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善家庭教育的关键是这个,很多人可能想不到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人为什么而焦虑?

焦虑的原因很多,但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甚至恐惧,内心期待与现实残酷的较大落差,是形成焦虑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一个家长,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包括因为担忧孩子进而对自己后半生的担忧,是产生焦虑的最肥沃土壤。

一般来说,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家长,可能对孩子管教更严,对孩子的控制欲更强。这不能不说与这些家长焦虑感更强有关。

当然,从客观原因来分析,家庭条件差的家长,可能学历层次、文化水平稍低一些,对教育的理解不够,对科学的教育方式了解不多,也是导致不当教育方式的重要原因。

但是,同样学历层次,同样经济条件的家庭,也存在教育孩子方式上的巨大差异,一定程度上与每个家长的焦虑程度密不可分。

不管怎样,当家长过份焦虑了,对孩子的教育就会偏离正确轨道。这样的家长,或者把自己弥补人生遗憾强的任务强加给孩子,或者在孩子成绩落后时反应过于激烈,甚至有的家长因为孩子学习不努力,大打出手,打骂不断,让孩子生活在家庭的恐怖气氛中,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看到一句话,觉得有一定道理:“有些老师觉得学生不爱学习,性格不好,所以不值得尊重,但他们弄反了,是因为这些学生从没得到过尊重,所以才不学习,性格不好。”

这里说的是老师,其实家长在这方面的表现丝毫不亚于老师。当一个焦虑的家长遇到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还能做到尊重孩子吗?

一个处在焦虑中的人最有可能的表现就是说些难听的话,发脾气,埋怨指责他人,,因为他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排解自己的焦虑。

于是令人痛心的一幕出现了:孩子成绩退步了,家长焦虑感暴增,各种对孩子贬低、侮辱等不负责任的话脱口而出。

“我怎么生出你这样的笨蛋?”

“你这辈子算是完了,我对你算是彻底失望了”

“早知道你这么不成器,当初就不该生你”

这些话一出口,就像一支支利箭射向孩子,把孩子的自尊射得千疮百孔,哪有什么尊重可言。

接下来,孩子不自暴自弃那真的是侥幸了。当父母都不再信任自己能够变好,孩子只能选择怀疑自我,否定自我,因为他已经再一次确认了自己的无能无用。

家长的焦虑是家庭教育的大敌,如何缓解或者消除家长的焦虑呢?

方法很多,降低期望值,缩小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是一种办法,但是,很多人不甘心,期望值降不下来。

那么,我们就来研究根本的办法。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研究出了人类思维的两大方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

举一个例子,面对一场考试的失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认为自己没有天赋、不够聪明、缺乏XX细胞。而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他们会认为自己不够努力,方法需要改善,只要继续坚持下去,成绩会慢慢提高。

成长型思维认为一切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善,并非固定不变的。而固定型思维则认为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不可改变的。

看起来,好像没有人会有固定型思维,其实,每当遇到事情的时候,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运用固定型思维方式。

比如,当孩子处于落后状态,有的家长就比较崩溃,认为这孩子这辈子没出息了,这就是固定型思维。其实,孩子未来有无限的可能,只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一切都可以发生改变。

当然,我这样一说,有些家长会说泄气的话,因为之前他们经过了很多努力,孩子都没有进步。但是,你想一想,是不是你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改变了呢?成绩不好,是不是孩子还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呢?不去主动探求更科学、更适合的方法,这也是固定型思维。

一个更多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家长,可能焦虑感就轻一些,因为他会不断采取行动,会想办法改变,而行动是解除焦虑的重要方法。一个固定型思维的家长,明显会更加焦虑,因为对他来说,指责和埋怨是常态,越抱怨,越焦虑。

所以,解除家长焦虑的根本方法,我认为是培养家长和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克服自己的固定性思维,要相信孩子未来有更多变好的可能,一切都需要我们积极应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