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家长的精心设计,孩子为什么连看也不看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为了孩子的成长,有些家长经常去书店买书,在网上看到如何教育孩子的书,也急急买来,如饥似渴地阅读。

然后,就想把书上的办法用到孩子身上。

下面是一个家长看过了上面这本《清华学爸教子经》之后的行动:

我看完后,把重要的地方摘抄下来,并且形成电子版,让孩子看看,还打印出来贴在电脑桌上,让孩子可以随时看见。

但是,孩子反响如何呢?

人家直接说没用,看都不看。

还有这样的情况:

每次看完书,或者在群里学到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我都热血沸腾,然后想和孩子交流时,或者想传授给他时,他就是漫不经心的不在意。

时间长了我也就泄气不管了。

以上是一个家长的无奈,她知道自己要做一个好家长,也在努力读书,力争去做一个懂教育的家长,但是,却在孩子不配合的现实面前败下阵来。

我觉得这个母亲的遭遇很有代表性,尤其是现在的家长,高学历的越来越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家长们急于想塑造孩子,或者想改变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但是现实却一次次让家长们失望了。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我觉得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个原因——急功近利

教育最大的敌人就是急功近利,我们把改变孩子、塑造孩子想得过于简单,我们以为正确的方法一试就灵。

我们过于相信那些“教子经”传授的所谓经典,没有想过书中的方法背后有什么样的支撑,没有想到复杂的教育需要点滴渗透,而不是大水漫灌,更不应该是水过地皮湿。

这就像我们看到别人有了一座漂亮的房子,就急急忙忙照葫芦画瓢,也想建造这样的房子。却不知道,房屋建造需要非常专业、科学的知识和技术,也并非一日之功。结果,我们一次次面临着拆掉重建,又拆掉再重建的命运,最后留下一个烂摊子。

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很难,尤其是你要改变孩子已经多年养成的习惯,包括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那是难上加难。

有人把改变习惯这个事情打了个比方,习惯了用右手的人,让你现在只用左手做事情,你多长时间可以炼成左手和右手一样灵活呢?

太难了,我们撑不了几天就会恢复用右手,因为用右手太方便了。虽然我们知道左右开弓有好处,用左手还可以开发右脑,两只手都灵活使用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优势。但是,我们依然做不到。

孩子也是这样,并非认为你说的那些方法不好,但是他总感觉太难了,他做不到。或者他本来右手用得好好的,你非要说用左手才是更好的,没用,他不认可,不愿意。

那么,怎么才能当好一个让孩子越变越好的家长呢?

这是一个太大的课题,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首先要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要太急于改变孩子,不要强加给孩子一些你认为正确的东西,包括好的学习方法技巧等等。

在此基础上,把孩子当做独立发展的个体。

什么是独立发展的个体?就是说,你不能拔苗助长,你需要做的是疏松土壤,浇水施肥,除掉杂草。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做好基础性的工作,树立基本的教育理念:比如相信孩子,具备成长型思维,学会鼓励孩子,知道怎么表扬孩子,学会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怎样与他共情,如何让孩子相信家长,学会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等等。

当我们做好了这一切,孩子就有了成长的肥沃土壤,他自己知道努力了,那些学习的方法技巧,他自然会主动去寻找,主动去探索。

当我们帮助孩子确立了他自己认可的目标和方向,他内心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不用你整天在旁边唠叨不休。这个过程可能慢一点,可能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但是,这才是最有效的,最持久的,毕竟,你不能跟孩子一辈子。

最好的选择就是,把培养孩子的过程也当作家长自己成长的过程,不断去研究人性的弱点,比如都有惰性,都容易逃避,都喜欢推卸责任等等。然后,我们努力去想办法,克服自己和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和孩子一起去体验改变的困难与改变后的成就感。

总之,我们需要更专业些的家长,而不是只有良好的愿望或一知半解的家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