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想起为烈士扫墓的那些往事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一

    当学生的时候,几乎每年的清明节都要去祭扫烈士墓。

    我最早的关于为烈士扫墓的记忆是小学三年级吧。那个时候对扫墓这个词还不是很理解,记得我一直在想,到底用什么来“扫”呢?

    也许是老师发现我当时的普通话还行,每次在烈士墓前的献词都是让我来读。小学三年级那次,去那座长满柏树的山上祭扫无名烈士墓,老师是在刚出发时塞给的我的稿子,可能老师忘了提前安排吧。我在路上边走边熟悉,记得好像那次读得还不错。

   二

  上了初中,每年为烈士扫墓时,依然是由我代表全校师生献词,不过已经是由我自己写稿子,不再是老师写好了让我照着念了。

   大学毕业后当了老师,全校师生去给烈士扫墓,这个让我在烈士墓前露脸的事儿依然延续了下来,不过是由墓前献词人变成了带领全体师生宣誓的领誓人。在二中的时候,我们清明祭扫最多的是章丘第一位共产党员——郭恒祥烈士。在烈士墓前不仅宣誓,还有专门的讲解员介绍郭恒祥烈士的光辉事迹。

    三

   工作之后印象最深的两次是去祭扫位于闫家峪(原胡山公社)的盛习友烈士墓和去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那一年清明节,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徒步行军约二十多华里,中间还要翻过章丘著名的山峰——海拔近700米的胡山。我记得那次我领誓的时候格外激动,因为我从小是听着盛习友烈士的英雄故事长大的,主要原因是我的父亲当年就在胡山公社工作。

    到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那次,学校租了几辆大巴车,载着全校师生往返近一百公里。不能不说当时的校领导很有魄力,现在恐怕不会有哪所学校有如此壮举了。那次领誓是我感觉最好的一次,因为是在掩埋着无数英烈的烈士陵园里,场面壮观宏大,气氛肃穆庄严。学校还专门带去了音响设备,几百名师生宣誓的嘹亮的声音在陵园上空久久回荡。仪式完毕后,我们还参观了烈士陵园,看着墓碑上一个个英烈的名字,内心充满了敬仰怀念之情。

    四

   后来,在有一年的清明节,我还写了一首诗,题目是《烈士墓前》,发表在章丘报上。

烈士墓前

——写在清明节

青青的野草下面

埋藏着硝烟弥漫的壮烈

你高大而矫健的身影

如今只化作一座墓碑

——矗立

当一颗子弹中止了你的心跳

同时也延伸了你的遗憾

你真想弄清

“幸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习惯了枪林弹雨中的呐喊

你终于变得沉默了

你一定在静静的思索

生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于是,许多年后的四月

总有一批又一批的少年或青年

给你送来

不知你是否满意的答案

    五

   如今人到中年,已经年过半百的我,在这个清明节里,想起那些为烈士扫墓的场景,却生发了有别于以前的感慨与思索。那个时候在烈士墓前的誓词,大多是“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之类的句子。但是,今天,我想得可能更多了一些。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总有一些人为了更多人的福祉去做出牺牲,我们称之为勇士、烈士。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应该去牢记他们的名字(当然,有人连名字也没留下),牢记他们的牺牲,牢记他们的功勋。

   有人说,一个人真正的死亡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脑死亡,医学上的死亡;二是在葬礼上,亲友与死者的告别,这是交际圈上的死亡;三是死者被所有人遗忘,这是真正的死亡。

   而烈士,是应该被一代代人永远牢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不会真正死去。

   也许,这才是我们每年为烈士扫墓的真正意义,所以,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扫墓”之“扫”真正的内涵,就是用这样祭奠的方式,扫去人们记忆中的灰尘,让烈士的名字变得更加清晰、明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