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经验|穴位埋线,轻松治好您的便秘

 axxhf8 2020-10-19
1
胃肠积热
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泄热导滞、润肠通便;
取穴:主穴,天枢、上巨虚、中脘、曲池、便秘点。配穴,腹胀腹痛加大横;口臭加胃俞;牙龈肿痛加合谷。
操作: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高分子蛋白线选用1-0#1cm,埋线针选用9号针。a 以中脘为例,用碘伏在穴位处常规消毒,将针芯后拉2cm,用镊子捏取一段高分子蛋白线,放置在埋线针针管的前端,线体要全部放入针体;b 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快速透皮,缓慢进针,刺入到所需深度;c 当出现针感时,边推针芯边退针体,要做到针尖在何深处,线体即在何深度,将线体埋在合适的位置。d 快速出针,出针后,针孔处敷医用胶贴。其它穴位同样操作。
2
气机瘀滞
症状:大便多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取穴:主穴,肝俞、肺俞、气海。配穴,大便干结加便秘点;嗳气频作加胃俞;食少纳呆加足三里。
具体操作参考胃肠积热型。
3
阴寒积滞
症状:排便困难,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取穴:主穴,肾俞,关元。配穴,排便困难加大肠俞;腹痛拘急加大横;呃逆呕吐加胃俞。三天后可在支沟、命门、关元、神阙、风门、大椎、中脘、腰阳关处进行艾灸治疗。
具体操作参考胃肠积热型。
4
气虚
症状: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排便困难,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气润肠
取穴:主穴,气海、大肠俞。配穴,肢倦懒言加脾俞;自汗加风门;食少纳差加足三里。三天后可在气海、神阙、中脘处进行艾灸治疗。
具体操作参考胃肠积热型。
5
血虚
症状: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
取穴:主穴,肾俞、太息、足三里、血海、便秘点。配穴,心悸加内关;气短加气海;失眠多梦加心俞;健忘加关元。
具体操作参考胃肠积热型。

穴位知多少
气海
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直刺1~1.5寸。
中脘
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直刺1~1.5寸。
便秘点
在腹部,脐中旁开3寸。直刺1~1.5寸。
曲池
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直刺0.5~1寸。
大横
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直刺1~2寸。
风门
在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斜刺0.5~0.8寸。
肝俞
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斜刺0.5~0.8寸。
胃俞
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斜刺0.5~0.8寸。
大肠俞
在腰部,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直刺0.5~1.2寸。
足三里
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直刺1~2寸。
血海
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直刺1~1.5寸。
◆预防篇

1. 练习提肛运动。小腹收缩,同时收缩肛门,便秘病人每天3次,每次60—100下。
2. 按摩腹部,每次顺时针按摩腹部36下、逆时针36下,每天3次,多多益善。
3. 排便前,按压鼻翼两侧迎香穴,每天10分钟。
4. 耳穴疗法,以双侧肺、大肠、直肠下段、便秘点为主穴,以胃、脾、小肠、肛门、三焦、肾等为配穴,根据病情随症加减。用手指快速捻动耳垂一两分钟,每天3次。
◆ 生活篇

1.饮食量不能太少,多吃粗纤维食物和顺气的食物,如洋葱和白萝卜。多吃芝麻、核桃、蜂蜜等润肠的食物。
2.多运动,增强肠动力,规律排便。
3.减少精神紧张,避免因生活规律改变和心理压力引起肠易激综合征而导致便秘。
4.合理安排生活,保证睡眠充足,多喝水,能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便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