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品《史记》:刘邦能娶到吕雉,其实并不仅仅是吕公相一次面那么简单

 快乐QB 2020-10-19

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即刻启程和小编一起了解历史吧!

当读到《史记.高祖本纪》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一种感慨,为什么吕后的父亲吕公会一眼便相中普普通通的刘邦,难道说他真的是一个隐世的相面高手,仅凭一面便把女儿的终身大事给定了?难道他真的已经“看到”了刘邦未来的大富大贵?

事实上,如果我们细读《史记》,却能在吕公的决定之下,感受到更多的难言之忍。

一、吕公所面临的环境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史记.高祖本纪》

按照《史记》的说法,吕公因为躲避仇家,一家老少从单父迁到沛县的。可是,有一件事可能大家都忽略了,单父即今山东荷泽市单县,而沛县即今江苏徐州的沛县,看起来不在同一个省,似乎距离很远,然而,实际上二者之间的距离还不到二百里远。

吕公来投奔沛令的理由是他跟沛令素有交情,可是到了沛县以后他却要面临一个问题,即沛令的求婚。从吕媪(吕公的妻子)的话“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里面,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沛令的求婚很明显是被吕公给拒绝了,而相比较于刘邦,吕媪则是更愿望将吕雉嫁给沛令的。

为了能够娶到吕雉,沛令对吕公自然非常尊重,甚至于把重客临门的消息也扩散了出去,沛县的豪杰官吏都争相跑来祝贺。此举对于一个逃难仅仅一百多里地远的吕公来说,很难说是一个好消息,暴露身份、引来仇家都是很可能发生的事。

所以,吕公此时需要尽快解决一件事,即把他的女儿吕雉嫁出去。既绝了沛令的念头,也尽可能地避免引来仇家、招惹杀身之祸。

二、选择嫁谁很关键

既然吕公急于将女儿嫁出去,那么选择嫁给谁就很关键了。

虽然说,从吕公的角度,不同意沛令的理由很可能是因为沛令年纪太大,或者是做沛令的妾氏比较容易引人注意。这里面,前一种可能性显然更大一些,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明明把你当朋友,你却一门心思想做我的女婿”,吕公自然是不愿意的。但是,吕公拒绝沛令的理由自然是不可能这么直接的,反而应该是“小老儿落难之身,小女贱命,实难配得上沛令如此尊贵之人”一类的套话。但是,从沛令对吕公的态度来看,他应该是并没有放弃的。

所以,吕公需要找一个既不能太差,又不能因为畏惧沛令而直接拒绝自己的选择对象。然而,吕公在沛县的这段时间里,所接触到的人之中,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沛令所认识的,实在是很难找到合适的人。

比如萧何、曹参这样,在沛令手下工作的人,虽然看起来好像明显优于刘邦,但是他们却很可能由于畏惧沛令,而直接拒绝吕公的求婚请求。

这才给刘邦创造了有利时机。

三、那么,为什么吕公会选择刘邦呢?

对于吕公而言,这场“沛中豪杰吏...皆往贺”的宴会,既充满了危险,却也算是一个契机。只要通过这样一个机会,为他的女儿吕雉选择到如意郎君,便可“化险为夷”,摆脱沛令的烦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来赴宴的每个宾客,都是吕公密切观察注意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刘邦自己。

所以,尽管吕公最后选择了刘邦,也并不是当时就表示的,而是在喝尽兴之时,该了解的都了解了以后,吕公才使眼色将刘邦留下。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史记.高祖本纪》

那么,为什么吕公没有选择别人,而选择了刘邦呢?这里面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吕公确实是会看相的,刘邦的长相也是非常被吕公认可的。《高祖本纪》中形容刘邦是“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就是说刘邦高鼻梁、宽脑门,胡型、发型都是非常漂亮的。这说明刘邦不但长相优异,而且也是很注意打理自己仪容仪表的,并非是那种邋里邋遢的“流氓”样子。善于看相的吕公自然很快就发现了刘邦身上的这些优点。

2、刘邦虽然职位不高,但也是泗水亭长,属于秦朝的小吏。在秦朝,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吏的。既要求有一定的家财,也要有比较好的名声,人品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更是不能差,更重要的还必须要有保人。这一条加上刘邦的外表,虽然未必能保证刘邦的上限有多高,但是至少是可以保证刘邦的下限不至于太低的。

3、更重要的在于第三条,即吕公认为刘邦很有可能不会因为畏惧吕公而拒绝他的求婚要求。理由是,当沛令执行他这个贵客的时候,其他豪杰官吏都是中规中矩,该贺钱多少就贺钱多少,该坐到哪个位置就坐到哪个位置的,唯有刘邦与众不同。不但“不持一钱”,反而喊着“贺钱万”,并直接朝堂上走去。面对如此特别的人物,吕公当然极为重视,所以听到外面的声音他便已经“大惊,起,迎之门”了,直到迎接出来以后,吕公才真正看到刘邦的相貌,可见,吕公重视刘邦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外表。而后来,刘邦毫不谦让地坐到上座,这也更加印证了吕公的判断。

所以,结合刘邦的相貌以及萧何等人对刘邦的简单地介绍,吕公最后决定把女儿吕雉许配给刘邦。

四、吕公求婚的姿态

如果依正常角度判断,虽然吕公是逃难到沛县,但是还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并且非常受沛令重视,他跟刘邦求婚的姿态,至少也应该是平等的。可让人想像不到的是,吕公的姿态摆得非常之低,甚至不亚于某些男青年跟女神求婚时的卑微。

下面这段是吕公跟刘邦说的话。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史记.高祖本纪》

首先,这里面吕公把刘邦捧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作为一个善于看相的人,吕公此生阅人无数,却从未见过一个有刘邦如此贵相之人);其次,吕公把自己的女儿却放在了很低的位置(只不过是要求做刘邦的“箕帚妾”,即拿簸箕、扫帚的妾侍,仅此而已);这个对比就有些过于明显了。

刘季,也就是刘邦,当时确实已经有个女人,即外妇曹氏,也有个儿子刘肥,不过却一直没有明媒正娶,即没有正妻。这个信息,吕公知道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不过,即便他不知道,也至少可以说明,吕公是非常迫切地想把女儿嫁给刘邦的。所以,他才把姿态摆得如此之低,甚至低到容易让人以为吕雉嫁不出去的程度。

这也难怪吕媪会因为这个事生吕公的气,不过,吕公一句“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倒是实情。因为他所成就的这桩婚姻,也因为后来刘邦的成功,把他的眼光(相术)抬高到了可以“封神”的地步。

水言水语

很多时候,历史中表面看起来很神奇的片段,都“隐藏”着很多的无奈。设身处地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有时我们看到的便是完全不同的历史。

刘邦与吕雉的这桩婚姻,既不是吕公相术惊人,也不是“混混”刘邦配不上吕雉,反而是吕公在被迫的选择下,为女儿找到了最适合的人。此外,吕公夫妇的要求也并没有那么高,不管他们之前在单父的地位有多高,到了沛县之后,他们的择婿标准已经下降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的二女儿吕媭[xū]一样没有嫁给地位更高的人,反而是屠狗之辈樊哙了。

随风来,随风去。回忆往事,历史的记忆挥之不去。今天的历史之旅到此结束了,期待与大家下期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