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忆君 秋实满园(五)

 句咏 2020-10-19

2020年10月14日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旦角“张派”艺术创始人张君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日。方舟有戏将以十期的篇幅,纪念张先生的百年诞辰。


张君秋(1951年

1950年7月至8月间,杨宝森赴香港演出,约两月有余,周期虽长,但平均每周只演两到三场戏。这一阶段,杨宝森联袂张君秋合作演出了《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大·探·二》、《梅龙镇》等剧。1950年8月31日,是杨宝森在香港这一期演出的最后一天。作为临别留念,他和张君秋合作演出了前《珠帘寨》后《盗魂铃》双出。张君秋在《珠帘寨》中扮演二皇娘,《盗魂铃》中反串以小生应工的唐僧。彼时同台合作的还有姜妙香、魏莲芳、王泉奎、刘斌昆、汪正华等等。

《八蜡庙》张君秋反串黄天霸(右三),杨宝森反串朱光祖(左二)

1951年10月28日中南局文艺处派人秘密去香港迎接马连良、张君秋等返回内陆。返回内陆后,他们经广州落脚九省通衢的武汉。经中南局挽留,由马连良、张君秋挑梁,得中南京剧工作团派出高盛麟、高维廉、叶盛茂、郭元汾、张金梁众位名伶鼎力助阵,组成了中南联谊京剧团。

1951年马连良张君秋武汉演出广告

剧团一路巡回演出,后经天津抵达北京。在北京演出期间,张君秋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周总理勉励他:“爱国不分早晚,革命不分先后。回来就好,希望你多做贡献。”在北京市文化部门的挽留下,马连良、张君秋和联谊京剧团多数人员就留在了久违的北京。后马连良组建了马连良京剧团。

1952年2月1日马连良张君秋中南联谊京剧团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

1952年底,张君秋将原联谊京剧团改组为民营公助的北京市京剧三团。当时联谊京剧团和北京市京剧三团时期剧团的主要演员还有:陈少霖、刘连荣、高维廉(不久换为刘雪涛)、张春彦(因病不久换为郭和咏)、李四广、朱金琴、耿世华、钮荣亮、郝庆海、慈永盛、冀韵兰(后换刘芸秋),花脸朱玉良在1955年也曾短期加入。

北京市京剧三团赴苏州演出留影。前排左起:不详、郭和永、冀韵兰、朱金琴、吴励箴、张君秋、陈少霖、高乐春、刘雪涛;后排:邱贵友(左一)、伊斌臣(左二)、郝庆海(左五)、张君杰(右三)、金世禾(右二)、孙元增(右一)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1952年底高维廉退出剧团,团里为张君秋配戏的小生出现了空缺。在徐兰沅、姜妙香、陈少霖的协调下,刘雪涛由程砚秋剧团加盟了北京市京剧三团。张、刘二位早在1948年张君秋赴香港前就有过一次合作,合作的剧目是《朱痕记》。那次是由于小生徐和才演出前生病,临时请刘雪涛帮忙。此次,刘雪涛加盟三团和张君秋的第一场合作是在开明戏院演出《凤还巢》。这出《凤还巢》开启了张君秋和刘雪涛长达四十多年的艺术合作之路。刘雪涛为“张派”艺术的创立也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张君秋(左)与刘雪涛(1954年)

在北京市京剧三团期间,张君秋的个人艺术风格已经基本成熟和成型了。1952年张君秋领衔的北京市京剧三团排演《南山化蝶》。该剧由李红编剧,张君秋饰祝英台,高维廉饰梁山伯,陈少霖饰祝公远,钮荣亮饰四九,杨金才饰酒保,崔鸣仙饰银心,张春彦饰孟继轲,陈博裕饰钱作业,朱金琴饰周传,殷庆瑞饰院公,李四广饰邱嫂,耿世华饰高氏,袁世涌等12人化蝶舞。

张君秋《南山化蝶》饰祝英台

为迎接建国三周年,1952年10月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在北京拉开帷幕。10月12日张君秋与马连良、杨宝森、萧长华、李万春、高维廉、刘连荣、景荣庆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合作演出《甘露寺》。

参加赴朝慰问期间合影。前排:陈少霖(左一)、高乐青(左三)、张君秋(右三)

1953年10月4日,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5000余人离京赴朝,总团团长为贺龙,老舍为14人总团副团长,刘芝明任文艺工作团总团长,马彦祥任文艺工作团副总团长。参加慰问团的北京的艺术家有:梅兰芳、洪深、陈沂、史东山、程砚秋(第一总分团副团长)、谭富英、裘盛戎、马连良、新凤霞、陈书舫、喻宜萱、王昆、张君秋、良小楼、白凤鸣、关学曾、尹福来、顾荣甫、魏喜奎、王世臣、李忆兰、邢韶英等;上海的艺术家有:周信芳(任副总团长)、袁雪芬、丁是娥、石筱英;武汉高盛麟、陈鹤峰、王玉蓉、于宗琨、陈伯华;以及袁金凯、常香玉、丁果仙等。慰问团在朝鲜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慰问演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