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一

    残疾人,一向是令人同情可怜的群体,但是,有这么两个残疾老头儿,我之所以不叫他们老人,不是因为不尊重他俩,实在是因为他们俩的事迹令人振奋,称他们为老人好像不大合适。他们不仅令中国人振奋,现在连世界人民都被他们感动了。

    以前可能有人从网上看过他们的事迹,之所以说世界人民被他俩感动,是因为最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播放了一个新闻片,就是说的他们俩的事迹。这个新闻片短时间内已经在Facebook、Youtube等平台上播放破百万,感动了全球无数人。

     二

    他们的事迹很简单,但又是那么不简单,否则也不会如此引起轰动。说简单,是因为他们的事迹用两句话就可以说完:他们俩作为重度残疾人,身残志不残,承包了村里五十亩荒滩,利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将荒滩打造成了绿林。

    说不简单,是因为他俩一个是两眼几乎失明,另一个从小因为触电失去双臂。作为重度残疾人,这本来是社会国家需要照顾的对象,但是,他们却相约形成了一个工作组合,你当我的眼,我做你的手,不仅自食其力,并且做出了健全人都难以创造的奇迹。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从不把自己当做残疾人,我们是一个团队,在合作中完成一个个他们单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

     三

    眼睛看不见,我就牵着你的衣袖;过河时,我帮你挽起裤腿,你把我背起趟过河去;为了省下树苗,我把你扛在肩头,让你把大树上的小树枝砍下来,作为树苗;没有手,就用脚指头把住水桶给树苗浇水;看不见,就摸索着扶住小树苗不倒。就这样,十几年间,他们栽下了上万棵树。

   荒山变成了绿林,但是,他们说,不砍一棵树,要把它们留给子孙后代。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他们的事迹就是对泰戈尔诗句的最好注解和诠释。

    我们需要记住他们的名字,眼睛看不见的叫贾海霞(男),没有双臂的叫贾文其,他们是河北井陉县冶里村的农民

    四

    我又一次不得不想起那句话:这是命运最好的安排上天让他们残疾,只是为了让他们创造奇迹。

    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手,他们在合作中似乎消除了残疾带来的工作阻碍,但是,真正消除阻碍的,其实是他们内心的精神力量。他们想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为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而不是被人同情可怜,坐享其成地坦然享受重度残疾人的待遇。

    这无疑是一个励志的经典,但是,我今天却在思考与之相关的另一个话题:每个人来到世上,都该去寻找自己的使命,无论生命长短,无论遭遇什么,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当我们终于明白自己的使命所在,当我们义无反顾地去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一切,我们自身存在的价值就会凸显,我们就不会留下“空来世上一遭碌碌无为”的遗憾。

 

  这番感慨,同时还是为另一个人发出的。因为最近在看一本《每个人的战争》,是法国的大卫.塞尔旺-施莱伯写的。作者作为一个医学博士,31岁时,自认“身体非常健康”的他被意外检测出脑癌,从此开始了与癌症争夺生命主权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他用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及扎实丰厚的医学专业知识,综合前沿的科研成果,融合十余年的抗癌经验写出了《每个人的战争》这本书。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自己患癌、抗癌的经历与经验,写出了对疾痛、生死的关切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为健康人预防癌症,为癌症患者巩固抗癌效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六

    他在得知患癌后的十八年里,身负癌症病人和医生的双重角色,他把这种命运的安排作为自己取得特殊体验的机会,不断向癌症挑战,力图告诉人们癌症的真相。作为一个心理治疗师,他还帮助更多的癌症患者与病魔抗争;他关注癌症发生的病理,向健康人提供预防癌症的常识,获得了无数人的尊敬和信任。

     他把命运的不公化作了自己的独特使命,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他也在这样的使命召唤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患癌之后,他又度过了充实而富有意义的十八年。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内心充满了对作者的无限敬佩,他书中的每个字都是在自知自己时日无多的状态下写成,并且充满了严谨的科学推理,充满了对生命深刻而又富有哲思的感悟,这需要有何等的胸襟和气概啊 。

   七

  两个重度残疾老人,身患癌症的施莱伯医生,他们都找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真正使命。他们创造了生命奇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唱出了一曲激荡人心的生命之歌,同时,也在昭告世人,无论怎样的人生境遇,我们都应该坚定地相信,人生的真正使命就在我们独特的命运之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