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猴子、花生米及其他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心理学实验,梁先生借这个实验来说明一个关于智慧的问题,那就是智慧需要冷静。说的非常有道理,我觉得还可以再深挖一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的深刻内涵。

我们先来看看梁先生怎么描述的这个实验:

以一个高的玻璃瓶,拔去木塞,放两粒花生米进去。花生米自然落到瓶底,从玻璃外面可以看见,递给猴子。

猴子接过,乱摇许久,偶然摇出花生米来,才得取食。此科学家又和以前一样放花生米,教猴子只须将瓶子倒过来,花生米立刻出来。

但是猴子总不理会他的指教,每次总是乱摇,很费力气而不能必得。此时要研究猴子何以不能领受人的指教呢?没有旁的,只为他两眼看见花生米,一心急切求食,就再无余暇来理解与学习了。

要学习,必须他两眼不去看花生米,而移其视线来看人的手势与瓶子的倒转才行。要转移视线,必须他平下心去,不为食欲冲动所蔽才行。然而他竟不能够做到。猴子智慧的贫乏,就在此处。

在这里,梁先生认为,猴子的两眼只看到了花生米,很难去看人教给它的倒过瓶子来的方法。何止猴子如此,人类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一个人为什么会做傻事?在外人看来很清楚明白的道路,当事人就是往愚蠢处走,就是因为他被眼前利益所迷惑了。为什么旁观者清?因为旁观者没有当事人那么多的得失心、功利心。

王开东的文章中曾经说过一个下棋者的故事。一个棋手,经常在师兄下棋时,站在旁边指点,感觉师兄的棋艺比自己差远了。但是,一旦和师兄下棋,又总是赢不了师兄。

后来,他琢磨明白了,就是因为自己站在旁边时,没有输赢之心,所以能够看得更准,分析的更清楚。但是,一旦自己深陷其中,输赢的功利之心立刻让自己变得不那么冷静理智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这个棋手潜心修炼,终成为一代高手。

人的本性或者叫自我,很容易屏蔽我们的理性,我们往往很难从自我中跳出来,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理性。

最近看了几篇关于落马高官贪腐的文章,感慨良多。这几篇文章中,好几个位居省部级的高官,智商不可谓不高、能力不可谓不强,但是,却都做了连普通人都觉得愚蠢至极的事情。比如有的雇凶杀人,有的设计杀妻,有的贪得无厌,有的迷信神佛到了极致,极力推崇求签算命。最终都落得身败名裂、身陷囹圄。

其实,仔细分析,并非这些人就是多么愚蠢,只是因为对功名利禄、声色犬马的过度追求,早已经让他们迷失了心智,再难保持平常心。于是,侥幸超越了谨慎,贪婪烧毁了自律,功利淹没了良知,情色吞噬了道德。

还是回到我们的家庭教育上来。其实家长对待孩子,往往也犯类似错误。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家长紧盯的就是孩子的考试成绩。一旦孩子成绩退步,我们就再难保持冷静。

这成绩就如同瓶子里那两粒花生米,我们反复摇晃,威逼利诱孩子把成绩提升上去,却忘记了教育孩子的根本,忘记了教育孩子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忘记了树立他们的自尊、自信,想不到去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主动性。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有的家庭悲剧,就会意识到,有些悲剧之所以发生,无非就是家长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压倒一切,超越一切。家长以为有了成绩就一路通畅,只要升入名牌大学,前途就一片光明。什么孩子的快乐,母子的亲情,统统可以暂时不要。于是,他们在这条偏激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酿造了自己的苦酒,有的把孩子逼得自杀,有的被孩子所杀。

即使这样培养的孩子侥幸考取大学,也会把成绩看得高于一切,不明白自己这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来到世上有什么样的使命。前几天中北大学的学生作弊被抓后跳楼,就是典型代表。考试作弊,本身就说明他把成绩看得高于做人;作弊被抓就选择轻生,说明他根本就没有做人的责任感;那句“不配做你们的孩子”,又说明了他的自尊水平太低。

急功近利式的教育理念,让我们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很难培养出正常心智的孩子,因为我们只看到了花生米在瓶子里摇晃。我们对于能够迅速提升孩子成绩的方法很感兴趣,对于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做事的文章就不屑一顾,以为这些都是鸡汤文,看与不看都一样。

我希望家长们能够尽可能走出急功近利的泥沼,多一些教育智慧。沉下心来想一想,多研究如何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和品行品质的方法。只要孩子树立了责任感,有了上进心,他的学习成绩自然会提升。就像掌握了把瓶子倒过来的方法一样,不用反复摇晃,就会顺理成章地拿到属于他的花生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