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之间是什么关系?若能记住,或就入门中医了!

 唯德我福 2020-10-19

中医是中国,特有的医疗保健手段,具有悠久的历史、卓越的成就和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这是因为西医的医疗过程一般是:挂号——医生开很多检查单——验血、验尿、心电图、听诊、X光,核磁共振等。-看检查结果-开药或治疗;中医的原理在于适应和调动人体自愈的力量,中医养生的智慧在于帮助身体完成自愈的过程,而不是看症状而止之。

那么,中医养生的基础是什么呢?它是五脏中的六腑。其中医基础的“生理结构”有点像西医的九系。五脏为:心、肝、脾、肺、肾;六腑是六个器官的统称: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和膀胱。虽然抽象,但只要是建立在对其相应功能的理解和记忆上,中医是可以快速入门的。

五脏六腑相互作用

五脏并存: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

五脏相等:肝等于脾,脾克肾,肾等于心,心克肺肺等于肝。

1.肝生心,肝为脾

中医认为肝是心脏之母。肝生心,肝功能促进心功能,肝善善良。另一方面,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肝脏是储存血液的重要器官,所以大力的话会使肝脏血液的储存变得饱满。

流行的微保健中医专家告诉我们,肝木旺盛,克制脾土过多,就会出现腹痛、腹泻等。这是因为肝木过于稀疏,导致脾的运化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所以此时不仅要滋养脾胃,还要疏肝。

2、心脾,心克肺

心生脾,即心功能促进脾功能。这是因为心主血脉,脾主血脉,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二者关系密切。脾主运化,化生满血,血足心主。想多了会消耗自己的心血,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虚失职,会导致血虚失心;脾不调血,血就会狂流,导致苦劳不足。

心克肺指的是心火的阳热,可抑制肺气的过多清除。如果落入实体,如果心脏功能过度兴奋,需氧量就会增加,这就需要肺部更加努力地供氧。

3、脾与肺,脾克肾

脾生肺,即脾功能对肺功能有贡献。俗话说,“脾为元气之本,赖谷为气;肺为气化之源,寄养于脾也”。意思是脾主运化,是气血转化之源。然而,水谷的气是由脾运输和转化的,这取决于宣江配方的肺气被输送到全身。肺所需要的正气是由脾运化水谷提供的,所以脾可以帮助肺益气。

所谓脾克肾,就是脾对肾有抑制作用,肾属水,脾属土,所以有“肾病由脾控制”的说法。

4、肺和肾,肺和肝

所谓肺生肾,就是肺功能对肾功能有贡献。也就是说,肺好了,对肾有促进作用。这种关系可以用于肾脏的康复,即通过呼吸练习来恢复或增强肾脏的功能。所以肺量小的人,一般肾功能都不错。肾好了,那身体就好了。

有一个案例可以很好的解释肺杀肝的问题,是新闻里报道的真实故事:一个大学生的母亲肺癌晚期,医院治不好。大学生努力工作,看医书,买药煎药,终于治好了母亲的肺癌,但由于药物的毒性,母亲双目失明。这是非常典型的肺和肝。如果能提前强肺护肝,就不一定会失明。

5.肾生肝,肾生克心

所谓肾生肝,就是肾功能助长肝功能。肝肾同源理论起源于《内经》。“肾生髓,髓生肝”,肝存血,肾存精,精血并存,所以肝阴与肾阴互养,肝肾共存。

为什么是肾,克心?这是因为肾属水,心属火,水属火!比如心脏病,治疗了几年几十年,最后死于心脏病,就是西医忽略了肾克心的道理。

好了,今天有这么多东西要和朋友分享。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朋友带来帮助。也欢迎朋友在评论区分享其他关于中医五脏的问题,让更多的朋友受益,给人留香的玫瑰。谢谢~当然,如果你受益于这篇文章,一定要记得表扬转发。这也是爱的传播,爱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