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填报志愿的那些事儿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每年的高考过后,填报志愿成了令考生和家长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家长,会到处咨询打听,学啥专业合适啊?什么大学好啊?报考某大学有没有把握啊?

其实,做出一项决定,掌握充足的信息是关键,而信息的来源有很多,甄别信息的真伪,也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有人告诉你,可以有渠道、有门路低分上好学校,你信不信?

那基本可以断定是个骗局。

但是,有些高校有合作项目,比如中外合作办学,与企业合作办学等类似的招生,分数要求低一些,但不会低很多。

所以,既不能盲目轻信,也需要多方寻找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信息。

我觉得信息来源可以分几种:一是网络资源;二是老师和学校提供的官方信息;三是亲友的建议,最好是对填报志愿有些研究的,比如当老师的,在读或者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四是专门的招生咨询机构,包括参加一些咨询会。当然,还有其他渠道。

信息来源有很多,但是,有时候信息多了,如果不能有效鉴别,反而不利于做出正确判断。尤其是对比不同信息时,有明显优势的招生信息,很容易让人掉进陷阱,导致上当受骗。

前些年,有个朋友的孩子考分较低,他同学说有个好朋友可以帮他进好点的大学,还不让外传。家长也不懂,以为沾了大便宜。结果,后来才知道是被忽悠了。幸亏醒悟得早,又在高校补录时上了一所正规普通高校。

信息甄别是一回事儿,结合自身家庭和考生本人实际最关键。家庭条件好坏,男生女生,内向外向,文科理科这些都是客观实际。网上有一个坐标图,用颜值和贫富来划分合适的专业,虽然有些搞笑,也有一定道理。

有的家长容易包办代替,觉得看准了有的专业就业前景好,或者将来工作稳定,收入也好。于是就不管孩子同意不同意,不管是不是适合孩子,强拉硬拽得就帮孩子报了自以为不错的专业。最后导致孩子在大学里没有学习动力,不喜欢所学专业,整天混日子。

这个关键时候,既不能由着孩子性子来,毕竟孩子想得不那么周全,也不能由家长独裁专断。这时最需要家庭团结,家长孩子之间要耐心沟通,用更多的信息和认真分析来权衡利弊,以理服人,而不是简单粗暴得争执或者做出赌气报复式的决定。

不可否认,有的家长和孩子存在不同观念的对立,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对未来发展的规划都有差异,可能会出现很多分歧。

我觉得还是本着以孩子为主的原则,毕竟将来是孩子去上大学,不是家长去上。我建议有条件的,如果父母与孩子僵持不下,就找专门的咨询公司详细咨询,即使花点钱也值得,专业人士的分析可能会让冲突迎刃而解。

以前有个学生,高考考得不理想。家长很明智,考前就已经和咨询公司联系过,考后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参加了某高校的综合评价招生,结果一举成功,弥补了高考的遗憾。

人生总有些节点是很关键的,家长要和孩子明白,这个关键节点要多掌握信息,深入分析研究,甚至找专业人士咨询,都是非常必要的。切不可问东问西,没了主意,更不能和家人赌气。

我承认自己在填报志愿上认识还是比较肤浅,只是作为一个老师泛泛而谈。以上属于拉家常,仅作提醒,见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