句话了,这年头老师比学生更紧张。我说是时候导师,会定期和学生说话,办公书们自动关的,和女生聊天,都是在办公室,把门固定打开。

建议导师们先修习了教育心理学再上岗,或定期看心理医生。现在很多导师自己心理都有问题,也没能力理解学生心理。

望长安

本来在中国家庭教育阶段和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建设就是长期缺位的。由于计划生育,社会产生了整整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的童年时期恰好和社会经济极高速发展的时期重合,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从告诉趋向于稳健时,一方面他们背负的社会压力相比非独生子女更多,且同龄兄弟姐妹能产生的陪伴作用消失;另一方面经济趋近于稳健,增量红利减少,竞争压力加大,所以心理建设缺位的问题会暴露得更加彻底。在心理健康与培养长期忽视的问题预计将来会在90后--几乎完全是计划生育,而且开放二胎后和第二胎相差岁数过大--身上逐渐大规模显现了。

唐Sir-Jimmy

我怕遇到有问题的导师 学生的问题全部来自导师 没有差的学生 只有差的老师 这句话是真理

wxr

文章提到多个话题,我想说的是无论导师还是学生都该凭良心做事!导师不是万能的但导师有决定权,学生永远是弱者。同样一句话不同导师用不方式说出来达到的目的是有明显差别的。一个活跃导师的学生团队大多都是活跃的。有抑郁倾向的人都是内向的人,更应该关注而不是排斥。学生论文做的好赖也间接反应导师的管理过程,有一些导师确实是中间过程不管、也不指导还多次否定学生,在临近毕业决定其延期!关于无良导师怎么定义,我想大部分都是好的导师除非极个别,无良导师定义可以在曾经“导师评价网”中评论看到。可惜大家都看不到了

拳王

压榨学生的导师也不在少数。但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也很多。要知道研究生招生数量大量增加。本来不具备研究生水平的也读研究生。他们学习本身就有压力。再加上其他各种压力,学生很容易得心理疾病。

不同意上面某位的观点,如果说压榨学生的导师普遍存在,那导师也是从硕士博士过来的,也都经历过“压榨”,所以大家最后都变成了最初讨厌的人?如果真是这样,那你应该去批判制度,而不是说“压榨学生的导师普遍存在”一棒子打死普遍的导师。

小雨

导师是良心活,什么样的导师都有,学生也一样,好的差的千差万别。

Z

评论里有说这样的学生极少的,我不认为这样的学生极少,只是明显表现出来的极少

吳大掌柜

这句话反过来也适用,研究生最怕心里有问题的导师

优雅的老德

对导师的教育心理学培养要跟上。对研究生的学生心理学教育要加强,入学考察更不能唯分数论。可以让学生当场查文献写出一篇文献综述。让学生自个讲讲。不适合做科研而去读研那是自折磨。

优雅的老德

选拔标准有问题,不能唯背诵唯外语,更要考察科研志趣和文献研究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