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冀连梅 | 我最难忘的一次女儿感冒经历

 冀连梅药师 2020-10-19

这两天,因为有网友看到裴医生科普说【孩子汗湿了衣服不及时换不会感冒(如上图)】来问我的看法。

我仔细读了裴医生的文章,针对文章中不严谨的地方,写了 冀连梅 | “着凉”和感冒到底有没有关系? 批评他不该武断给出“不会”的结论。

没想到,他不但没有纠正自己在科普文章中犯的错误,反而又写了一篇文章继续混淆视听,误导家长。

于是,我又写了 冀连梅 | “着凉”是什么?“循证医学”又是什么? 继续拨乱反正。

大家都知道汗湿和游泳不是一回事儿,裴医生用游泳类比汗湿,明显是偷换概念。

【汗湿了衣服不换容易感冒】是生活常识不需要循证证据去论证,也不可能有哪个科研人员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去论证这个。

分享我个人生活经验:我经常游泳,泡在泳池不容易感冒,但穿汗湿衣服不换容易感冒

我女儿嘉嘉也是这样。下面分享一篇我6年前写的嘉嘉感冒的科普文章,供大家参考。本文收录在我的第一本书《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里》,部分内容做了重新修订和知识更新。


我最难忘的一次女儿感冒经历

冀连梅

2011 年早春的一个夜晚,一场大雪把北京城装扮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3岁的女儿嘉嘉早上起床往外一看,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张罗着让我和她爸爸带她去家旁边的公园玩雪拍照片。

当天刚好是个周末,难得的一家三口一起外出的日子。我们想着春雪融化得快,得赶在太阳公公发威前让她玩个够,于是带上玩雪工具兴冲冲赶到了家附近的郊野公园。

由于走得匆忙,光顾着准备玩雪的工具,忘了给她准备换穿的衣物,特别是忘了多带一双鞋子。

玩了一会儿,太阳就升上来了,积雪迅速融化。在雪地里疯玩的嘉嘉全然没注意到她的鞋子湿了,我和嘉嘉爸爸忙着帮她堆雪人,也没注意到她鞋子湿了。

等我们注意到时,估计已经湿了有一会儿了,于是马上带她回家换鞋。

临近傍晚的时候,嘉嘉就说不舒服,晚饭也没怎么吃,嘉嘉爸爸摸了一下她的额头,说脑门很烫。我于是拿出家里的电子体温计,放在她的腋下一量,38℃。小姑娘发烧了。

嘉嘉姥姥当时帮我带嘉嘉,知道嘉嘉发烧后就着急地说:“快吃点药吧,别把宝宝脑袋烧坏了。” 

我就安慰她:“宝宝应该是早上玩雪的时候穿湿鞋着凉感冒了,感冒是病毒感染,发烧是感冒表现出来的一个症状。发烧本身烧不坏脑袋,除非引起发烧的病因是脑部感染。

她有明确的诱因是穿湿鞋子没及时换诱发的,咱们可以先对症处理

这会儿体温还不太高,先给她物理降降温,体温超过38.5℃再考虑给她吃退烧药,吃药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防止烧坏脑袋,而是怕烧得太高宝宝会热性惊厥进而抽搐。” 注:医学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进步中的,包括我自己也是。当时我还主张给孩子做物理降温,现在已经不主张做物理降温,因为可能会增加孩子的不适。)

于是,我帮嘉嘉洗了温水澡,之后喂她喝了些水,安顿她睡下。小姑娘睡得并不安稳,体温不久又升上来了。

嘉嘉爸爸不断用手去感受她的体温,当发现嘉嘉额头发烫而手脚发凉时,他也不淡定了,提议说:“带宝宝去医院看医生吧。”

我用肯定的语气安慰他说:“宝宝有明确的得病原因,是因为玩雪着凉了,基本上就是病毒性感冒,发烧是她身体的自我保护措施,说明她的免疫系统在和病毒作斗争。

头热脚凉也是正常现象,因为头上血管丰富,致使局部温度高。又因为宝宝心脏搏动力量较弱,发烧时更多的血液供应到重要器官去了,因此到达手脚末端的血流就少。再继续观察一下。这会儿即使去医院看急诊,医生也会建议先观察病情进展的。” 

安慰完嘉嘉爸爸,我把嘉嘉身上的被子往下拉了一点,帮助她身上散热,同时用被子盖上了她发凉的手和脚,为她的手和脚保暖。

接近半夜的时候,小姑娘烦躁地醒来,我再次量了她的体温,38.7℃。我马上把准备好的退烧药泰诺林(浓度为160 毫克/5毫升的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按她的体重每千克15 毫克算好剂量,并折算成毫升数喂给她吃,同时又喂了她一些水,之后用温热的毛巾帮她擦身上、腋下、脖子等发热的地方。很快,小姑娘就又睡着了。一觉睡到了天亮。

第二天,她还是有些低烧,但精神状态还好,低烧并不影响她吃饭、喝水、玩积木搭公主城堡,我就继续把她留在家里观察。夜里体温再次烧到了38.5℃以上,就又喂了一次泰诺林。

第三天,她继续白天低烧夜里高烧,并且开始咳嗽。

嘉嘉姥姥拿出自己平时吃的止咳药甘草片说:“万一咳出肺炎怎么办?给她吃半片甘草片。” 

尽管我也为嘉嘉的咳嗽担忧,但理智还是促使我及时地制止了嘉嘉姥姥:“妈,孩子不是大人的缩小版,她的肝、肾等重要器官还没长成熟呢,大人药减半喂她是非常不科学的,别给孩子用成人药。

另外,咳嗽是咳不出肺炎的,除非她这次的病根就是肺炎。

感冒的时候伴随咳嗽也很常见,你看她咳的时候还有痰,要是吃了止咳药,痰咳不出来,倒是有可能感染到肺导致肺炎。另外,您知道吗?国外已经不推荐给 4 岁以下的儿童使用止咳感冒药了,今年美国开出‘医生不该作为’列表,继续呼吁不要给4 岁以下的儿童使用止咳感冒药

这些药没有好处,相反还有可能造成对孩子的伤害。目前嘉嘉只是偶尔咳嗽,还不影响她正常的活动,再继续观察吧。” 

“可她咳嗽的时候会咳到吐,这不严重吗?”嘉嘉爸爸也不失时机地表达了一句他的忧虑。

“咳嗽是需要呼吸肌参与的动作,儿童的呼吸肌发育还不成熟,还不能很好地完成咳嗽这个动作,因此往往需要呕吐这样的动作来协助咳嗽把呼吸道中的痰排出来,因此小朋友咳到吐的情况也很常见,通常不会以咳嗽的时候吐不吐来判断病情严不严重。”我说。

“我看还是得吃点消炎药,邻居家的小石头咳嗽,吃了点头孢就好了,你们给嘉嘉也吃点头孢,她能好得快点。”看得出,嘉嘉姥姥实在看不惯我们不给嘉嘉吃药的做法。

为了缓解她的担忧,也为了排除感冒有可能伴随的并发症,我对嘉嘉姥姥说:“头孢属于抗生素,是处方药。虽然我是药师,也不能随便自己就给宝宝吃头孢。要不要吃头孢得去看医生诊断后做决定。

如果医生诊断嘉嘉感冒后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就需要吃抗生素。如果没有细菌感染乱吃抗生素,反倒把嘉嘉身体里的好细菌杀死了,嘉嘉的免疫力就下降了。”

我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让嘉嘉姥姥更新用药观念,继续说:“妈,你可能有个认识误区,认为嘉嘉咳嗽的症状和咱邻居家小石头一样,那么嘉嘉得的病就和小石头的一样,治疗用药也应该一样。

事实上,医生不会这样考虑疾病。

咳嗽本身不是一种病,它只是身体表现出的一个症状,很多病都能表现出咳嗽的症状,比如肺炎能引起咳嗽,支气管炎也能引起咳嗽。

而且咳嗽也不一定就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也会引起咳嗽啊,咱得先搞明白咳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针对病因去治疗才是有效的治疗。” 

“那现在就带嘉嘉去看医生吧。”嘉嘉姥姥听明白了我的意思。

于是,我们在嘉嘉发烧第四天的时候带她去了医院。儿科医生认真听取了我对嘉嘉病程的描述之后,用听诊器听了她的心和肺,之后结合嘉嘉的精神状态和查体情况,给出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的诊断,告诉我们没有出现并发症,嘱咐我们继续回家护理。

这下嘉嘉姥姥、嘉嘉爸爸的心就都放下了,因为他们知道,有了诊断之后,针对诊断科学地用药和护理疾病就是我的专业范畴了。

随后几天,在我们的护理下,嘉嘉很快恢复了健康。

我相信,上述在我家存在的对儿童感冒治疗的认识误区,在中国很多家庭中也存在。

儿童感冒,绝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送孩子去医院或者给孩子吃“消炎的”、止咳的药,将孩子康复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医生或者药物身上,而忽视了人体自身在孩子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家长们应该清楚,如何治疗孩子疾病的最终决定权在家长手上。

是家长在孩子表现出不舒服时做出是否需要去看医生的决定,也是家长在医生做出诊断、开药方提出治疗意见时,最终决定是否接受这样的治疗意见。

准确地说:家长对疾病的理解能力、决策能力和护理能力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所以,我不能容许误导家长的内容肆意传播。

冀连梅个人简介

问药师》创始人

畅销书:《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学硕士。先后任职于北京国际SOS救援中心、美国新泽西沃尔玛连锁药房,北京和睦家医院等单位。擅长儿童、孕期、哺乳期用药指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