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大学郑强教授怒斥的大学生出了什么问题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最近网上不断传出浙江大学郑强教授的演讲短视频,有一个视频让我这个高中老师一下子受到了很深的触动。

视频中,郑强教授说:浙江大学因为挂科被退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男生,这些学生挂科的主要原因就是沉溺于网络游戏。

郑教授接着分析,这些考入浙大的学生都是高中生里的佼佼者,这样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会在考入大学后疯狂打游戏?是因为他们高中太压抑了,为了考上好大学,他们放弃了一切娱乐活动。然后,一旦考上大学,就开始补偿性甚至是报复性地投入到了打游戏等玩乐活动中去。

看完郑教授慷慨激昂的演讲视频,我也陷入了思索。我在想,这些好不容易经过了寒窗苦读考入名校的学生,内心深处到底存在什么心理,让他们会对高中生活感到如此压抑,进而进行报复性玩乐呢?

无疑,考入名校,这证明了一个学生高中的学业是优秀的,这份优秀的学业,除去遗传因素外,肯定也来自于包括自控力在内的优秀品质(当然,也有的是被父母老师控制)。但是,为什么到了大学之后,自控力突然消失了呢?

有人小时候受了苦,长大后留下了心理阴影,总觉得自己不幸福,经常感到自己是被命运抛弃的可怜者,是社会的受害者。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受害者心态。

什么是受害者心态?

受害者心态就是认为自己永远是“受害者”的想法,认为自己在生活中处处遭受不公正待遇,在这种心态下,他会认为自己很可怜,好像整个世界都反对自己,每个人对你都不够好,觉得自己时时陷在困境与被伤害的感觉里。

这里的被害者心态,不是那些真正的受害者的心理状态,比如真正遭遇了家暴、不良侵害或其他天灾人祸。而是指本来可以改变,自己却以受害者的姿态来获取同情、安慰与照顾。如果从外界得不到这种安慰,他们就会自己寻求平衡,做出种种消极的行为来进行自我安慰。

现在我们来看,有些孩子虽然高中时候也在努力学习,但是,他们的心态却是有问题的。他们在刻苦用功时憋着一股气,就像一个潜水的人,在水下憋气一样,一旦浮出水面,就会贪婪的大口吸气呼气。

学习本来是一个人提升自我修养和素质的手段,是一种为将来发展所做的准备,应该是一种自发的行为。

但是,在这些孩子的潜意识当中,没有把学习的最终意义摆正,只是把学习当做考上大学的手段。在此心理之下,一切高中时候受的苦,都被他们记在心里。这种对高中受苦的记忆,渐渐就催生了受害者心态。一旦考入大学,达到了高中学习的目的,受害者心态就开始凸显,于是他们就开始寻求补偿,寻求安慰。

高中吃了那么多苦,到了补偿我的时候了,反正我学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是典型的受害者心态。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家长甚至在高中时候就和被控制的孩子说过:到了大学我就不管你了。这就强化了他们对高中学习意义的狭隘认知。

和受害者心态相反的是醒悟者,也叫学习者。他们总能够从自己受损中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人生的参悟,谋求自身不良习惯的改变,走出自己的狭隘,开拓新的天地等等。

这提醒我们做老师和家长的,在让孩子努力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引导他们良好的心态,不能以为只要他们努力刻苦,考上大学之后一切都好说。要通过教育引导,让他们实现从受害者心态向醒悟者或学习者心态转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人生漫长,高考之后,还有漫长的人生道路要走,不能只顾眼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