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着,不断认识未知的自己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一

     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我这个人,就这样了”;或者,“这就是我的命”;还有类似的:“我就这么大本事,还能让我怎样?”等等诸如此类的话。

   现在,我对这些话有了新的认识。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人都具有让自己心灵轻松一些的天性,无论是负重感还是负罪感。这些话无非是趋利避害的心理在其中发挥作用。人们在说出这些话之后,一般来说,可以一定程度上让自己情绪上得到解脱,不必再背负自己承受不了的过重压力。

   这当然可以理解,毕竟,有时候,我们不能把自己逼到绝路上去。但是,这些话的背后,还有更深层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探讨。

     二

    日本的日野原重明先生,活了106岁,2017年去世。在他105岁写的《活好》这本书里(访谈稿形成的书),他说,活到105岁了,依然对自己认识不足,还在依靠语言探索生命、认识自己、影响他人。

  他说,活着,就是一个认识未知的自己的过程

    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初,总会被他人或者自己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这些标签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被确认、被验证,渐渐变成了让自己不容置疑的固定认知。比如,我智商不高,不适合干这个,不适合干那个;我性格内向,难当此任;我天生胆小,不能冒险;我粗心大意,做不了这样精细的工作;我脾气暴躁,没有耐心。等等诸如此类的标签,让我们在很多事情上裹足不前,畏之如虎,失去了机会,限制了发展,留下了遗憾,生出了悔恨,甚至酿成悲剧也未可知。

   三

    前些天遇到久已不见面的同学,明显发福的他,见到我第一句话就问:你有什么减肥秘诀?我说,控制饮食,尤其是晚餐;然后每天早晨5-10公里跑。这可能是我的秘诀吧。但是即使这样,我减到一定程度也很难再有突破了,遇到了瓶颈,不过是确保了没有反弹。

   老同学露出为难的神色,一是吃得少会饿得受不了;二是跑步实在勉为其难,跑上几步就气喘吁吁。当我告诉他四年前我也是如此的时候,他半信半疑。

   每个人都很难想象自己的潜能有多大,或者,我们可能被一些惯性所控制;曾经我也以为吃少了怎么受得了,可能连觉也睡不着。但是,随着晚餐不吃主食成为习惯,竟然丝毫没有了以前饿得难受的感觉。

   放在四年前,如果有人说,你能坚持每天跑五公里就能减肥,我一定会摇头拒绝这样的建议。但是,自从我打算开始运动后,从可以不间断跑一百米到一气跑一万米,中间经历了近三年的循序渐进,但是毕竟我做到了,甚至不间断跑一万几千米也可以坚持下来。

    四

    这就是在不断突破中认识自己。我现在特别理解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习惯,坚持跑步与写作并行。随着我跑步能力一同增长的,还有我写作能力的提升,当然,我很清楚自己写作水平并不高,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表达和倾诉,谈不上真正的写作。但是,从我四年前开始每天坚持写教育日志,尤其是一年半前开辟公众号每日一文之后,我感觉到了自己正在悄悄发生一些变化。

   一是我发现以前写的东西水平太low;二是我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于是我拼命找书来读,在读书中寻找灵感,颇有些为了输出而输入的功利思想。但是,这样一来,毕竟带来了自己一些思维方式的改变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我在读书中寻找到了许多好书,好书又会让我找到更多的好书,尤其是樊登读书会的听书,让我知道了自己应该买一些什么书来读,就像一个寻找革命道路的热血青年找到了党组织一样,我经常毫不吝啬得花钱去买那些自己认为的好书来读。

    我发现我又重新找到了年轻时候爱读书的感觉,曾经以为世俗的一切让我再难静下心来读书,但是,现在,我比以前任何时候读书都多,并且,有了人生阅历的积淀,我更能读懂书中那些经典的表述。

  五

  台湾作家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提到了一个比喻,人生就像一架马车,有马,车夫,还有车上的客人;看起来是马拉着马车在跑,其实马是受着车夫的控制,然而,车夫其实是听命于客人的,是客人让他奔着那个方向和目标去的。

    马代表着我们每天忙碌的行为,是受着车夫——人的意识支配,但是,最终让我们走向哪里的,还是坐在车里的客人——我们植根于内心的观念和认知,还有我们察觉不到的大量潜意识。

    所以,我们应该在生命的历程中不断去提升我们的认知,然后,我们才能不断去挖掘探寻到我们丰富的潜意识,并且与之对话。这会让我们找到束缚我们生命成长和阻碍我们获得快乐幸福的绳索以及障碍。

   如果把一个人的生命比喻为一片田野,那么,我们应该不断走向那些未开垦的处女地。属于我们的领地本来是如此开阔而又宽广,但是,我们狭窄的视野让我们只是发现了有限的地方。我们本来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土地,可以有更多的收成,但是,我们却固守着已有的观念,带着固定的标签,在那片越来越窄的领地里转着圈圈。

   所以,我想提醒自己,也想呼吁大家,活着,就是不断认识未知的自己的过程,这是一个贯穿一生的使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