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你为什么不学习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我对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的情感,可能可怜的成分要大于气愤。

在我们想象中,可能以为他们不学习,不用遭那个罪,小日子一定过得挺滋润。其实,生活对于他们,阴影多于阳光,郁闷大于快乐,烦躁超过舒畅。要么是无所事事,无聊透顶;要么是提心吊胆得做那些能给他们带来短暂快乐的但会被惩戒的事情。

他们知道这种惩罚是自己该得的,他们也讨厌这个样子的自己。但是,被惩罚之后呢?有的开始艰难得有所改变,但大多数又在一种也许更小心一些的状态中苦熬一个个乏味的连白开水都不如的日子。

 青春对于他们,没有奋斗的汗水,没有进步的喜悦,没有被赞赏的志得意满,甚至没有多少生机和活力。他们的日子里不缺的是屈辱和自卑,太多的是呵斥与责骂,满满溢出的是沮丧与消沉。

我经常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在一条跑道上,有的孩子在激情饱满得奔跑,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他们争先恐后,乐观向上;但是,有的孩子却身子后仰,或者转为向后的方向,也有的赖在原地不动。而老师们则拿着一根根绳子把他们使劲往前拽着。那绳子有时会勒进他们的肩膊,他们痛苦的样子、不情愿的样子,茫然无措的样子,让人看了揪心。

我现在开始思考,那些不愿学习的孩子一定有着某种心理方面的问题。但是,到底是什么问题,虽然是因人而异,但一定有共性的地方,找到病根,才能对症施治啊!

一是恶性循环。

懒惰、基础差让他们理解知识出现障碍,然后越听不懂越厌烦,越厌烦越听不懂,日子就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走进了死胡同。但是,他们虽然没有年轻人该有的蓬勃向上的朝气,但是,青春的活力总要有释放的渠道,他们不是机器,可以设定程序老老实实啊,于是上课看小说、玩手机,谈情说爱、上网聊天成了家常便饭。 

就像一条溪流,如果没有水渠引导去灌溉农田,任其流淌,那就会四处漫溢,在尘土飞扬的路上变成了浑水与淤泥。

二是自我否定。

从心理学上上来说,人对自我的评价大多是来源于外界的反馈,尤其是自己身边最重要的人的评价。我们可以想见,老师、家长、同学,每天传递给他们的是怎样的信号?这些信号又是怎么促成了他们的自我评价?反正我就这样了,你怎么说也没用。这可能就是他们内心的逻辑。

他们不想经受风雨,只想随波逐流。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得认为,要让他在风浪中经受考验啊!但是,我们不知道,在水里沉浮的他们本来是需要被打捞的,哪怕是一根救命稻草也行。但是,我们给他的不是打捞,而是一阵阵恨铁不成钢的击打,于是他彻底不能上岸了。

三是得过且过。

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一个到处游荡的人,哪里都是顺风,也都是逆风。我们想象一下:一个在沙漠中行走的人,没有路标,没有向导。满眼望去,尽是一望无际的沙丘,没有巍峨起伏的山峦,没有挺拔秀丽的树木,没有姹紫嫣红的花草,他们眼中所谓的风景都是海市蜃楼。

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人都可能会得过且过。如果他们能够看到一块绿洲,如果燃起希望,如果知道如何走出心灵的荒漠,那肯定是另外的样子。

这篇文章篇幅所限,可能给不了大家明确的答案,其实这也是世界性的教育难题。但是,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唤醒我们开始关注这些孩子深层次的问题,一味指责和惩罚是治标不治本,很可能死灰复燃,就怕越燃越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