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让“饭圈”变怪圈!黑粉们越来越危险了

 电和影 2020-10-19

8月19日,一篇《莫让“饭圈”变怪圈》的文章在社交平台传开。

这篇文章来自《光明日报》平台。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今的饭圈文化。

从饭圈是什么到饭圈为何戾气这么重,再到饭圈如何发展,让我们看到了颇为理性的观点。

(一)

其中在谈到饭圈该如何发展时,特别提到一条就是如何进行正确引导青少年追星。

“一方面,要帮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追星观”。追什么星?不能仅限于“流量明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钟南山、李兰娟等抗疫英雄成为“全民偶像”,应该引导青少年多追这样的明星。比如,有的学校举办“追星”主题班会,师生最后达成共识:追星要适度,以法律为底线;学会辨析“爱豆”言行,明星的人品最重要。”

是的,青少年的追星观应当去引导,而所谓的明星不仅仅局限于“流量明星”,而诸如像钟南山、李兰娟这样的明星才是真正的全民偶像。

但是放眼饭圈,或者追星一族,这样的观念太少。

更是有甚者在学校,老师开始组织学生对流量明星进行应援。

所以从这一点看,不仅仅青少年需要树立正确的追星观,甚至成年人也一样要。

尤其身处特殊职业的成年人,其一言一行更是会贯穿到工作之中,进而影响到工作中的人,就比如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等。

她们将自己的追星观念以及行动融入到工作中,发动学生进行应援,还大力宣传自己的偶像,这样的行为确实让人心寒和惊讶。

从社会价值和贡献来看,流量明星的价值和贡献远远不如像钟南山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却被粉丝疯狂簇拥,追逐,更是形成了恶性的饭圈文化。

一方面是追星观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也是黑粉等职业群体的存在,以及网络社交平台主体责任的缺失,再者就是追星狂热化的形成。

(二)

01.

在《莫让“饭圈”变怪圈》一文中,提到了令人深恶痛绝的黑粉现象。

黑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粉丝,而是基于利益对特定明星实施抹黑作业。

有一些黑粉是对家的粉丝,有些黑粉就是利益驱使,并不是谁家的粉丝。

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各个明星之间的资源争夺最终演化为了粉丝之间的纷争。

当然职业黑粉的存在更是加剧了这种现象,因为他们只为利益而存在,就是实打实的网络水军。

所以对于职业黑粉及各种网络暴力领头粉丝的打击无疑成为重中之重。

02.

除了黑粉之外,就是一批狂热粉丝造成了饭圈生态的失衡。

“饭圈”粉丝通过集体性的网络操作,对发表不利于其偶像言论的人实施大规模攻击,对圈外不同观点进行压制。

比如,你在网上稍稍对某明星有所批评(哪怕这种批评是善意的、建设性的),也可能招来明星粉丝群体性的攻击、谩骂,甚至连你的家人、同事也不能幸免。当这种不理性的追星演变成狂热,进而形成网络暴力,连明星本人也可能被裹挟反噬。

这样的一批狂热粉丝不在少数,这样的行为完全就是容不得半点质疑和批评。

成为饭圈粉丝对立的一大源头,有些更是被黑粉所利用,挑起更大的争端。

这也就是追星过度、狂热的表现。

追星要理智并不单纯的是一句口号,作为粉丝始终应把理智放在首位,不然与那些黑粉有何区别。

03.

 另外就是网络社交平台主体责任的缺失。

网络平台为了自身利益,会热衷于培植高度吸引粉丝眼球的所谓热搜榜、流量榜,甚至还刻意打法律擦边球,助长了不良“饭圈文化”的滋生。

尤其大量营销号存在,这些是平台流量的重要来源,与平台自身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看到虽然打击了一波又一波营销号,但是对于那些头部营销号来说,依然安然无恙。

因为,这些头部账号就是平台自己培养扶持的。

所以除了平台自身加强监督之外,还需要引入第三方来进行管理约束。

除此之外,明星方的责任有时也是缺失的,诸如对粉丝的管理、引导的缺失,没有及时制止各种不理智行为,还有明星自身人品存在问题,都会对粉丝群体造成很大影响。

所以饭圈文化的戾气这么重,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更是需要多方面的解决,从粉丝到明星,从平台到社会。

总之,饭圈文化需要整治,但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坚持而决不能半途而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